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纳整合 | 气温 2024-04-20 01:56:11 学过高中政治的同学都知道,系统优化的方法可以使要素之间有机联系,达到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效果。地理学习也是这样的。如果只是一个单元一个单元地学,不去寻找各个单元间各要素之间的联系,那么最终地理答题就只能沦为套模板的机械工作——可这个谁不会呢?所以我就一直想寻找一种以地理要素为中心而非单元分割式的地理学习方法。这点我在知乎专栏里也有写过。高中地理 | 关于水:构建思维模型的尝试(一)https://zhuanlan.zhihu.com/p/25337547高中地理 | 关于水:构建思维模型的尝试(二)https://zhuanlan.zhihu.com/p/25402052考虑到大家还没进行完一轮复习,很多知识点还没接触到,所以本文就以刚学完的大气一章中的气温为中心,围绕它将相关知识进行整合。1从中心往外走有了“气温”这个中心,就要考虑它能怎样向外延伸,和其他知识点建立联系。这里提供个一般的思路: 别的要素影响它 它去影响别的要素 具体来说,别的要素可以影响气温的两个特征:高低和变化。于是第一层关系就建立了。由于相关知识点大家还没复习到的缘故,本文的重点将放在上图的左支中两个方向上。2谁影响气温高低传统的模板遵循”纬度,大气环流,地形,洋流,人类活动“的思路来构建答案。这个模板是可以用,但是并没有把知识原理紧紧地结合起来——换句话说,这个模板是散的,是不成体系的。让我们首先要思考,什么是气温?把这个词扩充一下就可以了:大气温度。大气温度,或者说大气的受热过程,我们是学过的。总结下来就是大地暖大气,大气又暖大地。导图上又添加了两个节点那么大地要能暖大气,首先得有太阳辐射;其次,不同大地(下垫面)对太阳辐射的吸收能力也不一样。先说太阳辐射。最根本的就是太阳高度角了,高度角越大,太阳辐射越强。从横向上来说,决定高度角的是纬度;纵向上来说,是坡向。从横纵两向寻找线索的思路要记住,以后很多地方用得上。老版本的政治教材有教过内外因分析法,对于我们这个例子来说,内因就是太阳光本身的性质,外因就是那些影响太阳光到达地球的因素。太阳辐射的艺术之旅从空间上看,太阳辐射要到达地面,需要经过重重难关。首先是大气层。云层会反射太阳辐射,空气中的水分,尘埃也会散射太阳光,削弱太阳辐射。高空大气削弱过之后,近地面大气也会来削弱一遍:雾啊霾啊都会起到这个作用。到达下垫面以后,植被树荫会削弱地面能接收到的太阳辐射,而冰面(如果是照在高纬度地区的话)则会直接将太阳光反射回大气,影响地面增温。而从时间上看,影响太阳辐射强度的就是日照时数了。日照时数主要由纬度和降水决定。纬度高的地方,冬季日照时数就少;纬度低的地方,全年日照时数都多。降水多的地方,晴天少,太阳辐射就弱;降水少的地方,晴天多,太阳辐射就强。典型的一个例子就是我国新疆,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少,多晴天,气温也就高。影响光照相关知识完全版3阶段性总结秉着控制文章长度,避免太长不看,维护阅读体验的原则,在这里先用阶段性总结结束这篇文章。所谓“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上面的这些具体知识,思维导图都是“器”,而到总结规律的时候,要总结的是“道”,是思路,思维方式。其实这篇文章用到的思维方式就三个,看上去也可以说是老生长谈了: 内外因分析 纵向横向 时间空间 这三个思路,可以用来寻找成因。它们看上去很像废话,但实际上能有意识地运用的人却不多。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按照这个思路,把上面讲的光照部分重新推理一遍,可以练习这种思维模式。4多少热量被吸收却说那太阳辐射穿过层层阻碍,终于到达了下垫面。在这一阶段,影响温度的主要因素就是下垫面的热力性质差异了。如果下垫面是海洋,则不消说,大家都很熟悉了,海洋温度会低一些;如果是湖泊湿地,也是一样的道理:一方面水体比热容大,不容易升温;另一方面,水面的蒸发也会带走一部分热量,使温度难以升高。大家接触得比较少的,就是土壤的比热容了。一般来说,湿度越大,土壤越不容易升温;土壤空隙越大,土壤比热容越小。沙漠白天高温达40多度,而晚上甚至可以迅速下降到零下几度,就是因为沙漠干燥而且颗粒间空隙大。至此,大地吸热暖大气的环节已经分析完了。5大气暖大地近地面温度升高的第二个环节,就是大气暖大地。既然大气在这个环节中是主角,那我们的研究也主要放在大气本身的性质上。这类性质中最常见的一种,就是大气密度。大气密度直接决定了大气保温作用的效果。高原上大气稀薄,故而保温作用差,温度低。其次是外来冷气团的影响。如果外来的冷气团没有被阻挡,一路深入,那么当地的气温就会骤降,正如美国中部大平原毫无遮挡,南下的冷气团可以直抵墨西哥湾附件;但是如果有高山阻挡,又或者当地地形闭塞,冷气团无法深入,温度便会高些,正如四川盆地因西北风难以深入,多年平均温度较其周边偏高。四川盆地附件冬季开始日期都比周边晚此外,大气的垂直运动也会影响气温的高低。最典型的是大气下沉增温。大气可以因为动力原因下沉。在南北纬30°附件,气流堆积在高空,渐渐下沉,其过程中不断升温,形成了以高温干旱著称的副热带高气压带。动力原因的另一个表现就是因地形而运动。迎风坡,气团随地形抬升,形成降雨;背风坡,气团随地形下降,形成焚风效应,气温升高。对于一些相对高度较大的山谷河谷来说,任何从两边翻越山脉进来的气流都是下沉气流,也就是说除非山谷走向和盛行风平行,否则无论风怎么吹都是下沉气流。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金沙江谷地,山高谷深,正好位于西风在青藏高原南支走过的路上,因此冬季盛行下沉气流。关于西风经过青藏高原分为南北两支的详细介绍,参见:难点突破|扒下特殊气候的裤衩金沙江谷地,山高谷深,历来是出题的好素材需要注意的是,并非所有山谷都盛行下沉气流升温,只有相对高度够大的山谷才有足够的落差让气流升温。对于盆地来说,还有另一种不常见但是可能会遇到的情况:冷空气主动下沉。我们知道,冷空气密度大,比较重,因此在四周高,中间低的盆地地形中,高处的冷空气会在夜晚主动下沉,造成盆地降温。比如世界寒极奥伊米亚康,除了纬度高,深居内陆,暖气流难以深入和寒冷气流长驱直入之外,四周高山上的冷气团下沉也加剧了盆地底部的寒冷。雅库特的奥伊米亚康,地球上最寒冷的地方6杂项除了太阳辐射和大气性质,还有些其他的因素也在影响着温度。首先是寒暖流:寒流降温减湿,暖流增温增湿。这个大家都很熟悉了。其次是人类活动,比如城市的热岛效应,还有工厂排出的大量废热,都会对当地气温产生影响。至此,我们已经把和气温高低有关的知识全部穿起来,得到了这样一张图相比于传统的模板“纬度大气环流地形洋流人类活动”,他有的我们都没有,他没有的我们也有。 来源:地理救生圈 赞 (0) 相关推荐 影响气温日较差和气温年较差的因素 一.影响气温日较差的要素 (1)纬度 气温日较差随纬度的升高而减小.这是由于一天中太阳高度的变化是随纬度的增高而减小的.普通热带地域气温日较差为12℃左右:温带地域气温日较差为8.0-9.0℃:极圈 ... 关于大气环境的10条冷知识 关于大气环境的10条冷知识 气温的分布规律归纳总结 气温的分布规律归纳总结 高考地理综合题答题要点-03影响气温高低的因素答题要点 一.独家解题题秘笈 [影响气温高低的因素答题要点] 1.纬度(太阳辐射):纬度低,太阳高度角大,辐射强,气温高: 纬度高,太阳高度较低,辐射弱,气温高: 2.日照时间:日照时间长,获得太阳辐射多,如夏 ... 归纳整合|地理过程性分析型综合题,附大量实例 地理过程是指地理事物和现象发生.发展.演变的过程,分为自然地理过程和人文地理过程.自然地理过程主要指地球表层各自然地理系统和其他组成部分的形成与演变,如大气的受热过程.水循环过程.地壳物质循环过程等. ... 归纳整合|河流(高频考点) "在地理高考中,无论是选择题,还是问答题,'河流'都是一个非常热门的考点.河流的水系特征.河流的水文特征.什么因素会对河流造成影响......众多与河流相关的考点有时候会对同学们的答题造成一 ... 归纳整合|农业覆盖技术之地膜 讲地又讲理 地理,是一门讲地又讲理的科学.因其讲地,给我们体味时空的存在:因其讲理,给我们带来了理性的快乐.爱生活.爱学习.爱地理,让我们一起享受到地理的愉悦.喜欢地理的小伙伴们,让我们嗨起来吧~~~ ... 归纳整合|四十种罕见地理现象及成因 爱地理走天涯 三级罕见 01 彩虹桉树 彩虹桉树学名剥桉, 因为树皮呈现多种颜色而被称为彩虹桉树. 其多彩瑰丽的表皮, 被称为"地球色彩最丰富的树". 现在彩虹桉树在全世界90多个 ... 归纳整合 | 风,你所想不到的~ 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最熟悉的陌生人 每一天,风都会来到你身边,只要有空气的地方,就会产生风.但是,你对风又了解多少呢?冬季北风呼啸.夏季雷雨大风.春天风吹乱头发.秋风扫落叶 ... 重磅发布!非地带性地域分异规律的归纳整合 一.非地带性 由于海陆分布.地形起伏.洋流等因素的影响,导致陆地自然带的分布不具备水平地域分异规律和山地垂直分异规律,或者使陆地自然带的分异规律表现得不很完整或不很鲜明. 二.主要表现 非地带性的主要 ... 归纳整合|流水沉积地貌给你总结全了 讲地又讲理 地理,是一门讲地又讲理的科学.因其讲地,给我们体味时空的存在:因其讲理,给我们带来了理性的快乐.爱生活.爱学习.爱地理,让我们一起享受到地理的愉悦.喜欢地理的小伙伴们,让我们嗨起来吧~~~ ... 归纳整合|森林功能 森林火灾,一文给你概括全了! 森林的功能 一.调节气候 1调节气温年较差.日较差 2稳定大气成分,如氧气.二氧化碳等,缓解温室效应.全球气候变暖(特别是热带雨林,被称为"地球之肺") 3对于蒸腾量巨大的热带雨林 ... 2022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经济生活知识归纳 体系整合 声明:本文整理自"思政春秋",相关权益归原作者和出处,仅作分享学习,在此感谢,转载请注明,如有不当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