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城区路网,应该被“群嘲”吗?
南阳人似乎对南阳城区路网颇为不满,尤其道路不够直、路网不够优两点,明嘲暗讽,吐槽多多。
南阳城区路网大致结构
道路是不是正南北、正东西向,是不是一点角度都没有偏差,这不是衡量一座城市路网是否科学合理的依据。一般情况下,市政道路都会沿着河流流向、山川轮廓等自然环境的走势修筑。同时,又受制于一些重大基础设施的约束,如铁路、水渠、机场等。
我国南方多山地,许多城市就是坐落在山区小盆地或者小河谷之间,受制于地形,道路普遍比较曲折,无法做到纯东西、纯南北。省内的安阳、新乡地处华北平原,地势非常平坦,铁路路基修的也比较直,这样的地理环境与现实条件,横平竖直的格子状路网自然是不二选择。城内有河流的地市,如洛阳、信阳等,就受到河流不同程度的影响。洛阳老城区的路网大致呈东北至西南走向,信阳老城区的路网大致呈西北至东南走向。城区被铁路严重切割的城市,如郑州,其铁路沿线附近的道路,就受到了京广铁路偏向角度的影响,向西北方向有所偏移。前面提到的信阳,除了浉河外,也受到京广铁路的影响。
安阳城区部分路网结构
信阳城区部分路网结构
话说回南阳,南阳受制于白河和焦柳铁路的影响,道路路网自然要有所“适从”。白河、焦柳两个影响因素大体上都是东北至西南走向,这就使南北向的道路去贴合这个走向,尤其是临河、临铁路的道路。东西向的道路自然也不能“免俗”,也会垂直于已经偏向的南北道路向东西两方延伸。毕竟追求“棋盘状”的格局,是永恒的目标。
具体而言,就是孔明路、滨河路的“偏差”,致使张衡路、范蠡路等东西方向道路过了独山大道向东,也得偏向东南,只有这样才能让这一区域的路网行成规整的网格。南阳新区的路网也是同理,南北方向的道路基本上都偏向东北,东西方向的路自然就偏向东南。按规划,虽然没有横平竖直,但非常的规整。
南阳新区路网规划
另外,跨河大桥、穿铁路隧道等对路网的影响也格外重要。普通情况下,跨河大桥中心线要与河流的中心航道呈90度角。光武东路、张衡东路临近白河西岸的地方突然拐了一个大弯,就有这方面的考虑。同样的,所有下穿焦柳铁路的路段,中州路、建设路、光武西路等,穿铁段也基本垂直于焦柳铁路。
中州路下穿交流铁路段
从历史的纬度上看,这件事情或许就是“自古以来”。打开清光绪年间的南阳城地图,整个南阳城都显得有些“失衡”,有向东北方向“倾倒”的趋势。这种城市格局,进而影响城区道路的布置,以致使当时的道路就不是正南正北、正东正西!
南阳“梅花寨”
道路不够直可以借口是因为白河,但路网不够优化这一点,恐怕更多就是人为因素了。因为规划建设的不完美甚至是缺位,给南阳路网带来的负面效果,应当是讨论、纠正的重点。
交路错位,就和不走心的规划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个方面典型的例子,莫过于独山大道与长江路口的南北错位,两个相距200多米的丁字路口,背后的道路竟然是同一条,让人费解。如果之前还有光武路与工业路的东西向错位,也是一大“奇观”,好在这一段已经经过优化处理,问题已经解决。这种交路错位导致的道路断节,成为阻碍道路发挥交通运力的一大阻碍。随着南阳城区车流人流的加大,彻底解决此类问题显得刻不容缓。
独山大道与长江路交叉口
早年间规划的缺失或落后,对当下路网的不利影响则更大!白河南的长江路与雪枫路之间,南北干道仅有三条,东西干道则为零。归根究底,还是在早前时候,政府没有对其进行很好的归置,造成这一带城区无序扩张。道路修建比较随意,所以也是修的七扭八扭,走位狂野。待官方正式规划之时,所计划修建的道路用地,多数已被占据,弄得修路只得“见缝插针”,断断续续。假设说如果及早的介入,或许现在就不是这个情况了吧?
长江路与雪枫路之间三条干道
断头路,仍然是当下以及未来一段时间内需要持续打通的内容。在这个领域内,明山路如果说自己是老二,没有哪条路敢说自己是老大!出门打车可真得给司机师傅说清楚去的是哪一段的明山路,让人汗颜!卧龙路也不得不提,绕不过去。复岗工程大家都是支持的,可是路没了,也确实非常的阻碍市民出行。岗要复,路要留,统筹好岗路的关系。卧龙路穿岗工程,不能就此消失,相反,还要加快的提上日程。其他的断头路、梗塞路,也应一并重视,打通城市交通循环。
被“切断”的卧龙路
令人欣慰的是,以上问题都在前段时间发布的城区道路三年提质计划里皆有涉及。当然,归到现实上说,还是要秉持“不看广告看疗效”的原则。
还需要补充一点,上文提到的洛阳、信阳、郑州等地市,它们老城区的路网结构的确受到了这样或那样的影响,但是在其规划的城市新区,道路一个比一个笔直,地块一个比一个规整。
洛阳新区路网
抽丝剥茧,还原本质。多数南阳市民没那么无聊,揪住这个问题喋喋不休,他们真正关心的只是道路的顺畅度而已。路顺了,人心自然也就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