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字】你,原来是一枚飞镖

当你看到本期的标题时,肯定在想这一期要说什么字呢?这个字如今用途虽不是特别大,但还是出现不同汉字的偏旁中,比如葵、揆、睽、骙、揆等字。也许你已经猜出本期的主角了,没错就是“癸”字。这个“癸”字,汉语拼音中,读guǐ,属于天干中的最后一位。关于它,有着什么样的故事呢,且听我一一道来。

“癸”字现代字形,属于上下结构,由“癶(bō)”与“天”构成。但它的较古形态却有所不一样。东汉许慎在《说文》中指出,籀文的“癸”是由“癶”与“矢”构成的(如右图)。无论是现代的“癸”还是籀文中的“癸”,都有一个共同的构件,即为“癶”。“癶”为何意?许慎曾言:“象人足。”这就是说,“癶”像人的脚。

《说文·癶部》中曰:“足刺癶也。从正止、反止。”“止”字字形就是脚底板的形状,因而“癶”字篆书就好似一正一反的脚底板(如图)。“足刺癶”的意思,五代时徐锴解释说:“两足相背不顺,谓之刺癶。”清代段玉裁只是说“刺癶”是叠韵字,并没格外作解释。倒是饶炯在《说文部首订》中讲到,“'刺癶’是古语,它是说脚不太自由,行走不前的样子。(原文:刺癶古语也,谓足动止不自由,形容其行不前皃也。)”若按着这样的说法,“刺癶”就是指两脚板向外箕张,颇有点像卓别林外八字步的样子。但根据篆书字形来看呢,“癶”仅为双脚板朝前或朝上的样子,并不是外拐相背的样子,所以在今天看来以“癶”为偏旁的字与“刺癶”关系似乎不大,比如以“癶”为形旁的“登”字便为向上攀升的意思。

01

我们接着说回到“癸”字。

许慎在《说文·癸部》中还言:“癸,冬时水土平,可揆度也。象水从四方流入地中之形。”许慎这话翻译过来就是说:“癸,代表冬令,这时水土平整,可以度量。'癸’的篆书的字形像水从四面八方流入耕地中央的样子。”以今天的眼光来看,许慎单纯从篆书表面上来看,是不准确的做法,但又是不得已的事。

当人们在甲骨文中重新发现了“癸”的字形后,才好似发现了新的世界。罗振玉以为“癸”为“三锋矛”,他在讲到“癸”字字形的时候,认为“'癸’字正面象三锋,下面象'著地之柄’,当为'戣(kuí)’的本字,只是后人加了偏旁'戈’”。从罗振玉的看法可以知道,在他看来“癸”当是一件兵器。那这“三锋矛”是什么兵器呢?

有一种说法,是说“癸”的甲骨文字形很像二戣交叉状(如图),指的就是古代戟一类的兵器。

也有人说,“癸”在甲骨文中,为象形字,形状好比一枚飞镖。正中的“X”表示两根交叉的木条,它四端的短杆,人们为了表示它能够旋转的功能而加上去的,似乎是为了给人一种锐不可当、飞速的感觉。“癸”的金文字形与甲骨文字形基本类似,只是飞镖旋转了45度角,还有其四端的短杆也移到了镖身上。因此,“癸”的本义是指一种古老的武器——飞镖

据说在上古时期,中原地区水草丰沛,于是成了各种鸟类栖息的天堂。为了成功捕捉这些鸟,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可谓费尽心机,他们先后使用过小石块、标枪、弓箭等武器来对付这些善于飞行的鸟儿,但是效果都不好。经过长期的探索,后来他们发明了一种超级武器,即飞镖,古人把它命名为“癸”。最早的飞镖由两根两端削尖的长形木片制成,使用的时候,只需要将其对准猎物用力投出去,它就会旋转着迅速飞出去,如果飞人鸟群,就能成功杀死、杀伤多只鸟。随着社会的发展,“癸”这种飞镖被不断改进,最终,成了上古时期的一种兵器,即三峰矛,属于“戟”类兵器

从上述种种的说法来看,“癸”本义是一件武器是得到了共识且无疑问的,稍有差别的是在对“癸”这类武器发展的描述上有所不同。

当“癸”字演变至籀文时字形演变为上“癶”下“矢”。前面讲过,“癶”表示两足分张不正。“矢”意为箭,表示武器。“癸”的籀文体现了两足分张,手持武器。“矢”在古代也是古人用来丈量物体的工具,如此“癶”、“矢”合为“癸”的籀文,可以理解为以步或矢丈量。饶炯《部首订》里说:“夫揆度之法,有以步起度者,故从癶;有以式起度者,故又从矢。”这样呢,“癸”即有了估量、揆度之意。《广雅·释言》曰:“癸,揆也。”

在“癸”被借去表示天干之后,先民们为了表示它的本来含义,于是在“癸”的右边加了一个表示兵器之义的“戈”字,于是专造了形声字“戣(kuí)”来代替当兵器讲的“癸”。例如《尚书·顺命》:“一人冕,执戣,立于东垂。”这句话意思是,有一个人戴着礼帽,拿着三锋矛,站在东堂的阶上。“东垂”即为东堂的阶上。

“癸”被借为天干之后,排在第十位,可以与丑、卯、巳、未、酉、亥相配,用来纪年、纪月、纪日。例如唐代元结《贼退示官吏并序》:“癸卯岁,西原贼入道州,焚烧杀掠,几尽而去。”这句话大意是说,唐代宗广德元年,西苑的敌军侵入道州,到处烧杀抢掠,几乎抢光了才离开。其中,“癸”与地支中的“卯”相配,用来纪年,指唐代宗广德元年(763)。再比如王羲之《兰亭集序》有言:“永和九年,岁在癸丑。”又因“癸”作天干排列第十,故有序数第十的代称。“癸”在天干中属阴干,与四季相配,为冬季,故《说文·癸部》云:“癸,冬时,水土干,可揆度也。”

02

以“癸”字为部首的汉字举例

后来的发展,“癸”也成为了汉字部首之一,与之相关的字,基本上还与“癸”这种武器或旋转有关。举几个字来讲吧:

“鍨”字,其与“戣”都是一种兵器。

“葵”字,其花叶转向太阳。

“揆”字,手拿癸而揣度何时抛出去或者抛向哪个角度,后引申为估量、谋虑,亦作“楑”字。

“亻癸”字,“左右两视”之意,亦作为“睽”,有“众目睽睽”之语。

“湀”字,水流回旋之意。

“骙”,读juě,指的是一种背上有旋毛的马。《广韵·屑韵》:“骙,《尔雅》:'马回毛在背曰骙广’。”清代郝懿行解释说:“回毛,旋毛也。”

03

“癸”姓。

“癸”也为姓氏。《广韵·旨韵》:“癸,姓。”据《通志·氏族略四》记载:“癸氏,姜姓,齐癸公之后。见《姓苑》。”现如今为罕见姓氏,在今山西之临汾有分布。

04

余论

本期对“癸”的介绍就到这儿了,也终于把十个天干逐个说完,期间因为种种原因,竟花一年时间,真得感谢诸君的持续关注与支持。未来的更新,我依然会竭尽全力。祝大家鼠年大吉!

天干系列文章:

【说字】你知道吗,原来有两个壬?

【说字】“辛”之谜知多少?

【说字】何谓“庚”?

【说字】我们明白“自己”吗?

【说字】戊与戌、戍、戎如此相像,它们是兄弟吗?

【说字】丁=钉、疔、叮……?

【说字】“丙”字的前世今生

【说字】最简单如“乙”字也不寻常~

【说字】今天来说说“甲”吧……

【说字】续接上期,详说“甲”姓(氏)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