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内涵与特征之三(专题文献摘录6)
作为一种独立形态的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注重学生经验,关注社会和生活,强调学生综合运用各学科知识,认识、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可以说,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以学生兴趣和直接经验为基础,以与学生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活动主题为内容,以探究、服务、制作、体验等为方式,以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实践能力以及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为主要目的的课程。
与其它传统学科课程相比,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具有如下特征。
1.综合性。综合性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基本特征,这是由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展中学生所处完整的生活世界所决定的。学生的生活世界是由个人、自然以及社会等基本要素构成。这些要素彼此交融共同构成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主题内容。
2.实践性。实践性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展的基本途径。综合实践活动并非在学科知识的逻辑中构建课程,而是在学生丰富的生活经验基础上开发课程资源。并且,其强调学生亲身经历,要求学生通过探究、服务、制作、体验等实践的方式解决问题,锻炼能力。
3.生成性。生成性特点是由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过程取向所决定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强调学生的自身经验和亲身经历,活动不断发展的过程,也是学生能力逐步提升,课程价值逐步生成的过程。也就是说,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门教师和学生共同创设生成的课程。
4.自主性。自主性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凸显学生主体的重要标志。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和体验,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要求学生在探究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些要求在本质上都要求学生自主参与,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朱仙美 《新制度主义视角下高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问题研究》 2019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跨学科的实践性课程,引导学生融人生活、走进自然与社会开展学习生活。为中小学教育选择了一种新的教育生活方式,解构与重建学校教育文化。在开设的过程中,除了发挥着其作为课程应有的本体性育人功能之外,还引领着学校教育回归综合教学、回归人本、回归生活、回归活态教育。
1.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统整性课程,驱动教学回归综合化教学
综合实践活动能将相关的学科知识综合起来开展学习活动,超越学科的逻辑结构,立足生活世界的统整性,立足个体健全和整体性发展,建构课程教学内容,“立足学生的直接经验”,从而培养“完满的人性”。因而整个学习活动成为“整体学习”和“全人活动”,教学活动回归综合化教学。
2.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自主体验性课程,引领教学回归人本化教育
综合实践活动注重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身心在场体验。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充分尊重学生本有的课程自主权利,让学生自己设计、开发和创生课程。在具体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自主确定学习内容、学习进程和学习方式,学生成为课程开发的主体和真正的学习主人,学生能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彰显个性,在场体验,获得自由发展。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关注知识与技能的习得,更关注理解生命的意义,积累对生命的体验,实现人生的价值,突出了人的存在,引领教学活动回归到本真教育。
3.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生活性课程,促进教学回归生活化教育
综合实践活动是以学生的生活世界为基础的课程,注重学习内容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注重从现实生活中去建构课程进而建构知识,从而提升学生适应社会生活能力。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教育回归生活,教学的目的就是使学生获得关于一切事物的见解,以便学生有朝一日能按照这种见解去处理生活和进行活动。
综合实践活动的开设,引领学校教育回归生活化教育。综合实践活动正是着眼学生的生活世界,注重在复杂多样的生活世界的活动中锻炼各种能力,促进学生成长和发展。
4.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动态生成性课程,引领教学回归活态教育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种“活态”化教育。它面向学生的整个生活世界,从现实生活情景中发现问题,开展学习活动,并随着学生生活的变化而不断变化,是一种鲜活的教育活动。课程目标是动态开放的,其课程内容是开放生成的,教学形式是变化发展的,教学方式是多样变动的。综合实践活动关注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所产生的学习体验和个性化的创造性表现,整个学习活动是动态开放的,为学生的个性充分发展提供良好的课程载体。
伴随综合实践活动的开放性,学生不断地建构自我,同时,在一个开放的探究的时空中,学习者持续不断的探索,将逐步养成科学探究态度,提升学习者的实践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综合实践活动的动态开放性,促进教育活动回归“活态”化育人。
殷世东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抑或学习方式》 2018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也出现了与学科课程内容明显不同的特点,主要有以下三方面。
(一)不确定性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基于学生真实生活,注重学生经验,强调问题解决,课程内容并非源于国家控制,课程内容组织也难有整齐划一的“章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囊括自然、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以及学科课程未涉及的经验领域。即使学校层面统筹规划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在具体课程实施过程中也有可能生成课程内容,这使其课程内容的不确定性更加明显。
(二)场境性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建构的现场在学校,责任主体是教师,学生甚至也可以成为协商课程的主体,需要因地因校因生制宜。因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总是在一定场境中产生,并在一定场境中被学生所选择、体验、接纳与新生。
(三)跨学科性
李臣之,纪海吉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的规定性及校本建构策略》 2019
(本专题内容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