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党“中正剑”是一把什么剑?
“剑”对中国人来说有着许多特殊的意义:忠诚、坚韧,象征将士无畏的内心。而“剑”也并非是战场的专属,从周秦开始我国便流行佩剑之风。国民党时期的军人心中也有一把至高无上的剑,那便是“中正剑”。
“中正剑”与蒋介石的驭人之术
1936年1月20日南京国民政府颁布的《陆军服制条例》中明确规定了国民革命军官的制服,将其分为三种:大礼服、礼服、常服。此外还明确规定陆军军官在穿着军装常服时需佩短剑。
这个被载入到《陆军服制条例》的短剑有许多名字,“军人魂”、“成仁剑”、“黄埔剑”等等。但广为人知的,还是以蒋介石之名所命名的“中正剑”这一称呼。
“中正剑”的源头有两种说法,一是源于黄埔军校一期。陈宇在《走进风云岁月:中国黄埔军校》一书中曾经提到,从1924年的黄埔军校一期生毕业时开始,每个人便获赠一把短剑。
还有一说是源于庐山军官训练团。李学峰曾经在《概括“军人魂”——“中正剑”、“自杀剑”.....》此文中提到,军官短剑的颁赠应始于1933年蒋介石在庐山举办的军官训练团时期。
陈宇的说法已经被黄埔九期1934年毕业的学生吴赞荣发表的《“军人魂”佩剑探源》一文所否定,据吴赞荣所记录,“为了向校长蒋介石表示我们九期全体同学毕业后为党国事业'不成功,便成仁’的忠心,我们向校方提出制作'军人魂’佩剑的建议。”
此建议也得到了蒋介石的亲自批准,故实际上黄埔军校的赠剑晚于庐山赠剑,在某种程度上,亦可说源于庐山赠剑。
从此开始凡黄埔军校毕业的学生,每个都可获得一把毕业佩剑,剑柄上刻有“校长蒋中正赠”或“校长蒋中正授”这种略有不同的字样。
虽说只是“赠”与“授”二字的区别,但其中却饱含着蒋介石的驭人之术。一位还在世黄埔军校学生对这个现象曾做出过解释,十六期之前所有的佩剑都是“校长蒋中正赠”,而从十七期开始,佩剑的铭文就已经变成了“校长蒋中正授”了。
要搞清楚为何会发生这样的变化,蒋介石将“赠”改为“授”字有何用意,我们必须回溯黄埔军校与国民党在抗日战争中的历史。
黄埔军校十六期学生共分为三个总队,毕业时间在1939年10月至1940年12月之间。十七期的学生,三个纵队毕业的时间在1941年11月至1942年月之间。
黄埔军校十七期学生最早1940年入学,最晚1942年毕业,而也是从1940年开始,国民党政府内部危机愈发严重。
从淞沪会战、南京保卫战再到豫中会战,国民党军队因为长期的战败和对峙消耗,已经失去了最初的战斗力,抗战意志极其消沉,“积习亦深,军中烟赌,习以为常”。
此外,国统区经济的不稳定也是国民党军队衰弱的间接原因,通货膨胀的迅速发展,导致经济生产效率逐渐放缓,抗战物资极其短缺,军队在这种情况下更是积重难返。
再加上1939年起,蒋介石对中国共产党的忌惮已经加深到了极点,不断在实行“反共、溶共”的方针,国民党军队的衰弱和红军的崛起形成了鲜明对比,蒋介石已经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
“中正剑”之前之所以用“赠”字,表示的是无条件赠予,更多的是一种荣耀,是锦上添花,对黄埔军校毕业生的一种鼓励,也显示出国民党军队一往无前雄心与对自身实力的自信。
而1940年开始国民党实力的日渐衰落,使得蒋介石在笼络人心之时难免透露出自己急切的内心。
“授”字于此有两个含义,一是对这些毕业生寄予了重振国民党雄风的希望,二是表示校长的亲自授予。古时将士都以能够得到皇上的亲自嘉赏为无上的荣耀,蒋介石如此郑重地“授予”中正剑,也是无形中给这些毕业学员们身上加上了一道责任的枷锁。
事实证明,蒋介石确实拿“中正剑”笼络了一群青年军人,在他们日后的生命中,无怨无悔地为蒋介石,为国民党卖命。
作为蒋介石笼络人心的利器,而除了黄埔军校的学生之外,“中正剑”还会被赠予国民党军队中得力的部将以及有功人员,从上世纪的20年代至40年代里,此剑一直被视为一种特殊的荣耀象征。
是否真的有人用它自杀殉国,众说纷纭,但是这样口口相传的事件还是给“中正剑”镀上了一层神秘而庄重的色彩,也使他产生了附加的精神教育功能。
可以说,“中正剑”从诞生之日起,就成为了蒋介石管制军队,灌输个人意志的工具,“赠”与“授”是程度的区别而已,也是蒋介石驭人之术的佐证。
身佩“中正剑”的著名将士
蒋介石一把“中正剑”,既没有黄金万两也没有美酒香车,就这样笼络住了一个又一个的将才,地方军阀看到这样无本买卖,纷纷蠢蠢欲动。当时,湖南军阀何键就曾经效仿蒋介石,何键铸造了一大批戒指发给学生,上面镌刻着“铁血”的字样。
他们满以为用类似“中正剑”这样的小恩小惠就能够让人对自己死心塌地,似乎全然没有意识到,就算佩戴着中正剑,国民党中间也不乏与蒋介石理念不合之人。
有人将其奉为“圣旨”,也有人将其弃如敝履。张灵甫、张治中、孔祥熙、何应钦、杨虎城、黄维、卫立煌等人都曾获得过“中正剑”。
而细数“中正剑”获得者的结局,大体可以分为四类:
第一是传说死心塌地为蒋介石卖命最终自杀的;第二是后来反对蒋介石独裁统治被杀害的;第三是国民党战败后随蒋介石一起逃往台湾的;第四是幡然醒悟与中共一起革命的。
在第一类中,历来被判定为用“中正剑”自杀的其实多半是误传,例如张灵甫。而第二种反对蒋介石独裁统治后被杀害的多是爱国将领,如发动西安事变的杨虎城。
杨虎城早年参加陕西护国军,后又跟随孙中山参加护法战争,1927年,应冯玉祥的邀请出任国民军联军第10路司令,这一年里,蒋介石还发动了极其血腥的“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杨虎城拒绝了南京方面派来的反共大同盟成员韩镇声,并且拒绝进行“清党”行动。而与冯玉祥关系的破裂,又使得杨虎城逐渐与蒋介石越走越近。
由于在讨伐唐生智的战争中屡立奇功,杨虎城还获得了南京国民政府授予的二等、三等宝鼎勋章各一枚。
虽然跟随蒋介石不过两年,但蒋介石却对他十分倚重,一方面蒋介石系统在北方无根基,而杨虎城又曾是陕军将领;一方面当时蒋介石的嫡系陕将张耀明等人在地方没有强大的号召力,用杨虎城是不得已,也是不得不用。
至此,蒋杨二人的关系进入了蜜月期,杨虎城还被蒋介石赠予了“中正剑”,但杨虎城对蒋介石此人却有着非常清醒的认识,此人可合作,但不可完全信任。
杨虎城
当时蒋介石还害怕因为他的不抵抗政策招致国人和部队的不满,慌忙签发命令,授予大难不死的何基沣一级青天白日勋章,以对他忠于党国进行褒奖。
1936年,在多次劝谏无果之后,张学良与杨虎城发动了“西安事变”。蒋介石虽被迫与中共达成了停止内战、共同抗日的协议,背地里却一直想着找杨虎城清算此事。
不过一个月之后,杨虎城便被南京国民政府撤职留任,后还被迫出国“考察”,1937年11月,好不容易归国想要继续参加抗日的杨虎城被蒋介石囚禁在了南昌,这一关就是十二年。
哪怕是最后蒋介石兵败如山倒时也没有忘记先处理杨虎城,1949年6月,在蒋介石的授意下,杨进兴、王少山等四名军统特务人员将杨虎城及其家中8人捅死在重庆戴公祠内。
第三类,兵败之后随蒋介石逃往台湾的中正剑获得者,以何应钦为代表。尽管他对蒋介石死心塌地,但最终也被排挤出了国民党的核心权力圈。跟随蒋介石政府迁往台湾之后,没有在国民政府立即走马上任,一直到第二年蒋介石恢复职权,何应钦都没有得到重用。
先是从国民党中央委员会中失去了委员职位,只落得一个小小的中央评议委员,后来军队中的职务也不保。当时寓居在台北牯岭街的何应钦午夜梦回无法入眠时,总是会呆呆地看着那把象征着他曾经辉煌的“中正剑”。
1945年9月9日,中国战区日军无条件投降签字典礼在中国陆军总司令部大礼堂举行,这场举世瞩目的仪式上,何应钦便是中方的代表。只见何应钦身着国民党军装,戴着一副细框的眼镜,而腰间佩戴的正是鼎鼎大名的“中正剑”。
何应钦怎么也没有料到,这次佩戴“中正剑”的出场,竟然已经是他生命中最后一次在政坛上的荣耀时刻。
而第四类弃暗投明,归顺我党的,不得不提到著名的爱国将领,何基沣。早在1939年,何基沣便秘密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以地下党的身份在国民党军队隐藏了十年之久,一直到淮海战争爆发,他才在关键时刻起义,荣归我党。
何基沣获赠“中正剑”,还经历了一段惊险之事。1940年,李宗仁担任国民党第五战区司令长时,何基沣正好在第五战区担任师长。蒋介石一直对第五战区怀有警惕,所以经常有中统、军统的特务出入监视第五战区的将领,查看是否有地下党在活动。
当时的国民党军队内吃喝嫖赌恶习成风,但何基沣却非常自律,而他却因为不“近墨者黑”被疑心为共产党的地下党员,顶不住盘问压力的李宗仁最终将何基沣推了出去,得到报告的蒋介石立即传何基沣到重庆受审。
审讯持续了几个月,翻来覆去都未找到何基沣通共的证据,蒋介石旋即放下心来,更何况在1937年,何基沣还因为痛失大名城愤而引咎自戕,虽最终因为没有伤及要害而活了下来,但何基沣的行为还是因《中央日报》的报道广为人知,在人们心中得到了十分的尊敬。
当时蒋介石还害怕因为他的不抵抗政策招致国人和部队的不满,慌忙签发命令,授予大难不死的何基沣一级青天白日勋章,以对他忠于党国进行褒奖。
此次审讯让蒋介石又想起了这件事,他还对何应钦说,若不是忠于党国的人,丢失个大名城能引咎自戕吗?真怀疑李宗仁将其报上来是否是因为私人报复。
审讯结束后,为了表达对何基沣的赏识和此次审问的歉意,蒋介石还特意在他回第五战区之前授予了何基沣一把“中正剑”。
“中正剑”见证过蒋介石的辉煌,在1946年国民党整编军队之后,它最终也没有逃过逐渐衰落的命运。
“中正剑”退出历史舞台
抗战胜利之后,国民政府开始对军队实行整编,将全国现有的陆军、按照军、师单位,军缩为师,师缩为团,团缩为旅。而此时部队的制服装备也是层次不齐,除了美式装备之外,日式的钢盔在国民党军队中也是常见之物。
但在这一时期,国军将校级军官的制服却仍然进行了一次统一规定。1946年3月,国民政府在南京召开的六届二中全会中提出了对军队装式重新进行规定并统一制作的要求,随后国防部便颁发了相关改进样式,逐步在军中进行换装。
新式的军官服由美式大帽檐加立领军服组成,校官及以上的军服主要是深绿色,尉官服制的颜色则浅一些,统一佩戴肩章,取消佩剑,至此,蒋介石所亲自授予的,曾经风靡一时的“中正剑”也正式退出了历史舞台。
而选择改成美式的服装制式和军用装备,放弃“中正剑”等传统的中式军服,在一定的程度上也可以窥见蒋介石发动内战的野心,此时他身后站着的哪股势力,已经不言而明。
不出意料,1946年6月下旬,蒋介石便挑起了中国历史上那场规模空前的内战。“中正剑”的落幕不仅仅只是一种军用流行装饰的消亡,它更是见证了蒋介石在政治上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