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海桑田,惊艳了时光的赤峰城市变迁

赤峰,是中华文明重要发源地之一,八千年前,古人就在这片土地上寻找宜居之地集聚,逐渐形成一个个古聚落,这便是人类共同生活的新起点——“城市”的前身。
如今的赤峰,已是一座高楼林立、绿树成荫的现代化城市。先让我们用一分钟的时间,直观地感受一下赤峰市城区30年的扩容变化……

1

现在的赤峰城,源于明末清初红山脚下,锡伯河与阴河交汇处一个小村落。至雍正年间,村落人口规模达到千八百户,形成集镇,被称之为“乌兰哈达”。

到20世纪初叶的清末民初,赤峰已发展成为商贾云集、各种商业店铺逾千家的塞外繁华市镇,形成“九街三市”。成为蒙东商业重镇和交通要冲,“百货略备,商务颇盛,为古北口外第一繁富之区”。

“九街”指的是头道街到六道街,东西向六条大街(六道街现叫哈达街),还有三条南北走向的街(东横街、西横街、兴隆街)。“三市”是指马市、粮市和菜市,由此构架出赤峰老街的格局。

据史料记载,“九街”长均三里许,街宽三四丈,大小商号千余家,可查证的有名有姓的百余家,如万源德酒业、庆和成皮毛、利源广贷金业、正隆茶庄、云记粮业、鸿昌盛杂货店……可见当时赤峰城繁华景象。

日本侵占赤峰时航拍赤峰城区

1748年到1949年,赤峰历经200年,完成了从乡村集镇到小城市的提升。从1958年开始的随后20年间,赤峰城市大幅向南、向东拓展,建成了长青街以南的行政、居住街区和火花路以东的工业区。

早期昭乌达路

1978年,赤峰还属于昭乌达盟,中心城区以赤峰市(县级市,红山区前身)和赤峰县(城镇部分,松山区前身)为主。1983年撤盟建市后,作为地级市的赤峰市,城区的概念随着行政地位的变化升级。

昭乌达体育场
昭乌达路

按照当时的规划,赤峰中心城区规划范围是:东以红星灌渠为界,西到老民航机场、半支箭河,南到东山、敖包山主峰,北到穆家营村委会及赤锡公路6.7公里处。

80年代航拍赤峰城区
阿吉奈奖白马雕塑

根据1990年人口普查统计,赤峰市城镇人口达到56万,中心城区常住人口达到当时中等城市规模。完成从小城市到中等城市的升级,赤峰用了40年。

工人文化宫
站前广场

进入21世纪,赤峰的发展陡然提速。2003年,赤峰市开始建设新城区。2009年,红山区启动了桥北新区建设,松山区启动了松北新城建设。经过多年的发展,现在的赤峰中心城区,八家组团、小新地组团、桥北新区、松北新城、红山物流园区、松山物流园区渐次崛起,同时也带动了老城区的改造进步。

如今的赤峰,是蒙东地区的区域性中心城市。经过百年的变迁,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功能不断完善,已成长为一座绿树丛里高楼林立,充满时尚活力的现代化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园林城市等荣誉也纷纷花落赤峰。

赤峰,这座依山而生,因山而名的城市。壮美的山水造就了她独特气质,悠久的文化孕育了她丰富内涵。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这座崭新又古老的城市,也将越来越精彩!


编辑:安  达

来源:视觉赤峰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