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年前的今天:《有射雕的日子》(二)
十七年前,我刚刚开始在同学录上写回忆文的时候,曾写过一组系列文章----《有射雕的日子》,共计五篇,用来纪念我和同学们共有的童年观看TVB于83年推出的《射雕英雄传》的快乐时光。
昨天发了第一篇,今天和大家分享第二篇。


+++++《有射雕的日子》(二)
我松了口气,最近比较闲是原先没有想到的。虽然说好是明年开春再开始认真写些东西,可是这一阵子没什么事,有不少人在网上或其他场合碰到我,都说最近一段时间班级讨论没什么动静,看能不能再写些什么?于是就想到了《射雕》。傲行粘帖过的文章分不了段,不知何故。我的文字又冗长,看得人眼睛花,脑袋晕。更重要的是,生害怕有人看完以后,说:“这么老掉牙的东西,你还提啊?”所以就先开了个头,看看反应。现在看来大家对《射雕》还是有感情的,呵呵。
“射雕情结”是一个很不夸张的说法。九一年、九三年、九六年宝鸡台先后重播过,而且都是在黄金时间。我说的还不包括宝鸡台后来在周末白天假日剧场对《射雕》的多次重播。如果大家都还有印象的话,每次播《射雕》时,前面都会有很长的一段广告:“五十九集香港电视连续剧《射雕英雄传》由以下单位特约赞助播出……”。一部八几年的电视剧就这么隔三差五的在电视台的黄金时间反复炒剩饭,热门电视剧居然都得让道。可是就这么一部老掉牙的片子,不仅电视台播出的热情不减,企事业单位赞助的热情不减,广大观众收看的热情不减。尽管播的人,约的人,看的人早已将其烂熟于胸了。我这说的还是客气的,其实不光宝鸡,每次宝鸡重播的时候,不知是巧合,还是心有灵犀一点通,西安必定在播,重播的时间大都是在暑假。也不光陕西,九三年重播的时候我知道的:武汉、重庆也有重播,我相信还有不少地区重播过,我不知道这是一种什么现象。虽然现在的娱乐方式众多,一部电视剧,即使是一部不朽之作要想达到万人空巷、洛阳纸贵的程度,也已经是不大可能的事情,然而《射雕》的每次热播都能创造较高的收视率,即使做不到盛况空前,但至少还是能吸引不少人的目光。我的小表妹八四年出生,这意味着《射雕》和她基本没有什么瓜葛。可是九六年西安重播时,她和她的同学几乎是一集未落,当她得知我手头还有《射雕》的音乐磁带时,立即就夺走了。
西安不能和上海比,但西安音乐台在全国的名气还是很大的,这大概是因为西安音乐台是私人办的,而且西安的高校又排全国第三的缘故。西安音乐台和上海及其他的很多地方的音乐台一样,有一个播放怀旧金曲的节目,叫《歌坛再回首》,好似上海的小凡美眉主持的《篇篇情》。虽然这个栏目的名字土了些,但是还是很受我们的欢迎。首播是每周四晚十一点,每逢这个时间,各宿舍传统的例行“卧谈会”都会无一例外的休会,人手一个广播,却还要声音开到最大,听那些让我们魂牵梦萦的老歌。而怀旧影视金曲部分更是其中的重中之重,因为不是所有的朋友都能像咱们小时候有条件、有机会接触到那么多流行歌曲,但凡是家有电视机的人,都或多或少的听过那些电视剧的主题曲。影视金曲部分播过多次,但仍在听众的强烈要求下反复重播,而《射雕》当之无愧的是每次栏目开始的头道大餐。这不是“射雕情结”那又是什么呢?
不谈大的了,而是回到咱们这个圈子。谈到《射雕》,我的脑海里会出现很多的灿烂笑脸:溪溪,阿高,老苏,倩倩,孙冰,陈君,丁嘎,徐丹,王芳、徐炜、崔静等等,这些我的朋友,哪个当年不喜欢《射雕》呢?下次我将讲一些他们和我及《射雕》的故事。一个人的交往范围总是有限的,我在小学的时候分在杨桂秋老师的一班,于是亲身经历了一班和《射雕》的一段不解之缘,我在初中分到了张全颖老师的二班,于是又亲身经历了二班和《射雕》的一段不解之缘。这些事情已经过去好多年了,可是我至今历历在目,我也希望在下次和大家回忆一下。我只在上述两个班待过,就经历了不少全班和《射雕》之间的故事,我相信类似的故事也一定在别的班,别的群体发生过,只是本人不知道罢了。(待续)
(作于2001年11月3日,改于2018年11月1日)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