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根问祖——百家姓之“蔡”姓
蔡姓是中国人口最多的第三十四位姓氏,尤盛于东南沿海各省份。当今蔡姓人群大约占了全国人口的0.53%,总人口大约在701万。
蔡的名义
蔡,西周重要国名。甲骨文中蔡字仅见一处,而祭字甚多,且居重要的位置。可见甲骨文中的祭国就是蔡国,蔡的本字为祭。祭,是一种古代原始宗教文化的礼数,是部落氏族的不可缺少的重要活动,其实是原始图腾崇拜形式的演化后的固定模式。到了商朝,祭祀活动在各层次的国家和氏族中已经发展到普遍性和经常性,不论缅怀祖先、族徽、神灵、登基、农历时节、出征、红白喜事、迷信占卜等等,一切都离不开祭祀。所以,祭祀的官是十分重要和有地位的,是由国家或氏族中的德高望重的人士担任,往往成为国君或氏族首领的重要顾问。
蔡字由艸和祭组成,为会意字。占卜时必须用大龟和蓍草,艸表示蓍草,祭表示祭祀中必须用龟占卜。今天在江西九江盛产大龟之地蔡山的黄梅境内,仍叫龟别称为蔡。河南地区蔡河和带蔡字的地名,均与蔡人的活动和产神龟有密切的关系。禹舜夏商也以蓍草为占卜,这是华夏民族的原始宗教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此可信,蔡的本义是蓍草下的神龟,神龟是原始图腾,最初擅长此技的氏族为蔡人,所居之地称蔡,建成有围墙的城堡称蔡邑,进而发展成国家,最终出现蔡姓。
蔡姓起源
蔡姓始祖——蔡仲(左)、蔡叔度(右)
蔡姓的起源与演变主要有二:
一、出自姞姓
姞姓是黄帝的直系后裔,在尧舜夏时期,姞姓所属的燕、阚、尹、蔡、鲁等氏族分布于渭河流域,沿黄河向西到豫东和豫西一带。蔡系姞姓的支系,在部落中担任祭祀的职责,具有很高的地位。蔡祭二字古代通用,故蔡出自祭。历经尧舜夏千年,到商朝时蔡国一度比较强盛,商朝的蔡国位于今河南中牟县北,后北迁于河南北部长垣县东北的古祭城。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灭商,位于商都城朝歌的姞姓蔡国也一并灭亡,姞姓蔡人被迫北移,涉迁到河北邢台北的蔡河地区。另一支姞姓蔡人则南迁于湖北黄梅西南的蔡山。姞姓蔡的历史至少已有3000多年。
二、出自姬姓
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灭商,封其五弟叔度于蔡,史称蔡叔度。蔡国在今河南中牟县北的古祭国地,也是姞姓蔡国之地。周成王初,蔡国与管、霍二国联合商纣王之子武庚发动叛乱,为周公旦所平定。周成王改封蔡叔度之子蔡仲于蔡,新蔡国在河南的上蔡县。蔡国一直受楚国的压迫,多次迁移,春秋初南迁于河南东南部的新蔡,春秋末蔡国东迁于下蔡,即今安徽凤台县。蔡国的其中一支因国内乱政,南奔楚国于湖北枣阳西的蔡阳城。公元前447年,楚惠王灭蔡,楚国迁蔡人于湖北汉川东南的蔡甸,国人遂以蔡为氏。姬姓蔡的历史也有2400多年。
外族基因融入
贵州和广西的少数民族中的蔡姓有很大一部分被同化为南方汉族,主要发生于明清之际。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北方地区民族大融合和中国历史上人群大迁移的时期。蔡姓中也融入了外族血液的事件,主要发生于宋朝以后,北宋金国的女真人乌林答姓族后来全部改为汉姓蔡,清时满洲八旗姓蔡佳氏、乌灵阿氏、萨玛喇氏等后来也全部改汉姓蔡。这些外族与汉族长期混居后逐渐同化为北方汉族的蔡姓,尤盛兴于东北地区。
蔡姓分布
蔡姓分布频率图
当代蔡姓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广东、台湾、福建、江苏四省,大约占蔡姓总人口的41.1%,其次分布于湖北、浙江、四川、河南、湖南、江西、安徽,这七省又集中了31.3%的蔡姓人口。广东居住了蔡姓总人口的15.4%,为蔡姓第一大省。全国形成了南方和东南沿海地区高比率的蔡姓区域。在近600年中,蔡姓人口流动虽存在向华中、华北的回迁情况,但向东南移民仍是主流,同时也出现了向西以及东北的移民。
蔡姓血型
蔡姓人群的血型分布图
蔡姓人群的血型分布总的是:
O型占35.4%,A型占28.6%,B型占27.7%,AB型占8.3%。
蔡姓名人
蔡伦
蔡伦(61年—121年),字敬仲,东汉桂阳郡人。蔡伦总结以往人们的造纸经验革新造纸工艺,改进了造纸术,终于制成了“蔡侯纸”。元兴元年(公元105年)奏报朝廷,汉和帝下令推广他的造纸法。蔡伦改进的造纸术被列为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对人类文化的传播和世界文明的进步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千百年来备受人们的尊崇。被纸工奉为造纸鼻祖、 “纸神”。麦克·哈特的《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名人排行榜》中,蔡伦排在第七位。美国《时代》周刊公布的“有史以来的最佳发明家”中蔡伦上榜。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特别展示了蔡伦改进的造纸术。
蔡和森
蔡和森(1895年—1931年),字润寰,号泽膺,又名和仙,湖南省双峰县(原属湘乡县)永丰镇人。中国共产党早期的著名领导人之一,杰出的共产主义战士,无产阶级革命家、理论家和宣传家。读书期间,同毛泽东等人一起组织进步团体新民学会,参加五四运动。1921年10月,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常委,随后又兼任中共中央秘书长。1931年,蔡和森在组织广州地下工人运动时遭叛徒出卖被捕,牺牲在广州军政监狱,终年36岁。
蔡元培
蔡元培(1868年—1940年),字鹤卿、仲申、民友、孑民,乳名阿培,曾化名蔡振、周子余,浙江绍兴府山阴县(今浙江绍兴)人。近代中国著名教育家、革命家、政治家,民主进步人士,国民党中央执委、国民政府委员兼监察院院长,中华民国首任教育总长。1916年至1940年,先后任北京大学校长兼中法大学校长、中央研究院院长。其间,参与发起“护国救党运动”;主持制定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第一个法令——《大学令》;倡议创建国立中央博物院。
蔡姓传统文化
郡望和堂号:蔡姓的郡望主要有济阳、汝南、陈留、朔方、高平、丹阳、南阳、吴郡、南顿。蔡姓除与郡望同名外,还有九峰、龙亭、西山、旌异、笃亲、崇本、追远等堂号。“九峰”堂号出自宋朝的蔡仲默,少时师从朱熹,才30岁就放弃科举,专攻理学。因他隐居九峰,被称为“九峰”先生。“龙亭”堂号出自东汉大名鼎鼎的造纸发明家蔡伦,因其发明造纸而被封为龙亭侯爵位。
蔡姓的重要楹联有五副:
纸造桂阳;桥留松荫。
经重石渠;孝隆东阁。
芳池月映;故宅风存。
理学传程朱之脉;著述授谷梁之书。
西山先生三世劬学;中郎爱女六岁知音。
家训格言:蔡邕是东汉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其一生坎坷,几起几落,但却十分重视对女儿蔡琰的教育,蔡琰就是流芳百世的蔡文姬。蔡邕除传之以音律和文学外,尚撰有《女训》诫之,在《全后汉文》中全文收录。他训导“心犹首面” ,“面一旦不修饰,则尘垢秽之;心一朝不思善,则邪恶入之” ,必须用心于自我修养。蔡琰克秉父训,刻苦学习,诗文音律无所不通,“忧以天下,乐以天下”,成为天下女子的楷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