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活动系统的六要素
题记:有二个写作有任务,本想在假期时间动笔的,但是一直找不到写作的感觉。只好先读书。这几天因为新肺炎疫情宅在家里,重点阅读的是钟启泉教授的《课堂革命》。读书还是有些收获的。2020年1月25日发布的“《课堂革命》第三章摘录及感悟”是其中之一。今天再发一篇。不再是摘录,而是自己理解后的自己想法的整理
学习活动系统的结构主要由六个主要元素构成:
1.主体:从事学习活动的个人或团队。
在合作学习中主体是多元的。要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必须要有明确的学习心向(主动的学习意识)。并不是进入学习活动的人都能自然地成为学习主体的。
2.工具:物理性工具,如电脑、书籍之类的;心理性工具,如语言、符号、概念、技能等。
工具与学习任务的匹配很重要,适合的工作能保证学习过程的顺利展开。工具的缺乏,会阻碍学习进程,影响学习效果。物理性的工作比较容易准备,心理性的工具需要教师的调动和学习自主地准备和调整。
3.对象(客体):作为学习素材或问题空间而存在的学习对象。它应该是学习材料和问题情境组合而成的综合体。
4.共同体:学习活动的共同参与者,如教师、同伴等。
只有当这些学习主体都以一种学习、探究的心态进入到学习过程中去,学习共同体才能真正形成。仅仅是“前后桌4人或6人一组”组成的“学习小组”,并不一定能形成学习的共同体。所以,共同体是需要培训、培养的。
5.分工:在学习活动中,参与者的分工和任务。
要让每一个参与者在学习过程中都有收获,而不至于出现“边缘人”,需要让每个人有适合他的任务,能促进他发展的任务。分工和任务要经常性地或规律性地进行轮换,以促使学生多方面发展自己的能力和学识。
6.规则:学习活动共同参与者互动交流的规则。
规则应该在学习活动启动这前就确定,可以教师事先规定,可以是学生自己商量决定,但是规则应该具有灵活性和开放性,可以根据学习任务的需要进行调整和补充。
根据钟启泉《课堂革命》第63页内容,依据自己的理解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