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者为什么要学习《道德经》
创业,有时真的会陷入困境:
流动资金近于枯竭
成本已是降无可降
团队成员精疲力尽
……
如何突破瓶颈?脱颖而出的机会,到底在哪里?
如果学习《道德经》第十一章:
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道德经》第十一章
“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就像自行车有30根辐条,中间形成一个轴孔。有这样一个空洞的轴孔,有车轴贯穿其中,车轮才能转动起来,车才能正常使用。
“埏埴以为器”,用黏土制作陶瓷、瓦罐。
“当其无,有器之用”,正因为罐子是空的,里头才能装下米、盐、油或其他东西。
“凿户牖以为室”,凿一座窑洞,或盖一栋房子;
“当其无,有室之用”,正因为通过墙面、天棚、地板构建了一个空空如也的空间,才形成一个居室。
前三句话讲的其实是同一个道理,即构建一个空间、磁场,基于这一空间、磁场,就可以不断去创造、运用。因为“当其无”,因为是空的,所以,“有车之用、有器之用、有室之用”,才可以启用。启用之后,“有之以为利”,才能产生价值,譬如房屋可以居住,就开始具备价值。
在这里,三个故事都是在强调“无”的力量。
关于“无”,可以用以下的实例来进行表述:
比如,30位股东,每人出资100万,合起来就是3000万,由此注资成立一家公司,就相当于是“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
在这个例子中,“有”就是每人提供100万投入资金,共同成立一家有限公司。
“无”,是指成立公司的意图、使命、目标。30个人聚在一起,凑齐一定的资金,朝向一个共同的目标,搭建一个平台。这意味着创造了一种机会或可能性——将30个100万变成更大的价值。
这就是通过有形的资金,创造一种无形的机会或可能性。基于这样的机会或可能性,可以进一步创造产品和服务。
此时,做怎样的产品或服务,就是关键所在。
同样是3000万资金:可以拿来买股票。如果买股票的话,可能只能买一点点,接下来就无事可做,只等着三个月后股票价值的变动,进而决定是买入还是卖出。
3000万资金,也可以用于成立一家公司去经营贸易,如此,大概能做一两笔生意的贸易;也可以去创立一家创业型的技术型公司;也可以做一家文化型或者教育型公司……
由上可见,30位股东,每位股东出资100万,这都是有形的,相当于“三十辐共一毂”;而“共一毂”所产生的空间或其他可能性,比如创造出来的公司以及公司进一步能产生的价值的大小,则取决于彼此心与心链接所形成的磁场。这,才是真正的“无”。
30个100万形成的舞台所能呈现的效果,取决于彼此心与心链接的程度。心有多宽广、使命有多高远,舞台就有多大,这也正是3.0企业的本质。
3.0企业,重新定义了性价比。
性价比=(有形价值+无形价值)÷(有形成本+无形成本)
关于产品和服务的性价比,若只看有形价值和有形成本,就很难超越同行。因为提升价值,意味着成本随之提升;若降低成本,价值也会随之降低。
然而,若将无形价值和无形成本注入其中,性价比就会有实质性的提升。
首先,实质性放大产品和服务的无形价值。比如,通过直达客户,给予客户更多的关爱,更深刻地感知客户心中的渴望,乃至于客户心中的痛。如此,就可以切实帮到客户,温暖其心灵,乃至借助中华文化的杰出智慧和优秀思想,让阳光照亮客户心灵。
其次,降低产品和服务的无形成本。比如,客户会因不信任而产生焦虑,因此,创业者就需要不断建设自己心灵品质,成为一个真诚质朴、值得托付的人,赢得客户信任。如此,在合作过程中,客户的心理成本就会大幅降低。
当企业的无形成本显著降低,无形价值又得以相当程度的提升,性价比自然随之提升。因而,企业真正脱颖而出的机会在于无形价值和无形成本。
“无”,不断提升心灵品质,格局境界随之提升,结果就是“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
因而,同样是30位股东,每人出100万筹集3000万资金,搭建一个事业平台,由于境界格局不同,公司所能创造的价值及每位股东所能收获的回报,会千差万别。
格局境界不同,人生舞台就不同。
因而,真正的变量或机会,不仅仅是这里的“有”,更是这里的“无”。
资金是3000万、3亿还是30亿,可做的事情会完全不同。“有”作为自然条件或客观条件,当然很重要;但学习中华文化之后,我们明白,最大的机会其实在于提升自己。
“无”源源不断地生出无穷无尽的“有”。企业突破目前发展困境、获得更大发展空间与机会乃至脱颖而出的奥秘,尽在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