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养生之我见
2021年清明节是4月4日21点34分58秒(星期日)。清明,即有天清地明之意,它既是节日又是节气。在古代,与清明日期相近的有寒食节和上巳节【上巳是农历三月初三;寒食节按历阳计算,为冬至后第一百零四日至一百零六日,连续三天;而寒食节一结束,即是清明节】。上巳、寒食这两个节日都在农历三月上旬,后来,人们将这两个节日融合,于是便有了清明节。说来也怪,虽说春雨贵如油,可每当清明前后,淅淅沥沥的春雨便会如约而至,今年也不例外,真应了“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的名句。清明,这个带着水汽的节气,充满古意又明朗,音节也好听,读完之后,顿觉心中郁郁寡欢之气也消失殆尽。我看到网络上有关清明的一句释义:清生命之惑,明生活之理!我顿时如醍醐灌顶!清代《岁时百问》里写道:“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可见,清明无疑是为春天而来,它将蓬勃的生机暗自酝酿。从清明这一天起,阴气衰退,阳气生发,万物吐故纳新,天地明净清和。
一般说来,清明时节冰雪消融,桃红柳绿,草木青青,气温逐渐回升,人体内肝气逐步上升,在清明之际达到最旺。古人把肝比喻为“将军”,用将军的刚强燥急、好动不静的性格,来形容肝气易亢易动的特性。清明这段时间大家容易出现眼睛干痒、莫名烦躁易怒、失眠多梦、口干易上火等症状。故此时节不可对肝脏盲目进补,反而要清肝气。常言道过犹不及,如果肝气过旺,则肝木克脾土,从而影响脾胃正常运化,还可造成情绪失调、气血运行不畅,从而引发各种疾病。此时,肝气亢盛者可以选择具有疏散风热、清肝明目功效的杭白菊或桑叶泡水当茶饮用,不但可以养肝利胆、疏通经脉,还可借此将一个冬季积存在体内的寒邪散发。
清明时节肝旺而脾弱,对此,一方面要疏畅肝气,使肝脾调和;另一方面,要养脾阳,使脾能运化升清。在饮食方面,绿叶食材入肝,所以清明前后首选绿叶蔬菜,其中清明前后食材最经典的就是能够养护肝脏的春笋、韭菜(韭黄更好)、菠菜等。此时的饮食宜温,避免寒凉。比如葱姜蒜等,皆有温运脾阳之功,食用时熟食最好,最好不生吃。另外,此时节也不宜过食用动火的食物,如煎炸、烧烤、辣椒等,以免动火伤阴;亦当忌食油腻、粘滑(指糯米做的食物以及月饼等)、生冷(多数寒凉水果、冰淇淋、刚从冰箱取出的食物饮料等)食物,以免伤损脾阳;还要忌食一些助火助邪的发物,否则会引发旧病宿疾或加重已发疾病,如春笋、鸡肉、海鲜等,容易迅速升阳且易引起或加重皮肤等多种疾病。春笋性寒,滑利耗气。《本草从新》说:“虚人多食笋,多致疾也”,即人有久病,其气多虚,食笋更易耗伤其气,诱发疾病发作。春季正值肝阳上亢季节,食鸡易动风助肝火,易导致慢性肝炎、高血压、头痛失眠等病的复发。海鲜动风生痰,导致哮喘、精神病等慢性病的复发。
清明节在春分之后,此时白天渐长,夜晚渐短。夜短那就适当晚睡些,但仍要坚持早起。这里的晚睡,并不是让人熬夜,早起也非“起得比鸡早”,而是相对于冬天的早睡晚起而言。起床后,大家可积极参加户外活动,使身形舒展,神志清爽。晨起可衣服稍宽松些,至空气清新之处,或慢走,或打太极拳,或做操,或跳舞,或踢毽,多做肢体活动,使阳气生发,不仅能舒筋活络、畅通气血,还能畅达心胸、怡情养性、增强抗病能力。另外,清明时节春回大地、万物复苏,郊外到处都显现出欣欣向荣、生机勃勃的美景,是全家一起踏青的好时节。由于在冬季身体和心灵都无法舒展,此时徜徉在郊外的绿草之中,是一种很好的生活享受,还能唤起童心的回归。踏青也是一种有利于人体健康的活动,郊外更接近于大自然,可以尽情地呼吸新鲜空气,使人心肺受益、精神大振,体内的新陈代谢加快,机体的抗病能力也会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