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冬歌给我一片海
冬歌给我一片海
去年9月12日,是我加入冬歌文苑的日子。停下匆匆步履回头望一望,感觉时间过得太快!
至今还清楚地记得,何爱红老师把我引荐给冬歌老师时的情形。我对何讲,我的志向是码小说。何说,那你得提交作品。于是,我花了两个半天写了《娜娜之死》,9月12日平台以第二条推出,得到了师友们的肯定。此后我又花了10天,写了一部3万余字的中篇《改口》,发给何老师。何老师审阅后认为写得有点那个,她做不了主,便当即请示冬歌老师,没想到又是冬歌老师开了绿灯。当中还有一个细节,因为作品推出匆忙,有不少错别字,有一天中午,我们三人都在办公室为拙作改错别字。事毕,何又跟我讲,冬歌爱才,冬歌承诺,只要作品质量好,不排除连续给头条。冬歌老师的话言犹在耳,只可惜我因为自身实力不济,辜负了老师的期望,终究未能推出象样的作品。
然而,盘点一年来在平台上发表的习作,我仍然觉得收获满满。我得如实向各位师友报告,在文苑的这一年,我先后发文56篇,共62个内容:其中小说12篇(包括中篇《改口》的五期连载),散文18篇,随笔17篇,杂文9篇。散文《东洞庭湖来了贵客》上刊《青年文学家》,散文《年猪》、随笔《快乐》入选文苑散文集《渔樵歌笙》。况且这份成绩单,还是我边工作边照顾家中几位老人的情况下取得的,我没有任何理由拒收。
回顾在冬歌这一年来的日日夜夜,我只能用“感恩”二字来表达内心的真切感受。感恩冬歌老师和平台对拙作的照单全收,给了我继续前行的动力和信心;感恩各位师友对我时常直言冒犯的宽容和担待;感恩各位家人对拙作给予的及时指点和帮助。而我的报答也很实在,迄今为止,我坚持阅文,坚持给文友打赏。在利益与道义上,我选择道义,对平台的支持义无反顾心甘情愿。
或许可以这样说,我原本只想要一方泳池,而冬歌却给了我一片大海。我所说的冬歌,既包括冬歌老师,也包括冬歌文苑平台。因为在我的潜意识里,这两个冬歌是一体化的,用不着分那么清楚。
那么,冬歌是怎样的一片海呢?
这是一片学而无厌求知不倦的海。这里聚集了来自全国各地的五百文友,他们当中既有久经沙场的文坛老将,又有初出茅庐的后起之秀;既有条件优越的城市精英,又有怀揣梦想的纯粹农民……但是不管各位来自何方,属于哪个民族,大家都喜爱汉字,都有一颗逐梦文学的初心。这里有定期的作品点评会,主持人自主报名,众文友积极参与,在交流中增进了解,在探讨中提升水平,真正起到了“以文会友”的积极作用。
这是一片远离权力纯净透明的海。这里没有文人相轻,只有彼此尊重;这里没有勾心斗角,只有互助互爱;这里没有铜臭味,没有谁锱铢必较斤斤计较。据我所知,还有个别老师出钱费力,只愿为平台创新默默贡献力量,除后台技术原因外,每天清晨的推文如约而至,群里的分享点评问候精彩不断。
这是一片融汇友爱浇注真情的海。在这里,我得到了工作室各位编审老师多方面的指导;遇到了李品刚、白锦刚、张守权、张志荣等兄长般的老师;我也曾为文苑评论家杨青老师牺牲个人休息时间,为众多文友撰写长评的精神所感动;也曾数次为红色诗人焦红玲老师的诗作而热血沸腾;还有许多老师长期关注我的习作,及时提出完善修改意见……总之,这一年是我码字以来最开心的一年,有了一批志同道合的师友,我们虽没见面,却经常在微信上互致问候;我们可能远隔千里,但彼此心里都装着对方。
这是一片阳光灿烂充满希望的海。冬歌创办至今,已来到了第五个年头。在冬歌老师的领航下,平台出了第四本文集《渔樵歌笙》,明年再推一本小说集也已纳入工作室规划。与此同时,平台的优化升级持续推进,首篇电影散文《怒放的海棠》华彩亮相,不负众望。团结奋进的冬歌,已然成为文友们恋恋不舍的精神家园。
自然,这样的海对我来说亦有着磁铁般的吸引力。我还要向师友们报告一下,未来一年,我在冬歌平台将专练小说,而且以小中篇为主。我也衷心祝愿师友们的创作再上台阶,实观各自的阶段性目标。
冬歌这片海,天蓝水阔,最适合初心畅游;冬歌这片海,风光旖旎,最适合梦想孵化!祝福冬歌永葆青春活力,越来越好!
插图/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