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娟娟/家乡的古会(散文)

立足河南面向全球的原创文学作品发布平台

家乡的古会

李娟娟

娘家村子的古会是农历十月十八,忙碌了一年的人们心中所有的紧张在这天都化作闲适,所有的不快在这天都化作笑语,这是一年里最期盼最开心的日子。

在我的记忆中,羊肉泡馍古会前一个星期就来了,它是古会的号角。热气腾腾的扎桩、搭棚、砌灶台,一群人大声说说笑笑,惹得路过的我们站在旁边看着,好想时间慢一点,再慢一点,学校的铃声再不响起才好。下午放学,羊不知什么时候已经被杀了,挂在高高的架子上。锅里开始冒热气,远远就飘来浓浓的羊肉香气。

“来一碗!”“撒点葱花!”

“好嘞!来啦!”系着围裙的摊主端着一碗冒着热气的羊肉汤高声应着,放在食客面前。这样的声音不时在耳边响起,像一支美妙的进行曲。

村东头的大叔最好这一口,领着小孙孙,腰里别着的口袋 里装着一个馍,早早前来,坐在棚下。此刻,正一边笑眯眯地看着热气缭绕的锅子,一边和相熟的摊主聊着各种版本的故事。

这样的摊子一溜排开,数数,竟有七家之多!红火的生意带来了快乐,带来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憧憬。

水煎包子的摊点要来得晚一些,记得是夫妻两人。大小是现在的二倍,满满地躺了一锅,像一群可爱的宝宝;现在想起来,更像女娲造人时,随手掷的泥点点。但是,在那个物质极度贫乏的时代,这已经是我们能够吃到的上好的美味了。我们围在卖水煎包子的小摊前,手里捏着从父母那里要来的一角贰角,平时可是没有这样的待遇的。好在只要五分钱就能买一个,于是,一口气买了三四个,兴冲冲地一口一个,也不管大小不管焦糊了没。这,可是一年里最向往的东西。

糖糕又酥又脆,咬一口,软软糯糯的糖汁 顺着嘴角流下来,一直甜到了心里……炒凉粉、糖葫芦、芝麻糖……

那些久远的记忆活泼泼就在眼前,那么香甜,那么令人神往。

剩下的大概就是看那些香客烧香了。那是我们平时上课的一间教室,被腾了出来,面前一副画像,是本地的神仙——送子娘娘。供桌上香灰积了一层,各种供品摆了一桌子,香烟缭绕不绝。这是朝圣者最神圣的地方,一般不让小孩子进去。有次,我们偷偷溜进去,看见里面的男男女女表情很是严肃,于是,悄悄退了出来。

十八这一天,祭神是重头戏。事先杀好的羊头系着红绸布放在一辆三轮车上,缓缓行驶在队伍前面。善男信女们手里拿着自制的塑料花、各种供品紧随其后,那些祈求生男生女的人们也跟着,大家的表情自然是庄重而严肃。真正让人们感兴趣的是紧随其后的八个小组的节目,大家憋足了劲,要好好乐呵一番。练了好久的锣鼓队威风凛凛地开始上阵。咚咚锵锵,咚咚锵锵,一个比一个敲得响,好像天上的云朵都震得忽闪忽闪。三眼炮是压轴,嗵——嗵——嗵!!!周围的人们捂着耳朵,却是舍不得离去。放炮的人神气地看着大家,随时准备再放一次。这是村子里最庄重的仪式了。

浩浩荡荡的队伍绕村一周,回到摆放香案的地方,这才宣告结束。

会场周围差不多一里远的地方摆满了各种做买卖的小摊:卖衣服的、卖菜的、卖小吃的……人流穿梭如织,宽阔的道路变得拥挤不堪。不过,脚下的每一寸土地,包括小石子,都是快乐的,想要看看前来参与这盛会的人们。

一年难得响几次的喇叭从接到剧团就成天喜滋滋地放着各种戏曲,播报每天上演的剧目。整个村子像一锅开水一样沸腾起来了,连平时很少走出家门的老奶奶也乐颠颠来到会场,吃一碗凉粉,看几场大戏,比如念叨好久的《李彦贵卖水》《卷席筒》《七品芝麻官》等这些家喻户晓、耳熟能详的剧目。看看戏,议论议论,一年都有了谈话的内容。十里八乡的乡亲们早已得知这个消息,从各处赶来,附近每一条大道小路都能看到来来往往行走的人们,每个人的脸上都挂着笑容。

那些受欢迎的大戏里最受关注的演员,让我们这些小孩子好奇地趴在用做化妆的教室窗外,偷偷看哪个演员化成什么样子,尤其是一场戏的主角。他们的一举一动都令人羡慕,甚至有的人想将来长大了,做一个和他们一样的演员。

舞台下的空场地里摆了一排排私家的木头长凳,相当于剧院的贵宾专座,不过,不用掏票罢了。那是人们专门从或远或近的家里搬来的,也有临时带的。每每唱戏,家家户户都会把出嫁的女儿、亲戚都叫来,一起庆祝这一年一度的盛会。老姑(也就是父亲的姑姑)、老妗子……这个时候就会特地回到娘家,住几天。奶奶的暖炕上坐满了人,亲亲热热地聊着天。晚上,她们和奶奶背了家里的长条板凳、方杌子,去戏台下看戏,一直看到杀戏(就是唱戏结束)再回来。妈妈是没有时间去看戏的,家里来的七大姑八大姨,她要忙着做饭忙着招待,待到亲戚朋友散去,才能抽空去买个日用品什么的。

孩子们是最开心的,一到傍晚,呼朋引伴,一群人相跟着,跑到戏台下。他们是不看戏的,只是想去转一转,感受这份难得的热闹;想去买一些小吃,过过嘴瘾。像鸟儿一样,呼啦啦飞去,又呼啦啦回来,欢声笑语洒满一路。

我不太喜欢看戏,常常由于唱戏的长时间咿咿呀呀在台子上不肯离开,渐渐生了厌烦,连最喜欢的现代戏,也被晾在了一旁。记得有一年,家人都去看戏,我一个人在家看完了当时最流行的一本书《高山下的花环》。

提到戏台,是附近几个村子里历史最悠久的,也不知道什么时候盖的,我出生时,它就在那里了。和附近几个村子的相比,有着划时代的意义。它不仅是村里的风水宝地,也是人们的一种情感的寄托。在外工作的儿女想起最多的,也就是这个留下无数快乐的老戏台,它承载了整个村子的精神食粮,陪伴了一代又一代人的成长。

戏唱着唱着,雪就下起来了,但仍然不能浇灭人们心头的快乐。他们照常赶会,照常看戏,照常把一年最期盼的节日进行到底。

李娟娟,女,河南省灵宝市作协会员,笔名叶子。平时,教一群可爱的孩子们书写文章。她,喜欢宅在家里看书写文章,喜欢将生活中的快乐写出来和朋友们分享。希望自己像一片叶子一样,在清风中飞舞,在阳光下歌唱。

《河南文学》杂志是河南阅读学会文化传播公司旗下下的一个纯文学刊物,季刊。以“不薄名家、力推新人”为办宗旨,以“不唯名家,但求名篇;不拘篇幅,唯求美文;不唯形式,文道并重”为原则,主要刊登小说、散文、诗歌等文体,面向全球各界征稿,所刊登稿件从“河南文学杂志”微信公众平台推送的稿件中选取(已在其他媒体刊发并被原创保护的,本平台不予刊发)。欢迎各界人士踊跃投稿!

本平台每周一、三、五更新

投稿邮箱:hnwenxue@126.com

出品/河南省阅读学会

编辑/河南文学杂志社

主编/李  一

责任编辑/蓝 岛

平台维护:河南阅读学会文化传播公司

目前100000+人已关注加入我们

(0)

相关推荐

  • 白杨桥:平阴有个南崖村|散文

    李立纲:老妈的生日 文/白杨桥 [本文由作者授权发布] 平阴作协的文友们带我们去南崖(yái)村的时候,内心还是颇有些嘀咕的:一个北方平原内陆的小村子,到底有什么与众不同之处呢,让我们顶着大太阳,驱车 ...

  • 高伟:【看戏】(散文)

    作者简介 高伟 高伟,陕西岐山人,80后,陕煤集团职工摄影协会会员,现供职于陕煤集团彬长小庄矿业公司,业余时间喜好摄影.文字.旅游. 看戏 "花脸敬德,出来进去".这句话本是关中西 ...

  • 阅读悦读丨杨保志《看戏》(散文)(上)

    [阅读悦读丨诗歌]杨保志<夜莺> 文/杨保志 [作者简介]杨保志,戎马26年,转战大江南北, 2013年底,转业至广东省工作.发表作品散见于<人民日报><光明日报> ...

  • 【岁月撷珍】七星庙的传说

    一.引文 一道道沟来一道道梁 七星坪的莜麦窝实在香 妹子挑菜哥放羊 阳婆落山相跟上 七星庙的鬼怪实在多 青面獠牙大耳朵 妹妹看得浑身抖 拽住哥的衣襟身后躲 山曲唱罢情未休 相依相偎魂儿丢 山盟海誓说不 ...

  • 李娟娟/雨中的哀思(散文)

    立足河南面向全球的原创文学作品发布平台 雨中的哀思 李娟娟 下个不停的雨雾中,我看到了一条黑黑宽宽的布,其实是送给刚刚过世的人的铭巾,高高横挂在去妈家里的路口.谁走了呢? 待到近前:"李育民 ...

  • 2021第三届相约七夕全国文学大赛【散文组】163号李娟娟

    烟火爱情 李娟娟 小时候,不止一次听村人津津乐道华婶的婚事. 华婶是南方人,生得骄小玲珑.而她的父亲,当时在部队上是首长级别的官员.花婶高中毕业,考上了当地一所卫校,据说过完这个暑假,她就会成为一名医 ...

  • 【乡土文学】关天得天独厚德载福寿康乐||古泉·古林·古石·(散文)

    古泉·古林·古石·(散文) 文/关天得 古泉 野峪第一古泉数老泉.只所以老,是因为和古村古槐齐名同时,从有山庄,就有老泉.泉从石崖里渗出,岩石坚固,不会因雨变形,水也长久不息.一九八八年到二O一八年的 ...

  • 【望安山文学】柳中平||家乡的映山红(散文)

    家乡的映山红 作者:柳中平     主编:非   鱼 清明节前双休日天气格外晴朗,最适合回家乡踏青.住在老家早已过古稀之年.身体硬朗的叔父提议:明天我们一起去矾山镇的釜顶山老家扫墓. 沐着朝霞,车子疾 ...

  • 赵克明:寻访一段古城墙 | 散文

    那段古城墙一直搁在我的心里,几次想去探访未果,正好借此机会了却一桩心愿. 蹬上自行车,不到半小时就到了老城西关.站在靠近关外老码头的"T"字路口左右张望,参参差差挤挤挨挨的房屋,一 ...

  • 端午节 —— 欣赏来自屈原家乡的古玉

    屈原(约公元前340-公元前278年),芈姓,屈氏,名平,字原,又自云名正则,字灵均,出生于楚国丹阳秭归(今湖北宜昌),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少年时受过良好的教育,博闻强 ...

  • 王海明:《家乡的古槐树》

    文/王海明 每每见到画卷或他乡的古树,就会想起我们村的那株古槐树,不单单是树龄冠古,还因见证了"关西杜甫"王权及他父亲,弟侄一门六举人而与"文脉"连在一起,虽说 ...

  • 童心说|古赋散文|古典诗词

    [原文] 龙洞山人叙<西厢>[1],末语云:"知者勿谓我尚有童心可也."夫童心者,真心也.若以童心为不可,是以真心为不可也.夫童心者,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心也.若失却 ...

  • 【湖南文苑】陈淑娟:断乳(散文)

    [湖南文苑]推出 断  乳 文/陈淑娟 那是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我和弟弟妹妹们依偎着,蜷缩在一起,害怕极了!不敢听雨打玻璃的声音,不敢看漆黑的夜晚.只在心里埋怨又期待:妈妈,你怎么不回来了!一夜惊魂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