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导读(五)——道经(23-29)

第五章  天地不仁

【原文】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ch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tuó)橐(yuè)龠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注释】

(1)仁:仁爱、仁慈。

(2)刍狗:用野草扎成的狗,古人祭祀时用,用后即扔。刍,野草。

(3)橐龠:古代的风箱。

(4)数:通“速”。

(5)中:适中的意思。

【译文】

伟大的天地超越了仁的概念对万物没有偏爱,把万物当做祭坛上的刍狗一样,任凭它自生自灭;有道的圣人超越了仁的概念对万物没有偏爱,对待百姓就像对待刍狗一样,任凭他自作自息。

天地之间,就像鼓风吹火的风箱,虽内部空虚,但永不穷竭,越鼓动风量就越多,生生不息。政令繁多反而会加速国家的败亡,不如保持虚静。

【解读】

本章论述了“天地不仁,万物平等”。阐明了道是客观的、运动的,表达了无神论的思想倾向。老子认为天地是自然的存在,无所谓仁也无所谓不仁,它对世间万物没有特定的感情,只是任其自生自灭、自由发展。同样,圣人治理天下也应如此,尊崇自然规则;让百姓自劳自息,采取无为而治的方式。太多的冗政繁令只会让人们不知所从,造成混乱。

一视同仁,无心生物而物自生,各遂其生,各适其性,各乐其生,各安其死,各顺其性命之情,而各任其天,不亦为大仁乎?此为无为自然之大道,无我于其间,无心于其间,纯是一道与一气之流行,一切任其自然,此乃天地之大仁。当生则生,当杀则杀;当成则成,当毁则毁;此当然而然,任其自然,那么天地虽然有好生之德,但是不敢有为,一视同仁而已,无心无仁于其间,只是让万物各自为其为而已。因此,“永言配命,自求多福。”“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皆自取之也。“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祸福之来,皆其自取,非天所为也。道主无为自然,任人自为其为而已,故顺天者吉,逆天者凶;守常者吉,妄作者凶。天地虽有好生之德,但吉凶祸福皆人之自取,纯为一道与一气之流行。

“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存其心,养其性,所以事天也。夭寿不二,修身以俟之,所以立命也。莫非命也,顺受其正。是故知命者,不立乎岩墙之下。尽其道而死者,正命也。桎梏死者,非正命也。”教人存心养性以事天。人物之生,吉凶祸福,皆天所命,然惟莫之致而至者,乃为正命,故君子修身以俟之,所以顺受乎此也。知正命者,则不处危地以取覆压之祸,能尽其道,则所值之吉凶,皆莫之致而至者矣。犯罪而死,与立岩墙之下者同,皆人之所取,非天所为也。正命跟顺天、守常、守道差不多,能如此,福自然而至,祸自然而去;非正命者、妄作者、逆天者、背道而驰者,祸自然而至,福自然而去。是故,吉凶祸福,皆人之自取,区别在乎修身与否。

所以“当生则生,当杀则杀;当成则成,当毁则毁”,其实是道的运作,任物自为而已;究其根源,生为自生,杀为自杀,成是自成,毁是自毁;天道只是流行其间,不敢有为。此乃无为自然之大道也。是故君子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君子不立岩墙之下,不自取灭亡,而是存心养性以事天,顺天守道以趋吉避凶,以长生久视,以参天地,同宇宙。教人效法天地,体天地而行。天地无心于万物,万物之生生灭灭,天地无与乎其间;而万物各遂其生,各得其所。

人生于天地间,存心行事,处世应物,亦应无心于其间。对世间一切,与过去未来现在三世,不生心,不动心,不用心,无思无虑,无欲无念,则心自虚无湛寂。能虚则自不屈,以一止止众止,不止而止,止而不止,而其用无穷,其中消息万千;动而愈出,以一动应万动,动而不动,不动而动,而其应亦感而遂通。世人每好以言为教,老子则戒多言,以无言为教。言则必失,多言则多失,默而无言,其谁得而是非之?天地无言,而四时自行,万物自生,人亦应如是。

【故事天地】

渡渡鸟的故事

渡渡鸟不会飞,被殖民者宰杀,1681年,最后一只渡渡鸟被残忍的杀害了,连锁效应,奇怪的是,渡渡鸟灭绝后,与渡渡鸟一样是毛里求斯特产的一种珍贵的树木——大颅榄树也渐渐稀少,似乎患上了不孕症。本来渡渡鸟是喜欢在大颅榄树的林中生活,在渡渡鸟经过的地方,大颅榄树总是繁茂,幼苗茁壮。到了20世纪80年代,毛里求斯只剩下13株大颅榄树,并且已经绝育,这种名贵的树眼看也要从地球上消失了。1981年,美国生态学家坦普尔研究指出,渡渡鸟灭绝之日也正是大颅榄树绝育之时。

马里温岛的猫灾

马里温是印度洋上的一个小岛,1945年,南非的第一支探险队来到这里,随船来的几只老鼠也悄悄溜上岸,到了1948年,老鼠成了岛上的霸主,探险队运进了5只猫捕鼠,可是海鸟的味道比老鼠好,猫不抓老鼠却吃鸟,结果猫繁殖到2500只,鸟遭殃了,一年被吃60万只。

夏威夷的蜗牛灾

20世纪30年代,一些商人把非洲大蜗牛运到夏威夷群岛,供人养殖食用.有的蜗牛长老了,不能食用,就被扔在野外,不到几年,蜗牛大量繁殖,遍地都是,把蔬菜、水果啃得乱七八糟。人们喷化学药剂,连续15年翻耕土地也不能除净。

华盛顿州的金鱼灾

美国人长期从日本进口金鱼,1973年,一些金鱼无意间掉落华盛顿州的水里,然后大量繁殖,几年后,金鱼霸占了10个湖泊;湖中的鳟鱼无法与金鱼夺食物,大量减产,杀鱼剂又杀不死金鱼,渔民叫苦连天。

西班牙的螃蟹灾

1976年,西班牙从美国引进5万只蟹苗,放养在一条河的三角洲.几年,繁殖到几亿只,而当地每年最多只能捕400万只,供人食用.稻田里的水顺着密密麻麻的蟹洞漏干;螃蟹吃掉水中的鱼虾、水草、浮游生物,稻苗,鱼绝了,鸟没有吃的,也不在这里停留了。

人类有太多的主动干预,初衷是保护环境,却造成了巨大破坏。最好的保护是不伤害,值得思考。

(0)

相关推荐

  • 帛书本《老子》与流行本《道德经》(上篇·道经)

    ​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本<老子>甲.乙本,是距今为止最老的全本.我对帛书本<老子>全篇进行了点校和解读,并把它和流行本<道德经>逐章有的逐句作了比较和分析, ...

  • 庄子完全版-外篇

    刻 意刻 意 [题解] 以篇首两字作为篇名,"刻意"的意思就是磨砺自己的心志.本篇内容是讨论修养的,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修养要求,只有"虚无恬淡"才合于" ...

  • 易经《系辞上传》译注(1)

    (2019-05-22 17:11:38) 转载▼标签: 易经系辞上传国学经典 (图片来自网络,向作者致谢)[原文]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陈,贵贱位矣.动静有常,刚柔断矣.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吉凶 ...

  • 道德经原成 道经十五章 蔽而不成

    此文章为非儒家思想的道德经专研文章,强调专业性,不具备娱乐性,观者慎入! 一.原文: 古之善为士者,必微弱玄达,深不可志.夫唯不可志,故强为之容曰: 与呵,其若冬涉水. 猷呵,其若畏四邻. 严呵,其若 ...

  • 道德经原成 道经五章 天地不仁

    此文章为非儒家思想的道德经专研文章,强调专业性,不具备娱乐性,观者慎入! 一.原文: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天地之间,亓犹橐钥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 多闻数穷,不若守于中 ...

  • 道德经原成 道经二五章 道法自然

    此文章为非儒家思想的道德经专研文章,强调专业性,不具备娱乐性,观者慎入! 一.原文: 有物蟲成,先天地生.寂呵廫呵,独立而不亥,可以为天地母. 吾未知其名也,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折,折曰转, ...

  • 《易经》导读(五十)——第23卦《剥》卦(下)

    [原文] 六四:剥床以肤,凶. <象>曰:剥床以肤,切近灾也. [注释] (1)剥床以肤,凶:"肤",原意是"皮肤",句中喻指"床面&qu ...

  • 道德经译成·道经五章·天地不仁篇

    道经五章·天地不仁篇 天地不以好恶之心为导向的主观意志做为万物唯一标准, 不干预万物生荣衰亡. 圣人不以好恶之心为导向的主观意志做为万物唯一标准, 不干预百姓生荣衰亡. 天与地之间, 犹如处于不断运动 ...

  • 道德经译成·道经十五章·蔽而不成篇

    道经十五章·蔽而不成篇 自古以来做事周全的士大夫, 必定隐匿自身行为,外观变化可通达万物形象, 深奥难测. 只因深奥难测, 所以勉强来形容他: 主动隐匿,先事而备, 则审慎亦如冬天涉水而人不知去就. ...

  • 道德经译成·道经二五章·道法自然篇

    道经二五章·道法自然篇 衍生万物的"浑沦一体之物", 在天地形成之前就存在. 听不到它的声音啊看不着它的形体, 独立存在而且不可分割, 可以做为天地的根源. "现实的我& ...

  • 道德经章成·道经五章·天地不仁篇

    道经五章·天地不仁篇 一. 王弼本: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钥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河上本: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钥乎虚而 ...

  • 道德经章成·道经十五章·蔽而不成篇

    道经十五章·蔽而不成篇 一. 王弼本:古之善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夫唯不可识故强为之容豫兮若冬涉川犹兮若畏四邻俨兮其若客涣兮若冰之将释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混兮其若浊孰能浊以静之徐清孰能安以久动之徐生保 ...

  • 道德经章成·道经二五章·道法自然篇

    道经二五章·道法自然篇 一. 王弼本: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故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域中有四大而王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