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谣笔记】09║白守双:文章最忌随人后——也谈童谣创作
【童谣笔记】第 9 期:
文章最忌随人后
——也谈童谣创作
文/白守双
记叙性文章叙人以“事”,说明性文章告人以“知”,议论性文章明人以“理”,(文学的)诗歌(童谣)、散文感人以“情”。揣摩各种文体价值之所在。
朱自清的隽永,钱钟书的淡薄,鲁迅的犀利,冰心的婉约;屈平的投汨罗江的壮烈,辛弃疾忧国忧民的情思,保尔钢铁般的坚强,黑格尔睿智的思维以及马克·吐温绝妙的幽默。挖掘“人各有之体,何必体他人之体”之妙处。
“大江东去浪淘尽”,“小桥流水人家”,“门前流水尚能西”。欣赏品味古诗词的豪放、婉约与平淡。
黄庭坚说:“文章最忌随人后。”也就是说,我们写文章要别出心裁,独特创新,给人以“人咬狗——哎哟我的娘啊”的感觉。这是因为:消费品和艺术品不一样。它们之间最大的区别就在于,消费品是满足人们实用的需要,可以重复消受而不厌倦。譬如:男人的烟酒糖茶,女人的金银首饰,所有人的衣食住行等。艺术品则诉诸形而上的精神审美层面,稍一重复就令人胸闷气短,令人生厌。(见彭敏《作诗亦忌随人后》)
贺知章在《咏柳》一诗对“树叶”是这样写的:“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写的是形态。吴重生在《切割时光的树叶》一诗中对“树叶”写的是想象:“这世界/真正切割时光的是树叶/每时每刻/切割时间和空间/把梦想切割成锯齿/把黑夜切割成鱼鳞/剩下的时光/将被来年的树叶切割。
笔者觉得:相比之下,后者就没有模仿的印记,更有哲理性。倘若拾人牙慧,那就没有意义了,也就连缀不成意思了,无人去读了,更没有欣赏价值了。
童谣创作也是同样的道理。我们必须做到:短、浅、趣、美、新。
蹲下来,站在孩子的视觉去观察事物,找出人类与植物动物的相似点,要有想象力,要在童趣二字上下功夫,这样就离童谣不远了。
童谣最忌讳说教,应该没有痕迹的“润物细无声”,潜移默化,熏陶感染。另外,也忌讳成人化。
陕西一位文友比喻的很形象:幼谣——蝌蚪;儿谣——青蛙;歌曲——大青蛙。很容易懂。我完全赞同。
“自成一家始逼真”。文学创作,“自我重复”“重复别人”再也不能继续下去了。
我接触童谣创作还不到一个月,在“童子童谣”群里,跟大家学到了不少知识与技巧,认识还是很肤浅,今后,继续向大家学习。
第4期征稿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