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层会议的合适频率—“秦汉史与项目管理”之一百一十一
管理层会议的合适频率
大将军霍光病死后,汉宣帝得以亲政。每五天开一朝堂大会,丞相以下官员都要列席。凡是有利的政举都要推广,凡是不利的政举都要改革。
一些民间的事情,汉宣帝也亲自过问,并且对下属说,“百姓能够安居乐业,全靠地方,有人来治理。如果没有好的地方官人才,怎么能治理好天下呢”。民间听闻,很多人前来应征地方官。
我们探讨一下,管理在于战略正确,还是中基层(地方官)的执行力?汉宣帝的每五天一次的朝堂大会做法是否合适?会不会流于形式?
汉宣帝因为先前一直被霍光把持朝政,不得亲政。所以一亲政后,急于想展示自己的治国理政的方法。
每五天一次的朝堂大会好处可以更多了解一线情况,保证一定的信息对称性,而更合理地做决策。
但这种做法也有较多问题:
首先,这种朝堂大会的管理方式实际上是架空了许多层级的官员,各层管理者会考虑既然老板直接与基层干部沟通,并获取信息来决策,那么我可以少作为或不作为,只需要歌功颂德即可,这样不利于组织长期发展;
其次,朝堂大会每五天一次的频率也较高。较好的做法是将管理者进行分层。公卿级别五天开一次会,了解他们的情况,公卿也可以采用不同的方式与下属沟通,处理事务。
如果老板担心信息不对称,可以采用随机抽查的方式了解基层情况,及时调整决策;
再次,我们都知道一个人的沟通带宽是有限度的,一个人对五六个人的沟通效率较好,超过十个人以上不仅自己疲于应付,沟通效果也会打折扣。因此老板不适合自己对应丞相以下的所有官员来沟通。
综上所述,管理需要考虑团队发展、管理层级和管理幅度,汉宣帝的做法有好的一面,但可以优化。
请思考:你认为管理层会议的合适频率是什么?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