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求恩当天日记写下:这是一个巨人!

美诗美文Jane 昆仑策研究院 1周前
(点击上方【昆仑策研究院】可关注)

【油画:毛泽东和白求恩见面】

1938年1月8日,一艘名为“亚洲女皇号”的邮轮从加拿大温哥华港出发,邮轮上除了有支援我军抗日的大量战备物资外,还有一群久经考验的战地医生。
其中有一位48岁的中年男子,他黄色的头发,前额较宽,个子很高,精神很好,他叫亨利·诺尔曼·白求恩。这个长相,在医生中不算特别。那时候,没有人能想到这位中年医生的名字,有一天会在中国家喻户晓。
【图:白求恩】
中国人对白求恩的认识,多数只停留在他是一位善良的医生层面。很少有人知道,在来中国之前,他就已经是欧洲最顶尖的医生了。
出身加拿大牧师家庭的他,早在32岁时就已是英国皇家外科医学会成员。34岁他发明了举世闻名的“人工气胸疗法”,到41岁他共发明了22种外科手术器械,全部以他的名字命名。1937年在西班牙当战地志愿者时,他发明了世界上第一种运输血液的办法。
就凭着这些,不管到哪个国家,白求恩都会是一个“香饽饽”。而要请到他,显然也不可能是金钱的作用,因为钱这个东西他真的不缺。他来到中国,只是想以志愿者的身份,救死扶伤而已。
19天后,医疗队到达中国。接待他们的是国民党人,虽然此时是国共合作时期,但这样的人才他们自然是要抢的。更何况抢到了他们,就等于抢到了他们带来的这一堆医疗设备。
于是,最好的吃住,各种承诺,国民党都给安排上了,医疗队里不少人都动心了,比如白求恩的老搭档美国医生帕尔森斯,后来就留在了国民党那边。
对于这种种的安排,白求恩是很厌烦的,战士们正在浴血奋战,敌后的官员们却在整这些,他无法理解。这时候白求恩对中国的印象,谈不上有多好。
于是他一次又一次地提出,要到八路军战场上去,事实上早在3年前他就已经加入了加拿大共产党,所以他此行的目的本身就不是国民党部队。为了能摆脱国民党的纠缠,他找到了宋庆龄。最后在宋庆龄的周旋下,白求恩才顺利地在武汉见到了周恩来。
周恩来的外交魅力我们是知道的,他的风度和气质,让白求恩对我军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但当时40岁的周恩来,其实并不清楚这样一位外国老大哥,到底有多大决心和毅力。所以他提出想让对方在和平区的医院工作的意见,对这一安排白求恩显然是不满意的,他说了这样一番话:
我来中国是要到解放区工作的,现在抗战形势紧迫,请你尽快安排我上前线去。
这番话,周恩来记了很多年。这也就是为什么白求恩去世后,周总理要亲自安排丧葬事宜的原因。
既然白求恩都这么说了,周恩来只能安排同志们护送他,先从武汉到延安,再由延安转到晋察冀。
这一路是艰险的,因为白求恩等医护人员还带了大量医疗物资,日本人自然要抢。为了能让白求恩顺利到达延安,我军战士付出了惨烈的代价,对于这一切白求恩在日记里是这样写的:
我们和紧跟后面的日军之间没有一点遮拦,这实在使人毛骨悚然。
连医生都会害怕,可见当时是什么样的情形,这就是战争。
3月底,医疗队在朱德的接应下到达了延安。一安顿下来,白求恩就想着什么时候能见毛泽东一面。对于这位中国共产党人,白求恩早在美国记者斯诺的书里就读到过。
斯诺是一名战地记者,其足迹遍布世界各地,他是一个见过大世面的记者。但来到中国后不久,他就被深深地吸引了,1937年10月其纪实文学著作《红星照耀下的中国》英文版出版。书中记载了关于中国、关于毛泽东的第一手资料。
在斯诺笔下,毛泽东是一个既有温情又有睿智的人,这让白求恩很不理解。他也不理解,为何一个八路军领导人,能让斯诺如此感动。
一个在烽火中干革命的人,睿智是生存下去必须的,但这样的人为何又会是一个有温情的人?

【图:毛泽东在延安】

作为一名去过西班牙战场的战地医生,白求恩见过太多将领。他们的冷酷及对生命的漠视多数时候都是出于无奈,这一点大家都能想象得到,但这却足以刺痛一位医生的心。他真的希望,毛泽东是和他们不一样的人。
等待与毛泽东见面的时间里,白求恩就在延安四处走动着。这里与两个多月前,他在国民党区看到的情况,至少有两点是完全不一样的:
第一点,这里的工作人员知道自己是为什么而忙碌,这是白求恩对延安的初印象。这里很穷,穿着破棉衣、棉鞋开了口的年轻人随处可见,但大家脸上洋溢着朝气。
第二,这里的人很难分得清哪个是官,哪个是普通战士。偶尔能听到有战士说“报告首长”,但白求恩抬头看过去,这位首长和普通战士穿的也没什么区别。
那一天,白求恩这样形容他看到的一切:
在延安,我见到了一个崭新的中国。
这个“崭新”二字,显然是与国民党区作了对比后,得出来的结论。
一天的见闻,让白求恩对这位“神秘”的毛泽东有了更大的好奇。第二天白求恩接到通知,说毛泽东将在今晚与他见面,这让他很激动。他知道这样一个大人物,肯定是日理万机的,所以对于这么快能见到对方,他是没有料到的。
见面的地点是在凤凰山麓,当时白求恩等医疗人员住在凤凰山脚下。出发前,白求恩特意换上了部队发给他的八路军灰布军装,连扣子也扣得整整齐齐。
了解毛泽东习惯的警卫人员都知道,他喜欢在安排完一天的工作后,于深夜集中精力写文稿或接待重要访客。这是他年轻时就有的习惯,他认为这时候脑子最清醒。
晚上11点多,白求恩跟随着小战士到了一个窑洞前,毛泽东早早地就窑洞口迎接他了。看着这个高个子的中国军人,白求恩有两点不太敢相信:
第一点,这位手下有千军万马的领导人,就住在这样的破窑洞里吗?
第二点,他穿得也太破了!灰布棉衣,袖口都有补丁,脚上是一双很普通的棉鞋。要知道在国民党那边,别说最高领导人,就是普通的军官,那也是穿皮鞋的。
看着这些,白求恩没说什么,他向毛泽东行了一个国际纵队的战斗军礼,毛泽东也以军礼回应。
接下来,就在这个简陋的窑洞里,两位国籍不同的战士进行了长达3小时的谈话,这也是他们此生唯一的一次谈话。
白求恩在来中国之前,曾自学过一段时间的中文,但显然还达不到能与中国人沟通的水平。所以这次见毛泽东,他是带了翻译的。这次谈话从11点多,持续到凌晨2点多,它是一场值得被我们记住的谈话。

【图:白求恩】

一进到窑洞,白求恩拿出了上衣口袋里的党员证。这个党员证,早在出发前就被他放在了随身所带皮箱的最下层,直到今天才拿出来。毛泽东拿着看了一遍,请他坐下。
毛泽东没和白求恩寒暄什么,因为在此之前他就已经做好了“功课”。他了解白求恩的经历,知道他去过西班牙反法西斯战场。所以他直接问起我军在医疗方面,到底该怎么做?
毛泽东的直接,正是白求恩所希望的。在他看来,一个领导人见到一名医生,首先该关心的就是这一点。何况,他真的受够了国民党的那一套“客气”。对毛泽东的提问,白求恩的回答是:
在中国的抗战中,我觉得最能发挥作用的方式是组织战地医疗队,在前线附近工作,照顾重伤员。
“战地医疗队”这个概念,毛泽东不是第一次听到,但当时这在我八路军几乎是个空白。我们也有医护人员跟着上前线,但器械和人员的缺乏,让他们无法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听到白求恩说起这个概念,毛泽东的表情变得严肃起来,他沉思着,不知该如何接话。和日本人打了这么多场仗,有多少伤员因得不到有效治疗而丢了性命,他很清楚。
白求恩知道他回答不上来,又问了句:
如果没有战地医疗队,重伤员怎么办呢?
这话问到了点子上。毛泽东只能如实回答:
目前重伤员中死亡的人太多了。
无奈的回答之下,是残酷的现实。那时候但凡有人受伤,战友们都会冒险把他们救回来,哪怕是背、扛,也要把他们带回来。但让人无奈的是,这些伤员还没熬到后方医院,就在路上牺牲了。但凡有医疗常识的人都知道,很多部位的伤是不适宜移动的,但大家没有办法,这就是战争。
毛泽东曾数次去后方医院考察,有一个细节他印象很深:住院的士兵,基本上都是四肢受伤的,而头部和腹部受伤的很少。
很显然,不是没有战士头部和腹部受伤,而是这类伤员没有挺到进医院,这让毛泽东痛心疾首。白求恩在他的脸上,看到了自责、无奈和痛苦。
“但是,他们有很多是能救活的!”或许是为了安慰毛泽东,白求恩很自信地说了这样一句话。
就是这样一句话,让毛泽东一下子有了精神。他一字一句地听着白求恩讲他在其它战场上的经验,最后他得到了一个数字:
百分之七十五
“75%的重伤员一定可以救回来”,这是白求恩的经验之谈。
这个数字意味着什么?两人都很清楚。白求恩还想继续讲其它内容,但毛泽东的注意力全放在了这个数字上。
“百分之七十五?”毛泽东带着不敢相信的语气,又问了一遍。
白求恩的回答仍然是十分肯定的!
这个数字,成为了这场谈话最重要的内容。毛泽东在激动过后,沉默了很久,他注视着这个外国医生,说了这样一句话:
白求恩同志,那就请您立刻组织战地医疗队吧。
这样一句话,后来很多军史学家分析,认为这体现了毛泽东对白求恩绝对的信任。因为这相当于,把受伤战友的生命交给了一个外国人。
但在笔者看来,这句话里其实不乏恳求的意味。“请您”、“立刻”,这两个词笔者在梳理毛泽东的书信时是很少看到的。
白求恩知道毛泽东急了,爽快地答应:“好!”
谈得差不多了,毛泽东变得啰嗦了起来,他再三叮嘱白求恩:
前线很危险,任务重,条件差,生活艰苦,要注意自己的身体……
很显然,毛泽东在说这句话时,已经把白求恩当成了自己的战友。这是两位战友,在上战场之前的叮嘱。
这3个小时的谈话,是在油灯下进行的。毛泽东没有准备什么美食、美酒给这位远道而来的客人接风洗尘,也没有什么寒暄和溢美之词。但语言不通的两个人,却在3个小时的谈话后,对彼此都有了完全的信任。
谈话结束后,毛泽东又亲自把白求恩送到了窑洞门口。他紧紧地握住了白求恩的手,再一次问道:
百分之七十五,是这样吗?
白求恩的回答是4个字:
至少如此!
说完这话,两人都笑了。
白求恩的笑是自信的,他知道自己来到了地方,接下来他将走向自己的“主战场”,手术刀就是他的战斗武器。毛泽东对他是如此信任,他能做的就是完成这75%的承诺。
而毛泽东的微笑,则是为了跟随他的兄弟们。如果战地医疗队真的能建立起来,那有多少位战友能保住性命,想到这他舒心一笑。
白求恩回到住处后,天都快亮了,但他仍没有睡意。当时医疗队配备了打字机,他激动地把刚才谈话的所有内容,都用打字机记录了下来。也正是因为他的这一举动,我们今天才能了解到关于这次谈话的细节。
记录完后,一直有写日记习惯的白求恩,写下了这样一段话:
我现在明白为什么毛泽东那样感动着每一个和他见面的人。这是一个巨人!他是我们世界上最伟大的人物之一……
写下这段文字时,是1938年春天。以我们今天的眼光来看,这段日记有两点不寻常之处:
第一点不寻常之处,他们只见过这一面,此后也没有再见过。那时候是日本人最嚣张的时候,毛泽东的名字长期挂在敌人的悬赏名单上,但当时白求恩就已经料定,这是一个伟大的人物。这一点,其实不太寻常。很显然48岁的白求恩之所以有这样的眼光,是因为在欧洲各国的经历,让他有了一双识人的慧眼。将过去他见过的大人物,和毛泽东一对比,他得出了这样一个结论。
第二点不寻常之处,只谈了3个小时,期间毛泽东其实并没有像国民党人一样讨好他,但他却被感动到了。很显然,白求恩之所以被感动,是因为毛泽东身上体现出的对无数伤员的关怀。而这份对生命的尊重,是白求恩作为一名医生,最希望看到的,这份温情足以让他感动。
不久,白求恩带着医疗队,离开了延安,前往晋察冀。在中国的这665天里,白求恩和随行人员,一直在为这“75%的承诺”努力。
因为带着这样的“指标”,白求恩由一个风度翩翩的男子,变成了一个严厉的战士。那时候战友们记不住他的名字,都叫他“美国大夫”。
八路军老兵们还记得,那时候有护士给伤员换药时,有时候托着药盘的时间长了,会把一只手放进口袋。白求恩看见了,什么也不说,就盯着她。护士一看,赶紧把手拿了出来。从那以后,我军的战地医疗队里,再也看不到一只手端药盘的护士了。在白求恩看来,这是对伤员的尊重,是对医生这个职业的尊重。
医护人员之所以这么听他的话,是因为他身上有一些无人打破的记录,比如他曾在69小时内,给115名伤员做了手术。

【图:白求恩治疗伤员】

就在白求恩离开延安后不久,毛泽东才意识到一件很重要的事:
还没跟白求恩谈过工资待遇的问题!
是的,他们谈了3个小时,却硬是没有谈到白求恩应该拿多少钱工资,两人都把这一点给完全忽略了。
毛泽东意识到这个问题后,赶紧给察冀地的司令员聂荣臻发了一封电报:
请每月付白求恩大夫一百元
100元是个什么概念呢?曾亲赴延安的女作家陈学昭写过一本名为《延安访问记》的书,这本书于1940年出版。在书中她记录当时延安的物价水平:
1938年左右,延安的物价为鸡蛋每个0.01元,猪肉每斤0.2元,米每斤0.13元。这是延安普通老百姓生活的物价水平,也就是说给白求恩的月工资能买769斤大米。
而我八路军的生活,其实还比不上普通百姓。毛泽东在1938年接受苏联代表安德利亚诺夫的谈话里,曾说过这样的一番话:
我八路军师长每月只发薪5元,连长发3元。
这样一对比,大家就能明白给白求恩100元工资意味着什么了,相当于是给了他20个师长加起来的月薪。
那么此时毛泽东自己过着怎样的生活呢?多年后,大将萧劲光回忆的一个细节,或许很能说明问题。
1939年冬的一天,萧劲光发现毛泽东一直围着棉被批阅文件。他还以为首长病了,后来一打听才知道原来毛泽东唯一的棉裤被洗掉了,导致没有棉裤穿了。萧劲光看不下去,就让警卫员去想办法。警卫员花了好多功夫,才弄来了一套新棉衣,但毛泽东却怎么都不肯要,他严厉地说:
我现在如果搞特殊,人家群众就会不相信你。

【图:毛泽东】

这就是毛泽东在延安的生活现状。了解了这些,大家就明白毛泽东给白求恩100元工资,是对战地医疗有多重视。
当然,对于这样一笔“巨款”,白求恩并没有要。聂荣臻再三劝说,他便亲自给毛泽东回了封电报:
我没有钱,也不需要钱,可是我万分幸运能够来到这些人中间,和他们一起工作……
是的,如果白求恩是为了钱,那他完全可以和他那位美国朋友医生一样,留在国民党那边。因为当时国民党给师长的月薪是800元,连长是100多元。虽然我们不清楚他们那边的医生月薪多少,但如果白求恩愿意过去,工资肯定不会太低。
没要一分钱工资,白求恩为我军工作了600多天,直到1939年10月,他在抢救伤员中左手被手术刀割破感染。11月12日,他在河北病逝。
弥留之际,他拿出钢笔,颤抖地写下了遗言:
请转告加拿大和美国人民,最近两年是我生平中最愉快、最有意义的时日……
得知他的死讯,毛泽东对身边的人说了这样一句话:
我和白求恩同志只见过一面
“只见过一面”,成了毛泽东的遗憾。12月21日,毛泽东在延安写下《纪念白求恩》,这是毛泽东很少见的长文。在这篇入选语文课本多年的千字文中,很多人印象最深的是:
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没错,这是对白求恩最完美的概括。但笔者更喜欢的却是前一段的这样一句话:
白求恩同志是个医生,他以医疗为职业,对技术精益求精……
【图:白求恩】
笔者认为,这段话其实才是白求恩愿意为我军伤员拼命的最大原因。从那次和白求恩见面时,毛泽东关注的就是白求恩的医术,这种关注是对一名医生的尊重,也是对受伤战士的关注,这才是他感动白求恩的地方。也是那天凌晨,白求恩会写下“这是一个巨人”的原因。
白求恩与毛泽东之间,有知己式的友情,这份友情是不分国籍的。很多人不明白,为何毛泽东一路走来,会遇到那么多贵人。上私塾时,他遇到了好几位恩师;上大学时,他遇到了名儒杨昌济;干革命时,他遇到了更多愿意无条件帮他的人。通过梳理白求恩与毛泽东的相识,相信大家已经能找到其中的原因了。
谨以此文,
纪念白求恩和毛主席,以及这段友情!
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7周年!
(0)

相关推荐

  • 周继如:重温《纪念白求恩》传承白求恩精神

    长沙市中医医院(长沙市第八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周继如 毛泽东同志撰写的<纪念白求恩>,伴随了几代人的成长,对我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产生了重大影响.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 ...

  • 五台县,松岩口村,白求恩纪念馆

    白求恩:国际主义精神永放光芒忻州学习平台2021-07-02订阅 毛主席与白求恩夜谈(油画) 白求恩在松岩口为重伤员输血(资料照片) 白求恩雕像(图片由白求恩纪念馆提供)"如果中国需要医疗队 ...

  • 从故乡看你所不了解的白求恩(组图)

    黄学锋 白求恩大夫 与许多来加拿大的中国人一样,到白求恩故乡走一走.看一看,是迫切的心愿,何况正值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踏访之后,发现白求恩形象更加丰满高大.白求恩纪念馆:加 ...

  • 白求恩【1】赋

    操存正气,节抱昂藏.出枫叶之国,援抗战之乡[2].秉仁爱之心,播道义于殊域:持柳叶之刃,弘至德于遐方.国际主义之楷模,义薄霄汉:战地医疗之主帅,大爱无疆.英名注史,碧血流芳.遂尔受两邦之配飨,入领袖之 ...

  • 燕赵英烈|白求恩:伟大的国际共产主义战士

    诺尔曼·白求恩(1890-1939),出生于加拿大安大略省格雷文赫斯特镇.毕业于多伦多大学医学院,是世界著名胸外科医生.1935年11月加入加拿大共产党.1936年赴西班牙参加反法西斯斗争.中国抗日战 ...

  • 11.12缅怀英雄白求恩,他去世的细节更值得医者关注

    白求恩,全名诺尔曼·白求恩(Norman Bethune,1890年3月3日-1939年11月12日),享年49岁,加拿大共产党员,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著名胸外科医师. 1890年出生于加拿大安大略省 ...

  • 6件“功臣”手术器械陈列白求恩纪念馆(图)

    燕赵都市报记者 蔡艳荣 通讯员 田国祥 文/图 捐赠仪式 6件"功臣"手术器械 白求恩(右)当年的工作场景 1939年11月12日,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诺尔曼·白求恩不幸去世,在白求 ...

  • 【课堂教学】【506】《纪念白求恩》教学设计(主题型和语用型)

    知识与技能:  1.掌握文中的生字词:2.学习对比手法,理解其作用,理清文章结构. 过程与方法:1.通过默读.朗读理清结构:2.小组讨论研读重点段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白求恩共产主义精神,提升 ...

  • 抗战时期到延安的外国医生中,这个人比白求恩的贡献更大

    历史客栈原创视频:抗战时期到延安的外国医生中,这个人比白求恩的贡献更大 ----下面是文字版---- 大家都知道白求恩医生,在抗战时期来到中国,帮八路军将士们治病,其精神值得永远传扬. 其实,还有一位 ...

  • 白求恩:早年做伐木工人,遗书看哭聂荣臻,殉职后成中国英雄人物

    白求恩不姓白,这个加拿大共产主义战士全名叫:亨利·诺尔曼·白求恩. 二战以前,白求恩从未来过中国,他甚至并不那么了解中国.他第一次留意中国,是因为日本发动震惊中外的七七事变,也是这第一次留意,他敏锐地 ...

  • 高校曝光一卷档案!太珍贵了,全是《长津湖》没拍的故事......

    电影<长津湖>热度持续. 10月12日,华中科技大学官微发文,讲述了一个电影没拍的故事-- 据了解,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及附属同济医院,有一卷珍藏的档案......记载了同济志愿手术大 ...

  • 地震素描·战地·军医

    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8月8日21时19分,在四川阿坝州九寨沟县发生7.0级地震,震源深度20公里. 9年前,四川汶川的那次8级地震仍犹在眼前.那是一场战争,共和国主席.总理发出命令,率领大军,直指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