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必读】走向“学习型家庭”的11个“行动口令”

让知识回家

一站式收藏您的阅读与创作

【父母必读】

走向“学习型家庭”的11个“行动口令”

作者:李  斌
    我常把自己的家庭称为“学习型家庭”——我始终认为,当人类走向学习型社会,父母与孩子人生互赠的“最美礼物”,就应该长这个样子。
    在这里,一切的成长问题,学习问题、家庭与工作问题,大都在一种平等深度的探讨、共同学习的交互、不断改善的思维习惯中,融化了,或者消失了,成为每个家庭成员人生进阶的养料。
    它在不同的时候也会遇见难题,却从没有过不了的难关;真正的难关在于,我们如何把自己的家庭变成它的样子。
    一个不断完善的学习型家庭,个人的总结是有11个字,代表我们走向学习型家庭的11个行动口令,与您分享,期待共勉。
    理——道理变硬,管理变软
    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管理方法,中国家庭通行又管用的是硬办法:父母的权威、孩子的任性、个人的情绪、非理性的干预等,都可以改变我们的家庭行为。
    但学习型家庭的管理是把“硬办法”变软,要智慧而习惯性的去做三件事,这要比硬办法在这样的家庭更管用:
    首先“讲道理”。不是指唠唠叨叨无重心,喋喋不休空讲理;而是面对每一个关键分歧,学会坐下来,相对正式地聊一聊,把问题看清楚,常识理清楚。道理不要很多,但一定要讲透,也不是所有的问题都要马上解决。一生能够和家人在关键点上理透几十个道理,父母孩子就能够举一反三进入无数的领域。
    其次“搞创作”。是指共同为家人所面临的重要难题或者错误,展开头脑风暴,把每个人的视野、知识、想法都抛出来供参考,然后一起讨论找到创造性的解决方案。经常这个达成共识的解决方案,就会成为这个方面的家庭行为准则。
    还有“相互发现”。家庭中因为每个人所处位置不一样,年龄不一样,很难做到完全理解对方。对此,我们一定要有心理预期。每个人只能看见事情的一面,当分歧发生时,要习惯性地去探究对方为什么坚持自己的想法,你就会发现他深层次的思维逻辑与我不同,而且有他合理的部分,再大家一起重新更完整地认识这件事,讨论后达成共识。
    信——充分信任,让家庭总是“透明态”
    真正的学习型家庭,彼此信任是前提。所以我们要做到每个人的每件事几乎都被知晓,彼此之间尽可能没有秘密。
    你可能会觉得很难做到。但是如果长时间坚持与家人孩子开诚布公,透明地讲述家庭乃至个人状况,就可以消解很多秘密,达到彼此的知根知底。
    这种透明对孩子也适用吗?无数的过程都告诉我们“绝对适用”,而且对TA是一种人格的信任。让孩子知晓父母几乎一切事情,一切困境,会让TA看见生活、家庭、社会、工作、学习的复杂性。在这种复杂的场景中,爸爸妈妈正在怎样努力去面对和解决,TA也要在这种复杂的场景中展开理解,达到自我的内在平衡。我认为这是最容易展开的,学校教育不能给或者给得不那么充分的“社会教育”。
    现实中每个家庭都有各种各样的压力:生活、工作、学习等。其实真正会给孩子增加负担的是家长因为压力产生的情绪,以及带着情绪和孩子沟通的方式。再加上你并不告诉他真实的情况是什么,他的压力反而更大。
    我们给孩子讲明白这种复杂性,其实是在帮助他理解这个世界,同时让他看到爸爸妈妈在以什么样的状态迎接这些困难,他可以从中学到些什么……这反而能带来安全感。我想,这才是父母能够引领的最好成长。
    补——家庭成员要学会彼此互补,相互理解
    家庭成员在资讯获取、思维角度、习惯养成等方面,要相互促进,相互启发,优势互补。面对一个问题,无论生活中的,工作或学习上的,整个家庭要形成一种客观平等的讨论,把不同视角聚集在一起,得到一个更完整的、更综合的视角。
    同时,每个成员都要致力于在对方身上找到自己的成长。
    有个学生曾经问我,如果在家庭中爸爸妈妈更不讲道理,难以沟通,该怎么办?我给他的建议是“从内心去补齐那一尺时光的距离”:
    ……很多时候爸爸妈妈想要在你的身上实现他们的梦想,或者是他们确实是不能够理解你们这一代人。我们必须知道,今天的学校、老师甚至父母,传统的认知总是会达不到年轻人的要求。所以环境是很难迅速改变,两个年龄层次的认知差异只能从我自身开始改善。比如把这事情搁置一下,我们先进行一些有效的沟通,在能够达成共识的地方先做起来。爸爸妈妈不能理解你,这本身是一种常态,你们毕竟隔了二三十年的时光,对于这个社会的认知,以及所处的场景都不一样。一方面你要学会和环境相处,同时也要学会从内心去补齐和爸爸妈妈之间的心灵距离。
    其实,这个道理对父母而言同样如此。
    定——建立“人生目标”,夯实学习定力
    家庭成员间相互启发,相互学习,相互谅解,久而久之,会产生一个积极向上的态势,这个态势让每一个人都期望对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
    父母一般都希望孩子要有目标感,有目标的孩子学习会有定力。这一点当然需要父母对孩子进行多方面的观察、引导;但最根本的,是作为父母也一定要有自己的人生价值感、使命感、目标感。然后,孩子就会有动力长成爸爸妈妈的样子。
    但是让孩子寻找人生目标太难了。怎样才能做到呢?我的经验是五步法:
    第一“兴趣挖坑”。孩子很小的时候就会表现出很多兴趣,要围绕兴趣,学会给TA“挖坑”。比如养一只鸟,管理一片阳台花园;渐渐长大,学会写一本“书”,办一个“画展”;甚至创建并管理一个“微信公众号”。很多事情上路后,常常这个事情本身的目标,就会对孩子产生成长的督促。
    第二是“耳濡目染”。孩子多与父母接触,完全了解父母的生活与工作,知道一个有目标的人生是饱满、愉悦的。
    第三是“世界教材”。尽一切可能满足好奇心,让孩子满世界去看去走,获得与真实世界的认知连接。
    第四是“挑战试错”。人生目标其实是在成长过程中,通过不断经历逐渐得出来的。你要给孩子机会,让他在有挑战的经历中试错,哪怕有些经历你不赞同,或者看起来不靠谱。
    第五是“关键讨论”。在重大选择上必须一起公开讨论,“民主”决策:你自己的优势究竟是什么?花时间反复追问,条分缕析,然后才能选定方向。
    读——创造一切条件“多读书”
    这件事比较好理解,却很难实施。
    首先是父母示范所带来的习惯培养,这需要尽可能从孩子10岁以前开始。其次我们很少留意的是,读书是需要场景和氛围的。
    家庭中场景空间怎么设计?家庭书架上的阅读内容是不是足够好?我们家是不是有一个大家默契的读书讨论时光?
    学习型家庭的根本特征就是大量阅读,最无形的好处来源于阅读后的相互分享,这种思维的交互,比我们单独学习增效更多,会让彼此的认知都变得更“厚”,面对这个时代、社会的很多问题,思考也更全面。
    处——利用一切条件真实相处,常态介入
    家庭成员要彼此学会真实相处,常态介入。比如我的孩子八岁的时候,我们约六个同龄孩子的家庭做了一个儿童读书会,每周各读一本,每周六分享两个小时,坚持了两年。深度交流让每家人的亲子关系都变好了。
    越小的时候,孩子们越是会欢迎我们进入他们的生活,反之,父母也应该欢迎孩子们进入自己的世界。比如,我出差的地方如果有好的人文景观或教育场域,就把她带着,宁可有些课不上,也要让她跟着一块去看世界。蒲公英教育智库每年大概要举办十几场会议,其中有一两场,比如中国教育创新年会,我也会邀请女儿参加。还有,我曾经带团队到农村驻扎了两年多时间,也把她带在身边“自学自教”。
    父母孩子没事就扎堆在一块儿,共同语言就会越来越多,彼此了解也越来越深。
    用——在自己最关心的事务上“相互利用”
    初中开始,我每周六都会缠着女儿聊天,一方面是帮助她解惑,更重要的是解决我的问题,学校是什么样子,发生了什么,有什么新的动态,学生们对很多事情怎么看?我们自己办了一所小规模的先锋学校,叫蒲公英泉源学校,女儿也在里面学习。我经常说你不仅是学习者,还是泉源学校的建设者。这些年来,我把女儿的 “剩余价值”榨取了很多。我经常说我的女儿好像比专家还好用,她帮我解决了学校里很多专家都解决不了的问题。
    通——学会有效沟通,不断趋同认知
    家庭有效沟通包括三个层次:
    第一,是不断消除沟通障碍。人与人之间,不同年龄和性别之间的沟通障碍很大,不可能完全没有沟通就达成共识。每个家庭可以形成定期沟通的习惯,比如每周六用两三个小时深度沟通。我们是好多年大年三十晚上不看春晚,而是几个家庭在一起,做跨年总结,我们用这种几乎固定的形式,让沟通抵达更深入,更开阔的境界。
    第二,在不断消除沟通障碍的过程中,我们也在不断趋同认知维度。有时虽然一家人有相同的决定,但对事情的认知维度不一样,也会有些隔阂。而深入的沟通让我们在很多事情上理解趋同,会让家庭感到一种共鸣、共振的愉悦。
    第三,因为家庭的认知维度相近,所以能尊重观念上的差异。事实上,无论进行多少沟通,毕竟是不同角色,所以观念的差异永远存在。但这种差异不是坏事,很多事情大家一起讨论,相互补充观点,尽管最后依然有差异,但它可以使家庭成员对这个事情认知更完整。
    关键问题总结一下,我们不妨花一点时间来思考:我们的家庭怎样才能先建立沟通基础,然后形成定期沟通的习惯,最后达到整个家庭相互尊重的状态?
    融——把很多事融合成一件事
    “学习型家庭”越到后来,时间越不够用,因为有太多的事情感兴趣都想做好,怎么办?培养一个共同习惯,把很多事融合成一件事。
    比如:女儿初三面临中考,但是也要准备初中毕业的画展和微信公众号的更新,怎么办?我们就建议她“把几件事情做成一件事”——平常学得不好的历史必须要复习,就可以把人物、事件和年代提取出来,最后画成一幅十多米长的“中外历史画卷”,这既是她画展的一个作品,又是一次复习,还是微信公众号的内容。
    这样的共同习惯可以让每个人节约出很多时间,也学会了怎样把事情做得简洁。这也符合现代社会发展的规律——把复杂的世界规律折叠在一个简单好用的解决方案中,让别人能够看见、理解。这是一种非常难得的思维跃迁。
    场——学会营造积极的能量场
    一个家庭究竟怎样启动开始、持续推进,最后长时间保持一种学习型状态呢?我的体会是,这个家庭一定要有一个或几个“能量”比较高的人,他们面对生活、问题、困境都是积极的,然后他能去影响家里其他人。学习型家庭从根本意义上来说是一个氛围,一个场,一种习惯。它一方面需要良好的家庭关系,同时也需要家庭成员相互支撑。
    我们经常感到要做这样的改变很难。如果说你想几个月或者一年就达到这种状态,当然有点难。但如果你拉长为三年、五年的时间,或者像我们一样十年八年的时间,你就会发现建立这样一个家庭并不难的。
    一个人如果能用三五年甚至七八年的时间,把自己从普通状态变成优秀状态,变成一个积极面对社会,有目标意义感的卓越状态,这个时间不算长。因为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仅在学习,也在生活、工作,也让家庭越来越幸福。
    兴——看见回报值,家和万事兴
    最后,说说我们为什么要这么做?
    比如很多父母在介入孩子的生活时,常常带着敷衍的情绪,这是为什么呢?
    “敷衍”这种情绪常常来源于自顾不暇:我现在忙不过来,自己心里都一团乱麻,没有能量去沉浸孩子的问题,没有时间跟他做深度的沟通,这时就会选择敷衍,效果不好的时候又会更加懊悔。
    我的建议是,你不妨下一个坚定的决心去突破这个困境,甚至在行动中去建立一种仪式感:比如每一个星期六我会用两三个小时的餐后时光,和孩子一边吃饭一边聊天。
    还有一点就是你要把你的重心放一部分进入孩子的生活,并且通过解决孩子的问题,去支撑你的现实负担和内心世界,去帮助你理解多元社会与复杂工作。
    做到这一点需要你学会设计自己的工作、生活以、家庭以及孩子的成长,把它们打通变成一体的事情。
    我们必须相信的是,建设好我们的家庭,最终它不仅仅在支撑你孩子的成长,更重要的,它会支撑其中的每一个角色,所谓“家和万事兴”,我认为家仅仅是和睦还不够,还要学习起来,你追我赶地学起来,这才是家庭“万事兴”的基础。
    (作者:李  斌,蒲公英教育智库理事长、新校长杂志总编辑)
(0)

相关推荐

  • 孩子与父母,到底谁“单纯”?

    No -Child- 01 知乎上有一个话题: 你希望从小让孩子了解到社会的全貌,还是只给TA看"单纯"的部分? 问题提出的背后,是蕴含着假设的. 也就是说,父母先对全貌和单纯有了 ...

  • 【家庭日】你不做好,就是害了孩子!

    都说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镜,在长期的共同生活过程里面,Ta们耳濡目染,便会有样学样,心里在想,"这句子说话真有趣,父母能经常挂在嘴边,肯定是好东西"!所以,平时我们在孩子面前不经意地展 ...

  • 案例分享:家庭教育的边界和不愿意上学的孩子——不要让不良家庭互动影响孩子的

    初见这家人,让我吓了一跳,满屋子都是乌泱乌泱的人. 因为这个不要去学前班的小宝贝,全家总动员,不仅爷爷奶奶.爸爸妈妈,连姑姑都出动了. 临时的变故,让我赶紧把治疗地点换到会议室.不然,原计划的治疗室哪 ...

  • 走向“学习型家庭”的11个“行动口令”丨头条

    我常把自己的家庭,称为"学习型家庭"--我始终认为,当人类走向学习型社会,父母与孩子人生互赠的"最美礼物",就应该长这个样子. 在这里,一切的成长问题,学习问题 ...

  • 走向“学习型家庭”的11个“行动口令”

    我常把自己的家庭,称为"学习型家庭"--我始终认为,当人类走向学习型社会,父母与孩子人生互赠的"最美礼物",就应该长这个样子. 在这里,一切的成长问题,学习问题 ...

  • 新时代学习型家庭建设的意义与路径

    ​北京教育科技研究院终身学习与持续发展研究室主任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可持续发展教育全国工作委员会国际联络部主任 张婧老师分享

  • 学习型家庭的书架,一定少不了这15本书

    如果说家庭是我们每个人的成长"底盘",是最应首选.最有能力去设计.建设和运营的"系统",那么阅读一定是最直接.最便捷.最容易去达成这个"系统" ...

  • 建设学习型家庭

    建设学习型家庭 有人曾半是开玩笑.半是认真地说:"只要我们遇到姓钱的,往往发现人家就比我们厉害!" 的确如此,钱氏家族,群星璀璨.不说古代,但说当代,就是大家云集:大文学家钱钟书. ...

  • 为什么说“学习型家庭”才是一家人居家生长的最好状态?

    有一些东西,我们经常会忽视,但暗中却会很大作用于我们的生活,比如一个家庭的教育"系统",或者叫做"能量场". 很多人将家庭教育比喻为一台电脑的操作系统.我们都知 ...

  • 一个迫不及待的社会工作【学习型家庭】

    「家」是每一个人成长最亲密的地方 但有时也是彼此伤害最深的地方 文/刘仁州 编辑/辅珊 来自两个不同家庭规则长大的男女结婚,价值观.生活习惯等等一定有许多不同的地方.如何坚持自己和如何尊对方,只有透过 ...

  • 开学了,钩个铅笔地垫,打造你的学习型家庭氛围吧?

    开学了 从一早拥堵的车流中,从一群群校服的身影中,我们知道,开学了. 上学的走了?上班的也走了?我们开唱吧? -- 开唱 (这句话来自于一个相声哈,没听过的可能不理解,我想问一下,能看懂的举个手? ) ...

  • 成为一个出色的学习型组织要怎么做?

    红杉汇8小时前 致力于建设未来人才队伍的公司在培训和发展中会遵循七个关键原则.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红杉汇"(ID:Sequoiacap),作者:洪杉,36氪经授权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