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一首词,爱一个人,读一本书 “

读书从来都是我的偏好,从小到大皆如此。如今已然是四十又三的人,还清晰地记得小时对小人书的狂热偏执,也清楚地记得高三第一个学期辍学后在新钢工人阅览室的如饥似渴……也正因此,在复学后的全市第一次高三模拟考试中以125分高居全市第一,这大概得益于我的阅读习惯。

如今执教高中语文已经二十多年了,每天带着自己的学生徜徉在语文的海洋拾贝取螺,偶得一精品则欣喜不已,为自己的收获更为学生的进步。一路走来,总在想着如何领着学生去登更多的山,赏更阔的海,总想着带着学生逃出教材的禁锢让学生去领略更丰富、更美好、更神奇的文学世界,吸收营养,汲取钙质、丰润思想。如何更有效为之,却是一个让人颇费思量的问题。为此,也做了一些尝试,简志如下:

本学期,任教的是新高一,开天辟地便是诗歌单元,直撞学生心灵的便是毛泽东的诗词《沁园春·长沙》。而新订的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从学科育人价值的角度,凝练了“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四方面学科核心素养;提出新的课程结构,“以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为纲,以学生的语文实践为主线,设计'语文学习任务群’”。那么,本次教学可以从四大素养中的哪些方面入手来设计学习任务群呢?经过一番思考后我确立了培养学生“审美鉴赏与创造”素养的目标,以毛泽东诗词鉴赏任务群作为达成目标的途径,以“1+X”的阅读教学模式为教学方法。

首先,引领学生在充分诵读的基础上去领略诗歌中呈现出来的意境之美,学生透过分析“万山”“漫江”“百舸”“搏击长空的雄鹰”“自由轻灵的鱼”“霜天竞自由的万物”等意象特征,赏析漫无边际的“红”、澄澈无比的“碧”,感受“万山”“百舸”“击”“翔”“竞”等关键词语运用之妙处,感受到了湘江秋天的色彩艳丽、生机勃勃、自由自然的美景,感受到了毛泽东与古人“伤春悲秋”不一样的生命状态与心路历程;透过引导学生去解读毛泽东在诗中对青年时期战斗生活的回忆,让学生认识到了一个充满了革命斗志与革命热情的热血青年,看到了作者身上以天下为己任的家国情怀。由此,学生们从意象与意境、炼词炼句、结构篇章、情感态度等四个维度对诗歌进行了解读与鉴赏,领略到诗中的意境美、结构美、情感美。

为了让学习更具深度与广度,我用“'文如其人’,应该是一个怎样的人才能把秋景写得如此富于生命活力?”引导学生对毛泽东其人其事进行了解。采用的学习方式是“自寻信息—自我归纳—共同分享”,让他们通过了解毛泽东不同时期的成长经历与逸闻趣事,更全面更立体地了解毛泽东作为“人”的方方面面,让这个伟大的、一直站在神坛上的人物,真正走到学生的身边,走进学生的心中。学生们一起分享了毛泽东在湖南省立第一师范求学事迹、毛泽东在北大做图书管理员等等早期的趣事,如此一来,学生不仅能爱上《沁园春·长沙》这首优美国而不失雄阔的词,更有可能因了解而喜欢上毛泽东这个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人,而不再仅仅是崇敬一个伟大的革命家、军事家、政治家。

接下来,我进一步引导学生:我们欲走进一个作家的内心,必先阅读其更多的作品。为了更多更全面地了解大家心目中的英雄,请大家在课后阅读《毛泽东诗词鉴赏》一书,并请大家在明天的语文课上和大家一起分享自己最喜欢的一首毛泽东诗词。

第二天的语文课在大家的期待中到来,同学一开始便热情高涨,非常积极地要与大家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要把自己最欣赏的诗词推介给大家。有同学通过《咏蛙》中的“春来不先开口,哪个虫儿敢作声?”读到了毛泽东舍我其谁的霸气;有人通过《贺新郎·赠杨开慧》中的“汽笛一声肠已断,从此天涯孤旅”

读到了铁骨英雄的儿女柔情;有人通过《清平乐·会昌》中的“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读懂了毛泽东的革命乐观主义与豪情;有人借《忆秦娥·娄山关》中的”马蹄声碎,喇叭声咽“”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向大家讲述了长征路上的艰难险阻与毛泽东战胜困难的决心与勇气……整整一堂课,学生们都沉浸在毛泽东诗词的豪迈与激情中,用一首首诗词向我们还原了一个真实的有血有肉的毛泽东,更是欣赏了毛泽东诗词中的豪迈之美与似水柔情,直至下课,同学仍显得意犹未尽。至此,我不敢说所有的学生都在心中重构了毛泽东这一形象,但起码相当部分同学会坚持把《毛泽东诗词鉴赏》这本书读完,去进一步领略毛泽东诗词的雄阔豪迈,进一步感受中国古典诗词的意境美、语言美、情感美。如此,我们的教学目标就不是空头支票。

领着学生通过深入学习一篇文章,让学生进而喜欢一个作者,并引导学生去阅读这个作者的一系列文章,甚而去读该作者的一部书。这种阅读教学方法实际就是“1+X”式的群文阅读法。这种做法突破了传统的以本为本的单元阅读教学禁锢,由“一篇”到“一群”,甚至是“一本”,引领着学生从课内到课外,拓展了学生阅读的量与面,让学生在从单一文本阅读转向多篇文本甚至是整本书阅读中完成自我的意义建构。在由“篇”到“群”再到“本”的阅读延伸过程中学生必然要学会如何快速从不同的文章中获取丰富的信息并加以整合、归纳、分析、判断,长期坚持下去学生的阅读的面一定能得以拓宽,阅读与思考的能力也势必得以提升。如此,语文学习也就有望走出“少慢差费”的尴尬境地,让更多的学生喜欢上语文学习,受益于学习语文。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