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胖就得减肥,这是人们对胖的认识的一个普遍误区”,王琦强调。胖是一个总体概念,从《黄帝内经》的记载中我们可以看到古人其实早就对胖做了区分,如膏人、脂人、肉人等,这种区分主要是观察脂肪的分布。从中医角度来说,膏人“形盛气虚”,外表看起来似乎很魁梧,实际上却是因为脾气虚弱,不能运化体内水湿、痰湿而造成肥胖。这种人需要减肥。而如果脂人、肉人一味减肥,就会改变身体正常的生命状态,得不偿失。有人认为,身体胖是因为身体堵了。对那些因胡吃海喝、日日肥甘厚味而致使营养过剩且又不爱运动所致肥胖的人来说,的确体内痰(湿)浊的壅滞、堆积反映了身体堵塞不通。但王琦认为这没有谈及问题的本质。王琦认为肥胖的本质是脾虚痰湿内聚,但与肺、肾及肝等也有一定关系。正如《黄帝内经》讲“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合于四时五脏阴阳,揆度以为常也”。这其实说的是饮食在体内消化、吸收的过程。在这过程中,任何一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引起代谢失调,导致发胖。另外肝主疏泄的功能失调也是产生肥胖的一个因素。但就肥胖来说,关系最大的还是脾。从王琦经常用于治疗肥胖的方剂——化痰祛湿方中就可以看出他侧重于调脾的治疗思路。方中用生黄芪益气健脾利水,制苍术燥湿运脾,肉桂温肾助阳,也可换用桂枝通阳化气;茯苓、泽泻、冬瓜皮、干荷叶健脾渗湿泄浊;海藻、昆布化痰软坚;生山楂活血散瘀,再加上片姜黄、生蒲黄可令其活血化瘀的功效更为显著。很多人会奇怪,减肥减还来不及,为什么还要用“加法”?明代医书《景岳全书》记载:肥人“何以反为气虚……故肥人多气虚”,清代陈士铎《石室秘录》记载:“肥人多痰,乃气虚也……”。中医认为,肥胖多是“本虚标实”,这本虚体现在由于气虚、脾虚导致津液不归正化,从而身体出现了诸如水湿、痰湿、脂浊等实邪,储留体内,因此在治疗时,化痰祛湿,活血消脂相当于“减法”,而针对其本虚采用益气健脾如生黄芪、制苍术、茯苓等药物则相当于“加法”。对于那些总是说自己喝凉水也长胖以及那些吃的和别人一样多甚至少,还比别人胖的人是最为适合的。王琦在临床上发现单纯使用通、下、泄等减法治疗肥胖容易反弹,而通过益气健脾,改善脏腑功能,从根本上改变运化失常的状态则减肥往往很成功,且不易反弹。对于肥胖程度严重且体重波动较大的患者,应采取专方专药进行调理。方由白术、苍术、黄芪、防己、泽泻、荷叶、橘红、生蒲黄、生大黄、鸡内金等药物组成。功能健脾利湿,化痰泻浊。适用于体型肥胖以腹部肥满松软为主,表现为面部皮肤油脂较多,眼胞微浮,多汗且黏口黏腻,舌体胖大,舌苔白腻,脉滑的肥胖患者。方由白术、党参、茯苓、甘草组成。功能培补元气,补气健脾。适用于肥胖且肌肉松软,平素气短懒言,语音低怯,精神不振,肢体容易疲乏,舌淡红胖嫩、边有齿痕,脉象虚缓的肥胖患者。方由山栀、石膏、龙胆草、黄芩、柴胡、茯苓、泽泻等组成。功能分消湿浊,清泄伏火。适用于体型肥胖,平素面垢油光,心烦懈怠,易口苦,易生痤疮粉刺,大便燥结,或黏滞,小便短赤,舌质偏红,苔黄腻,脉象多见滑数的肥胖患者。方由川芎、苍术、神曲、栀子、柴胡、半夏等药物组成。功能行气解郁,活血化瘀。适用于形体肥胖,胸胁苦满,烦躁易怒,胃脘痞满,时有呃逆,月经不调或闭经,失眠多梦,舌质暗红,苔白,脉弦细的肥胖患者。方由肉桂、附子、山萸肉、生地、山药、茯苓、泽泻、丹皮组成。功能补肾温阳,益火之源。适用于形体白胖,平素畏冷,手足不温,喜热饮食,精神不振,睡眠偏多,舌淡胖嫩、边有齿痕,苔润,脉象沉迟的肥胖患者。《本草求真》谓:“苍术,然必禀体肥盛多湿者始宜。”苍术通过其消痰除湿之能,可以纠正肥胖者痰湿凝聚的状态,而达到改善肥胖、面垢、多汗且黏、胸闷、痰多等表现,适用于痰湿壅聚型肥胖。
戴元礼云:“服荷叶令人瘦劣。”荷叶功能清热解毒,升发清阳,是减肥的要药,也可作为食疗或者代茶饮而长期服用。
选自:《中医健康养生》杂志2016年5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