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掌故】旧沈阳的“人市”
作者:孙仁奎
在旧中国,“人市”分为两种:一种是买卖人口的,在明末清初以前,沈阳也曾有过,清中叶以后才绝迹;一种是零星出卖劳动力的地方,也叫工夫市、穷汉市。旧沈阳的“人市”属于后一种。
清末至民国初期,沈阳的“人市”在大西门到小南门之间的城西南角楼路西一带(今辽宁精密仪器厂西南侧至热闹路南侧)。当时到这里来的人,大多是沈阳城里的无业游民和郊区的破产农民。不论春夏秋冬,每天天亮以后,他们便从四面八方涌到人市来,少则几十人,多则几百人,等待被富户雇去做零星杂活。当面讲好价之后,人就被雇走了,先干活,中管一顿饭,晚上收工后再给一点工钱。
这点微薄的工钱,只能维持个人生活,谈不上养家概口。当等到中午时分还没有雇主,人们便自动“散市”了。人多活少,有些人几天也找不到活干,只好忍饥挨饿。夏天的夜晚,这些人有不少露宿街头,还要担心警察来驱赶;冬天晚上,路近一点的便回家去住;路远的,只好到附近的大车店去投宿。这些人中,有很多生活极其贫困,靠讨吃维生,那饥寒交迫的惨状,令人目不忍睹。清代诗人缪润绂有一首描写工夫市的《竹枝词》,真实地记载了当时情景:
人聚工夫市上多,
时当三九更闻歌。
号虫得过今朝过,
冷奈黄棉袄子①何?
①黄棉子指太阳。
你若喜欢,请点个在看哦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