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杞地名文化——城关镇各村地名由来
城关镇在杞县县城中部,以驻地在县城得名。南连五里河镇,其他三面与城郊乡接壤。总面积18.7万平方公里。辖东街、南街、西街、西城、金城、南城、工业路、兴隆8个居民委员会。70多条街巷;南关、东关、北关、西南村、西关(西关、二顷园、北家后、护城寨)、腊梅庄(腊梅庄、王庄、袁庄、三里遥)、边庄(边庄、闫庄、葛花庄、罗庄)、王堂(王堂、崔庄)汪童庄(汪庄、童庄)、彭庄(彭庄、杜庄)徐楼(徐楼、孟岗、竹园、牛角庄)等11个村委会,26个自然村,86个村民组,28611户,74760人。(其中非农业户口55490人),总人口中有回民1970人。耕地13485亩
城居三丘之上,古称雍丘城。商、西周为杞国都城,秦为雍丘县属阳夏郡,唐置杞州,五代晋称杞县。民国称雍丘镇,1946年称东娄镇,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为城关区,后改为一区,1952年更名城关镇。1958年为金星人民公社一部,后改为城郊人民公社。1960年城郊和城关人民公社分治,1963年合并称城关公社。1983年社改为乡,复名城关镇。地势坦缓,旧有七岗三洼。元、明、清黄河泛滥水淀无迹,土壤多为青沙,部分两合土和黏土。
村民以农为主。主产小麦、玉米、大蒜、大豆、花生、棉花,城西部附近村,划为蔬菜区,建起大棚日光温室,鲜菜常年供应市场。
交通有开封一杞县公路、106国道(杞兰公路、杞太公路)、杞县一沙沃公路、杞县一裴村店公路,朝阳沟一杞县地方铁路终点站
城关镇是雍丘故城,是一个古老的精密建筑群,自秦始皇时筑城,已有二千年历史,名胜古迹多集中城厢内外。据《杞县志》载:有“辰楼春霁”、“西岗挺翠”、“河桥官柳”、“南溪流云”四处为杞县八景之半。古建筑有文昌宫、大成殿、东娄书院、署衙、大佛寺、春秋阁、牌坊、娄公庙、文庙、武庙、渡蚁桥等,对研究杞县历史发展,风俗民情,政治沿革提供了丰富的资料,虽有的建筑不存在,但资料已载入史册。这座历史悠久的古城,新中国成立前为历代统治者盘据的巢穴,饱经水、火、兵燹之灾,使这座古城黯然失色。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后人民当家作主,党和政府重新规划,城关面貌更新,楼房毗邻,街巷整洁,市场繁荣,城关镇为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每日晨集分五处,逢一、六日绠会。
城关——杞县城关镇人民政府驻城关,故名。在县境中部,北距惠济河2公里,开杞公路及朝杞地方铁路终点站。面积9万平方公里。
聚落椭圆形。东西街三条,南北街5条,中山大街、南门大街、南关大街、北门大街、北关大街为主线。街巷呈棋盘,有新建的水东烈士陵园,城隍庙商场。古建筑有孔庙大成殿、抚辰楼、文昌宫、关岳庙等。杞县城为古杞国都城,秦始皇时筑土城,雍丘城居三山之上。扼东西,南北通道,为汴京屏障。城池历代多次修建。在500多年中修筑28次。明崇祯八年(1635年)改筑砖城,周长1400余丈。清乾降二十八年(1763年)扩为九里十三步计1626丈。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城外筑土堤周围2861文。清至民国又多次维修,1946年城墙拆除,现存土堤。同治三年栽植柳树,1919年改堤为寨,周围是十五里三百三十步。
南关村——在杞县城南门外、城关镇南15公里处。南门(清名南清门),从南门吊桥至南堤口,此段为南关聚落南北长方形,面积1万平方公里。
据清《杞县志》载:元太宗六年(1234年)南关为黄河经杞故道之一,低洼甚于其他四关,历年多水患。1918年大水之后,居民房舍尽毁塌,户全迁出,又1937年水深数尺,一片汪洋,居民无一户存在。1958年建大队,南关之路改道,挖沟排水,群众陆续迁回。现在之南关,生意兴隆,户户毗连,楼房林立,公益事业兴旺发达。
东关村——在杞县城东门外、城关镇东1公里处。东门(清名迎宾门),清代与其他四关统称关厢。1958年建立大队。1983年改为村委会,属城关镇。居民聚落东西长方形。柏油路面。街两侧村民居住,兼做生意,面积20万平方米。
明代建的东岳庙(亦称大山行官,建于1369年)历年二月十五有古会三日。1932年改建第四小学。东关东南堤内的太平庄,传为明代杞县举人李信(即李若)别墅。1938年前尚有茅屋数椽,居民几户。今废。
北关村——在杞县城北门外、城关镇北2公里处。北门(清名永安门),清代与其他四关统称关厢。1958年建立大队,1983年改成村委会,属城关镇。
聚落南北长方形,面积70万平方米。古建筑有清顺治九年创建的泽漏园、义冢园、祖逖祠、普济庵等,现已无存。
北关地势洼,涝则农田尽没,早则追地盐碱,十年九不收。灾年水深数尺,庐舍浸没,人民流离,十室九空,解放后党领导群众,挖沟排水,兴修水利。农民安居乐业
西南村——在杞县城小西门外、城关镇南0.5公里处。小西门(清名宝成城),与四关统称关厢,古制城内曰坊,城外曰关,曰厢,负城为郭。1919年改称小西关。1990年从南关村委会分出另立改为西南村。聚落矩形,面积约15万平方米。
西关村——在杞县城大西门外、城关镇北2.5公里处。回族。大西门(清名镇安门)至西护城堤口,此段为西关。聚落东西长方形,面积20万平方米。古建筑有云林寺(亦名普济庵或茶庵)、真武庙东生院、千佛祖母阁、刘文烈公祠、徐黄二贤祠、渡蚁桥等。现已无存。
二顷园——在杞县城西1公里、城关镇北3公里处。据传,原为侯姓花园,占地两顷,人称二顷园,后园废成村,仍沿用此名。
聚落矩形,面积2.3万平方米。历史名人侯作霖,明万历五年丁丑年(1577年)进士。富有田园,性恬淡,居此村二十余年,足迹不入县城,著有《二顷园集》。
护城寨——在杞县城西1公里处、城关镇西北2公里处。清同治年间为杞县城守营哨所,改称护城寨,后扩建成村沿用此名。聚落矩形,面积2万平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