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养生常见特效穴位

经常有客户疼的厉害的时候来我们店会要求力度再大点,再大点。其实穴位不是因为你用很大力才起作用,穴位起不起作用不是因为你力的够不够,而是主要在于你的气血流没流到那里。按摩、点穴、针灸的功效,没有优劣之分。
  今天跟大家跟大家分享下我们平时常用穴位的功能。以下是苗钰世家所有员工必考核专业-希望喜欢中医养生的可以留言建议!让好的养生方法分享给更多人知道!

密传养生十八穴
▪ 一切慢性病-足三里

头痛  -囟门
▪ 一切筋病 -承筋

鼻病 -风门
▪ 申展一切 -申脉

尿频 -小指第一节上
▪ 一切骨病 -悬钟(绝骨)

失眠 -安眠
▪ 一切血病- 血海

更年期-  隐白
▪ 内外伤 -承山

咳喘-定喘
▪ 一切诊病 -百虫窝

阑尾炎 - 阑尾
▪ 主升一切 -百会

面瘫 -牵正
▪ 主降一切 - 涌泉

糖尿病 - 地机

中国四大古穴
足三里,委中,列缺  合谷
肚腹三里留  腰背委中求
颈项寻列缺  面口合谷收

中国四大今穴
血压三阴交    悬钟中风抛
脾俞糖尿病    肿瘤膈俞瞧

未来四穴
血海领血潮    膻中气可消
命门阴阳论    全身在大包
大包为脾大络,主健全身,气血总成

养生三穴
安眠  劳宫  阳陵泉
劳宫之穴心包经,   赶怒诸血抑中风
阳陵泉水主心骨,   眠安入梦不老松

各种症状 常用穴位
1.感冒:  疏风散寒,调和营卫,解表宣肺之功效。取督脉、足太阳、阳明经腧穴,如风池、大椎、肺俞、列缺、孔最、合谷等
 
2.咳嗽;健脾燥湿,理气化痰。取背俞穴及任脉、督脉、太阳经腧穴,如肺俞、膏肓、天突、风门、云门、膻中、太渊、丰隆等。
 
3.哮喘;健脾益气,培土生金,平喘降逆。取背俞和任脉、督脉、阳明经腧穴,如肺俞、定喘、天突、风门、气海、脾俞、。肾俞、太渊、太溪、足三里等。
 
4.中风:益气固脱,回阳救逆;或开窍熄风,调畅气血;或散风祛邪,通经活络。取督脉、任脉、阳明经及少阴经腧穴,如百会、太冲、神阙、关元、气海、人中、风池、足三里、丰隆等。预防中风,取足三里、关元、气海、百会、涌泉。
 
5.胃痛:可调中和胃,理气消食。取任脉、足阳明经、背俞穴,如中脘、足三里、内关、梁丘、胃俞、脾俞等。
 
6.腹痛:可温中健脾,消食化滞。取背俞穴、任脉、足阳明经穴,如中脘、神阙、天枢、关元、脾俞、胃俞等。
 
7.泄泻:可温中散寒,清热利湿,疏肝健脾,消食导滞及温补脾胃。取俞募穴、任脉、阳明经、太阳经腧穴,如天枢、中脘、足三里、阴陵泉、三阴交、脾俞、章门、肾俞、大横、神阙等。
 
8、便秘:加强大肠蠕动,取天枢、大横、大巨、气海、神阙、大肠俞、足三里
 
9.腰痛:可祛寒通经活络。取足太阳、督脉经穴,如肾俞、腰阳关、委中、昆仑、人中、命门、志室、太溪等。
 
10.痹证:可祛风利湿散寒,泄热通经,调和气血。取病变相应经脉腧穴。如曲池、阳陵泉、腰阳关、环跳、大椎、风市、昆仑、肩髃、阳池、外关、悬钟、犊鼻、足三里、解溪等。
 
11.肩凝症:可祛风散寒利湿,活血通络止痛。取阳明、少阳、太阳经腧穴,如阿是穴、肩髃、肩髎、秉风、尺泽、风池、曲池、养老等。
 
12.坐骨神经痛  :可温经通络,祛风散寒利湿。取足三阴经和腰骶腧穴,如阿是穴(病变压痛点)、八髎、秩边、风市、阳陵泉、足三里、昆仑。

13. 痔疮 :以清肠通络,活血化瘀为主。取督脉、足太阳和手阳明经腧穴,如长强、命门、脊中、次髎、奇穴、承山等。
 
14.牙痛可疏风清热,益阴降火。取阳明经、足少阴经腧穴,如合谷、承浆、颊车、内庭、列缺、鱼际、太溪、阴谷、曲池等。
 
15.湿疹  :清热利湿,养血祛风。取病变局部及阳明、太阴经腧穴,如阿是穴、曲池、风市、膈俞、血海、百虫窝等。
 
16.痛经:温经散寒,调补冲任。选任脉、督脉、足太阴、足少阴经穴,如内庭、中极、归来、气海、血海、次髎、水道、三阴交、地机等
 
17, 慢性腰腿痛:取肾俞、委中、阳陵泉、环跳、、悬钟、夹脊、风市、阳陵泉、昆仑。
18 凡是胸闷、恶心、想打嗝打不出,那是浊气阻滞在胃脘或胸膈。首先可以想到用推腹法,主推心窝下及中间任脉和两旁的胃经,也可以在三焦经的手腕处找到支沟或外关,进行敲打或点按。因为三焦经主“气所生病者”。还可在小腿胃经诸穴,进行点按或刮痧。另外脾经的络穴公孙,也是消除肠胃浊气的要穴。

我们在做特效穴位调理的时候要注意有以下情况要避免
(一)法定传染病。
(二)癌瘤、肿疡。
(三)急性炎证,如肠痈、胃穿孔、肠梗阻。
(四)大饥、大饱、失惊、酒醉,缓。
(五)温症,伤阴明显者,缓。
(六)发高烧者。
(七)孕妇,忌。
生病的原因及中医辨症法
人体发病原理

● 人体内部(脏腑组织的生理功能和机体抵抗疾病的能力,即正气)和外界环境(各种致病因素,即邪气)相互斗争中,邪气处于暂时的优势是致病因素
● 六淫:风、寒、暑、湿、燥、火
● 传染疾病:形成的主要原因为气候的特殊变化及环境卫生不良。
● 饮食不洁:生冷瓜果以及油腻肥甘之品,致湿停热生 
● 中毒:毒蛇猛兽,饮食中毒,药物中毒
● 遗传

七情:
喜:喜乐过度影响到心。
怒:不单伤肝,亦可伤及其它脏器。
忧:忧伤肺,亦能伤脾。
思:思虑伤神(心),也能伤脾。
悲:伤心,也有因内脏发生变化,而后产生悲哀症状。
恐:伤肾。肾藏志,心藏神,血不足则志歉,志歉则易恐,恐则神祛。
惊:惊则心无所倚,神无所归,虑无所定,故气乱。

八纲辨证
所谓八纲--阴、阳、表、里、寒、热、虚、实,是通过运用四诊--望、闻、问、切来分析和检查疾病的部位和性质而归纳出来的。在辨证时还联系病人体质以及致病因素的强弱。
望诊中的“望神”
● 在中医诊断学中望神这一步骤不能缺少。精、气、血、津液是脏腑功能活动的物质基础,也是脏腑功能的代谢产物,通过望神可以了解精、气、血、津液的盈亏和脏腑功能的旺盛及衰弱,从而了解病人的病情轻重,推理出预后情况。精、气、血、津液充盈则神旺,脏腑功能强盛,病人预后较好;如果精、气、血、津液亏虚则神衰,脏腑功能减弱,病人预后较差。
望诊中的“望面色”
● 面部色泽的变化能反映出脏腑气血的变化,面部颜色就是色调的变化,光泽则是明暗度的变化。
●     面色分为青、黄、红、白、黑五种,所以古时称为五色诊。根据五行学说,五脏对应于五色,青为肝,黄为脾,红为心,白为肺,黑为肾。从面色的变化可推测到五脏的病变。

怎样辨别面色呢?
● 五种病色大致可理解如下:

● [青色]:一般见于肝胆及经络病症。如果病人出现面色苍白及偏青色者,则为阴寒内盛,血气运行不畅。面色青灰,口唇青紫色,则有血脉瘀阻,引至心胸疼痛。
● [黄色]:如果病人面色淡黄,无光泽,称之“萎黄”,多属脾胃虚弱。如果面、眼睛及全身变黄,称为黄疸。小儿面黄肌瘦,腹坚硬且大,有青筋暴露者,称之“疳积”。
● [赤色]:病人满面通红者,为阳盛热炽之证,常见于外感发热等。午后两颧潮红,多属久病阴虚,形成虚火上炎之证。
● [白色]:一般为气、血、津液的病证表现。如果病人面色淡白无华,形体肌瘦,唇、舌色淡,多为血、气虚。若面色白而虚浮,则为阳虚水湿内停。
● [黑色]:如果病人两颧黑而干燥,则表明肾气亏损。面黑而手足不遂,为风寒湿邪入肾。 
望诊中的“望目”
● 望目对脏腑疾病的诊断有着不可忽视的意义。望目包括望眼神、眼色、眼形及眼态等方面。
● (1)望眼神:如果病人视物清晰可见,眼珠黑白分明,则病容易治。若白睛色浊,黑睛色滞,眼睛呆滞,则病难治。
(2)望眼色:
● 眼睛红者多为患上实热病。
● 白睛红为肺火盛,常见有火眼病;
● 整个眼球红而肿痛者,多为肝经风热证。眼睛色黄为黄疸证。
● 白睛中有大小不等的蓝色或紫褐色斑点,是蛔虫病。
● 眼袋色黑而且晦暗无光泽者为肾虚。
(3)望眼形:
下眼袋浮肿,色彩黑暗者为肾虚水泛证。
上下眼袋红肿表示脾热。
眼窝凹陷,多为津液亏虚或气血大伤。

望诊中的“舌色”
● 舌色是指舌质的颜色。正常人舌色为淡红色。常见的舌色分为几种:
● 1). 舌肥大——湿气重
● 2).舌肥大+红点——热,湿
● 3).舌上有黑点——肝火旺或心脏有问题
● 4).舌上有紫色——肝火旺或心脏有严重问题
● 5).舌边有牙印——脾虚
● 6).舌边缘不平整——脾虚
● 7).舌歪——有中风先兆,高血脂,高血压
● 8) 口溃疡——脾不好
● 9).舌火红——肾阴虚(左边:肝火旺;右边:胆火旺)
● 10).舌胎白——肾阳虚

望诊中的“舌苔”
舌苔是舌体上面所散布的一层苔垢。正常人的舌苔为薄白而湿润,干湿适中,不滑不燥。由于病人的胃气有强弱,及机体的寒热,故可形成各种不同的病理舌苔。
● (1)白苔:一般表示为表证、寒证。舌苔薄白而润为正常人的舌苔 。舌苔薄白而过于润滑,多见于表寒证。苔薄白而干燥,为表热证或感受燥邪。
● (2)黄苔:黄苔主里热证。苔薄黄厚而干燥,则里热盛,津液受损。
● (3)灰苔:主里证。苔灰薄而润滑,多为寒湿内阻,或痰饮内停。苔灰而干燥,为热病或阴虚火旺。
● (4)黑苔:黑苔大多由黄苔或灰苔转化而成,表明了病情极其严重。苔黑而干燥,为热盛津亏。舌尖苔黑而干燥,为心火盛。苔黑而润滑,为阳虚阴寒极盛

问诊
口味除反应口内齿龈,齿隙饭食残食残渣经细菌作用或口腔炎症鼻味外还反应人的脏器疾病.
● 口苦;胆肝湿热,胆气熏蒸所致。
● 口淡:脾、胃虚寒四肢无力。
● 口甜:脾、胃湿滞停食难化谷气。
● 口酸:肝热胃燥,咽干痰稠失津。
● 口臭:消化不良,齿舌溃疡热症
● 口辣:肺热盛,胃火上炎痈症
● 口咸:肾虚,水液上泛内伤之症

妇科病从月经开始入手
80%的妇科病都与月经不调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所以调顺月经很多妇科病就可不治而愈,而忽略月经问题,会给许多女性朋友在以后的生活中留下诸多隐患。常见的月经问题主要有:痛经、经前乳房胀痛、经期头痛、月经提前、错后,月经淋漓不止以及月经后腰痛等等。这些问题早期发现,及时调理并不难治。对于月经病的治疗:主要从肝、脾、肾三脏入手
如何调理呢?配合苗钰世家特色养宫调理同时可常备一些小中成药。如逍遥丸和加味逍遥丸。这二者是治疗月经病非常有效的成药。对70%以上的月经不调都能起到作用。对早期的乳腺增生也有良好防治作用。
如果您觉得自己火气较旺,口干,喜欢饮冷的人,可选择加味逍遥丸,若是无火体质且不爱喝水,那就用逍遥丸最好。

  使用方法:用苗钰世家养宫生膜膏每天涂适量,一周在门店用特色穴位手法做一次,然后在临月经前三四天开始服用逍遥丸。到月经时可暂停,觉得舒服也可继续多服两日。一般第二个月开始,就会感到月经很顺畅。
其它调理用药:由于月经会耗掉人体大量的气血。所以在月经后有许多人会有头晕乏力,腰酸腿疼的症状。这时您只要在月经快要结束的时候赶快吃点六味地黄丸。
如虚寒怕冷的人可选用苗钰世家养宫生膜加十全大补丸,就可防止月经后体虚的问题。
如月经淋漓不止,通常是脾不统血,气虚下陷造成。可养宫生膜配合补中益气丸,还可每日吃红枣数枚,在来月经时每天用养宫生膜涂同时可服用八珍颗粒两袋和三七粉一瓶。三七粉一定要买到真的,以确保药效。
如果每次月经量少,滞涩难下,或久久不来,可用苗钰世家养宫生膜涂腹部腰部饮食上配合山楂煮水服用,偏虚寒者可加些红糖同服。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