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5位农民挖出一口“大锅”,被鉴定为国宝,上交奖励一个水杯
陕西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这里的帝陵数量、密度都被称为“全国之最”,有不少帝王都曾经在陕西建都,比如说前秦(公元351年-383年),后秦(公元384年-417年),大夏(公元407年-431年)等等。
毫不夸张的说,在这里无意之间发现文物的概率很大。在1952年,陕西童家村里有5个村民:童玉乾、童兆乾、童铨、童怀义、童生民在村子的东南部顶,瓦家壕土崖上挖土。没有想到,䦆头在一瞬间就被震了回来,刚刚好砸在一个方形的铜件上。
他们当时有些愣住,等反应过来以后,很快上前去顺着铜件的边沿往下挖,后来才发现,这露出的东西看着像一口“大锅”,里面装满土,把“土”掏空后,几人一起把“锅”扛回家中。看着重达200多斤的大家伙,5人都不知道该如何是好,暂时没想到好的处理方法。经过商量,决定把它放在童家房顶的小阁楼上。过了半年以后,“锅”又被送到童兆乾家中。
由于当时大家生活很得很贫穷,他们甚至想过想要把“锅”当成废品来卖掉,按照当时的市场价,这件东西能够卖出636元,在当时是一笔巨款。不过,身为村民,家庭也不富裕的他们,没有舍得卖掉“大锅”,并认为这是周公墓中的宝贝。
时间过去了6年后,这件“大锅”终于有了新的去处:岐山县文化馆。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原来,这一年岐山开始向农村开展文物普查工作,县里文化馆的工作人员,向村民耐心的讲解保护文物的政策,和偷盗文物所要承担的后果。
当年的五位村民也了解到相关的文物知识,跟村长说明情况后,主动上交了这一口“大锅”。经过考古人员的专业鉴定,发现这是一件来自西周早期的外叔鼎,是一件国宝。该宝物刻有卷尾倒置的兽纹,因顶内有“记作器人为外叔”7字铭文,得名“外叔鼎”,属于青铜时期的巅峰之作,现收藏在陕西博物馆。
五位村民的行为,为研究西周文化做出了较大的贡献,这种精神放在现在也很难得。当地也对他们进行表彰和奖励,每个人分别发了一条毛巾、一个搪瓷水杯,一张写有“保护文物有功”的奖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