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一个中国爸爸对新加坡儿子的数学辅导不得不说的故事(2)
启蒙篇
(根据之前的约定,既然大家对这个话题还比较感兴趣,中国爸爸就接着把新加坡儿子一路来在中新两地之间学习数学的历程给大家分享一下。)
书接上文,继续回顾“悲惨往事”。我们把时间往前调到“犬子”小学低年级的时候。那时候他大多数时间都是固定在新加坡上学,但是等到新加坡学校假期的时候,就再回中国“度假”。慈祥的妈妈就会“不失时机“的安排他插班,跟着国内同年级的孩子上课,加强一下中文(这叫哪门子“度假”!相信“犬子”长大了之后心里少不得腹诽)。因而中国爸爸少不得会自觉得或是不自觉得将新中两地的数学教育放在一起比一比。
两厢比较之下,感觉在小学低年级阶段,两地之间的数学教育方式和思路差别不大。毕竟在这个阶段,小孩子们还基本上处于学写字,基本加减法的阶段。(少数在虎妈督促下,在一年纪的时候开始学习三年纪的课程的苦命娃不在此列。)这就好比一个人不管以后是习惯开车还是骑马,刚开始小的时候都是四脚着地的满地爬。
但从细节上还是有些许的差异。新加坡的数学教育在启蒙阶段不太重视计算能力的训练和加强。一个很让中国爸爸不习惯的就是——不教99乘法表!中国爸爸曾经自己动手用A4的白纸画出小时候背过的99乘法表,贴在家里的墙上逼着新加坡儿子背。奈何“犬子”实在驽钝,再加上学校也不强调这种能力,背了许久还是不能完全掌握。看着“犬子”一对水汪汪的狗眼,眼泪都快溢出了,可还是背不出个“三七二十一”来,中国爸爸气的差点一口老血喷在墙上。
还有一点也很明显的就是:新加坡的学校教材里很少有中国同期课本里那种大量的加减乘除计算练习题。中国数学教育中,无论是小学低年级还是高年级;无论是日常作业还是考试卷中,总是会包含大量的计算题。相信所有的中国爸爸妈妈们对此都是很有体会的。反观新加坡的数学教材和日常训练中,简单重复性的加减乘除练习题数量远远少于中国。这种对于计算能力培养的不重视,等到了小学高年级以后,就发展到了考试的时候可以携带计算器进考场的地步。(这按照中国爸爸原先的认知,基本可以称得上“丧心病狂”了!)新加坡教育部甚至在网站上公布了认可的计算器清单,每一个学生可以根据清单自行购买计算器。在日常管理方面,每个学校都会检查学生携带的计算器是否符合教育部规定。合规的计算器一律会在背面贴一个标识。(很具有新加坡特色的管理方式)
犬子小学阶段用的计算器(背面绿色的标签是学校贴的)
中国爸爸对于这种数学教育思路实在是既爱又恨。这固然能够减少小孩子在机械性的重复工作方面投入的精力,从而把更多的精力和时间用到其他更具创造性的学习方向上去;但同时这种能力的弱化总让中国爸爸感觉不舒服,有点“下盘不稳”的感觉。至于是好是坏,中国爸爸也很难判断。毕竟一代人和一代人面对的社会环境都是不一样的,对于我们很重要的能力,也许对于孩子们就不那么必要了。
中国和新加坡两地的数学教育差别,主要是从三年级以后开始。
新加坡的数学教育中,大量的使用图形、图表等等可视性的工具来表现数学概念,下面我们用几个例子来看看这种教学方式的特点。
例题一:(相等的概念)
熊大和熊二拥有相等数量的蛋糕。熊大后来给了熊二36块蛋糕,这时候熊大的蛋糕数比熊二的少多少块。
从上图很容易看出,后来熊大比熊二少36+36=72块蛋糕。
例题二:(比较大小)
五只手表: ¥150 x 5 =¥750
2只计算器: ¥750 -¥350 = ¥400
每只计算器: ¥400 ÷2 =¥200
(这里有一个小“把戏”:手表的数目字用“五”,计算器的数目字用“2”。交替使用阿拉伯数字和文字,是为了训练小孩子的细心。因为在快速阅读的时候,有时候小孩子会一门心思关注阿拉伯数字,从而忽视一些题目信息)
例题三:(时间概念和时钟)
求下面两个时钟显示的时间的差别?
由图可得,两只时钟的差异:
2h+ 30min =2h 30min。
以上的三道例题是新加坡三年级数学的典型课内习题。我们可以略略领略到一点新加坡数学教育的特点,就是大量使用可视的图形、图表来表现基本数学概念。年级略高一点之后,就开始使用图形来表达数量关系和简单的代数运算。包括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都是使用图形概念来表达的。
以后中国爸爸在后续的文章中再按照年级,逐步分享一下新加坡高年级数学教学的特点。
---
以往文章:男孩天生比女孩更擅长学数学吗?
进入公共号,点击底部菜单“育儿"阅读更多教育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