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顶级凉皮大全+宅家的你,今天rua凉皮了吗?

最近几天,全国各地都开启了蒸桑拿模式。持续的高温,让人胃口全无,这时候唯一能拯救我的,恐怕只有凉皮了。筋道的凉皮配上酸爽冰凉的酱汁,在入口的那一瞬间立刻就征服了人们的味蕾。

陕西是公认的凉皮之乡。说起三秦套餐,作为老陕人立马会反应:凉皮、肉夹馍,再加一个冰峰!陕西凉皮可谓是陕西饮食文化园圃中的一朵奇葩,吃得最普遍——不论男女,无分老幼;吃得最密实——不论春秋与冬夏,无论城镇与乡村。经过长期发展,凉皮形成了各种流派,每一种都极富地域特色。凉皮的品种众多,异彩纷呈,但都拥有一个共同的特点——绵软润滑,酸辣可口,清凉败火,爽口开胃。


汉中面皮

很多人都说,汉中人没有啥,一碗面皮走天下。面皮被誉为汉中风味小吃的“四绝”之首,由于加工时用小石磨加水将米磨制成米粉浆,又叫水磨凉皮。盘点全球顶级食材,探索珍奇饕餮盛宴。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厨影美食。它是把大米放入水中浸泡四个时辰,然后推成米浆,上笼蒸成薄薄的饼子,置于通风处降温,抹上菜籽油切成细条,调入精盐、米醋、酱油、胡椒粉、姜汁、蒜泥及红油辣椒等佐料,拌匀即可食用。

吃时,若再配以豆芽、黄瓜丝、土豆丝、芹菜、菠菜等,和面皮同时调味,爽脆感和软糯香辣在口齿舌尖碰撞,让人更加欲罢不能。汉中本地人称各种面皮的配菜有一个专用词,叫作“底垫子”。汉中在秦岭之南,口味更接近四川,辣味更细腻更深入。凉皮调料中蒜汁必不可少,选用当年新产紫皮大蒜,捣碎后加盐,加凉开水而成。关中人言道,四辣是青皮的辣子紫皮的蒜。凉皮的诸多调料中,只有蒜最能衬托出粮食纯香。


秦镇米皮

秦镇米皮因出自户县秦渡镇而得名。 “乾县的锅盔岐山的面,秦镇的皮子绕长安。”这一当地谚语足以说明秦镇米皮在陕西的地位。秦镇米皮用产于秦岭北麓、沣河西岸的稻谷制作,色白、光润、皮薄、细软、柔韧,吃起来酸、辣、筋、爽、凉,别有一番风味。

秦镇米皮用蒸的方法,一口大锅,很大的蒸笼,很多层笼屉,铺上细密的白蒸布,把米浆匀匀地倒在蒸布上,一层一层地架上去,一次可架十多层笼屉,一般蒸五分钟就熟了。切秦镇米皮的方法很独特,具有观赏性,砧板上先要铺一块白布,将米皮铺在白布上,用大铡刀密密地切过去,看上去只见铡刀把在师傅手中上下起落,铡刀另一头在砧板上轻轻移动,这套动作叫作“凤点头”。

吃秦镇米皮,讲究少盐,少醋,少调料水,辣子油担当重任,秘制辣子油的手艺,直接决定了油拌皮子的好吃与否。秦镇人最引以为豪的,便是这一碗辣椒油。里面没有辣面,泼好后的辣子又加草果、花椒、茴香、大料等调料再反复熬制,滤过辣面,除了辣的刺激之外又别有一番香味,这辣油一加,整碗皮子顿时弥漫着一股异香, 纯正柔和,直入心肺。

调味时师傅抓起一撮面皮,在辣椒油中一浸一转,提起来放在那碗面皮中,如画龙点睛一般,白如玉青如翠透亮如水晶被这亮红一衬,倍加的精神。做得的秦镇米皮白里透着红,红艳艳如海上观霞;红里透着香,香喷喷如置身油坊。米皮筋而柔,软而嫩,柔而不断,嫩而不坨。根根如银线穿梭于豆芽菇丝之间,条条似玉龙游戏于海碗之中。吃到嘴里,既滑润又筋道,既咸香又酸辣,既冰凉又爽口,真是别有一番滋味在舌尖。


回民麻酱凉皮

用小麦面磨浆蒸出的凉皮,俗称酿(rang)皮。醒好的面,洗出面筋来,把面和清水的混合物沉淀,倒去清水,用面酱摊在铁笼上蒸成。在西安回民中,酿皮的吃法却与众不同,它除了放醋、盐、味精、辣椒油外,还要放芝麻酱,吃来又别有风味。所以在西安,人们把这种凉皮叫做回民麻酱凉皮。

在制作时没有洗面筋这道程序,直接将精制面粉打成面糊,面糊也要醒上一段时间,这样蒸出的凉皮才筋道,也有的人家会在面糊里打上几个鸡蛋清,以增加凉皮的筋度。盘点全球顶级食材,探索珍奇饕餮盛宴。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厨影美食。酿皮略作黄色,可正有一股小麦的原味附在上面。调拌凉皮时,先加入醋水、酱油水、盐水然后是辣子油,回民的油泼辣子,辣子磨得极粗,辣椒子明显可辨,吃在口中甚至可咀嚼,这种辣子看来豪爽,实则辣味较线辣子面轻,但是极香。最后再在凉皮表面均匀地铺一层芝麻酱,吃起来满口溢着芝麻的香味,那真的是透着十分的“爽”。


岐山擀面皮

岐山擀面皮是从唐代冷淘面演变而来,在陕西老百姓的眼中,只有岐山擀面皮才算得上是正宗的擀面皮。岐山擀面皮最大的特点是一个“擀”字:把面和好后,擀成圆面片,蒸熟,切条,然后拌料。由于是人工擀出来的面皮,所以面皮口感硬,韧度高,有筋性。

岐山擀面皮的调料极为讲究。盐要化成盐水,醋要用当地农家自制的大曲陈酿的头茬醋,辣椒则采用陕西优质的秦椒,加工辣椒时要先用“筛箩”过一遍,再用熟油炝一遍,然后加上五香粉、芝麻等20多种佐料,这样加工出的辣椒鲜红但不干辣,透出扑鼻的辣椒香味。调味采用小铁锅,将面皮和调料放入边翻边拌,最后倒入盘中,这时你看那面皮,红亮亮、油汪汪,再尝一口,酸溜溜、香喷喷,让人直接的感受到“白、薄、光、软、筋、香”的美味。


安康蒸面

关中称“凉皮”,安康则叫做“蒸面”,在安康筵席中是作为一道大受欢迎的菜。说起安康小吃,蒸面是要排第一位的。安康人无论身在何处,都对蒸面有份根深蒂固的情结。安康蒸面因其劲道、耐嚼、爽口,而成为安康饮食大观中的主流“宠儿”。复合型口味——喜酸的、喜辣的,或淡或浓的,都能让每个安康人在蒸面中找到自己的感觉。

安康蒸面的炮制,最关键的工序之一就在于蒸制之前的“打面、和面”上,这也是评价一家蒸面好坏的第一要素,更是一种很见功夫和奥妙的手艺。一般的程序是先将精制小麦面加水调制成稀稠适当的面浆,然后在蒸箩中摊成薄厚均匀适当的圆饼后上笼蒸制,蒸熟后再从蒸锣中揭下来晾凉切条。

当然,各家蒸面也都各有诀窍,故而打面的工艺连同炮制调料汁中的奥妙,如同商业秘密一样,是不能对外人说道的。通常在评价蒸面之所蒸“面”的好坏时,以糯而劲道(又叫软硬适度)、加调料汁后久泡不散、调拌时不碎不断为上品。

安康蒸面以酸辣杂陈为主,但盘盘蒸面离不开油泼辣子和一个酸字。家家蒸面做法相同,但家家蒸面酸与辣香却各不相同——食客吃得就是这一点微妙。要达到这种境界,就得在油泼辣子上下功夫。用油泼辣子前,要选用色鲜、膘厚、籽多的干辣椒,在大锅里炕炒,直到辣椒干透。炒好后用传统的人工方式磨成辣面子,再用适度的油泼拌,才能成为上好的油泼辣子。

蒸面的醋汤更为讲究。蒸面不能用生醋,而是把生醋和酱油、大茴、草果、花椒、肉桂、八角等10多种调料,按照不同的比例放在一起熬制而成的。各家蒸面都有自己的调料配方,这些配方不是老祖宗传下来的,就是在经营过程中根据食客的评判改进摸索出来的,密不外传。

安康人吃蒸面大多是在早晨至下午2点以前,或许是因为早晨胃口没有打开,吃一盘蒸面,各种口味的融合会让你立马胃口大开。吃的时候更讲究大口大口地吃,让牙、舌有力配合,使口腔全部运动起来,让人吃得酣畅淋漓,越嚼越香。如果在炎热的夏天吃蒸面,再配一壶五里稠酒,或者一碗稀饭,一头大汗一出,顿时神清气爽。


呱呱

呱呱,被人称为是凉皮中的极品。第一次听到这个名字的人可能会一头雾水,其实呱呱就是厚版的擀面皮。擀面皮的面不擀了,用沙布包成块,上笼蒸熟,然后用刀切成大片,调制方法和擀面皮一样,但比擀面皮更加筋道,有口感。呱呱的吃法也比较独特,先将呱呱撕成小片,再配上辣子油、芝麻油、芥末、酱油、食盐、醋、蒜泥等调料即可。


汉中魔芋凉皮

魔芋凉皮其实是用宽魔芋粉皮代替凉皮,并按照凉皮的做法制作,味道口感很相似。但魔芋的热量低到可以忽略不计,饱腹感强,还能帮助肠道排毒,比起传统的凉皮更健康。


扶风烙面皮

扶风烙面皮是在陕西面皮的工艺基础上,将做好的面皮置于平底锅内烙去部分水分,再凉拌后即食。与普通凉皮的软糯、擀面皮的劲道不同,烙面皮更入味,对调味配料要求更高,口感介于两者之间。烙面皮也分两种,一种烙好了蒸,另一种蒸好了再烙,相比较蒸好了再烙的吃起来更筋道,烙面皮外焦里嫩,晶莹剔透,有“韧、筋、干、有嚼头、水分少”的风味特点。


绿豆粉皮

陕西的资深吃货们在点餐时,经常会轻描淡写的来一句:“老板,一盘凉皮,两搅。”这是什么意思?原来,陕西除常见的凉皮外,还有一种绿豆粉皮,以绿豆为主料制成,亮如水晶、近乎透明,口感柔韧爽滑,细腻筋道,夏季西安市面,食客常选凉皮与粉皮混合调制,西安方言称为:“两搅”,口感绝佳。


岐山黑面皮

在岐山的古镇益店,有一种可让人不远十几里跑来吃上一碗的黑面皮。黑面皮名为面皮,却非蒸、非擀,白面中掺入了荞麦,和成稠糊,在铁板上如同摊煎饼一样烙制而成,色黑亮,薄筋光,非常美味。盘点全球顶级食材,探索珍奇饕餮盛宴。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厨影美食。调制的方法是和面皮一样,辣子、醋、调料水,吃起来也是柔中带筋、筋中有柔,酸辣味足,但毕竟是薄饼类,调好的不可久置,面皮中的另类。


青化软磨硬

简单的说,软磨硬就是面皮加凉粉的吃法 ,半碟面皮、半碟凉粉合在一起调。凉粉为“软”,面皮为“硬”。这古怪的吃法,外界知道不多,在青化也不过30多年发展史,但在岐山这擀面皮之乡,有着较高的地位。


岐山醋粉

酿醋,是陕西岐山地区农村每年必做的一件大事,大约从7月份开始,过程一直持续到11月才能完成,工艺繁琐、复杂。但这也是当地妇女必会的一项技能之一。醋渣,就是酿醋后剩下的一些发酵后的粮食的残渣。这些粮食一般是小麦、大麦、高粱等等。残渣经过处理后,会做成一种非常好吃的食品——醋粉,做法和凉皮相似,但原材料大不相同,味道非常好,只不过由于原料难得,在岐山之外的其他地区很难见到。


兰州酿皮子

经常听兰州人讲,在外地吃到的酿皮不是味儿,最地道的酿皮还得在兰州吃。兰州酿皮子,金黄透亮,其状诱人。吃起来筋中带软,软中有韧,味道醇厚,很有嚼头;配上几片面筋,与酸、辣、咸等调料相拌,真是妙不可言,回味绵长。酿皮的制作相当繁复,大多选用当地面粉,加少许食碱调水和成面团,在清水里揉搓,直到将蛋白质和淀粉分离开,再调成面浆,蒸熟晾凉后,切成细条,即成酿皮。面粉中的蛋白质即是面筋,蒸熟的面筋可是酿皮不可缺少的伴侣——少了它,就如同咖啡不放奶,感觉上会差很多。

一碗黄亮透明的酿皮子,加上油泼辣椒(辣椒也不是一般的朝天椒,是兰州土生土长的青辣椒晒红后磨成辣椒面,自有一种辣香)、精盐、酱油、蒜泥、芥末、香醋、芝麻酱等调料,具有色艳味美、油浓汁足、凉爽利口、喷香解暑之特点。酿皮食法多样,既可当主食,又可当菜看。酿皮的原料甚多,从绿豆面、高粱面到麦面,似乎只要是富含淀粉之物,皆可入选。故称为“面皮”,乃指其原料皆为面食。

清末自陕西传到兰州的'高担酿皮'别具风味。据说它是于1925年由“福华轩”老板高三传带兰州,因其担子高、酿皮质量高而得名。直接把面粉调成浆,不用分离面筋、蒸制成酿皮,调料多用麻酱,并配以沸水炝熟的绿豆芽,则清爽可口,营养丰富,风味殊佳。高担酿皮突出的是芝麻酱,酿皮口感醇厚,芝麻酱香醇,两种口感在舌尖融合到一起,再用油泼辣子的辣椒香点缀……你能想到入口后的美妙滋味么?


青海梗皮

梗皮 ,是用红薯粉作的。树木枝条或草藤根茎总是带有分叉,去掉分支后,分叉部位仍然是一个肿结。一根枝条或一根草藤上总是有多个这样的肿结,这样的枝条或草藤就是“梗”。严格的说,梗皮是红薯的草藤晒干后粉碎研磨成红薯粉,然后调配而成。一般是调以盐、酱油、醋、蒜水、油泼辣子、芝麻花生,夏天可放一些黄瓜丝或绿豆芽做搭配,具体的胡椒花椒之类的调料随自己添加。和其它酿皮比,梗皮更有嚼头, 辣子配上醋很香很好吃,当然红薯的绿色属性,更让梗皮多了份健康食品的标签。


濮阳裹凉皮

在濮阳,一年四季都有人吃凉皮,但吃凉皮的最佳时间还是夏季。筋道的凉皮配上酸爽冰凉的汤汁、香甜的芝麻酱,就能驱赶夏季的燥热烦闷。相传有人因为不能吃凉,就买来凉皮自己在家卷着吃,后来被人看见了,纷纷询问,裹凉皮也就渐渐流行起来。

裹凉皮要的就是一个巧字,一个裹好的凉皮要面皮剔透,能隐约看见所裹之物;面皮还要完整,不能破开,不能漏洒汤汁;黄瓜丝、碎花生等物要涂抹均匀,味道调制得当,咬下去咸淡一致。这样的凉皮才好吃,也才算合格。


大武口卷凉皮

与裹凉皮有着类同模样的还有宁夏大武口的卷凉皮。大武口区位于宁夏北部,是因煤而立、因工而兴的老工业城市,大武口的卷凉皮与濮阳的裹凉皮虽没有渊源,却由各自华丽地存在,似有呼应的味道,都是外来凉皮的创新之作。

武口的卷凉皮相传这源于本世纪初,大武口某中学旁的一家凉皮店,为了给课间跑出来的嘴馋女生提供方便,老板直接将凉皮整张卷起,里头加上各种菜码调料,塑料袋一包就可以拿走,咬一口就能吃,无需筷子碗碟,在校吃很方便。而这种做法也渐渐传开,成为当地特色。


宅家的你,今天rua凉皮了吗?

▲凉皮配肉夹馍,是国人最耳熟能详的吃法,再来一碗粥,一顿饭也就解决了。

一盆水,一坨面

一碟凉皮做一天

为什么凉皮这么受欢迎?

是揭凉皮那一下的赏心悦目?还是原料简单,制作过程适合杀时间?或者是入口的酸辣爽滑,激发了宅家时过于平淡的味蕾呢?

▲不管是凉皮还是凉皮卷饼,都好吃。

一碗简简单单的凉皮背后,代表着西北人对主食淋漓尽致的理解。细腻滑嫩的淀粉面皮、蓬松多孔的劲道面筋,面被一分为二,却没有任何割裂感,而是颇有点阴阳相济的味道,带来更加丰富的口感层次。

(做)吃凉皮,你是面派还是米派?

凉皮丨也要“面面俱到”

烙面皮、酿皮子、热面皮、米皮、擀面皮......其实在大西北,凉皮多数时候不叫凉皮,根据做法和材料,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一套叫法。凉皮,是所有这一类食物的总称。

▲这种晃晃悠悠,形同凉粉或搅团的酿皮,你吃过吗?

凉皮的大体做法,说起来也是很简单的:和好的面团,在水里洗(rua)面,洗掉的淀粉即是凉皮的原料,而瘦身后变黏乎的胶装面团,便是剩下的面筋蛋白(生面筋)了。洗面水沉淀后倒去多余水分,倒进涂好油的凉皮锣锣(金属制平底圆形容器)内摊平,蒸熟后过凉水冷却,取出切条,就是凉皮;而面筋蛋白或蒸或煮,再切好或撕碎,就会变成面筋,饱饱吸附调味汤汁,为凉皮锦上添花。

▲刚刚出锅的凉皮,在向你招手~

凉皮从起源地陕西出发,再往西北走去,一路来到甘肃、宁夏、青海、内蒙古河套等地,质地逐渐厚实,做法日趋复杂,口味更加多元,就得到了酿(rang)皮这个称呼。虽是同叫酿皮,青海的青稞酿皮、内蒙古的巴盟酿皮、风靡甘肃兰州的高担酿皮……都各有特色。

▲青海酿皮队加入战场。

就拿甘肃平凉的酿皮子来说,简要的做法,叫“懒面筋”,将小麦面粉调和洗浆,去掉多余水分,加入食用碱后呈糊状,放进笼中蒸熟,一张张白里透黄的“懒面筋”便做好了,抹一层熟油,晾凉后切成细条,加盐、醋、酱油、辣椒油、芥末等佐料,就可以放开吃了。

▲外带酿皮,方便得很

平凉人家,家家都会不需要洗面的“懒面筋”,而酿皮子则要费点功夫:把面和好,然后把面团在水里面反复揉捏,直到最后无法挤捏出面汁,然后再把面汁沉淀,用专门的锣来蒸。酿皮子的薄厚,全凭经验来掌握,口感上,则要更显柔韧可口。

▲厚实有劲的安康蒸面。

尝试过凉皮和酿皮,不妨试一下陕南安康的蒸面。同样是用锣蒸制,却省去了揉面洗面的步骤。将面粉与少许食盐加水和成糊状,盛入刷好油的锣,摇匀蒸若干分钟,青黄柔软的蒸面就出锅了。

安康蒸面,看起来类似凉皮,口味却大不同。它的调味要采用熬熟的醋,酸度恰到好处,再加同样熬制的酱油,佐以香料的芝麻酱,油泼辣子等配料,便能唤醒安康人的美好一天。据说在外的安康游子思念家乡时,会拿凉皮“救急”,但仍难解乡愁。

米制凉皮丨有多温柔?

另外一派凉皮,因是用大米制成的,所以被加以“米皮”的统称,陕西四大凉皮流派中的“秦镇米皮”与“汉中热面皮”,就是用米做成的。米皮同样使用磨浆蒸制的工艺,区别在于省去了洗面筋的步骤,蒸出来的米皮,也显得更为细腻温柔。

▲秦镇米皮不是浇辣子,而是蘸辣子。

米皮分“凉吃”、“热吃”两种,所谓“乾州的锅盔岐山的面,秦镇的皮子绕长安”,秦镇米皮就是凉吃的代表。这秦镇米皮,要用几十斤重的大刀,方才切得细长如线,让人一口梦回长安人的温柔乡。再调上辣子、蒜汁与绿色蔬菜,“筋、薄、细、软”,又辣中透香。

▲没有一个汉中人,不爱吃热面皮。

而在汉中,米皮被冠上了 “热面皮”的称号,虽有一个面字,但其实是由米做成。将大米磨成米浆,蒸成薄皮,抹油后切成三指宽的长条,下面铺上黄瓜丝、黄豆芽、土豆丝、芹菜、菠菜等“底垫子”,上面浇上家家户户都有诀窍的“油辣子”,软糯又可口,更是可以配上汉中特有的菜豆腐,豆腐蘸米皮汤,细细品尝。

西北“凉皮”,啥都能配!

“凉皮”应该搭配些啥?每一个西北人,可能都会有自己的想法。

最为“虐心”的,就是凉皮、腊汁肉、夹肉的馍这“三个人的电影”。毕竟它们之间,双双都可以组成勾人胃口的cp。

▲红通通的礼县热面皮上,总是要放几芽茶叶蛋或卤蛋。

一碗澄黄透亮、辣椒火红的热面皮,再佐上一颗茶叶蛋或腊汁肉卤蛋,开启甘肃礼县人的美好一天;方便且美味的面皮夹馍,或是宁夏大武口的凉皮卷饼,都是早上匆匆赶路的学子和上班族的好选择;而西安人的经典三秦套餐“肉夹馍、凉皮、冰峰”,更是带着一句闪亮的“撩咋咧!”,成为凉皮界的代表组合。

该吃擀面皮丨还是面筋呱呱?

发源于陕西宝鸡的岐山擀面皮,顾名思义,并非通过在锣中蒸熟面浆,而是经由擀压制成。和面、洗面、沉淀、发酵,发酵的面粉团蒸成面皮,留下的纤维做成面筋,再加上简简单单的三样配料:盐水、醋、油泼辣子,就是一碗咸鲜酸辣,唇齿留劲的擀面皮了。

▲擀面皮,香辣调味的典型,注意到碗里藏着的面筋了吗?

不过擀面皮的地道,更在它的两种副产品:呱呱、面筋上。擀面皮的面筋,是把洗好的面筋揪成条状,再放入锅中煮熟,捞出后撕成细块,质地细密,形似鸡肉,吃起来有嚼头;而擀面皮发酵好的面团不擀开,揉成圆柱状后上锅蒸熟,出锅后切片就是呱呱,口感更是牢牢抓住了小麦的筋道与韧性。它们一般和擀面皮搭配售卖。但经常有食客,只要一碗面筋或者呱呱,拿调料拌着吃,就吃得津津有味。

甘肃人的“凉皮”丨配啥吃?

在能把黄河喝醉的兰州,酿皮子往往要配一碗甜醅子或灰豆粥,小吃吃着吃着,也就吃成正餐了。而更西北偏北的武威酿皮,则大有不同,除了更厚实、更粗犷外,武威酿皮的味道全在一口特色的醋卤上。武威特产的熏醋,经过了麸皮的熏制,有一种秸秆烧过的焦香味,再加葱蒜爆香,勾芡后加入枸杞等原料再行熬制。每一家武威酿皮店,都弥漫着特殊的醋香。

▲兰州酿皮,最大的特点在于切条呈方棱形。

地处青藏高原边缘的定西岷县,酿皮则能拿来配酒。定西人的地道三宝:土豆、洋芋、马铃薯,催生了一款独特的洋芋酿皮。拿洋芋擦丝磨成粉挤干水分,再摊成饼蒸熟,最后炒着吃,口感粘中带着韧劲,油香配着洋芋淀粉独到的口感,能吃出一丝肉味。

这道炒酿皮,是当地夜市的开盘好戏,而将切成长条的洋芋酿皮,撒上盐与辣椒面,来它一曲“孜然炉火”,那更是烧烤摊上的一道下酒好菜了。

▲即将下锅爆炒的洋芋酿皮。

在西北边边上的陇南武都,点豆腐用的豆花子,为面皮增加了一份独特的口感。面皮有薄厚两种,豆花按口感也是分成嫩的、老的。淀粉打个卤,调上辣椒、花椒粉、胡椒粉等佐料,一碗可口的豆花子就好了。热乎乎的面皮浇上麻辣的豆花子,再来一碗清凉爽口的浆水,那才叫一个美~

▲油泼辣子一浇,往往会香气四溢。

但所有的“凉皮”们,还是有一个共同的“绝配”:那就是一勺油亮喷香的油泼辣子。油泼辣子的原材料,要精挑细选,老陕们喜好关中平原出产的秦椒、甘肃人多用天水甘谷的辣椒,辣椒面磨好,加上核桃碎、花生碎、芝麻,再用八角、香叶、桂皮、草果、花椒等香料磨粉调味,最后以一勺热菜籽油,“呲溜”一声,让一切融为一体,更讲究的,还要加醋提香、滴糖增色……总的来说,西北人家都喜欢油泼辣子,但一千个人家就有一千种泼法,一千种香味。

四海之内——皆凉皮?

新疆凉皮?丨首推石河子

石河子凉皮,与它在大西北的各位兄弟们,颇为相似,都是韧劲儿十足,加入芝麻、花生,油、酱、醋,蒜泥,再用上好的油泼辣子一浇,色泽鲜亮,满口生香。

▲一般来说,石河子凉皮不会配上紫甘蓝丝,大多配香菜、黄瓜或绿豆芽。

但,细细一品,还是颇有点差异,这个差异既在它薄如纸,明如玉的质地上,更在很有“移民城市”风情的凉皮调味上:川味里的“麻”、湘菜中的“辣”,桂皮、花椒、香叶等十余种香料熬制出的汤料,都为凉皮增添了光彩。如果不是那丝若有若无的芥末味道,吃完凉皮甚至恨不得连汤都一起喝了。

东北大拉皮丨算不算凉皮?

凉皮风靡大西北,拉皮则在东北成为全民小吃,又称作“东北大拉皮”。它色泽晶莹透亮,看着和凉皮很是有几分相似。从制法上说,它和凉皮也是有些相像,都是淀粉制品,调进类似凉皮锣锣的“粉旋子”里,沸水蒸熟。不同的是,土豆、地瓜或者绿豆的淀粉,让大拉皮口感更显绵软细腻。

▲东北拉皮,更多时候像是一道凉菜。

大拉皮是拌凉菜的绝对主角,黄瓜丝,香菜,萝卜,纷纷在大拉皮上开会,再加上酱油、老醋、麻酱、蒜泥等调料,口感筋道,味道则带着些许清爽甘甜。

一手“烂腌菜”丨造就内蒙古酿皮

对于内蒙古人,凉皮(酿皮)因为烂腌菜的加入而颇有几分清新色彩。高原上难以获取新鲜蔬菜,让内蒙古家家户户都有腌制蔬菜的习惯,当然,这也与当初走西口带来的传统有关。

▲内蒙古凉皮(酿皮)的味道,是以清新的酸香为基础。

圆白菜、胡萝卜、青椒、芹菜切丝,放在坛子里加入花椒盐水,腌制几天即可食用。蔬菜口感脆中带韧,味道酸爽可人,用来搭配酿皮再好不过了。充满麦香的酿皮裹挟着烂腌菜,尽显细滑的同时,间或爆出“咯吱咯吱”的脆响,胡麻油爆香的芝麻与沙葱有着扑鼻的香气,让人不觉放慢筷子,细细体会这感官盛宴。

凉皮飞地丨河南濮阳

在河南,则有一款独树一帜的濮阳裹凉皮,其实它也是源自大西北来的移民们。当年,位于青海湟中的“第一兵器制造厂”整体搬迁到濮阳,家乡的味道跟随工人们而来,并在河南这个小麦大省安家落户。如今,这款美味已经风靡河南,郑州满大街都是裹凉皮店,只不过地道的还是少数。

▲裹凉皮里,可加的配料不少。

裹凉皮里,暗藏了一个美味乾坤。凉皮一层一层紧紧密密裹起来的,是黄瓜丝儿、花生碎、吸足了辣椒油与麻酱蒜汁的面筋,一口下去,实在是口感丰厚得都要溢出来了。它与濮阳人的另一款美食——烧饼夹凉皮,共同体现了河南作为小麦大省的底色。

▲著名的南北“误解”之一,就是把肠粉当成凉皮。

而再往南,还会看到更多类似的手艺,第一步当然都是大米磨浆蒸熟,只不过,后续的做法,就与凉皮大相径庭了,要么成为江西人薄香软透的米果粑粑,要么变成带有越南风味的广西卷筒粉、要么化身福建客家的簸箕饭,要么一蒸一卷,调上酱油或是芝麻酱、卤酱、花生酱等异常丰富的佐料,成为广东人口里“有传统,无正宗”的肠粉……

只不过,这些食物在北方的“家乡餐厅”与大学食堂,多数时候都会变成一份浇着酱油的宽“凉皮”,这,大抵是每一个南方游子心中都会有的郁闷与乡愁吧。

今天,你做的是哪种凉皮?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