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议论文写作训练
[写作指导]
一、什么叫议论文?
议论就是发表意见,阐明是非,以议论为主要表现方法,对社会生活中的人或事进行分析评论的文章称为议论文。
二、议论的三要素:
1、论点:是作者对所论述问题的见解和主张,是一篇文章的灵魂、统帅。任何一篇文章只有一个中心论点,一般可以有分论点。
论点应该鲜明、准确、概括,绝不可模棱两可,让人捉摸不定。论点的位置一般有四个:
①文题 如《反对自由主义》论点是“反对自由主义”。
②开篇 如《谈骨气》论点是“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
③中间 如《拿来主义》论点是“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
④结尾 如《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论点是“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2、论据
用来证明论点的材料,有事实论据和理论论据两种。事实论据用事实来说话,而理论论据靠经典性取胜。论据必须围绕中心论点,这是一个最基本的要求。选用的事例与论点若不能保持一致,势必削弱说服力量。
选用事实论据还要注意几点:
①论据必须具有典型性。典型就是指论据要具有代表性。
②论据必须具有新颖性。不少学生的议论文写作离不开一些陈旧的事例,像一写失败与成功的关系,似乎就离不开爱迪生发明灯泡,一写逆境成才就非写张海迪不可,类似的内容不是说不可以用,而是说你用,他用,大家都用,谁的作文与众不同呢?如今年江苏高考作文题是“好奇心”,很多考生不约而同想到了牛顿被苹果砸了一下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出现的频率之高,以至于专家戏称今年是个“苹果丰收年”。
③论据的表述要精练、简要,与记叙文的表述不同,它只要求表述出与论点相关的内容即可。
3、论证:是议论文写作的重要一环,它包含的内容也较多。
①论证的基本类型:立论、驳论。立论从正面论述,驳论从反面论述。我们写议论文一般以立论为主。
②论证的基本结构层次:三段论式的结构。
提出问题(是什么)→分析问题(为什么)→解决问题(怎么办)也即:引论、本论、结论。
③常见的论证结构:
a、总分总式结构 b、对照式结构 c、层进式结构 d、并列式结构
一篇文章中段与段之间,句与句之间灵活地运用多种论证结构层次会使议论文更具活动性。
④常用的论证方法:
a、例证法,用典型事例作论据来证明论点。
例如《谈骨气》一课中,作者所举的文天祥拒绝高官厚禄,穷人不受“嗟来之食”,闻一多“拍案而起”,怒斥国民党反动派的例子都是紧扣论点来写的,而且所举的事例各说明论点的一个侧面,即“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互不雷同。
运用例证法要注意对事例叙述的方法。注意并列的几个事例的顺序,还要注意安排的详略,大家熟知的材料要略写,不熟知的要详写。
b、喻证法,增强了作品论证的形象性。
运用喻证法要注意本体、喻体的相似性。鲁迅的《拿来主义》中把文化遗产喻为一所大宅子,列举一个青年对待大宅子的态度来表达作者对文化遗产采取“拿来主义”的态度,形象、生动,给人们以很深的印象。
c、对比论证:这种方法可以增强论证的鲜明性,使读者清楚作者赞成什么,反对什么。
例如:《师说》第二段用了三组逐层深入的对比论证。
一是用“古之圣人”与“今之众人”进行对比。圣人“从师而问”,而众人“耻学于师”,结果是“圣益圣,愚益愚”。对待从师完全不同的态度,引出截然相反的结果,在正反对比中作者“人必从师”的观点更具典型性和说服力。
二是将一种人在从师问题上自相矛盾的典型现象进行对比。“爱其子”者为其子“习句读”而择“师”;“于其身”“惑之不解”,却“耻师焉”。作者透过这个自相矛盾、荒唐可笑的事例,严肃而深刻地批判了世俗逆情悖理的荒谬价值观和畸型思想方式。
三是将“君子不齿”的“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与自恃高贵的“士大夫之族”截然不同的从师态度及其结果加以对比,揭示出“师道”难复、耻师成风的社会根源。
《师说》运用正反对比论证的方法,造成了强烈的反差效果,使作者主张从师学习的观点不言自明,值得读者学习借鉴。
d、引证法,除引用名人名言以外,我建议同学们应该多积累一些古典诗词中的名句,它一方面能加强论证的力量,另一方面,它还可以丰富文章的内容,增强议论文的文学性。
论证方法还有引申论证、因果论证,等等。
三、议论文逻辑性的具体体现。
写议论文必须注意逻辑性,段落与段落之间要有非常清楚的逻辑关系,一方面要依靠语句表达出逻辑性,另一方面要借助起过渡性作用的语句突出逻辑关系。
一个语段的内部之间也需要有严谨的逻辑关系。
严密的逻辑关系必须反映出作者的行文思路。
注意议论文中的“但”“但是”等转折连词的作用,俗语有“'但’字后面有文章”的说法,它的后面有突出、强调的作用,标明了文段或文章的中心,使文章的论点更醒目、更突出。
注意要善于运用“固然”“诚然”等词语,一个短短的800字左右的议论文,有时很难全面地表述清楚,为了使论证更加全面,更加有针对性,同学们要善于使用这样词语开头的语句表达。以前的高考曾经考过“近墨者黑”,“近墨者未必黑”的辩论段,这样的文章就极容易失之片面。写作时,选其中的任一题目都要注意“补全”。比如,若选写“近墨者未必黑”,主体论述这一观点以后,在收尾的时候,就应该以这样的结尾段收束:诚然,我们主张近墨者未必黑,但也并不否认近墨者黑的观点,我们只是说一个人如果具备了自我控制能力,我们就有“近墨不黑”的条件。
四、议论文写作更需要哲理的思考。
高中阶段是一个人思想渐趋成熟的阶段,人生观、世界观渐渐走向成熟,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也在不断走向成熟。正如此,高考才十分注重对考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在1998年以前,高考作文始终围绕着哲理的深层次思考来命题,像《树木?森林?气候》就明显涉及了普遍联系的观点,《“近墨者黑”或“近墨者未必黑”》考查了内因与外因的关系,《玫瑰园》考了全面性的观点,等等。
高中生不爱学政治,是很常见的现象,这很不合适。政治课上有许多哲理及原理会为我们写作所用,它会起到丰富文章内容,深化文章思想的作用,同学们应该善于用一些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分析现实中的一些问题。
[例文]
好奇心
我们的童年大概是在“十万个为什么”里过完的。碰到一切新奇的、感兴趣的事都喜欢用手指着奶声奶气地问上一句:“这个是什么呀?”这完全是出于我们的好奇心。
何为好奇心?于我来说,不过三字而已:好,奇,心。
“好”,是一种欲望,求知欲学的愿望。孔夫子早就回答过子贡“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好”是一种态度,一种实事求是的精神。陆游曾告诫后人“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好”也是对他人负责,面对别人的“好”,我们要“贤者以其昭昭而使人昭昭”。总之,“好”是认识一切事物的前提,有了“好”这种意识,才能去探求大千世界各种各样令人着迷的“奇”。
何谓“奇”?不过是遇到“奇”发现“奇”使之不“奇”。
大千世界,无奇不有。有人带着“猎奇”的心态去看待世界。然而,“猎奇”的人常常把一些不好的落后的事物挖掘出来,这并不是真正的“奇”。
这里所指的“奇”是牛顿对于苹果为什么会掉在自己头上的疑问;是伽俐略对于亚里士多德两个铁球为什么不能同时落地的质问;是李四光对中国“贫油论”的反问。
对于未知,我们“奇”;对于书籍,我们发现更多的“奇”。人类在“奇”的带领下更加了解我们所居住的美丽星球,更加知晓处在一片黑暗之中的宇宙太空。“奇”是我们必须拥有的探求品质。
“心即理也。”明代的王阳明是这样解释心与理的关系。虽有夸张和唯心主义的色彩,但却能看出人们对于“心”的重要性的认识。
古人说过“心如止水”。由此可见一份安静的心情是多么重要。假如你带着浮躁之心,尚不说研究学术,恐怕自己也会被这情绪所左右,再也无法发现和创造了。《礼记》有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放在第一位,修身即修心。当“心如止水”时,你的视野将扩大,你的思维将更加活跃。
好而不奇是庸才,奇而无心是蠢才,只有用心好之奇之,才会有所发现,有所收获。人生凭“好奇心”而活,人类凭“好奇心”兴旺发达,永续发展。
[简评]
拆解“好奇心”——好;奇;心!写法相当别致。这里边蕴含着一种认真求索、严谨向学的精神。但作者并不刻板、迂执,而是相当灵活,相当深刻,也相当智慧地将三个概念解说的饶有意趣,从而不流于浅薄俗套。这些解说,笔断而意不断,“好奇心”在作者心中是一个整体。因此,得出的“好而不奇是庸才,奇而无心是蠢才”、好奇心“不过是遇到'奇’发现'奇’使之不'奇’”的结论,相当精警,升华了“好奇心”的内涵。这一篇,是今年高考议论文的代表作。(张中原)
好奇心
好奇心,无疑是一颗希望知道自己所不知事物的心。如果只将眼光聚于此,那在我看来,似乎古今中外男女老少大多都有这样一颗“心”。
有一种“好奇心”在鲁迅的文章中最为常见;那驱使国民争先恐后看“砍头节目”的是好奇心;那驱使乡邻听祥林嫂哭诉的是好奇心;那驱使阿Q“革命”的亦是好奇心。但,也许这些都只能称为“好奇”罢了,“心”却是失去了的。这样的“好奇”,建立在对他人痛苦的窥探上,建立在“铁屋子”一般黑暗的愚昧上,如果这也是真正意义上的“好奇心”,那么没有,也罢。
那么放眼世界呢?这样的“好奇而无心”也是比比皆是的。火刑柱上的贞德满足了中世纪人们的好奇心;怒吼的伽西莫多满足了芸芸众生的好奇心。这样的“好奇心”似乎成了“赤子同心”的世界语言,在这样的语言之中写的尽是愚昧,平庸,衰亡与了无生机。
试问:真正的好奇心又为何物呢?
真正的好奇心需要观察。“一花一世界,一叶一乾坤”,世界上并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用心观察,即使最寻常的事物也会化为“神奇”。在远古时代,先人们仰望星空,探斗转星移的奥秘,品云淡云聚的风采;到现在,我们通过望远镜与另一个星球招手,通过显微镜感知微观宇宙。可以说,没有观察与帮助我们更好观察的工具,好奇心也会闭上心房上的窗,落满灰尘。
真正的好奇心需要思考。如果“我们头上的灿烂星空”是供我们观察的无限舞台,那么,“我们心中的道德法则”则是激发与约束我们将观察成果深化的不二法门。如帕斯卡尔所言,“思维成就人的伟大,我们的一切尊严都在于思考——即使你只不过是强大自然下的苇草。”如果没有这种“灵魂在场”之下的思考,那么无论多少个苹果掉下来,恐怕也砸不出“万有引力”的发现;无论人类是多么费尽心思地观察与学习,也难有一丝一毫的创造与进步。
真正的好奇心不是“猎奇”,它的存在不是为了以平庸或愚昧的心态去“发掘”别人的痛苦,去践踏真理。它的存在,需要观察的双眼来定位,需要思者的头脑来彰显其价值。
有了这样的好奇心,困难得以排解,就会得以进步,人类得以更好的生存并维护自己的尊严……
《哈姆雷特》中有言:“身处果壳之中,也自以为无限宇宙之王。”也许,正因为有了真的“好奇心”在,我们才能以更有力的声音爆发出这样的呐喊。
更何况,因为有了好奇的心,我们的世界远比果壳广阔得多。
[简评]
这是一篇规范的议论文。今年也很难得。作者立意深刻,有独立见解。议论层层递进,逻辑性强。用例鲜活、到位,能有力地支持自己的中心论点。文章活泼洒脱,不干巴巴地说教。今后的高三学生,应从中得到启发。(薛明德)
[实战演练]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拳王阿里33岁那年与挑战者弗雷泽进行第3次较量。在进行到第14回合时,阿里已筋疲力尽,几乎再无丝毫力气迎战第15回合了。然而他拼命坚持着,因为他心里知道,对方肯定和自己一样,如果在精神上压倒对方,就有胜出的可能。于是他竭力保持坚毅的表情和永不低头的气势,双目如电,令弗雷泽不寒而栗,以为阿里还存有旺盛的体力,阿里的教练发现弗雷泽已有放弃的念头,便使眼色暗示阿里。阿里精神一振,更加顽强地坚持着,果然在关键时刻,对手认输了。卫冕成功的阿里还未走到擂台中央,便眼前一黑,双腿无力地跪倒在地上。弗雷泽见此情景,如遭雷击,并为此抱憾终生。
根据以上材料,自拟文题,写一篇800字以上的议论文。
[例文](教师参考)
让坚守之花在枝头绽放
拳王阿里在无丝毫力气时,他没有放弃,而是选择了坚持下来,坚守成功的信念,最后,他胜利了。
坚守,是对个人职业的恪守尽职,对信仰的忠诚。
二十年飞雪传心,一个孤独的山路上一个孤独的背影。他,王顺友,一个马班邮递员,二十年来行路四十多万里,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他说,自己不干了,那四里八乡的村民就失去了与外界联系。正是他的坚守,创造了中国邮政史的奇迹,感到了千万人民。
华益尉坚守在救死的岗位上,全心全意为病人着想,最后自己倒下了。
竺可桢教授,四十年如一日,坚持每日做物候记载,推动了中国气象物候学的发展。
坚守,是对心灵的守候,是对品质的节操的保持。
庄子垂钓河畔,面对眼前清波漾起的河面与身后的相位,他选择了曳尾于泥淖之中。他要坚守他内心“举世混浊而我独清”的高洁。于丹教授在“百家讲坛”里讲道:坚守,是对人生境界的一种超越。庄子生活的境界,正是一种物我合一的境界。他经得住高官厚禄的诱惑,坚持住孤独的心灵,清洁的心灵。
因为坚持,陶潜归去来兮;因为坚守,文天祥“留取丹心照汗青”……
坚守,更是对中华文化几千年的守候。
汉家寨如一粒弹丸,被遗弃在广褒的荒漠之中。但千百年来,这里始终有人居住。他们要守住汉文化的根。
时现“诸学百家”、“红楼学研究”热浪翻起,这是对文明的坚持。商品经济的今天,需要中华传统文化为发展增加催化剂。
惟有坚守住汉文化,中华民族才能铭记自己是龙的传人;是有血性、有历史、有内涵的优秀民族;才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作为一名学子,我们也应该向阿里学习,坚守成功的信念,保持高昂的斗志,以必胜的信念坚守学习的阵地;也要保持平静的心态,坚守内心的宁静。
坚守,让平常人也能够和伟人一样与万物既无时间之差也无空间之别。
说 韧
超世之才,不惟有文武过人之长,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坚韧是一种刺眼而不炫耀的光彩,是一种圆润而不腻耳的音响,是一种临危从容的淡定,是一种“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青白在人间”的刚强不屈,是一种“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的忠贞不渝,坚韧像发过酵的豪气,像山风收住了尖厉,像江流汇入了湖海,这是一种厚实而不张扬的精神信仰。
困难是强者进身的阶梯,是弱者的无底深渊,是圣徒的洗礼之水,是精神迷失者的灭顶之灾。人们常常抱怨不幸,埋怨生活中太多不公平。然而当人们目睹拳王阿里战胜气势汹汹的挑战者时,人们只能反思自己,是自己缺乏坚韧的精神品质。阿里在与对手同时都耗尽力气时,他拼命坚持,告诫自己在精神上压倒对方,因而他始终保持着坚毅的表情,身体上的痛苦在勇士的面前显得小了许多,坚持到底的人才会最终打败对手战胜痛苦。
现实生活教会了人们执著,教人们面对困难不屈不挠,永远昂扬面对困难。
在去年的欧洲冬季奥运会上,张丹、张昊用中国人的毅志在欧洲牌图上留下了中国人的精神毅力,他们在冰场的挑战极限虽然只是一次失败的尝试,但他们没有因此退场,他们负伤继续在寒冷的寒场上谱写激情与斗志的篇章。
许久前听说季羡林老要摘去了身上的三座光环,“国学泰斗”、“国宝”等荣誉称号。在病床上卧着的老人一直没有停止过著书立说的奋斗,在病房中摆满他的书,病房成了老人的图书馆,他以顽强的毅志战斗在书山上,在学海里他像一位执著而坚韧的水手,撑起生命的舵,驶向远方,驶向前途的光茫之方向。
在国外也曾有过不少的作家,他们在病中挣扎着为人类的事业奋斗,巴尔扎克用他的痛苦的青春写出了《人间喜剧》一部惊世之作,在他的痛苦和磨难中诞生。
一瞬的坚韧必有永远的成功,拳王阿里做到了,张丹、张昊做到了,巴尔托克做到了。
拒绝了琼瑶的浪漫,远离了三毛的潇洒,淡去了金庸的刀光剑影,人们只需要一份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坚韧和执著。
坚韧是一杯浓而不坏的美酒,高山流水的品行永远会激励着奋斗者、执著者、拼搏者。
前尘隔海,古屋不再,而执著依然流淌在心间。
做精神上的强者
拳王阿里赢得了与挑战者弗雷泽的较量,无关实力,只为他在精神上做了强者。
日本有一匹叫高丽的赛马,它一生参赛113次,拿了113次倒数第一,但是它从未放弃,每次号令一响,它都会斗志昂扬的冲出去;每次被远远地甩在最后,它也从不气馁,坚持跑完全程。113次,日本人忘却了113只冠军马的名字,却记住了这只113次的败将。它的坚持,它的不言放弃,让它成为了精神上的强者。它没有像阿里那样赢得比赛,但在日本人心里,它是强者,明知道会输,日本人还是给它下注,拥护这个“精神上的强者”。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周恩来总理就是按这一古训,做着精神上的强者,一次国际会议上,一个美国记者主动走来与他握手,他友好而礼貌地回应了。可接下来那个记者却使劲地用手帕擦自己的手,嘀咕道:“我怎么能和这种人握手呢,真是该死。”然后把手帕放回衣兜,静看周总理出丑。作为一个弱国的总理,周恩来没有表现出阿谀或是软弱,他也掏出手帕,擦擦手,然后将其扔进垃圾筒,“这手帕再也洗不干净了”。这是一个弱者,这又是一个强者——至少在精神上,这位精神上的强者让骄横的美国记者自取其辱。“你的手帕还能放回衣兜带走,可我的却洗不干净了。”这精神上的强者,是这样恰到好处地维护了自己和国家、民族的尊严。
我又想起那个用左手敬礼的军人丁晓兵,当主持人问他:“为什么我从你的眼里看不到曾经的苦难?”他回答说:“那也是人生的营养。”把苦难看作人生的营养,这就是共和国的军人,这就是精神的强者。
我又想起那个阳光少年黄舸,倒不是因为他的感恩,而是因为那句话——努力不一定会成功,但放弃一定会失败。这个十八岁的少年,那么坚定地说出这番话,用他残缺的躯体,做着精神上的强者。
他们都是赢家,因为他们精神的强大,即使被命运踩在脚下,他们也抓住鞋带爬了上来。哪怕高丽从未胜过比赛,哪怕周恩来只是一个积贫积弱的弱国的总理,哪怕丁晓兵只能“不合群”地举起左手向共和国敬礼,哪怕黄舸生命的倒计时即将归零,他们也胜在了与生命的赛跑上。
做精神的强者,不一定像拳王阿里那样胜过别人,但得像贝多芬所说,扼住命运的咽喉!
超越人生的珠峰
“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这是曾经脍炙人口的广告词,它用朴实而又简洁的语言道出人生一个朴实而又简单的道理:生命之峰在于攀登,生命就是要不断超越自我。拳王阿里之所以能在筋疲力尽的情况下战胜对手,正因为他有超越自身极限的勇气和实践这种超越的果敢。奇迹和胜利青睐这种人。
于丹教授说,人类的眼睛有两种功能,一是向外欣赏大千世界不尽的风景,二是向内挖掘内心那个无限深埋的自己。不断地认知自己本身就是一种对现状的超越。当我们远眺生命的高度,有感于苏轼那一句 “渺沧海之一粟时,有一种力量像助推器一样告诉我们,生命之峰在等待你的攀登,去超越吧。
超越给自己生机。众人敬仰的周恩来总理为中国和中国人民日理万机,鞠躬尽瘁。长期超负荷的工作让他最后倒在了癌症的折磨下。但即使在病床上,即使已食难下咽,即使已病入膏,他仍然放不下处于动乱政局下的干部和群众。他凭着非凡的毅力和超人的责任心使命感为中国工作,为中国人民活着。这便是一种超越,一种忠君报国与为民造福精神超越了肆虐的病魔。有人统计过,周总理延长的工作时间相当于把他的寿命延长了几百天。周总理说“国家要我活几天,我就活几天!”正是这种信念支撑他在病床上苦战,为他最后的生命增添生机。
超越给别人生机。2006感动中国人物华益尉医生用严重变行的脊椎坚持9小时为病人做手术。他超越了自身所能承受的极限,在一阵阵刺痛中把病人的生命从死神手中夺回来。有什么,能使田径场上沉默的黄种人夺得跨栏的金牌;有什么,能使一双手在唐山大地震中撑起生的希望;有什么,能使珍珠港战役中油尽的飞机去落敌机?是超越,把生命的火焰燃起,在无尽的宇宙中闪耀人类的光彩。
超越陪我们一路高唱凯歌,创造奇迹。70多年前的红军长征是一次历史的超越,每一片沼泽记录了他们超越饥饿的过程,每一朵融雪铭记着他们超越严寒的时刻,每一片叶子飘散着他们超越死亡的精神……今天,我们走在生命的长征路上,没有沼泽和雪山,没有饥饿和严寒,但未央的路旁总是屹立着一座座的山峰,等待我们迈着坚实地步子去征服。“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让我们选择那座最高的,超越人生的珠峰,尽情驰骋,创造新的奇迹。
[素材积累]
孟子论“持之以恒”
最令人感佩的是数十年如一日的勤奋。孟子曾作过一个比喻:“有为者譬若掘井。掘井九仞而不及泉,犹为弃井也。”(《孟子?尽心上》)他说,学习就好比挖井,必须持续不断地努力才能见效。如果挖井挖下几丈不见水就放弃,那就只能是一口废井。持之以恒,是学习意志和持久力的表现,是学习由浅入深、由表及里不断深化的条件。
陶渊明论“持之以恒”
一个读书少年向陶渊明求教。陶渊明带他来到田边,指着尺把高的稻禾问:“你仔细瞧瞧,它现在是否在长高呢?”少年蹲下目不转睛地盯着禾苗,看了半天,说:“没见长啊。”陶渊明反问:“真的没见长吗?那么,春天的秧苗又是怎样变成尺把高的呢?”少年不解地摇头。陶渊明开导说:“其实这禾苗每时每刻都在生长,只是我们没学察到。读书学习也是这样。知识的增长是一点一滴积累的,有时自己都觉察不到。但只要勤学不辍,持之以恒,就会由知之不多变为知之甚多。所以,有人说'勤学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接着,陶渊明又指着一块大磨石问:“你看那磨石,为什么会出现像马鞍一样凹面呢?”少年答:“那是磨损的。”“那你可曾见到,它是哪一天被磨损成这样的呢?”少年说:“不曾见过。”陶渊明又进一不诱导说:“这是农夫们天天在它上面磨刀、磨镰、磨锄,久而久之,磨损而成。由此可见,'辍学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有所亏’。学习一旦间断,所学知识就会不知不学地慢慢忘掉。”循循善诱的开导,使少年悟到了为学必须“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勤学则进,辍学则退”的道理。
名人的“每日”
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每日黎明即起,坚持听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六时的“科学知识讲座”;
著名画家黄宾虹生前每晚必画,一次可画8张;
著名气象学家竺可桢每天观察天气,记录气象日记;
孙中山在国外流亡时期,经济十分困难,但他省钱买书,每日必读,他说:“我一天不读书,便不能够生活。”
俄国大作家车尔尼雪夫斯基每天必写,1862年,他被沙皇政府关进牢房,在那里的778天,克服了重重困难,坚持写出了举世闻名的长篇小说《怎么办》等一系列作品。
成功的“铁律”
马克思写《资本论》花了40年。
达尔文写《物种起源》花了20年。
哥白尼写《天体运行论》花了36年。
摩尔根写《古代社会》花了40年。
歌德写《浮士德》花了60年。 托尔斯泰写《战争与和平》花了37年。
司马迁写《史记》花了15年。
左思写《三都赋》花了10年。
李时珍写《本草纲目》花了27年。
曹雪芹写《红楼梦》花了10年。
徐霞客写《徐霞客游记》花了34年。
从以上几个数字里,我们可以看到要成就一项事业,需要持久的恒心。所以,巴尔扎克说:“持续不断的劳动是人生的铁律,也是艺术的铁律。”
生命不息笔不辍
勤劳是齐白石一辈子艺术生活的特点,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他不断刻苦努力,至老不衰。在70余年的画画生涯中,他差不多天天都要作画。27岁以后,只有两次害病,一次遭父母之丧才搁过笔。他的勤奋是持久有恒的,即使到了晚年,也没睡过早觉,每天照例黎明即起,吃过早饭,便要画上几幅。对艺术真是孜孜不倦。1957年他逝世这一年的春夏之际,他的精神有些不济了,健康情况已大不如以前,还丝毫不服老,顽强地和衰老作斗争,画了一幅花中之王——牡丹,这是他一生中画的最后一幅画。
恒兀穷年
徐特立认为读书固贵理解,也须记忆。要理解得好,必须记忆一些基本的东西。但老年人的记忆力衰退了,今天看的书,明天又忘了。因此他就把书中重要的地方,或精当的语句,用大字摘录出来,张贴在壁上,就寝前向壁朗读或默念第二天起床,又是这样,一直到能背诵为止。1976年,他已经90高龄,仍坚持这样做。
科尔的“报告”
1903年10月,在纽约举行的一次数学会议上,大家要求科尔教授作学术报告。科尔走到黑板前,用粉笔写下了一个算式,接着又进行计算,得到结果以后,科尔回到自己的座位上,会员们立即报以暴风雨般的掌声。因为他通过这不说话的报告,证明了2的67次方-1这个数是合数,而不是200年来被人怀疑的质数。尔后,有人问科尔:为论证这一问题,花了多少时间?科尔回答:“3年里的全部星期天。”
欧立希的“六零六”
细菌学家欧立希,为了医治当时流行的“昏睡病”,发现一种叫“阿托什尔”的化学药品,可杀死引起昏睡病的锥虫,但是,美中不足,这种药物又会给人带来双目失明。欧立希和他的助手坚韧不拔,经过606次试验,失败605次,终于成功地制造出一种既能挽救昏睡病人,又不伤害病人视学的药品,取名叫“六零六”。
米开朗琪罗绘成巨幅壁画
1508年,意大利雕塑家、画家、诗人米开朗琪罗接受了为罗马西斯廷教堂绘屋顶大壁画的任务。任务相当艰巨:屋顶高达20多米,面积300平方米,画中人物340多个。他夜以继日地工作,多少次从脚手架上摔下来,还摔成过重伤。经过4年零3个月的艰苦努力,终于完成了这幅轰动全意大利的巨幅壁画,但他的身体已摔成畸形。
小泽征尔的坚持
世界著名指挥家小泽征尔在一次大赛中,根据评委会交给他的一张乐谱指挥演奏。但发现有不和谐的地方,于是他指挥乐队停下来重新演奏,但仍觉得不自然。这时候,在场的作曲家和评委会权威人士都郑重声明:乐谱没有问题,是小泽征尔的感觉出了错误。小泽征尔十分难堪,但他考虑再三,坚持自己的判断是正确的,于是大吼一声:“不!一定是乐谱错了!”他的喊声遗落,评委立即站起来热烈鼓掌,祝贺他大赛夺魁。原来这是评委们精心设计的圈套,以试探指挥家在权威前能否坚信自己的评审。
敢问路在何方
唐玄奘25岁离开长安西游。进入沙漠后不幸迷了路,随身携带的一罐水也不慎掉了。四五天中曾多次昏倒在地,可是只要他一醒过来就继续前进,终于走出了沙漠。他一路越戈壁、翻峻岭,经碎叶城,登帕米尔高原,闯铁门关天险,经历了近一年多的时间,终于到达天竺国,成为第一个周游古印度的中国旅行家。
第一千零十次推销
凡是去过“肯德基“店的人,都会看见店门口的一座塑像,那是一位外国老人,身穿白西装,样子和蔼可亲,他说是桑德斯上校。他是全世界最大的速食炸鸡连锁店的创始人,一个65岁才开始创业的人!
桑德斯上校退役后身无分文,拿到平生第一笔救济金只有105美元。他问自己:我到底还有什么资源可以利用呢?我膛能为人们做出什么贡献呢?他冥思苦想,突然想起一个秘方,那是一个炸鸡的秘方,人人都喜爱它。我何不把这个秘方卖给哪家餐馆,教他们如何制作?
在那以后的两年里,桑德斯驾着自己的那辆“老爷车”,穿着可笑的白西装,踏遍了美国的每一个角落,逢人便推销他的秘方。
他被拒绝了1009次,直到1010次,才听到第一声“同意”。多少年后,“肯德基”成了世界上最大的炸鸡连锁店。
鲁迅长期坚持写日记
鲁迅从1907~1936年30年间写作(包括翻译)了500多万字的著作。在此期间,他不管工作、写作再忙,客观环境如何艰苦、恶劣,身体条件再差,都一直坚持写日记。20余年,从不间断,只有到最后病危的时候,才被迫停下笔来。
坚持的胜利
英国医学家罗斯为了证实蚊子是疟疾病菌的媒介,日复一日地和蚊子打交道。1983年的一天,他在显微镜下看了8个小时,眼睛酸痛,视力模糊,外加天气炎热,蚊叮蝇咬,观察难以继续。可是,还有两只蚊子未观察。放弃它们呢?还是再坚持一下?他定了定神,咬了咬牙,继续在显微镱下观察。最后的胜利,往往就在坚持一下的努力之中,突然,他发现这两只蚊子身上有一种前所未有的细而圆的细胞,其中含有黑色物质组成的小颗粒,和疟疾寄生虫的色素完全一样。就这样,他终于找到了传播疟疾病的根源。
无恒埋隐患
据史书记载,楚霸王项羽年少时对待学习用心不一,学书识字不多久就没兴趣了,想去学剑术,练剑时间不长又腻了,又欲学兵法。其叔父项梁对此大为光火然而项羽却是“壮志凌云”,回答起来振振有词:“学书识字,能认会写自己的名字就足够了;剑术学得再精,也不过是学了'一人敌’的本事,微不足道;要学就学'万人敌’的本领。“这番话打动了项梁,于是便又开始向他抟授起兵法。起初,项羽还学得挺有兴致,孰料时间一长,又故态复萌,依然溢于言浅尝辄止。结果没有一样能够坚持到底。项羽少年时代养成的这种坏毛病给他日后的“霸王事业”埋下了深深的隐患。他在楚汉战争中最终败北,其性情浮躁、缺乏恒心、谋略不足当属重要原因之一。
格言警句
行百里者半九十。——《战国策》
凿不休则沟深,斧不止则薪多。——王充
一日一钱,千日千钱,绳锯木断,水滴石穿。——班固
绳可锯木断,水可滴石穿。苦干加巧干,坚持持久战。——郭沫若
耐心是一切聪明才智的基础。——柏拉图
成大事不在力量大小,而在于能坚持多久。——塞?约翰生
只有恒心可以使你达到目的,只有博学可以使你明辨世事。——席勒
全部秘决只有两句话:不屈不挠,坚持到底。——陀思妥耶夫斯基
耐心和恒心总会得到报酬的。——爱因斯坦
只要持之以恒,知识丰富了,终能发现其奥秘。——杨振宁
做学问要花工夫,持之以恒,日积月累。——吴玉章
伟大的人做事决不半途而废。——维特兰
涓滴之水终可磨损大石,不是由于它力量强大,而是由于昼夜不舍的滴坠。——贝多芬
一个人如果做事没有恒心,他是任何事也做不成功的。——牛顿
只要功夫深,铁棒磨成针。——汉族谚语
成功之因,在于不屈不挠。——荷兰俗语
耐心是一切聪明才智的基础。——柏拉图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况
要从容地着手去做一件事,但一旦开始,就要坚持到底。——[美]比阿斯
伟大的作品不是靠力量,而是靠坚持来完成的。——[英]约翰逊
“不耻最后。”即使慢,驰而不息,纵令落后,纵令失败,但一定可以达到他所向往的目标。——鲁迅
不经一翻彻骨寒,怎得梅花扑鼻香。——宋帆
常常是最后一把钥匙打开了门。——谚语
伟大人物最明显的标志,就是坚强的意志。——英国谚语
坚韧是意志的最好助手。——欧洲谚语
我可以接受失败,但我不能接受放弃!——迈克尔?乔丹
我们最大的弱点在于放弃。成功的必然之路就是不断的重来一次。——托马斯?爱迪生
不放弃!决不放弃!永不放弃!——邱吉尔
放弃时间的人,时间也会放弃他。——莎士比亚
告诉你使我达到目标的奥秘吧,我惟一的力量就是我的坚持精神。——巴斯德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陆游
科学的永恒性就在于坚持不懈地寻求之中,科学就其容量而言,是不枯竭的,就其目标而言,是永远不可企及的。——卡 冯 伯尔
[按]议论文写作是高中作文教学的一个薄弱环节,很多学生写不出像样的规范的议论文,为了有效地引导学生学写议论文,笔者从网上搜集了一些资料,结合自己的思想,整理编写了这套议论文写作系列训练材料,共十一个专题,并在高二年级进行了教学实践,效果比较显著。通过循序渐进的训练,学生基本能写出比较规范的议论文。
专题一 议论文的文体特点及基本要求
[训练目的]
了解议论文的文体特点及写作议论文的基本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