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国际机场壁画抢救性研究发掘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

4月25日,清华大学将迎来建校110周年。今年也是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原“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建院65周年。为总结回顾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在国家文化艺术创新领域所作出的卓越贡献,美术学院组织研究团队,对改革开放初期完成的“国家艺术工程”——首都国际机场壁画进行了抢救性历史文献研究发掘工作。

张仃 《哪吒闹海》

祝大年 《森林之歌》

首都机场壁画,被誉为“20世纪的敦煌”。它是新中国成立以后,首次由国家主导的大型公共空间的壁画创作项目,是中国社会走向改革开放的先声。经过历时两年的研究、访谈与档案收集,首都国际机场壁画的最新研究成果——《首都国际机场壁画文献集》约30万字的文稿编撰工作于近日完成,为110岁的清华献上了一份厚重的礼物。

文献集分 “档案文献”“新闻宣传”“创作记述”“专题研究”“人物访谈”“大事记”六部分,这是目前对首都国际机场壁画档案最全面、最详尽的一次梳理,也是规模最大、内容最全的一部群体详述壁画创作历史的文献集。

其中,“档案文献”搜集了壁画创作酝酿至壁画创作完成期间的重要文献史料,包括邓小平、李先念等国家领导人参观壁画的有关重要指示,吴作人、李可染、蒋兆和等著名画家,艾青、白桦、姚雪垠等著名诗人、作家,著名建筑学家吴良镛等当年参观壁画的反映意见;以及民航北京管理局党委向中国民用航空总局党委“关于筹办首都机场新建候机楼、宾馆内部陈设和美术布置等问题的请示报告”。“新闻宣传”整理了当时中央领导、各部委领导、文化艺术界人士、国际友人以及报刊、杂志观赏壁画现场的评述和报道。“创作记述”整理了张仃、祝大年等当年壁画创作者、参与者的创作构思和笔记。“专题研究”整合了40余年来关于首都机场壁画研究的重要成果。“人物访谈”部分则是对当年壁画主创以及参与创作的亲历者的采访内容整理。他们不仅讲述了当年亲历壁画创作过程的细节,还提供了大量当时壁画创作的珍贵手稿、照片及实物资料等。

这一带有抢救性质的研究工作,对中国壁画史甚至中国现代艺术史而言,都有着重要意义。而《首都国际机场壁画文献集》的整理完成,则标志着首都国际机场壁画的学术研究取得了又一重要阶段性成果。

2019年4月起,美术学院组织了绘画系、艺术史论系、院史编修和影像采编等多部门参与的研究团队,分赴北京、石家庄、济南、景德镇等地,对首都国际机场壁画的创作、文献、史料进行梳理。同时,对健在的壁画主创人员和项目的参与者进行了拍摄采访,研究探讨首都国际机场壁画创作的历史意义和艺术价值,挖掘其创作背后的故事。9月30日,在纪念首都国际机场壁画落成40周年之际,美术学院主办的“首都国际机场壁画文献展”开幕。10月28日,“首都国际机场壁画文献展研讨会”在美术学院举行,这是首都机场壁画落成40周年以来的第一次大规模学术研讨会。由清华大学主办、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承办的《装饰》杂志于2019年第12期特别策划了“首都国际机场壁画40年”的专题,探讨首都国际机场壁画的创作、影响与价值。2019年,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已故教师、当年机场壁画创作参与者岳景融的女儿、校友岳鑫,向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捐赠首都国际机场壁画创作工作的珍贵照片、底片总计293张(幅),极大丰富了该项目的历史档案收藏。

机场壁画创作项目由时任中央工艺美术学院院长张仃主持并担任总设计,以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的教师为主要力量,并集中了全国17个省市的52位美术工作者通力合作完成。同时江西景德镇、邯郸磁州窑、扬州漆器厂、昌平玻璃厂等地区或单位的工艺技术人员亦参与其中,承担了工艺制作的任务。经过270多个日夜的努力,创作团队共绘制了50多件重彩壁画、丙烯壁画、陶瓷壁画、陶板刻绘壁画、国画、油画、漆画、贝雕画、玻璃装饰画等作品。

吴冠中 《北国风光》

权正环 李化吉 《白蛇传》

清华大学文科资深教授杜大恺认为,机场壁画昭示和唤醒了艺术的春天,拓宽了艺术的题材,实现了此前关于艺术若干禁区的突破,将民间故事、自然风光、民族风情、科学与艺术等作为创作的主题,极大地拓展了古与今、中与西、民间艺术与庙堂艺术的诸多界限。

艺术上的厚积薄发、工艺上的精益求精与材料上的挖掘创新也是机场壁画的一大特色。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唐薇介绍到,张仃请来了原雍和宫宗教壁画画师申毓诚师傅参加壁画现场工作,用手工碾制朱砂、石绿、佛头青、“珍珠”粉,反反复复实验,以确保壁画的质感、色相和纯度。

国家担当、民族情怀以及远大的艺术理想,曾经在首都国际机场壁画创作中得到了典型体现。而对机场壁画历史、艺术价值的保护性研究与发掘,则拓展了“壁画精神”的内涵和影响力,对新时代中国艺术发展,乃至国家文化创新,具有深远的借鉴与启示意义。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