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渡海读书会2020第七期---《失败的逻辑》
这本书在我看来是经典中的经典,值得定期反复研读,我这次重读,更是感觉这本书的份量。
在对书的评价中,有一位是这样说的:
独创的研究可能以许多不同的性质为特征:新颖的调查线索,新颖的方法,新颖的概念;最佳情况是同时具有所有这些特征。《失败的逻辑》恰属这种最佳情况。
---蔡腾 (Frankfurter Allgemeine Zeitung)
诚哉斯言!
作者迪特里希.德尔纳(Dietrich Domer)是德国班贝格大学心理学教授,认知行为领域的一位权威,1986年度德国最高科学奖莱布尼兹奖获得者
这本书分为七章,结构很严谨。
目录
对本书的评价
内容提要
作者简介
致谢
引言为什么会发生这种情况,
第一章若干事例
第二章要求
第三章确定目标
第四章信息和模型
第五章时间序列
第六章规划
第七章那么现在我们怎么办?
首先第一章,通过事例与实验,引出处理复杂局面,人们会大概率失败的事实,其中两个实验一是电脑模拟援助第三世界国家,一是模拟发展一个工业城市,而第三个实例则是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爆炸。
这些引出了第二章,实验中还是有些人将问题处理得较好,比较两类人的不同做法,作者提出了他的思考模型或者说框架,这个框架看上去平淡无奇,但实际威力无穷,我从中看到了达里奥在《原则》中提出的方法论的影子,关键在细节,作者对这个框架做了深刻的辨析,让我非常信服,可以说是真正的成功的理论指导,也是失败的清单对照。
这个模型提出了五个模块,出了最后一个审查与修订,其余四个模块作者在接下来的四章进行了更加详细,细致地展开,内容非常丰富。
譬如关于确定目标一章,立马让我想到了之前分享过的一本书《成功,动机与目标》,被古典老师认为是真正的有学理支撑的成功学;
而接下来的一章信息和模型,则直接可以联想到刘润老师的洞察力三十讲,讲的就是如何进行系统分析与思考,也有相应的经典对应,譬如《第五项修炼》系列。
而最后的《时间序列》《规划》我这次还没有来及重读,但印象中看完时间序列,我对人类认知与行动上的普遍常见缺陷,有了非常清醒地认识。
而规划与执行之难,更是一堆专家学者,管理人士尝试解决的问题,像《OKR目标管理》《高效能人士的执行4原则》《细节决定成败》等等讲的都是这类的问题。
最后一章是作者给出的一些针对性的建议,给读者一些安慰与希望,应对复杂问题挑战的能力还是可以训练的,与智商的关系远没有与认知的关系密切。
认知背后又是各种深层的心理需求等等.
总之,这本书在我看来提供了元认知修炼的一个重要框架,是经典中的经典,怎么称道都不为过。
作者并没有给出包治百病的神药,而是让我们直面人类的局限,我们既可以从个人的角度当作成功学或者自助读物来看,也可以从更高层面:从组织、从社会、从制度等角度来展开。
譬如我们这次正在经历的国难,就是一个很好的解剖对象
我记得在万维钢老师解读《对赌》这本由职业牌手讲如何提高决策水平的书籍。
其中一期解读,就谈到很多时候,哪怕是顶尖高手,也无法直面失败,很难客观公允地听取批评,而更多时候还是只能从成功中吸取教训,看怎么可以做得更好。因为直面失败真的很痛很痛。
我记得俞敏洪老师以前来学校演讲,开玩笑说,也许有一天会来讲我们是怎么把新东方做没的,而不是像现在讲如何把新东方做成的。当时大家哈哈大笑,钦佩俞敏洪老师的豁达与胸怀;
马云呢?也曾经讲过,研究一个人成功的案例,往往受益有限,看其失败的教训则更好,因为意味着可能踩到的坑,必须避开的坑,这样反而更有益。
---引自马云:能成功,其实是研究透了别人的失败
https://www.sohu.com/a/129890664_386627
刘润老师也说成功者的个人经验,听听就好,不必太上心,因为很可能挂一漏万,完全是胡说八道。也许其换了其他的做法,会更加成功等等,也是强调要从更理论化、抽象化、系统化的方式去思考相应的问题。
以上就是我对于这本书的意义的一些整体的感受,我印象中成甲老师在得到解读过这本书。
成甲老师就是写《好好学习》《好好思考》的那位,后面这本我没看,前一本也颇有受益,里面提到了临界知识,推崇思维模型,我在《失败的逻辑》,也看到了临界变量这个概念,这在系统分析中很基本。
我先找找成甲老师的解读,推荐各位细读一下《失败的逻辑》第二章要求中的 《规划和行动的步骤》,我自己感觉是字字珠玑,值得反复深入地思考,这一节并不长,我待会先朗读一遍。
成甲老师用了35分钟解读
好,接下来就是读书会语音分享,我抛砖引玉哈,依据的是思维导图的顺序,凭借阅读后的记忆与印象,时间控制在三十分钟内:
最后,预告这周日的读书会分享内容,书籍的预言刚好是《失败的逻辑》最好也最残酷的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