中医绝技:柳枝接骨神术(二)
诸天气荡荡,我道日兴隆!
是斯人速临斯地,非吾道莫入吾门!
采编:张元;作者:十念生
柳枝接骨在1958 年被重新发掘以前,一直是以一种骨科方技的形态流传于民间,不但西医师们很少听说,即便是在中医骨科临床中也少有人与闻其详。长期以来柳枝接骨始终保有一层神秘的面纱,常被附会在一些神怪文学和民间传说中。比如唐代的笔记小说《朝野佥载》中就有“凌空观叶道士咒刀,尽力斩病人肚,横桃柳于腹上,桃柳断而内不伤”的记载”。宋代的《太平广记》中也有马举“柳木代骨”的故事。一人云:“仆射左胁一骨折。”又一人云:“速换之。”又曰:“无以换之。”又令取柳木换,遂换之。须臾便晓,所损乃痊,并无所苦。及镇扬州,检校左仆射。(《闻奇录》)
民国时期,湖南地区又出现了用梧桐接骨的例子,“大庸罗方庭(公元1880 ~ 1938 年),长于外科,精通梧桐接骨医术。民国十九年(1930 年),吴子吹尺骨折断,骨质缺损,罗方庭用梧桐接骨,月余痊愈”。由此可见,关于柳枝接骨的记载主要是以神话传说或民间故事的形式长期流传于各地,但是具体的技术细节人们往往无从得知。而且从材料来看,柳枝、杨木、桑枝、梧桐等多种植物材料都曾被用于接骨实践。
到1958 年广西地区还出现了甘蔗接骨,还有人对20 多种植物材料都进行了实验。这表明,柳枝接骨是在民间有一定社会文化基础和大众认知准备的治疗技术,而其在中国南部地区的广泛流传,既表明了人民群众希望战胜骨折伤痛的美好愿望,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医骨伤科治疗技术的发展水平。
1958 年7月16日,《健康报》上刊登的一篇文章打破了这种局面,该文介绍了武汉市中医院的中医师刘达夫为湖北省大悟县双桥镇的印染工人刘理修的左下腿胫骨顺利进行了一次柳枝接骨手术。令人惊讶的地方不仅在于传说中的柳枝接骨术突然现身于人间,而且它初一问世就是以一例“成功的”临床案例的形式被卫生部所捕捉到。
文中简要介绍了手术的方法,即“用剥了皮的新鲜柳枝制成骨型,中间打通成骨腔状,放在骨头中间,用以代替粉碎了的骨头,接合的地方涂上雄鸡冠鲜血,并敷上必要的药物,经三、四个月的时间,柳枝即变成骨头。”尽管很多细节仍不甚明朗,但是柳枝接骨神秘的面纱已逐渐被揭开。正如文中所说,“柳枝接骨是一项已经失传了的祖国医学遗产,(被)刘达夫医生挖掘出来了”。
在一系列关于柳枝接骨的论文中,刘达夫采用的接骨方法如下:
1)手术用物及手术器械准备:
①新采柳枝一根,粗细与(骨)相等。②雄鸡一只。③普通骨科截肢所需用器械一套,另加柳枝钻空器及削(修)柳枝刀各一具即可。
2)手术方法及步骤:
①腰麻后平卧手术台上。②患肢皮肤常规消毒。③手术野区铺好消毒巾。④在原伤口处行扩创修理,暴露骨折断端。⑤将断端锐利之处用骨锉磨平。⑥柳枝量成骨质缺损形状,做成短棒。⑦将柳枝嵌入两骨折之折(断)端。⑧将雄鸡冠血滴入柳枝接骨处之两端。⑨即将雄鸡大腿内侧取下皮肤一块植于患者伤口上(皮肤缺损者用),周围用丝线缝合。⑩伤口周围撒生半夏粉及银翠散适量,再敷半松膏,全小腿以绷带包扎,夹板固定,送回病房。
(附注:此例是伤口及骨质缺损之操作法,若骨瘤或骨质缺损无伤口者,不宜采用。)
此外,刘达夫还提供了一份他所使用的中药方剂的清单,并详细介绍了处方、制法、剂量及功效,其中包括接骨丹、接骨膏等内服药,以及石青散、银翠散、截血膏、半松膏、去腐生肌膏等外用药。
上述柳枝接骨的全部材料包括柳枝、雄鸡、西医外科手术器械和柳枝加工工具,还有各种起到恢复辅助作用的中药制剂。基本过程则是正常骨科的手术流程,除了滴入鸡血、使用中药(生半夏粉、银翠散和半松膏)和夹板固定等是与中医有关的行动,这基本可以算作是一个再平常不过的外科手术
刘达夫将此进一步向治疗理论方面延伸,他介绍了早前进行的动物实验情况,讨论了柳枝消毒、控制感染、保持电解质平衡、扩创与缝合以及柳枝接骨的适用证等问题,还提到了使用药物的理论原则。他认为,柳枝接骨最大的优势在于“操作方法及条件设备都非常简单,不仅适用于中小城市医院,就是一般有一定设备条件的联合诊所也能胜任”。从现有的这一例病人的情况来看,他坚定地认为“柳枝接骨应用于人体是一定能成功的”。最后,还为找到了两个理论来源,即中医《内经》记载的“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源,肾主骨、脾主肉,通则不痛、痛则不通”理论以及苏联科学家巴甫洛夫对有机体的整体治疗观。
19、中医十大名方,彩图速记
23、秘术坊:一个治疗乳腺癌的有效验方;治疗糖尿病的高效验方
28、不信神你学什么中医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