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规模最大“汉字大字典”见证汉字的传承和演变

《王氏书画苑》。

明代刊刻的《五音类聚》。

《五音类聚》内页。

崇州,古称蜀州,文风蔚然,留下不少珍贵典籍。始建于1928年的崇州市图书馆的古籍书库里,依然珍藏着8000余册明清时期的各类古籍。

日前,记者走进崇州市图书馆,探访其珍贵馆藏。崇州市图书馆馆长肖俊介绍,经过古籍普查,发现了一批珍贵古籍,包括《五音类聚》《王氏书画苑》等,其中明代刊刻的《五音类聚》十分珍贵。据介绍,《五音类聚》由金代人韩道昭所著,收录了自汉以来的5.6万余个汉字,《康熙字典》的备考和补遗字有很多就是根据《五音类聚》来收录的。“其中有很多字如今早已不用了,但从中也可以看出汉字字体的传承和演变。”肖俊说。

珍本:《五音类聚》

看点:收录汉以来5.6万余个汉字,古代的“汉字大字典”

汉字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识文需先识字,从古至今,字典也成为人们学习知识、追求学问的重要工具。

在古代字典中,集大成者不少,其中不得不提到这本《五音类聚》,面世时被誉为“惊儒动众”,收录的汉字超过古代所有的字书、词书,堪称规模最大的古代“汉字大字典”。

据介绍,崇州市图书馆馆藏《五音类聚》,为明代正德刻、嘉靖印本,共13册,开本广大、字大如钱、纸墨古雅、刻印精美,至今依然保存十分完好。

“《五音类聚》虽然是在以往的一些字韵书的基础上汇集而成,但其中引用的包括《川篇》《搜真玉镜》《对韵音训》等,单行本都已失传,仅能从该书中窥其一斑。”肖俊介绍。

翻开《五音类聚》,记者看到其中不少字,如今已完全不再使用了。肖俊介绍,书中也保存了一些如今仍在使用的汉字的最早的字义和音义,“例如'上非下分’,根据《五音类聚·非部》中记载,可读'芳、芬二音’。”

实际上,如此大体量的一项工程,并非一朝一夕之功,常常需要几代人的共同努力。据了解,韩道昭的父亲韩孝彦就耗尽一生心血从事字书编纂和研究,而《五音类聚》也正是韩道昭在父亲的成果上继续整理、改编而成的。这些字书,成为几千年来汉字传承和演变的重要见证。

珍本:《王氏书画苑》

看点:古代四川竟有这么多名画家

“后七子”是明嘉靖、隆庆年间一个文学流派,“后七子”之一的王世贞,在很长一段时间都是当时的文坛领袖,在诗歌、书画等方面都颇有造诣。在崇州市图书馆馆藏中,就有一本他编纂的书画理论丛书《王氏书画苑》。

肖俊介绍,馆藏《王氏书画苑》为明万历刻本,刻印精美。书中既有对古代书画大师的介绍,也有他们理论著作的收录,例如王维所作山水画名篇《山水诀》,等等。

其中还收录了一部《画继》,是由宋代四川人邓椿所著的一部画史著作,搜辑遍及私家所藏画目、评画所论及画苑轶闻,在当时率先提出了推崇画师的文学修养和文化内涵的思想。“书中当然也记载了不少当时四川本地的画家以及他们的作品,古代四川出了不少的画家。”肖俊介绍,例如五代十国时期的四川画家黄筌,其艺术造诣就十分高。

据介绍,黄筌尤其擅长花鸟珍禽,形成的独特黄筌画派,其传世的《写生珍禽图》如今收藏在故宫博物院中,至今在花鸟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记者看到,根据《王氏书画苑》中《画继》的记载,在宋代私家收藏的名画作品中就有不少黄筌的作品,例如遂宁有一户人家,就收藏了黄筌所作的《鹤壁图》。另外,黄筌的《牡丹驯狸图》《雪梅冻雀图》《秋山图》《竹鹤壁》等,也被私家所藏。

而除了本地画家的画作之外,当时蜀地的成都、双流、绵州、广安等地区私家收藏画作中,也不乏其他珍贵名家的画作。例如绵州李氏知郡家,就收藏了徽宗皇帝《着色横山图》,遂宁的张衍知县家收藏了吴道子作品等。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