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独步的马画大师韩干,一幅《照夜白图》成就经典,却在民国时被卖给了英国人
在中国画中,动物题材是一个常见的题材,而其中的马,则是备受画家们的青睐的形象。
纵观整个中国绘画史,可留下了太多关于马的画作了,比如北宋李公麟画的《五马图》,就是一幅传世名马之作。画中,李公麟描绘了5只马的形象,它们可是当年的西域名马,匹匹都有名字,分别叫风头骢、锦膊骢、好头赤、照夜白、满川花。
这里真的要感叹一下古人真的好会取名,每个名字都是好听又文雅。不知道有没有人注意到,这里出现的照夜白,其实在唐代的时候也有一匹。
天宝三年,唐改大宛为宁远,唐玄宗把义和公主远嫁给大宛的宁远国王,后者则回赠给唐玄宗两匹胡种马,也就是汗血宝马。
《牧马图》韩干
这种马体型优美饱满,四肢修长,皮薄毛细,是古人最看重的一种宝马。玄宗嗜马如命,对这两匹马十分宝贝,一匹取名为玉花骢,一匹取名为照夜白。
这两匹马到底长什么样呢?一千多年过去了,我们无法得知玄宗爱马的真貌。但是,那匹照夜白我们或许可以见见。
天宝初年,韩干奉诏入宫为玄宗描绘爱马,其中就包括照夜白——《照夜白图》。
《照夜白图》
韩干是谁?他被誉为唐代画马第一人,是“古今独步”的鞍马画大师,连后代的画马名家李公麟、赵孟頫等都曾向他学习。
韩干以画马著称,《宣和画谱》著录了韩干52件作品,全都是画马之作,其中对后世影响最大的就是《照夜白图》。
韩干画马重视写生,手法侧重写实,结构严谨。这幅《照夜白图》倒是构图比较简单,就单独画照夜白一只马而已。
不过构思却是精巧生动,画中,唐玄宗的爱马照夜白昂首嘶鸣,被系在一个木桩上,它怒目圆睁,四蹄腾跃,像是要脱缰而去,充满着力量与动感。
瞧这眼神,傲视群雄,看起来就是一匹桀骜不驯的骏马。
韩干画画,以墨线勾描,不上色,只在马首、马蹄部位稍加渲染,这种绘画方式被称为“白画”。
通过对马的面目细节、颈部、四蹄等部位的着重色敷染,韩干能轻松地表现出一种很强的体积感,让马呈现出骨肉匀称、毛色光泽的美感。
再仔细一瞧,你会发现这小白还有点肥壮,这其实也和唐代的时代精神和审美风尚有关。
韩干的《照夜白图》创作于唐玄宗天宝年间,这个时候的大唐国力昌盛,经济繁荣,中外文化交流也相当活跃,是举世公认的盛世王朝。
由于马是大唐王朝建立的重要“功臣”,受尚武精神的影响,唐代早期统治者多钟爱名马,也十分重视引进品种优良的马,那个时期,马是西域诸国与唐朝进贡、交易的极为重要品类,而照夜白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唐人的精神基调是富足且自信的,而骏马雄姿英发、气度非凡,正符合唐代社会文化的辉煌气象。
唐玄宗喜欢毛色华美的、身高体肥的骏马,这是时代审美影响的。韩干身为宫廷画家,画马的目的就是要取悦君主,所以顺其意,自然就不画瘦马。《宣和画谱》中就这样记载:
世谓防画妇女,多为丰厚态度者……此无他,防贵游子弟,多见贵而美者,故以丰厚为体。而又关中妇人,纤弱者为少,至其意态浓远,宜览者得之也。此与韩斡不画瘦马同意。
所以身高体肥的小白,就完全反映了唐玄宗的审美与大唐的时代精神。
《圉人呈马图》(明摹本)韩干
韩干的《照夜白图》自唐代流传下来,历经几朝几世,流传多手,所以上面密密麻麻的都是各个人物的盖印、题识。
在照夜白的左上角,有南唐后主李煜的“韩斡画照夜白”六字;左上方则是唐代画家张彦远的题名;其它的还有宋代米芾、贾似道,清代沈德潜,乾隆皇帝等知名人物的亲笔印记。
可以说,从古至今,《照夜白图》都是历代收藏家们争相追求的至宝。然而可惜的是,20世纪 30年代,恭亲王奕䜣之孙溥伟为了筹集资金,四处变卖收藏的奇珍异宝,其中也包括这幅《照夜白图》。
英国收藏家戴维德知道溥伟想卖《照夜白图》后,就委托古董商叶叔重代为求购。
把自家的宝贝卖给外国人,这搁谁听了不得上来一个高血压。当时爱国收藏家张伯驹听说后万分焦急,为此做了一番努力,但最终还是无力回天。
《照夜白图》被卖给了英国人戴维德,自此流失海外。后来又历经辗转,现在收藏在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时至今日,《照夜白图》仍在以其闪闪发光似的精彩画面备受欣赏,而它的命运,却又成了一桩中国人的意难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