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散文:远去的土灶台

(0)

相关推荐

  • 故乡,父母不在了,也就没有了“乡愁”

    故乡,父母不在了,也就没有了“乡愁”

  • 温暖的灶台

    温暖的灶台 文/周翠珍 我是吃着柴火烧出的饭菜长大的.几十个春秋过去了,我依然留恋灶台上的光阴,留恋灶台上的温情,留恋灶台上氤氲出的饭香,留恋围着灶台吃饭的那一刻时光. 那个时候,村里每家每户都有一口 ...

  • 尤溪风物·柴火灶

    吃灶饭,拜灶公.过年灶火烧得旺旺的,福旺.财旺.事事旺. 尤溪风情第59篇原创推文. 烧火做饭 尤溪风情 我们用来烧火做饭的柴火灶历史悠久. <说文解字>中说:灶,炊穴也.早在远古时代,我 ...

  • 坡刘村史 民俗 灶台与风箱

                  灶台与风箱 现在的厨房里,人们使用的多是煤气灶和燃气灶,最不行的,也都使用煤炉子,昔时家家户户都有的大锅灶台--坡刘村人称其为锅头--已几近消失. 过去,坡刘村人是烧柴火做 ...

  • 陈晓春丨怀念儿时的老土灶

    小时候,农村家家户户做菜做饭用的都是老土灶,砖砌的灶台,大铁锅.小汤罐,高高的烟囱穿过屋面伸向天空,每到做饭时节,整个农庄炊烟袅袅,很有一番乡村风味. 农村土灶很有讲究,砌灶时一般要请先生看风水.定朝 ...

  • 程俊||乡村土灶 心中永远不会磨灭的情怀

    春节前,我回到了老家,家里的一切如旧.稍息片刻,就到厨房煮饭,占据厨房的大部分空间的依旧是那憨憨的半圆形土灶,围着灶台转了一辈子的奶奶已经不在了,母亲也已年迈,不知不觉,围着灶台转的人已经换成了我.我 ...

  • 【西散原创】吴燕妮作品 | 乡村土灶

    <西部散文选刊>原创版线上平台:西散原创 西散原创--西散原创纸媒选稿基地 西散原创--中国散文作家成长摇篮 西散原创--最具亲和力原创精品散文平台 周末,我回了一趟父母家,看到母亲在老屋 ...

  • 乡土散文丨儿时的土灶台

    文/江浙一兵 图/来自网络 时间过得真快,又到一年冬至夜,仿佛又闻到了儿时故乡土灶台煮长饺子的香味,我下意识地咽了一下口水,不知不觉离开故乡已有35年了,思乡的情愫倾刻间在冬至夜滋长,我的思绪也早已飘 ...

  • 乔加林 | 远去的符号——土灶台

     作者简介 乔加林,男,70后,出生于江苏泗洪:1989年3月入伍,2001年部队转业回到泗洪:系中国青年作家协会会员:江苏省泗洪县作家协会理事:供职江苏省泗洪县交通运输局.爱好写作,作品散见于< ...

  • 乡土散文:“老灶台”的昨天与今天

    文:杨晓光 图:来源网络 近年来餐饮部门推行"明厨亮灶"工程,将操作间.凉菜间等关键部位和重点环节,通过直观形式或视频方式予以展示,使"后厨"可视.可感.可知. ...

  • 乡土散文:家

    老家怀想 家对我来说太普通了,可什么是家呢?是高楼别墅还是民房土瓦?是生活的港湾还是不老的牵挂?家对我来说就是父母住的地方,有父母就有家.有一首歌唱得好"家有父母的情,家有父母的爱,父母在家 ...

  • 乡土散文:交公粮

    难忘那时交公粮 我出生于农民家庭,并且亲身经历过多年的交公粮过程,品透了交公粮的滋味.而这种在我国延续了2600多年的皇粮国税制度,于2006年给全部取消了.那一时刻的如释重负之感和无比愉悦之情,充满 ...

  • 乡土散文:菜窖

    记忆中的菜窖 "菜窖"一词对于现在人来说可能是陌生字眼.可对于我这个上世纪60年代出生在农村的孩子来说是再熟悉不过的,因为小时候北方农村几乎家家户户都有菜窖.菜窖是北方农村用来储存 ...

  • 乡土散文:老屋依旧在,无处话凄凉

    任凭时光如何变迁,留在心底的那份记忆是无法忘怀的.曾经满园的欢笑,吵吵闹闹,鸡鸣狗叫,上树爬墙 ,不知天高地厚的我们,再也回不去了,而有些人却再也见不到了. 再一次老家,回到爷爷奶奶曾住过的老屋,心里 ...

  • 乡土散文:推磨

    磨道·推磨·磨面 总有一块热土令人魂牵,总有许多往事记忆犹新. 一个阳光明媚星期天,我回到五十里外的老家.吃过午饭,闲着没事儿,出大门右拐正北走了百十米远.走到路口往左前方看,有一块不太规则.有点艺术 ...

  • 以张文翰散文《忆母背柴》为例谈乡土散文的重构和本土化语言之美 || 作者 尹新武

    乡土散文的重构和本土化语言之美 --以张文翰散文<忆母背柴>为例 作者    |    尹新武 乡土散文是和乡土小说并驾齐驱的重要文学现象.随意翻开一本中国散文集子,其中有不少我们耳熟能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