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花飞絮清明节 / 作者:彩霞满天

本刊栏目:一代中师生|教师文学|教育教学

清明时节,细雨霏霏,人们的心里难免有一丝惶恐、忧伤……

张爱玲曾经说过:日子过得真快,尤其是对于20以后的人,10年8年都好像是指缝间的事。

遥望往昔,不禁感慨万千!

我敬爱的姥爷,已经离我而去整整20年。姥爷的音容与行止、风貌与性格像一条河流,一起涌来……

姥爷如果还健在的话,今年整整100岁。姥爷的一生,颠沛流离、历经坎坷。

姥爷祖籍洛阳市孟津县,幼年时期,家里还算富庶,有机会上了私塾。

姥爷一手漂亮的蝇头小楷和双手打算盘的绝活,足可以看出:姥爷是勤奋、刻苦之人。

姥爷长大以后,不幸被国民党抓壮丁给抓走了。听母亲说,她的奶奶整天在家里哭,担忧姥爷在打仗时万一有个三长两短。

姥爷天资聪颖,他趁着一次外出办事的机会,逃离了国民党部队。一路向西,来到了三门峡市的灵宝县(目前叫灵宝市),给地主家扛长工。

解放后,姥爷在那时也算是文化人了,在灵宝市供销社下属的一家花厂工作。

那时候,人们还不知道灵宝市存储着大量的金矿,经常会说:灵宝三大宝——苹果、棉花、枣。

姥爷为人温厚、善良,不仅家里的人,亲戚、同事、朋友,都喜欢与他打交道。

在孙辈里,姥爷最疼我,可能是因为我小时候比较乖吧。我喜欢住到姥爷那里,年幼的我,在姥爷身边,冬季也会感到温暖如阳。

记得花厂特别大!白天,我自由自在地奔跑、玩耍,非常开心;晚上,在厂里看黑白电视,感觉电视机好神奇!

有时候,看到姥爷不睡觉,算盘珠子噼里啪啦地响。

我就会问:“姥爷,咋还不睡觉啊?”姥爷说:“有一分钱没找到。”我幼稚地说:“那你给他一分钱。”姥爷说:“那不行,帐必须要对住。”

记不得多少次,半夜醒来,依然看到姥爷伏案工作的背影。

每到收棉花的季节,姥爷堪称是披星戴月、废寝忘食。灵宝的棉花质量非常好,很多棉花要通过火车运到全国各地。

姥爷不仅在厂里忙碌着,还要到火车站看着装车,对工作兢兢业业、任劳任怨。

姥爷的豁达清廉、爱岗敬业,得到了全厂几百职工的肯定和敬重。

姥爷做人诚实本分,不贪分外之财,清清白白做人,踏踏实实做事,对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时光悠悠,岁月漫漫。童年无忧无虑的时光总是那么短暂,就像放起了一只风筝,又消失地无影无踪。

二十年前,姥爷永远地离我而去……

短暂的是清明,不变的是真情。有人说:时间是最好的良药。但是,对于亲人的思念,恰恰与之相反。

岁月在流逝,思念的感觉不会减弱,反而会愈加强烈……

但是,我想:姥爷不愿意看到我的哀愁,让生命延续得更加精彩,也许是祭奠姥爷的最好形式。

逝者长已矣!今天,在惆怅与哀思中,我们是否更应该祭奠一下岁月?

燃起一炷香,许下一个心愿,让天地永存、逝者安息。活着的人们不辜负前人的众望,背起行囊、继续前行。

在缅怀亲人的同时,更好地生活,延续他们的快乐,在这春光明媚的季节,悲得不过分,喜得不浮躁,懂得生命的珍贵!

生命从未远去,也从未结束,而是一个接着一个,来到这个世界。每个人都是在自己的哭声中来,在别人的哭声中去。

死亡是一个永恒而又古老的话题,没有人能够逃避。天和地,不隔一草一木;生和死,在一座坟上和谐统一;家和冢,不差一笔一划。

死亡是一个自然规律。无论是达官贵人,还是一介草民,身后都是一把骨灰、一掬黄土。

《红楼梦》的《好了歌》中唱道:“古今将相今何在,荒冢一堆草没了。”不管是谁,多么伟大,这世间终将忘记你的存在,“风雨梨花寒食过,几家坟上子孙来?”

清明祭祖,彰显的是一种血脉的传承和责任,生者寻根、叶落归根。有人说:清明节就是中国的感恩节!

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6岁离家求学,90岁高龄还乡扫墓,跪倒在父母坟墓前,不住磕头。

季羡林先生回到北京后,写下了长达2万多字的《故乡行》:“娘啊,这恐怕是你儿子最后一次来给您扫墓了,将来我要睡在您的身旁!”

清明流淌在炎黄子孙的血脉里,万物生长皆清明,清清白白老去、明明朗朗活着!

生而为人,内心难免都贪恋着生、唏嘘着死,死亡的存在犹如万里晴空后面看不见的巨大黑洞……

孔子说:未知生,焉知死。

李清照说: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文天祥说: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唐伯虎说:世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作田。

于丹说:清明是一种胸怀、一种底气、一种人格、一种信念,更是一种裕达!

臧克家说: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人们常说: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个会更早到来?

人生无常,身边的人会悄无声息地离我们而去。生是偶然,死是必然,但是,接受死亡总是一件很难的事情。

有着辉煌成就的秦始皇、汉高祖在临终时,也不免感叹:啊,人生犹如梦中之梦!

人的出生是一种不可逆的不平等,有人生在强盛的和平时期,有人生在战火纷飞的年代;有人生在皇城根,有人生在穷乡僻壤;有人生在豪门大院,有人生在贫困人家。

人的出生无法选择,死亡却是一种不能例外的平等。无论是达官贵人,还是平民百姓,死亡必然发生。

在我国的传统习俗中,很避讳谈到死亡这个问题,中国人把人的出生看成喜事,把死亡看成丧事,认为生离死别是人生最悲苦的事情。最狠毒的诅咒莫过于;不得好死!

在中国历史的哲人中,老子是对生与死最早的直接论析者,老子认为:死而不亡者寿。

人的自然寿命终结之后,还可以有不死的东西永远延续。这里的不死并不是灵魂仍在,而是留在世上的功德与话语能影响后人。即:美言可以市尊,美行可以加人。

老子对生死问题的看法是朴素的辩证法,对于现代人来说,依然有许多启示。

《庄子》中记述了鼓盆而歌的故事。

庄子的妻子去世了,他的朋友惠施前去吊唁。看到庄子盘着腿儿,坐在垫子上,敲着瓦盆唱歌。

惠施很不理解,责备他说:你的妻子与你日夜相伴,为你生儿育女。现在她死了,你不哭也就罢了,却在这里唱歌,是否太过分了?

庄子答道:你这话可就不对了,你知道吗?我的妻子刚死的时候,我怎么能不悲哀呢?可是,后来想了想,也就不悲哀了。因为,想当初我的妻子就是没有生命的,不但没有生命,而且连形体也没有,不但没有形体,而且连气息也没有。后来,恍惚间出现了气息,由气息产生了形体,由形体产生了生命,如今又由有生命的东西变成了无生命的东西,渐渐地恢复了最初的样子。

人的生死就像是春夏秋冬四季交替,循环往复、无有穷尽,我的妻子死了,也正是沿着这一循环的道路。

从一无所有的大房子走出,又回到她原来一无所有的大房子里去休息,而我却在这里为此嚎啕大哭,这不是不懂得大自然循环往复的道理吗?所以我停止了悲伤,不哭了。

庄子的一番话,将生命运行讲得十分透彻。他以清醒的态度,应对切身所遇之事,超然地看待生死,真正做到了乐生、顺应。

如果有一天,大限来临,人们能有一份微笑的坦然,能够说:此生无憾。其实已经达到了一个很高的境界,也是对庄子思想的一个解读。

寒山子的“水结即成冰,冰消返为水”,让我们感受到了生死双美。格局越大的人,越能直面生死。

生命就是一段旅程,出生是起点,死亡是终点。活着,不仅仅是为了活着,而是要欣赏沿途的风景。

出生是最明确的一场旅行,死亡难道不是另一种出发?人无法选择如何死去,何时死去,却可以选择怎样活着。

我们经常会思考:人活在世界上的目的是什么?

有人说,人活在世界上,就要有权;有人说,人活在世界上,就要有钱;有人说,人活在世界上,就要实现自身的价值……

我想说:人活着,既非醉生梦死,也非梦想连篇,而是干干净净做人、实实在在做事。

毕淑敏说:正因为中国人比较害怕死亡这个事情,所以才要多说。很多事情别人承诺你,说你可能发财,说你可能有什么什么样的运气和机遇,都不一定能兑现。但我承诺你,你一定会死亡,这件事情是100%要应验的。

既然是生命中必定要遇到的一件事情,为什么要回避呢?

我们所能做的,就是让人生少点遗憾,让有限的生命,变得无限的丰富。

中国人很少给孩子谈及死亡的问题,在我很小的时候,有一位邻居老爷爷去世了。我问父亲:什么是死?父亲告诉我:死,就是不呼吸了。

父亲至今也不会知道,幼稚的我,在多少个夜深人静的夜晚,屏着气息,想体验一下死亡的感受。但是,每次都是憋不了多长时间,就感觉非常得难受。

我的眼泪就会涌出来,我以为,死了就是憋气的感觉,非常非常难受,从小对死亡有一种深深地恐惧。

对于死亡的诠释,美国对孩子的教育值得我们借鉴。

在美国,孩子3、4岁的时候,家长和教师会深入浅出、形象生动地向他们作出关于死亡的诠释。

美国孩子对于死亡这个词语,既不感到神秘,也不感到恐惧,还会若有所思地向大人提出许多相关问题:

难道每个人都会死吗?如果不让爸爸妈妈、爷爷奶奶死,行吗?我和我的小伙伴们,以后也都要死吗?

美国孩子到了10岁左右,就能够真正理解死亡是永恒的、人死了不能复生这些深奥而抽象的道理。

美国人这样教育孩子,是向其传授一种积极的生死观,他们还会告诉孩子:万物都有生命,如太阳、地球、星星等等。一个人死了,肉体在世界上消失了,但是,其子女却在延续他的生命。

民间常说的:生不带来,死不带走;赤条条来,空着手走;好死不如赖活着等等,其实是人们对生死观一种朴素的表达。

人世间的事情,得即是失,失即是得;得中有失,失中有得;有舍才有得,有得必有失。

明智的人得之不喜,失之不悲;反之,愚痴的人,只想得到,不愿舍弃。

做人不要盲目攀比,每个人的天赋、家庭背景、成长环境、机遇各不相同,别人的成功无法复制。红尘滚滚、功名利禄,都是过眼云烟,不要为权、钱、名、情黯然神伤。

天鹅在空中翱翔,有其圣洁之美;野鸭在水里自由自在,也有其乐趣和价值。

唐代诗人韦庄写道:

满街杨柳绿丝烟,画出清明二月天。好是隔帘花树动,女郎撩乱送秋千。

这简单的快乐,冲淡了清明浓重的悲伤氛围。我们就是在简单的生活中寻觅自我,灵魂也会变得简单。

人生长路漫漫,其实也很短暂,不过弹指一挥间。怀着一颗喜悦的心,接受生活所赐予的一切。

清明时节,让人们感受到逝者如春花秋草的寂寞轮回,感受到对过往的敬畏,更有对亲人的无限怀念之情。

清明时节,让人们在岁月的洗涤下,对过往心存一份敬畏,体悟活着的美丽。

清明时节,让人们懂得做人要清洁、清净,明白、清白,不求事事如意,但求无愧我心。

清明时节,让人们去扫墓,那里,自有答案,让人们心如止水、超然物外!

作者简介:彩霞满天,70后,河南省三门峡市人,1988年毕业于豫西师范,一直从事小学教育工作。热爱生活,喜欢读书、旅游。

转载及商务合作请联系 微信ID:Yf131125



作者简介

教师福利

点击二维码 [教案+课件+试题+视频]

主编简介

醉卧蘭亭: 男,70后,1993年毕业于民权师范学校,做过三年乡村中学教师,现供职于南京某高校。

(0)

相关推荐

  • 一边彩霞满天,一边明月高悬。

    一边彩霞满天,一边明月高悬。

  • 彩霞满天

    彩霞满天

  • 钱塘江畔彩霞满天

    图片摄于杭州钱塘江复兴大桥附近

  • 彩霞满天,最美夕阳

    彩霞满天,最美夕阳

  • 《咏絮》作者/国华

    似花非花偏似雪, 成就东晋女中杰. 无根浮萍生性倔, 待等东风终成蝶. (东晋才女谢道韫,因一句"未若柳絮因风起"而闻名.)

  • 落花飞絮 思念依依

    落花飞絮 思念依依 文/杨淑琴 春天带着春风,带着芳草,带着花香,带着鸟鸣,带着人们对亲人的深深的思念来了. 去年清明,因"新冠"病毒肆虐,我们未能前往墓地去看望爸爸妈妈,我只写了 ...

  • 原创|​絮秋 ||作者:崔永军

     网络文学 | 文学交流 | 专注原创 原创作品授权天美五星全网首发 絮秋 作者/崔永军 编审/天美五星 絮秋 作者/崔永军 (2019.9.3) - 柳青风轻蝉鸣,心事正重! 颍河东去水无萍,心情一 ...

  • 原创|悼清明节 ||作者:张辰罡 ​

    网络文学 | 文学交流 | 专注原创 原创作品授权天美五星全网首发 文章阅读也可在微信读书上检索此文 悼清明节 作者/张辰罡 编审/天美五星 悼清明节 作者:恒公 张辰罡 (2020.4.4撰于琼州海 ...

  • 【沐兰有约】《立春闲絮》‖作者:依然小语‖诵读:沐兰

    立春闲絮 作者:依然小语     诵读:沐兰 2018的立春,不冷,也没想象中的那么暖和. 一年之计在于春.醒来,有些恍惚,不惑已过,步入中年. 曾几时,那个年少青春的我,不见了:曾几时,那个年轻无畏 ...

  • 文学原创•《​柳 絮》作者 浮世清欢

    柳 絮 作者 浮世清欢 "年年二月暮,散乱杂飞花.雨过微风起,狂飘千万家."在过山车似的气温回升骤降之后,迎来了初夏,城市的天空也迎来了一场"雪",哦,这是一场 ...

  • 看人间、落花飞絮

    看人间.落花飞絮 扫花游·李仁山别墅 宋 · 赵文 结庐胜境,似旧日曾游,玉连佳处.万花织组.爱回廊宛转,楚腰束素.度密穿青,上有燕支万树.探梅去.正竹外一枝,春意如许. 奇绝盘谷序.更碧皱沿堤,绮霏 ...

  • 写给河南美术生家长的一封信 / 作者 : 彩霞满天

    ☀愿与您携手建设教师朋友的最温馨家园!欢迎赐稿!本刊栏目:一代中师生|教师文学|教育教学讨论|留守儿童问题 编者按:此篇文章写的是美术考试及高考报志愿,其中的很多内容同样适用于文化生,家有高考生的朋友 ...

  • 【语音版】白雪絮思念/作者:邢桂珍||主播:真水无香

    白雪絮思念 文/邢桂珍 今年的清明节雨雪交加,漫天飞舞的空灵,轻盈飘逸,风打透了我的思念! 纷纷扬扬的雪花 ,真希望落在我的带状疱疹上,让活跃灼痛的神经降降温. 白茫茫的天空,就像暮春的飞絮,旷野一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