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懿凭啥沉得住气,一直熬死曹家三代人,等到70高龄才造反?
众所周知,司马家是通过高平陵之变才掌控了曹魏的大权,此前虽然也不怎么不安分,但却没露出取代曹魏的迹象,所以说这是司马氏造反的开始也不为过。
而那时司马懿已经熬死曹操、曹丕、曹睿祖孙三代人,是个70岁的老人了。那么,司马懿为何不在年轻的时候造反呢?他在怕什么?
这么说吧,曹操、曹丕、曹叡在位期间,司马懿根本没有任何机会取代曹魏政权,聪明的他顶多是在心里惦记惦记,绝不敢把话挂在嘴边上。
自古以来,但凡权臣篡位都是通过两种途径,一种是先以外戚的身份干涉朝政,排除异己权倾朝野之后再逼皇帝禅位,例如杨坚、王莽;另一种是掌了兵权,当上军队里的一把手,再威逼皇帝退位让贤,例如通过陈桥兵变黄袍加身的赵匡胤。
可司马懿既没有把女儿嫁给曹家,在那三位活着的时候也没有独掌兵权,不具备造反篡位的条件。他怕什么?怕被镇压呗。历朝历代,造反都是株连九族的大罪,若无万全的准备,最好不要尝试。
具体怎么回事,下面就分别聊一聊。
曹操在世,有这么个在猛人堆里蹦出来的顶头上司,司马懿只能隐忍低调,根本没有冒泡的机会。
201年,曹操听说了司马懿的名声,征召他到府中任职。名门望族出身的司马懿压根看不上曹操,干脆装病没去。
208年,曹操再次征召司马懿,并明确表示,如果他还像以前一样躺在床上不出仕,就要治罪于他。司马懿这才怕了,不敢再耍花招,历任黄门侍郎、议郎、丞相东曹属、丞相主簿等职。
尽管归属到曹操帐下,但司马懿却没有太多的表现。对于他的建议,曹操也不是全部听从。
为啥?因为司马懿出身世家大族,曹操既想拉拢,又要防备。《晋书》记载,曹操逐渐察觉司马懿“有雄豪志”,又发现他有“狼顾之相”,心里很忌讳,提醒曹丕小心此人,说他以后必会干预我们的家事。
司马懿得知曹操怀疑自己,吓得不轻,废寝忘食地将工作做得更好,兢兢业业勤勉有加。又因他跟曹丕挺合得来,有这位曹魏的继承人给他说情,才终于打消了曹操的疑心。
换言之,曹操时代,司马懿光是保全自家就很难了,更别说造反。这一时期司马懿做得最成功的事情,是在曹丕和曹植相争时站在曹丕一边,为他出谋划策,夺得魏王世子之位。
一直熬到曹操去世曹丕登基,司马懿这才得到重用。
对于曹丕来说,司马懿是他的大功臣。当初曹操更为宠爱的是才华横溢的曹植,曹丕虽也有文学上的天赋,始终差曹植一点。但司马懿提前站队,帮了曹丕很多忙。
因而曹丕篡汉为帝后,任命司马懿为尚书,不久转督军、御史中丞,封安国乡侯,后又升任侍中、尚书右仆射,对其信任有加。
224年,曹丕讨伐东吴,亲临前线。命司马懿镇守许昌,并加封他为向乡侯,转抚军、假节,领兵五千,加给事中、录尚书事。这些职位,无非是让司马懿能更方便地管理大后方。司马懿推说不敢领受,曹丕说这不是给你荣耀,而是让你为我分忧。
第二年曹丕又打东吴,照样让司马懿镇守后方,负责后勤事宜。还说“吾东,抚军当总西事。吾西,抚军当总东事”,一幅咱俩是完美搭档的模样。
但是,虽然曹丕一再给司马懿加官进爵,他也造不了反。因为跟着曹操打江山的老将们还在,比如曹真、曹休、陈群等等,兵权到不了司马懿手里。他敢露出一点异心,马上会被拍死。
等到曹丕去世曹叡即位,司马懿才有了渐渐成为权臣的生长土壤。
司马懿真正成为曹魏重量级的权臣,是在曹丕驾崩、曹叡即位之后。毫无疑问,曹丕对司马懿的信任定然会影响到曹叡,他同样十分倚重司马懿。而且由于和司马懿见面多,双方还多了层私交。
另一方面,随着时间的流逝,曹魏的开国功臣们大部分死了,活着的也上了年纪,大多在家颐养天年,想靠他们维持朝廷运转是不行的,必须有另一批更为年轻的朝臣顶上。而司马懿,正是最合适的一个。
大家印象中,司马懿是个老谋深算的老头子,其实人家也年轻过。他出生于179年,比曹操小24岁,曹叡即位时他40多岁,正处于政治家的黄金年龄。
又年轻、又有才能、忠心也经过了考验,曹叡不用他用谁?于是在曹真死后派司马懿抵御诸葛亮最后的两次北伐,又派他平定辽东,灭了公孙氏建立的燕国。司马懿声望一声无两。
可这时候司马懿也不敢造反,虽说已染指兵权,但曹叡是位成年的明君,年富力强、极有智谋,还宽宏大量,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司马懿敢在他眼底下弄鬼,只怕顶多只能激起大点的浪花,基本撼动不了曹魏政权的基本盘。
况且曹魏是个新建立的朝廷,一切都在蒸蒸日上,司马懿很难找到造反的时机。所以,只有熬死曹家三代人,熬到幼主曹芳临朝,司马懿造反才有成功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