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机感真是个好东西,希望你我都能有

带你解读职场,与我一起成长

1

危机感是个好东西,所以我希望你能有
渐渐逼近年关,又是一年一度的返乡大潮,很多的人都过着年底回家,年初离家两头倒的生活,回家固然是最快乐的事情,但是有的人却因为回家而忧心忡忡。
因为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顾虑:明年还能回得去今年工作的那个地方吗?
我不是在开玩笑,全国各地失业的戏码每天都在上演,最常见的就是这种年关回家放个小长假,开年就直接告诉你被炒鱿鱼或者直接公司倒闭了的,真的是让人没有一点点防备。
如果你是个“无学历”、“无能力”、“无背景”的新职场三无人员,那么淘汰掉你真的是分分钟的事情,或者说你有幸得到了一份还算稳定的工作,却没有好好上进那么这也将会成为你最大的隐患。
想要避免自己成为被淘汰掉的那一批人,最好的办法是什么,是时时刻刻存在的危机意识,是危机意识下刺激出来不断提升自我的能力。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应该是我们老生常谈的一个话题,温水煮青蛙的故事我们也都耳熟能详。
待在温水里面的青蛙,就像处在安逸生活中的我们一样,看似拥有自己的舒适圈,但其实那些让人享受沉迷的东西,背后很可能隐藏着更大的危机。
而当危机到来前,也不会提前敲敲门,礼貌地告诉你:“你好,我叫危机,我马上就要来了,做好准备防范我哦。”
如果真的是像那样的话,就不可能有那么多意外了,就不可能有那么多人一夜破产、突发疾病、飞来横祸了。
天灾自然是我们无法避免的,但我们却可以尽量把人祸带来的伤害降到最低。

2

机会永远留给有准备的人
大家有没有思考过这个问题:为什么有很多人说自己怕黑,但却很少听到有人说害怕白天呢?
因为夜晚象征着更多的未知,我们在面对自己已知的问题时,往往不会感到过分的害怕,因为目标坚定方向明确,只管全力以赴的奔向终点将它解决就行了;
而未知的问题呢,我们还得费尽心思去揣度它了解它,而后 才能够找到解决它的方法。
最重要的是现实生活中的很多东西都是未知的,人生也没有“彩排”这一说法。
这就更要求我们时刻保持危机感,在面对未知的事物时,更多的危机感就代表着更多的安全感。
有备无患,永远有自己的备用方案,那么遇到问题时,慌不择路手忙脚乱的那个人就不会是你。
职场中经常被提起一个词,叫做核心竞争力。
我们可以看到很多面试官,都会在面试时问应聘者:你认为你的核心竞争力在哪个方面。
关于这个的回答当然大家各不一样,有的人竞争力在于自己的高学历、有的人竞争力是自己的工作经验、甚至外表出众性格独立都可以成为一个人竞争力。
说白了就像小时候,写作文老师讲到的人无我有,人有我奇,于是大家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每个人都开始拼命寻找自己的那个“核心竞争力”究竟是什么。
似乎每个人都总有一样拿得出手的本事,但是当所有人都足够优秀的时候,是不是又回到了同一起点了呢?
所以还是得时刻提醒自己要有危机感。
3
有职场的地方就有危机感
群体效应能有多可怕,把一个很优秀的人放在一群自律性极差的人中间,他或许不会变得多么不堪,但是一定会受到影响;
同样的,把一个一般的人,放到一群自律性极强的人中间,他也会耳濡目染有所进步。
我们常说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也是类似道理。
所以在你的工作环境中越是努力向上的人多,你的危机意识就应该越严重,如果你周围的人都是铁饭碗,不用为了生计发愁,也没有特别出众的人争相竞争,那你肯定也不会有拼命一搏的决心。
大家就像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国企单位的职工,每天拿着工资按时上下班,过着温水煮青蛙的日子,结果一轮下岗潮,纷纷变成了失业家庭。
在当时,没有一技之长都活不下去,更何况是如今这个人才辈出的时代,你真以为身上的一个两个标签,就能让你永远的活在舒适区吗?

4

遇强则强是危机感最好的体现
我们看到越是高学历大成就的人,往往更有“危机感”,因为他们同一阶层的竞争对手个个不差,而自己稍不注意就会被淘汰掉。
任正非在华为风头正盛的时候,发表文章《华为的冬天》来告诫自己时刻保持清醒;柳传志总是认为自己一打盹,对手就会趁虚而入;白岩松在写央视岗位竞聘感受时谈到不主动就会被动……
如果你还觉得你毫无危机感,那并不说明你足够优秀,只能说明你的对手尚且平庸,世界之大的辽阔,远远不是我们所能窥见的。
如果你觉得人生止步于此,那这样就足够了,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在压力下迸发出动力;
但是如果还想更进一步的话,不妨尝试跳出自己的舒适圈,去尝试着碰壁去尝试着吃些苦头寻找到一些危机感,适当的压力可能会带来更大的动力。
寄语:新的一年来临也意味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希望大家成为一个能顺丰开挂,也能逆风翻盘的人。

文 | 毒哥&连理枝

在这里,毒哥和你聊聊职场那些事,一起成长。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