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装努力”和“无意义的吃苦”,你中招了么?
关于我的一切和有用的推文在这里都可以找到哦!
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这句话到底哪里有问题?
前两天无意中刷到罗翔老师的一个视频,叫“有时别太努力,没有用的”,时间很短,不到2分钟。
看完后我却一拍大腿,心里有个小角落一下子就被照亮了。
曾经的我,有很长一段时间就是他视频里讲的这个状态,特别刻苦特别努力,知识点也想完全吃透,甚至校内教材翻完了我都不满足,还要找课外资料延伸。
但这样的学习并没有把我送到心仪的大学,反倒给我的健康埋下了隐患。
出国后的我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也保持着这样的刻苦努力,研究生的时候这个战略还是有用的,前期吃力学习的我后来分数都挺好,最后也得到一个不错的读博机会。
但是读博后就渐渐感觉到不对味了,每天早起晚睡的坚持让我感到麻木,甚至焦虑,看着身边比我还刻苦的中国同学,我还一直给自己打气,告诉自己要咬牙坚持,努力一定是有收获的,吃苦耐劳也是咱中国人的传统美德……
这样自我激励的高压生活下,我的学业并没有多大进展,每次见到导师都会嘴颤手抖;身体也搞得一团糟,怕冷怕风,动不动就生病;而且除了组里的同事外,也没啥机会接触新朋友;更不要提旅游了,我估计我连学校3条街道外的地方都没去过。
等我当了教育博主,看多了处在各个迷茫时期的朋友们的私信后,才惊觉大家和我都经历过这样的处境,有些人突破了困境,有些人还困在里面。
今天,就着刚看完视频的热乎劲儿,我想和大家聊聊我们一直从小就听到的“努力才有回报”,“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这些话到底有哪些问题。
我们
都过于相信努力的意义了
”
努力才有回报么?学生时代也许是;但走入社会后,不一定。
不论学生时代还是走入社会,“战术”上进行努力,是大概率能看到一些回报的。
但是越长大,越需要我们做“战略”上的思考和规划。战术上的勤奋,救不回战略上的懒惰。
下面的场景大家肯定都不陌生,你的身边也一定有这样的人。
减少睡眠,午休和晚间熄灯后也看书,第二天5点多又起来晨读;
一早来公司打卡,中午对付一口就工作,还经常孜孜不倦加班;
每天学10个小时以上,又工作又提升又照顾家庭啥啥都是一把好手的素人博主们。
但是学习刻苦的那位同学未见是学习最好的,成绩也有可能忽上忽下;
忙得不亦乐乎的那个同事未见是KPI最高的,甚至也不是最靠谱的;
读了上百本书,在生活、工作和家庭间穿梭游刃有余的博主们,也并没有把他们的B面展示出来,作为普通人的我们,想学也学不来,只能暗暗焦虑。
《奋斗》
所有这些,都在全方位地给我们营造一种氛围,那就是:
努力一定是有回报的!
努力只有积极意义!
全民都在努力!
你不努力,就是懒惰,就会被淘汰!
我们都太过看重努力的意义了。
这导致我们在努力的方向上更看重量的积累,而不是把时间和精力放在一些更重要却无形的事情上。
我们会花很多时间去刷题,却不去思考错题的原因;我们会加班至深夜干活,却不想优化工作的程序;我们会想成为“人生赢家”,却没有能力排好主次。
我们用战术上的勤奋,掩盖了战略上懒惰的事实。努力只是成功的必备条件之一,却不是唯一条件。
很多时候的努力,就是一段段重复的机械化劳动,美其名曰每天看了多少书,工作了多少个小时,实际上有多少时间摸鱼溜号,也只有自己知道。
这样天长日久的“努力下去”,不仅不会有进步,脑子还会越用越废,因为你只在进行机械的搬运,再顺便把自己感动得一塌糊涂。
即便成功不了,自己可以“欣慰”地说我努力过了,别人也会可惜地叹一句,这孩子这么努力,差点运气。
而真正的努力是什么?还会有人在乎么?
我们大部分人,真的还没到拼天赋的地步,就在努力这个环节拉开差距了。
努力当然是有用的,前提是真正的刻苦和努力。它的表现形式不是起得比鸡早,睡得比狗晚,干得比牛多,吃得比猪差。
努力的内核是首先是明确自己努力的目标和意义,其次是合理规划时间,分解任务,最后是落地执行并在实践中调整。
同时,还需要从战略角度把80%的精力放在20%实现目标最重要的事情上,比如与其几天刷一本习题集,做很多拔高题,不如好好总结错题的规律和夯实基础知识。
不敢停下来的我们,还记得当初努力的目标和意义么?
时时刻刻紧绷的我们,还有时间让身体和精神都好好休息下么?
停止虚假的努力吧,不是所有的努力都有意义,有时只是一次又一次对现实的逃避。
“虚假努力”还有个跟班
叫吃苦耐劳
”
好多人都觉得自己能克服重重压力和恶劣条件/环境去工作学习和生活是件特别值得酷的事儿。
不吃饭去工作、去学习,拿意志力对抗低血糖;带病坚持学习,带病坚持工作;大冬天冒着大风雪,大夏天顶着大太阳,走了多远,干了件什么事;
本身工作学习生活这些都已经占据了大多数人的大多数精力,我们为什么还要人为去制造麻烦,迎难而上呢?
你看到有些成功人士能够早起晚睡,能够一天飞好几个地方开会工作。
第二天一早要么还能锻炼,要么就准时出现在公司,然后你也跟着有样学样儿。
但是你有没有想过,这些人是顺应身心的坚持与自律,而你自己,是自虐式的强迫与盲从。
举个我自己的例子,我开始读博士的时候也像学霸们学习,早早就去实验室。
一遍遍做实验,读文献,晚上整理和写作到深夜,第二天再早起,周而复始。
没多久我就觉得自己熬得透透的了!
因为我其实不是“起早鸟”类型的人,我是下午偏晚到夜间才会进入状态“猫头鹰”型的人。
早起这个习惯让我本应高效工作的下午和晚间也毁了,精神不济,身体也总出毛病。
所以你们看,有些人选择的方式是他们本身就适合的,也恰恰是符合主流观点的方式,这些人这么做就是一个正向循环,几乎不需要毅力和自律参与,更谈不上吃苦。
但我们不顾自身情况盲目地跟随后,就觉得好痛苦,正所谓彼之蜜糖,汝之砒霜。
但现代社会给努力和吃苦也赋予了另外一层新的意义:
让我们觉得好像人人都能通过努力和吃苦过上幸福快乐的生活。
每个人都有能力控制自己,掌握自己的人生,外界的影响是十分有限的。
如果出了什么偏差,请先从自身找原因,如果还没成功没过上幸福生活,那就是还不够努力还不够吃苦……
这个逻辑的潜台词就是:
人人都有能力翻盘逆袭,大家都是通过努力和吃苦走向成功的,你也不例外。
随着努力和吃苦的人越来越多,任何一个不够努力和吃苦的人,都不被理解,更不被原谅,因为连我们自己都无法原谅自己。
对大多数人而言,能实现普通平淡的生活都不易了。
那些存在于社交媒体上被过分展示的美好,并不属于每个人,那些被凝练的高光时刻,也不属于生活中的日常。
人生不是通过努力和吃苦就能熨平每一道生活波折的皱纹,大家都在努力和吃苦的事情也并不一定是适合你的方向。
每天摆在我们眼前的事情很多,但真正值得做的事儿却很有限。
我们需要甄别什么是值得努力的事儿,用二八定律把精力放在关键的地方,并在需要在推进的关键时刻上选择坚持和吃苦。
而更重要的是,不论努力还是吃苦,生活本身从未有过一天的停歇,每个当下,都有其存在的美好意义。
在这卷来卷去的时代里,愿我们都可以,娓娓耕耘,徐徐至善。
朋友们记得经常来看看我呀,
可以把我设为「星标」☆~
步骤如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