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临床重大发现:灸感三相

我们所采用的灸具必须是位置稳定,作用集中,热力均衡,时间持久,始终作用于一点,当局部力量蓄积至一定程度时,感应即离开灸处(穴),开始向病处及远方流行,这也就是目前大家所称道的“感传”。而这种感传又是有其阶段特点与自身的规律,因而就称为“感传三相”。

灸感过程的三个基本时相

当人体在接受某种外来刺激时,虽属同一刺激物,由于作用方式和作用量的不同,而人体的反应也就不能相同。所谓“灸感三相”,是在采用特定的灸疗作用方式与作用量的影响下,人体所发生的特有反应过程。这是与一般的常用灸法所不能相比的。无怪乎有人说:“我已干了大半辈子针灸工作,从未见到过有什么灸感三相”。须知这是采用特制的“灸架”,由温和灸所获得的,具体方法在“灸具改革”中再作介绍。

有了特定的作用方式,才能获得充分的作用量,这就要求我们所采用的灸具必须是位置稳定,作用集中,热力均衡,时间持久,始终作用于一点,当局部力量蓄积至一定程度时,感应即离开灸处(穴),开始向病处及远方流行,这也就是目前大家所称道的“感传”。而这种感传又是有其阶段特点与自身的规律,因而就称为“感传三相”。所谓“相”,有相关、相连、相承、相接与相感之意在内,是意味着在感传之全过程当中,既有各不相同的阶段特征,又有一脉相承的彼此联系。所以把感传的三个主要过程称为三个“时相”,而把各个时相中的主要作用称之为“期”。

这种不使火力中断,持续均衡的着灸方式,正是与其他针灸法的主要区别。

感传三相的临床所见

(1)第一相(定向传导期):

针灸的作用自古就是强调“气至病所”,在针刺时,为了能达到这一目的,古人创立了多种手法,使针感加强,以催气和推气前进,但并非每一病例都能达到这一目的。而在采用“灸架”或其他类似工具连续施灸时,其作用就可大大提高,使感传易于发生,患处在头就走向头,在足就走向足,在不用手法协助的情况下,可以自然出现,而且极其鲜明。

这种几乎无例外的方向性传导,可以转弯抹角地沿着特有途径(经络或不是经络)朝着患处的区域前进。而远离患处的另一侧仅能前进少许或是连一寸也不能前进。常在第一次施灸即可到达患处,有时也要在二次以上方能到达。如左右上下同时施灸,则感传可以先后或同时到达患处而彼此集合。

(2)第二相(作用发挥期):

当上述定向传导到达患处后,感应并不同时停止,而是对患处能发出极期明显的治疗作用,确实可立竿见影。由此所产生的各种现象,同第一相一样完全能为患者自身所感知,既是多样性,也有规律性。大致均是感应先自患处边缘而达患处中心,再逐渐向四周扩大,最后及于整个患处,但仍以中心为强烈。患处能出现发热、发凉、盘旋、蚁行、风吹、芒刺等不同感觉。如系脓肿有时似感知有气体或脓汁向外流,患处的热感可较灸处的热感为大,感应的轻重强弱及时间的长短,与病情的轻重缓急大致可成正比。病愈重愈急,则感应亦愈快愈强,在严重病例,灸处的热感似乎是被患处所抽吸。病较轻较慢,感应亦较轻较慢,时间亦较短。感应最后消失之处,也常是患处的中心部位。但有时也可见有症状并不十分鲜明,而感应时间却能久不消失,最后病人因体位发生疲劳而中止。当作用发挥期开始不久和到达顶峰时,病人的自觉和他觉症状即开始逐步有所减轻,如产生舒适感,疼痛大减或停止,体温下降,咳喘平静等。如为化脓性炎症每见肿胀当时即有所消退,皮肤出现皱纹。所有以上这些效果,可以维持3~4小时,此时各种症状又复燃,故必须连续施治。在轻病也有一次痊愈者。但均是无例外的因病情之减轻与痊愈,而感应亦逐步减弱与消失。

(3)第三相(下降中止与循经再传期):

不同部位与不同病变,感传过程第一、二两相基本是相同的,但至第三相则有两种差别:

①下降中止期:

当作用发挥期到达顶峰时,感应即逐渐开始下降,并不能因火力持续不断而感应亦持续不已。患处的感应多是由减弱而消失。贯穿线(经络)亦逐步退缩而消失,最后仅剩下灸处局部皮肤的灼热而别无任何作用。当上述情况出现后,即使再加大火力也不能使感应再见,而一次治疗到此也应中止。因此灸治时间的长短不是固定的,是依照感应时间的长短决定的。下一次治疗间隔的时间,一般多在3~4小时以后,感应方可再见。如另取对侧或相距较远的经穴,则不在此限。

②循经再传期:

如仅取一个孔穴施灸,当感传已达病处,第二相的作用已经完成后,有时并不以此为终点,而能有以下几种表现:

  • A先后再传:当身体有两处性质相同或性质不同的病变同时存在(如头痛、腹痛,或是关节痛同时并存),或是同一病种而双侧同时受累时(如双侧急性结膜炎,或双侧关节炎),则感传可以先到较近或病变较重的处所,使前一患处感应完毕后,再向后一患处移行,使两种或两处病变先后和连贯地各自发生一次感应过程。
  • B往返再传:感处先至甲病处,不久又走向病处,复由乙病处而返回甲病处,如此互相往返。
  • C轮流再传:一身有多处或多种病变同时存在,感传可以轮流和交替地出现。
  • D全身再传:因灸治次数的增多,作用亦逐渐积累,当到达一定程度时,又可离开受病组织,在全身上下反复周流,持续时间也可较长。

灸感时相的作用和意义

灸感过程三个基本时相的发现,其意义和重要性是多方面的:

(1)根据感传第一相的特征,能为中医基本理论特别是五行学说与五液所主找出依据。

(2)根据感传现象与路径,可对经络实质及其学说作出阐明。

(3)根据灸感第一相的定向传导,可为临床诊断指明方向。

由于感传第一相的基本特点是以病患所在为其投射目标与行进终点,因而对病变部位就可作出有益的提示。例如肾脏病患者是双侧还是一侧?如双侧同病是轻重一致还是轻重不一?而根据感传所见,则是左病至左,右病至右,左右同病则左右皆至,左右轻重不一,则左右反应也是强弱不一。对其他病变也可指示其所在与范围,这虽然只能定位不能定性,但这既是对病人的治疗,也是对病人的检查,具有双重意义。

(4)根据感传受阻与被遮断,可以发现隐藏和潜伏的病灶。例如上腹痛而灸治三里,当感传进入下腹后竟迟滞不前,久不上达或终不上达,而下腹的反应却很明显,这就必然是感传中途受到另一病灶所阻断的缘故。由于这种病变尚未产生自觉症状,或是症状轻微尚未引起注意。这就可为跟踪检查,发现隐患提供线索。

(5)根据感传所至,可以打破“经络所过,主治所及”的陈规,为“穴病相连,经无常道”奠定基础。这在“溯本求源,探讨经络”章中早有相应的说明。

(6)根据灸感消长的情况,可以指示病情的好转和恶化。凡是感传明显,反应良好的病例,结合其他体征,其预后也是良好的。随着病情的好转和恢复,而各种感应也就逐步减弱与不复发生。另一方面原先反应也属良好,感传作用也颇明显。但随着病势的深化和恶化,而感传与各种反应,也就逐步迟钝以至不复出现,这常是预后不良的象征。

(7)根据感传第二相反应时间的长短,可使灸疗作用量具有客观标准。古人对于灸疗的作用量,是用“壮”来表示的。现时的艾条灸又多是以手持法为主,而以分钟计算,这均是“以意为之”,均不能达到有效的作用量,而灸感第二相的作用发挥期,就可弥补这一缺点而大大提高了灸效。

(8)根据灸感第二相的临床疗效,可以明显看出灸的效果是远胜于针。特别是对急性病与各种化脓性与非化脓性炎症,其效果远远优于药物之上,这是随时经得起验证的。所谓“急性病宜用药物,慢性病宜用针灸;实证体强者宜用针,虚证体弱者宜用灸”,人云亦云的陈词滥调,必须打破,必须清除。

如上所述,可见灸感三相的发现,确是灸法史上的大事,其意义是十分深远,也是周氏对灸法事业的一大贡献,请勿等闲视之。

很多艾灸了挺长时间的朋友,都表示自己没有所谓的“灸感”,心里很失落但又不知道哪个环节出错了。

那什么是灸感呢?

所谓“灸在体表,热在体内”,这是灸者的身体感觉,即施灸时患者的自我感觉,这就是灸感。

灸感的出现与否,是判断艾灸是否有效的指标之一。

“灸之要,气至而有效”,艾灸激发经气,气至病所,就会出现很多异常的感觉。

如果没有发生这个感觉,仅仅是感觉到艾条下面的皮肤感到了“烧灼”烫痛的感觉,那么这就是没有找到“正确”的地方。

有灸感、灸感强,说明自身的经络通畅,作用立竿见影,见效快;

不过没有灸感也不是就没有效果,而是表示经络中邪气淤积严重,需要一点时间开淤散阻,作用慢一些。

但是很多人不容易出现灸感,这其中也有很多原因。

灸感有哪些表现?

我们知道,扎针的时候有针感,一扎针里面会有酸、麻、胀、痛的感觉。

其实艾灸的时候也会出灸感,灸感的表现形式有很多:热、风、寒、凉、重、酸、麻、痛等等。

为什么会出现灸感呢?

因为艾是通经络的,所以它在通的过程中就会有感觉。

再一个就是正邪相博,正气进去了,体内有邪气,它两就要打架。

这与发生在局部的战争一样,肯定会在那个地方产生一些影响,身体也是一样,当正邪相博产生影响时,也就是灸感出现了。

怎么做才能更好地找到灸感

艾灸的热力有穿透性,如果心静不下来,是感觉不到的,那个感觉非常微妙,所以静心是取得灸感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具体从以下5点去做:

01

少思虑

工作再忙,家事再多,天塌了,既然已经决定花点时间做艾灸了,就让其他靠后吧!

安宁、平静的心情,会让艾的能量更好地融入身体。

少思虑是最重要的一条,你用什么态度去面对艾,艾也会给你什么效果。

02

体会热

体会热是个技术活,这需要我们多实践、多体会艾灸,灸得多了,我们慢慢就知道今儿该灸哪了、以及某个穴位灸多久就“饱了”,该换穴位了。

“饱了”,是指灸这个穴位的量够了。

这个有点抽象,大致描述一下。比如,灸这个穴位,有种能量往里吸的感觉,后来不吸了,你可以感觉到它关门了,这就是灸饱了。

再比如,灸某个穴位一直感受挺好,火力没变,突然觉得从温、透,变成了表皮烫而不往里走了,这也是饱了的表现。

再如灸命门穴,一股力从灸处产生,向下穿行直到小腹,穿行的力逐渐弱了直到消失,灸处也趋于平静,这也是饱了。

这种感觉全凭经验,需要静心体会。

还没有感受到这股力量的朋友,还是选择每个穴位艾灸30~40分钟吧!

03

做准备活动

不做准备活动就开始艾灸也可以,但充分的热身会有更好的状态,以及更好的效果。

艾灸热身的方式有很多,比如灸前喝杯热茶等,就是很好的灸前热身。

04

关闭手机

这其实就是个习惯,手机开着就想玩,即使不玩潜意识里也是一个心事。所以想得到效果,就一定把手机关上,真正地潜心去感受艾灸。

05

少说话

你想,练打坐、打太极拳之类的师傅,一边练一边嗑瓜子唠家常,你觉得这人能练好不?

艾灸也是一样,宁静专注很重要,也不是一句话不说,在气机转换,需要出口的时候,也是可以说些话的,但总体来说还是少说话、不说话!

以上5点是灸感出现的基础保证,先做到这几点再考虑是否是手法和技术的问题,我相信只要大家认真和投入,这5点是可以轻松达到的。

前几天有个女性朋友跟我聊天说自己艾灸神阙穴时感觉到小腹胀痛,就停止了。

真的太可惜了,这时候就应该接着灸,不要停下来,慢慢病邪就会被逼出来了,如果停了就半途而废了。

给大家说这个故事也是接下来想要跟大家探讨的话题:灸感

灸感,通俗点说就是艾灸时的感觉或反应有灸感是好事,没有灸感的继续往下看就知道是怎么回事了~

一位艾灸了3年的朋友聊天时说到了灸感的问题。

他说自己最初艾灸时除了感觉到一股巨大的热量之外其他没啥感觉,刚开始艾灸也不会去体验所谓的灸感,就是觉得艾灸完舒服多了~

后来艾灸多了,感觉也不同了,慢慢地从单纯的感觉热量过度到感觉到冷、痛甚至灸着灸着就睡着了,也慢慢地了解到这些感觉就是所谓的灸感,现在每次艾灸时都会以一种享受的心态去做

灸感五花八门 因人而异 因病而异

不同的人灸感是不同的,同一个人在不同时期不同部位灸感也是不同的,想要知道自己的灸感到达了哪个层次,不如一起来梳理下五花八门的灸感吧。

艾灸容易感觉到各种“热”

传热、透热、扩热、远处热和深处热

我们开始艾灸时一般都会明显感觉到热量,而这股热量的传递形式或方向是各不相同的,主要有传热、透热、扩热、远处热和深处热这5种常见的热感。

传热

沿着某条经络传递热量

比如胃痛的朋友艾灸肚脐(神阙穴)时,穴位打开后,热量不会一直停留在皮肤表面,而会通过穴位和周边皮肤渗透到身体里面;有体弱、胃寒、腹泻的朋友可以尝试艾灸肚脐去感受下热感哦。

在艾灸神阙穴时有些人会感觉到热量从大腿外侧往下过膝盖,再顺着小腿流窜到第3个脚趾,其实是这是艾火的热量经过胃经在传递,这种通过某条线路传递热量的,是一种很常见的传热灸感

透热

透过施灸点穿透到对面

艾灸肚脐时,还有人会感觉到后腰暖烘烘的,这是热量透过身体到达了肚脐对面,这种就是透热感,就像一束聚光,照到哪里,哪里身体的对面就是热的。

透热:像手电筒的光透过去

远处热

艾灸部位没热而其他肢体部位热

甚至有些人在艾灸神阙穴时感觉手臂热了,也没有感觉到明显的传递路线啊,那像这种艾灸部位没热而其他较远的肢体部位却热了,叫做远处热,这也是很正常的热感。

还有些人在小肠经上的肩贞穴时,穴位部位没热却能感觉到手臂和背部有热量,也是这种热感。

扩热

围绕施灸位置向四周扩散

有些腰酸背痛的朋友在艾灸关元穴时,会感觉到热量慢慢在向腰两侧扩散,就好像一滴墨水滴到清水里后慢慢向四周晕散开来,像这种热量从一个点向四周扩散就是所说的扩热灸感

深处热

施灸部位没热而深处的脏腑热了

有些腹痛胃痛反胃或者胃溃疡的朋友在艾灸中脘穴时,尤其是胃寒的患者会明显感觉到胃很热,这是艾灸时艾条的“正气”驱散了胃部的“寒气”,在温暖着胃,像这种灸表面而深处胃热的灸感我们称它为深处热

感觉到热感很常见

那感觉到酸、麻、胀、痛、痒正常吗?

艾灸时有各种热感很常见,也觉得比较正常,另外还有些朋友说,艾灸时会感觉到肢体酸麻胀痛,甚至得想到处挠,不知道这种症状是否正常,甚至有点担心害怕,是不是艾灸方法不对,是不是灸坏了?

其实完全不用太担心,一般有这些感觉反而是好事,艾灸的本质就是以“正气”抗争体内的“邪气”,正邪交锋之时就可能出现以上“不适”症状,艾灸就是在帮你运行气血,把病邪赶出来,是体内血气的外在反应,是好的信号

酸感

灸完感觉腿很酸很沉

比如有些患者在艾灸完神阙穴时,会感觉腿又酸又沉,那平常睡觉没感觉酸沉,说明某个部位的湿气比较重,下次就可以继续灸这个穴位慢慢将体内湿气完全逼出来

麻感

像电流经过体内有股麻麻的感觉

有人在灸印堂穴的时候会感觉像触电一样,有麻麻的感觉,甚至可能会全身哆嗦一下,这说明气血遇到障碍了,正在奋力打开通道,这个时候再继续灸一会儿,身体会舒服很多,下次也可以继续灸这个部位。

胀感

痛经朋友最能体会的感觉

有些月经不调的女性朋友在艾灸关元穴时,会感觉到腹部有点胀,痛经的朋友更能体会这种感觉,腹部以下会有明显的坠感,这表明有实邪堵住经络了,一时没通,就会感觉到胀,继续灸吧,将其打通,气顺通畅后就不会那么胀了。

痛感

可能像针刺一样痛

不通则痛,之前听说有个腰扭伤的患者在艾灸患处时,感觉像针刺一样痛,立马就不想灸了。

但医生告诉他这时候越不能停止,一定要继续灸,痛就说明血瘀厉害,痛就有作用了,再继续灸把淤血散开就不会那么痛了,患者将信将疑,但确实慢慢感觉没那么痛了,还有点困想睡觉,这就说明有效果了,这个,谁灸谁知道。

痒痒痒

到处痒得想到处挠

听我说完了以上的酸麻胀痛的灸感,可能大家都能理解,那还有一种灸感—痒得难受想到处挠是怎么回事呢?

出现这种灸感可能有3种原因:艾灸时随着正气增强,风邪排出体表可能会痒;气血从淤堵到疏通的过程中可能会痒;体内湿气重,正气在推着湿气排出体表时也可能会痒。

记得有个小男孩有鼻炎在艾灸风池穴时不停的挠头、挠肚子、挠腿,她妈妈还叫他别乱动,小男孩可委屈了,其实这是身体在排邪,反应出来可能就是这种了, 只要施灸部位不痒就是好现象(如果施灸部位痒就要注意,可能是烫伤了)。

热感及各种不适感都可以理解

那艾灸明明是艾火传热

又怎么会感觉冷、寒、凉呢?

看到这里,有些人会恍然大悟,除了明显的热感,还可能有酸麻胀痛痒感,但还是有一事不明:艾灸时艾火明明是在传递热量,又怎么会感觉到冷、寒、凉呢?

其实冷、寒、凉也是正常的排病灸感,艾火透过穴位渗透到身体里面,帮助你的气血运行,那不好的寒邪、风邪等被艾火的“正气打败了,只能灰溜溜的逃跑了,哪里有出口就从哪里逃,逃出身体表面就自然感觉到了。

冷感

像有个大冰块敷在身上

有个患轻微乳腺结节的女性朋友,冬天穿得少也不怕冷的那种,但是在一次艾灸膻中穴的时候,却越灸越觉得冷嗖嗖的,像冰敷一样。

我想能出现这种情况大概也只有艾灸有这个魔力了,当艾灸灸透的时候,身体内的“寒邪”没地方待了,经过体表排出时就会感觉到冷。

寒、凉感

肢体部位冒凉气,感觉寒凉

还有些在艾灸之后感觉膝盖冒凉气颈椎冒凉气脚底冒凉气,别担心,这些通通都是在帮你排邪气。

艾灸的原理就是以艾火和药性帮助转化和运行体内的气血,哪里有寒气就走到哪里,哪里薄弱就把寒气从哪里揪出来,一般这种情况只要适当加大灸量就行了。

那打嗝、放屁、腹鸣

甚至想哭、笑要怎么解释?

艾灸出现打嗝、放屁、腹鸣是比较好理解的,原理也跟排寒气、排湿气差不多,淤积在体内的气正在排出,然后就会出现不同的反应,只是艾灸还会让人莫名的想笑、想哭是怎么回事呢,且往下面看~

打嗝、放屁、腹鸣

艾灸排气时正常的生理反应

一般患胆结石的患者艾灸时会有腹鸣的感觉,灸带脉时就像气泡破裂声,肚子咕噜咕噜响。

而便秘的人在艾灸神阙穴时,本来胀胀的肚子松软下来了,随之而来的就是放屁。

如果有失眠的朋友艾灸阳关穴时可能就会连着打好几个隔,打完嗝可能就立马想睡了,以上都是在排放淤积在体内的气

艾灸时想笑、想哭

艾灸的调神作用凸显了

下面艾灸的高层次来了,有谁在艾灸的时候就是想或者就是想的,这种特殊的灸感很神奇,但确实存在。

记得有个乳腺结节的患者在艾灸膻中穴时说特别想哭,然后就嚎啕大哭起来了,哭完就感觉舒服多了。

另外还有个老爱板着脸爱生闷气的女孩子,灸着灸着就舒缓了很多,甚至想笑。艾灸的神奇之处就是能调神,把体内郁结之气疏散之后心情就会好很多,表现形式不同就出现了想哭或者想笑的情况。

当然了,每个人的体质不一样,灸感会不一样,每个人的疾病不一样、艾灸的部位或穴位不一样,也会有不同的灸感,但是只要灸透了,就能感觉到不同的灸感。

看到这里,对于一般灸感比较敏感的人来说,差不多都能明白了,但还有一部分朋友,可能又要疑惑了:

别人艾灸有热感有麻感甚至有痛感,神奇的是还想笑还想哭,那为什么就是没啥感觉呢,如果没有感觉是不是艾灸就没有作用了?

没有灸感是否有作用要分3种情况看

其实这个有没有效果,是要分情况来看的:

第一种是灸感没那么明显,就是有点灸感但自身没感觉到而已,像这种的话是有一定作用的,你没感觉到不代表没有“灸感”。

还有种情况就是灸感延迟了,就是说在艾灸时或者刚艾灸完后没有灸感,而之后会感觉热乎乎暖烘烘的,这种也是有作用的。

最后一种就是可能敏感度低或者热量没穿透过去,那像这种情况的话功效肯定会差很多了。

提高灸感有妙招

如果想要提高自己的灸感或者说提高艾灸的效果的话,建议选用药性较好的陈艾(1年以上),在艾灸前不要过饱或空腹,也不要剧烈运动。

重要的是保持心境平和(不要再看手机电视、说话或者想事了),轻轻按揉施灸穴位10秒之后就可以艾灸了,好好享受艾灸的过程就好,心无杂念

灸完后要记得封穴

大家记得在艾灸完之后,用手背轻轻拍打或抚摸艾灸过的穴位,进行封穴,一般拍打30秒就可以了,这个动作很重要,主要是为了防止艾灸时打开的毛孔遭到寒邪的二次入侵灸后2小时还可以洗个温水澡哦。

一、针与灸有什么区别?

灸在补元阳的同时也能通经脉。针刺疗法虽有“补泻、迎随”的道理,但一般只可以治疗“不盛不虚”的症状;而灸法则不问虚实寒热,都可以使用灸法。

二、为什么针、药无法治愈的病症灸能治愈?

《黄帝内经》中记载:“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针刺是通过调动元气来通经脉的,如果人体元气足,以针通经脉,疗效立竿见影;如果人体元气虚,无足够元气可调,自然疗效不佳。而元气虚弱的人、一般胃功能吸收极差,是很难完全消化吸收药物的,故而称针药所不及,只有灸法,可以不经过肠胃而直接将热力作用于经脉以祛除寒邪,通调经脉。

三、艾草有哪些功效?

《本草纲目》记载:“艾以叶入药,性温、味苦、无毒、纯阳之性、通十二经、具回阳、理气血、逐湿寒等,以之灸火,能透诸经而除百病。”艾草性味苦、辛、温,入脾、肝、肾。说明用艾叶作施灸材料,有通经活络,祛除阴寒,消肿散结,回阳救逆等功效。

四、为什么艾灸能增补人体阳气呢?

“天上太阳,地上艾草”,艾之火是纯阳之火,具有走三阴通十二经之功,灸火连续燃烧,可使艾火的纯阳温热之气由肌表透达,又因和脏腑相互联系,能使阳气通达。特别是关元穴,是足三阴与任脉之会,又居下焦真阴真阳关锁于此,称之为,故灸此温热之气,能直达精宫以助元阳。

元阳,为之真阳,是阳气活动的动力。也可以说关元,是阳气之源,脉脉艾灸建议您不懈的灸关元,可以大补元阳。再加上艾灸的特殊配方,使得艾燃烧时产生特殊频率的辐射,使其补阳之力更加显著,从而达到养生壮阳之功。

五、病从何来,从何去?

古人云,“宁事温补、勿事寒凉”。现代人往往反其道而行之。从小生活在空调、冰箱、冷饮无处不在里,女性们更是为了美丽穿露脐装,露背装。大量使用寒凉药物,激素。贪食生冷食物,甚至常年穿裙子骑电动车,损耗了身体的阳气,造成免疫力低下,身体各系统功能失调,被寒凉所伤,而引发了各种疼痛,亚健康,终身病,慢性病。

最好的办法是灸关元穴,和足三里,中脘穴。补充身体的元阳。这是治本。同时配合灸局部疼痛点。这是治标。

六、艾灸有没有季节的?

没有。任何季节都可以灸。有人说夏天不能灸,夏天是往外发的,灸是往里的,说是会冲,类似这样的观点纯属无稽之谈。小小艾熏提醒您四时皆可扶阳。虽然春天树木发芽时人体的病容易复发,此时人体阳气生发,灸时效果比较好,以及冬病夏治,三伏天灸时效果比较好,等等,都是相对而言。如果有什么毛病,早灸早好,根本没有必要等到特定的节气再灸。

七、艾真能续命吗?

能,艾灸能补充元阳,补充人体生命能量,最大减少疾病,尽享其自然寿命。保命之法,艾灼第一。

《扁鹊心书》中记载:“须识扶阳,以消尽阴翳,炼就纯阳,方得转凡成圣,霞举飞升。故云∶“阳精若壮千年寿,阴气如强必毙伤。”又云∶“阴气未消终是死,阳精若在必长生。”故为医者,要知保扶阳气为本。

人至晚年阳气衰,故手足不暖,下元虚惫,盖人有一息气在则不死,气者阳所生也,故阳气尽必死。人于无病时,常灸关元、气海、命关、中脘,更服保元丹、保命延寿丹,虽未得长生,亦可保百余年寿矣。”

八、体质热的人是不是不能灸?

灸具有双向调节功能,经过的传导,来调整身体的寒热虚实。热症施灸,《类经》说“因其势而解之、散之、升之、扬之,如开起窗,如揭起被,皆谓之发”,艾火施灸可以使血管扩张,血流加速,腠理宣通,从而达到“火郁发之”的散热退热祛邪外出的目的,所以称“火有拔山之力,开门驱邪之功”。所以,大家不必害怕,我们身体的功能很神奇,正气内生,寒热之邪自然出矣。所以热性之人可灸!

九、什么是灸感?

灸之要,气至而有效。灸感是在做艾灸时患者所的一种气的变化。各种各样,甚至千奇百怪,奇妙无比。不是亲身感受,很难体会其中奥妙。

第一种是灸火循经:多表现为透热、扩热、传热三种热感现象,这表明为体内的经气被激活推动循环起来了;比如灸足三里时热气会向下传感到小腿。

第二种是相搏:多表现为酸、麻、胀、痛、痒的灸感,这表明为体内的经气被激发自动与病灶的相搏斗。最常见的是风气大的患者发痒,湿气大的患者局部出水气。

第三种为开门驱邪:多表现为风、寒、凉、冷的灸感,这表明为体内的经气充足,开始将病气驱除体外了。甚至一些患者明显感觉有一股气从脚尖跑出去。

第四种是气足,奇经八脉畅通。比如整天暖洋洋,冬天不怕冷,夏天不怕热,等等。灸感个体差异非常大,不是每个人或者每次都有。

十、为什么有些人艾灸后会暂时有疾病加重的反应?

艾灸后常常会有疾病加重的反应,这是交战的正常现象,那么病邪在体内寄居很久,他也不会轻而易举的乖乖就范。所以这时候就免不了有反应,你用艾灸的方式激发正气想把赶出,那么就先顽强抵抗。这时的正气不足,而病邪旺盛的时候,你当然会有各种不适反应。当你逐渐艾灸,体内慢慢累计了很多正气的时候,这时的病邪就会逐渐地赶出体外了。

有的人艾灸短短数日即见成效,受益良多;而有的人,苦苦艾灸数月,并无良效,遂唾之烟之,到处说“艾灸骗人”!

其实,艾灸是有讲究的。它就像一把快刀,高手可用之削木切菜,享尽方便;而庸者却胡用烂砍,最后伤了自己的手指。

艾灸取穴是否正确,直接影响灸治效果,灸前必须选好体位,坐点坐灸,卧点卧灸,使体位与点穴相统一。'若坐着点穴,躺下施灸,受骨骼、肌肉牵动变化,必影响取穴准确。

如何选择施灸体位:

灸肢体的穴位:以正坐为主;

灸胸腹的穴位:取仰卧位;

灸腰背的穴位:取俯卧位。

要点:体位须摆放平直,肌肉放松,让准备施灸的穴位暴露而出,既防烫伤,亦增加疗效。

重灸治大病!但不适合每个人。什么叫重灸?即加大灸量!

我见过厉害的艾灸老师,一个穴位给病人艾灸长达一两个小时,一次选少数几个要穴!可谓灸到病除,见效甚快!

很多人长期艾灸却不见效,建议试试此法!

不过,此法却非人人皆宜,一般而言:体质强壮者,灸量可以大;久病、体质虚弱、老人、小儿,灸量宜小,宜慢火温补。

除了上面说的,还应注意:

1.艾灸火力先小后大,灸量先少后多,程度先轻后重;

2.在头面、胸部、四肢末端皮薄而多筋骨处艾灸,灸量宜小;在腰腹部、肩及两股等皮厚而肌肉丰满处艾灸,灸量可大一点。

艾灸有顺序,乱来会吃亏!

人体阳气自有其升降规则,正常情况,是由阳气足的部位流向阳气弱的部位。而艾灸是补阳气的,就像一位外界高手源源不断为我们体内注入阳气,为了不打乱体内阳气运转的规律,造成人体气机紊乱,因此才有了艾灸顺序一说!

有的人艾灸从不讲顺序,虽然可能不会带来太大的麻烦,不过既然养生治病,就要把功夫做到位!

穴位艾灸顺序是这样的:先灸背部,再灸胸腹部;先灸上部再灸下部,先灸头部再灸四肢;就壮数而言,先灸少而后灸多,即由小逐渐增强;就大小而言,先灸艾炷小者而后灸大者,每壮递增。

艾灸一定要烫吗?错了

灸法作为温热刺激,就必须达到一定的温热程度,决不能浮皮潦草,用艾烟薰烤,表热里不热,不注重灸感,结果达不到治疗的目的,还误以为灸法无效,这才真正是“灸不三分,是谓徒冤”(白吃苦头)。

古人多主张用直接灸,如《针灸资生经》上说:“下经云:凡著艾得灸疮发,所患即差,不得疮发,其病不愈。”这是说每灸必须化脓,病才能痊愈。现在我们除有意识地对重症患者使用化脓灸法以外,一般疾病和养生保健都采用温和灸,以皮肤潮红为度、以患者耐受为度,只要取穴精准、坚持长期施灸,也同样有效。

艾灸分补泻——谁该补,谁该泻,一定要明了

1、明火泻,暗火补

《灵枢·背腧》:“以火补者,勿吹其火,须自灭也;以火泻者,疾吹其火,传其艾,须其火灭也。”

凡火力由小到大,慢慢燃尽者为补法,有温阳补虚的作用。如吹旺其火,使病人觉烫者为泻法,有祛寒散结的作用。

艾炷灸补法——点燃艾炷后, 不吹旺艾火,等待它缓慢地燃烧,直至自己熄灭。这样火力温和,热力缓缓透人深层,以补虚扶蠃,温阳起陷。灸治完毕后 再用手按其施灸穴位,使真气聚而不散。

艾炷灸泻法——施灸,点燃艾 炷后,以口迅速吹旺其火,促其快燃,火力较猛,燃烧速度快, 不燃至皮肉,当患者感觉局部烧烫时,即迅速更换艾炷再灸, 施灸完毕后不按其穴,是谓开其穴而消散邪气。

艾条灸补法——艾条点燃艾条后,不吹旺艾火, 等待它缓慢地燃烧,像温和灸法样施灸,使火力缓缓透人深 层,灸治完毕后用手按住施灸穴位,再移开艾条,使真气聚而不散。

艾条灸泻法——点燃艾条后,用嘴不断吹旺艾火, 像温和灸法样施灸(或像雀啄灸法样施灸),火力较猛,艾条燃烧速度快,施灸完毕后不按其穴,移开艾条即是。

2、雀啄灸或蒜泥灸涌泉穴,可滋阴泻火,治鼻出血,咯血;用温和灸或蓖麻仁敷灸百会穴,补气固脱,以治胃下垂、脱肛、阴挺等脏器下垂。

3、急性病,采用直接灸、雀啄灸以泻实;温性病,采用温和灸、回旋灸、温针灸以补虚。

4、隔物灸和敷灸中所用的药物,按药物的功效可进行补泻,如甘遂灸可以逐水泻水,附子灸可以温阳补虚。

关于艾灸补和泻,先说这么多,只希望大家能对艾灸的博大精深有更深一步的了解,艾灸不仅仅有温补的作用,还可泻热。补的话,大家基本上都会,泄热的讲究多一些,自己不会操作的话可以找专业的艾灸师来做。

艾灸要防火,一着不慎便遭殃!

提醒大家,这不是个例,非常多非常多热衷艾灸的朋友都是简单用水浇灭艾条,至今,很多人还不知道,这种不科学的艾条灭火方法,隐患无穷!请注意,艾条、艾绒属于易燃物,即使看不到丝毫烟气,艾条里面仍可能在微弱燃烧,所以建议购买专用的灭火帽,科学熄灭灸条。

学熄灭灸条。

我们常说灸跟炙(烤肉)有什么区别?怎么判断一种病或一个人能不能灸?有一个最大的指标,这个指标就在施灸过程中,就在被灸人身上,这个指标的名字,就叫灸感。

所谓灸感,简单说就是施灸时,被灸人身上的感觉。但这种感觉,又是因人而异的,不同人之间灸感差别特别大。不信,你看——

热觉灸感

传热

施灸时,经常像听故事一样,听患者描述:

「老师,您灸肚脐,热量顺着大腿外侧往下流淌,过了膝盖,顺着小腿外侧,一直流到了第3脚趾」。

这不就是胃经吗?要知道,这是一个完全不懂经络的患者。

热量沿着某一条路线传导,是一种很常见的传热灸感。

透热

常有患者说:「艾条好像手电筒,照到哪里,哪里身体的对面就是热的。」

热量穿透身体到达对面,是透热灸感。

扩热

还有些患者这么说:「好像一颗石子扔进了水里,热量一圈一圈的往外晕开。」

热量从施灸点向外扩散,是扩热灸感。

远处热

灸神阙时,有患者自言自语:「怎么手臂热了?没感觉到传过去的路线啊!」

灸局部而远处的地方有热感,也是常见的热觉灸感。

深处热

灸中脘,不少患者都会反馈:「胃是热的,胃很热。」

「你知道胃在哪里吗?」

「不就是平时吃多了难受的那个地方嘛!」

灸在体表而深处有热感,是很常见的热觉灸感。

非热灸感

跟热觉灸感比起来,非热灸感可能会让人感到担心害怕,是不是灸坏了?实际上,短暂的非热灸感,往往是热感的前奏;而长时间的非热灸感,则是正邪交争比较猛烈的时候。

灸完两小时神阙,患者缓了半天才下床,因为腿酸沉的厉害。

「老师我腿好酸啊,是不是我躺的累的?」

「我站两个小时腿还没酸呢?你晚上睡觉腿酸沉累吗?」

「那没有。」

往往湿气重的人或部位,灸时会出现酸重感。

有一次灸印堂,患者打了个哆嗦:「老师,刚才像过电,一股麻流通过全身!」

其实只是气经过而已。

灸关元时,不少女性患者反映小腹很胀,好像来月经的时候一样,又胀又有下坠感。

这就是将通未通时,产生的胀的感觉。

扭伤患者在灸患处时,常有人说:「哎,灸上里面针刺一样的疼,还能继续吗?」

「艾灸达到了针刺的效果,你还不继续?」

不久之后,又会说:「老师,现在刺痛变成钝痛,慢慢不太痛了,困了。」

往往瘀得厉害的地方,会出现痛觉灸感。但是,这种痛,都是痛并快乐着的痛,是你自己打心眼里知道,有治愈效果的痛,无需任何人告诉你。

有一次治疗一个鼻炎的小孩,灸神阙,孩子一会挠头,一会挠腿,一会挠肚子。

他妈妈说:「你不能消停会?」

我说:「这是身体排邪呢,他觉得痒。」

灸处不痒而其它部位痒,也是一种灸感。要注意,灸处痒,反而不对,很有可能是施术不当造成的烫皮的感觉哟。

有个女士,患乳腺结节。

她冬天只穿了一件衬衫,我问她要盖毯子吗?她说不怕冷。可是灸了一会,她却说:「老师,我后背像有个大冰块,能帮我盖个毯子吗?」

越烤火越冷,大概只有艾灸了,因为艾灸,能够把身体最深层的寒给拔出来。

腹鸣

有位男士,泥沙样胆结石。灸带脉时,肚子里像炸了锅,水流声,气泡破裂声,他自己都震惊了。

排气

有个小女孩,3岁,咳嗽,便秘。

灸神阙时,排气不断,回家后仍然不停,跟妈妈玩了一下午数放屁的游戏。复诊时告诉我,可把我给笑坏了。

这时候再摸,之前像小皮球一样胀胀的肚子,松软下来了。

放屁,是在排郁积在身体里的气。

打嗝

有个老太太,在北京替女儿带孩子,失眠,后背冷痛,长期腰痛。

我给她灸腰阳关,秒睡。一小时后,忽然坐起来,打了十几个又深又长的嗝,声音嘹亮悠长,打完嗝倒头又睡。

打嗝,也是在排郁积在身体里的气。

调神

这种灸感最容易被忽略,说起来这感觉最虚最玄,但是却是中医(特别是厚朴)给患者调理身体最重要的一个方面,因为「主明则下安,主不明则十二官危」。

熟睡

有位男士得了肩周炎,来了就灸,灸上就睡,灸完刚醒我就上课去了。前三次治疗,愣是没机会说几句话。第四次,终于半截醒了:「老师,我早就想告诉你,我好久没睡过这么美的觉了」

随灸入睡,一直是我最喜欢的灸感,识神退位啊。

这是一个一直面带笑容的女孩,灸膻中时说:「老师我想哭。」

「哭吧。」我说。

刚开始嘤嘤地哭,后来我离开诊室给她留出单独空间,听见里面嚎啕大哭。半小时后,她开门,脸红扑扑的,眼睛亮亮地看着我:「老师我好了,刚才那个不是我」。

我送上一杯红糖水:「我懂」。

你知道吗,哭出来,少得多少乳腺结节。

把一个正在哭的孩子灸笑,是不是调神了?

把一个生闷气的少妇,灸得笑颜如花,是不是调神了?

把一个一直板着脸的男士,灸得面部线条柔和下来,是不是调神了?

舒服

有的患者,灸的时候问具体感觉表示什么都没有,但是还愿意继续艾灸,问她为啥,说:「我就是感觉舒服,说不上来的舒服!」

好吧,能觉得舒服,也不算太麻木——好歹还有本能。

本头条号有很多内容只对粉丝开放,如有需要,请加关注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