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韵美谈】姚宪民《大讲“短”字作文章》欣赏
诗人风采
姚宪民
诗人简介
姚宪民,陕西老汉,戊子火鼠一只,真正的无名鼠辈,半生弄文全为稻粱谋;退休后,又为冯妇,率性而作,只求自娱娱人。
大讲“短”字作文章
报载,解放军某部毛喜庆,在青年军人演讲大会上大出了一把风头。
他上了讲台,只洒脱自然地说了一句开场白:“我给大家演讲的题目是纪律与时间”,就“突然转身向幕后走去”, 在“听众莫名其妙,面面相觑,交头接耳,继而喧声四起”的“难堪的半分钟”过后,他才又“平静地走回讲演台。面对被激怒的听众,他满怀激情地说:'如果我演讲时的离开不能容忍的话,同样,工作时纪律松弛、玩忽职守,站岗时擅离哨位,难道不应该谴责吗?我的讲演完了。’”
他的演讲前前后后三句话,历时只有一分钟,却赢得了全场听众“炸雷般的掌声”。
这种结果具有很大的必然性——他演讲的深刻的思想意义为听众所心领神会,他别开生面的演讲艺术使听众悉心倾倒,他理所当然地应该获得独占鳌首的成功——“评比结果,第一名毛喜庆”!
若探讨毛喜庆演讲夺魁的原因,自然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我认为,他贵在以短取胜——他在“短”字上大作文章,精心安排演讲层次,于登台点题亮相之后,用干净利落的行动造成一个令人激怒的悬念,待到大家激愤达到鼎沸的火候,他才款款地叙以平平的一言半语,客观地罗列种种错误现象,使之和他令听众激愤的行动构成生动鲜明的类比,顺势使用反证法,使听众豁然顿释悬疑,彻悟奥妙;于是乎,他的演讲所要阐述的道理,便不言自喻,为大家心悦诚服地接受了——他的演讲短而精,费时少,效率高;实在短得好,短得妙,短得高质量,短得有水平啊!
我们在叹服毛喜庆精湛新奇的讲演艺术之余,稍做有心人,联系一下现实生活,便不难从他的成功经验中获得有益的启迪。
我们周围,常常发生着这样一些值得深思的生活现象:
课堂上,老师讲得洋洋洒洒,眉飞色舞,回环往复,一览无遗;为了尽兴,有时还不得不在打下课铃后 或趁势发挥几句,或再三叮咛一番;而学生,却打瞌睡者有之,看小说者有之,茫然呆坐者有之,几欲先走者亦有之。
会场上,主持人或手拿满纸陈词滥调的讲稿照本宣科,或东拉西扯、语无伦次地乱诌“山海经”。宝贵的时光在这些老兄们的海口中流去了一个钟头又一个钟头,却既未形成一个决议,又没有解决半个问题。再看与会者,打毛衣者有之,拉家常者有之,吞云吐雾者有之,闭目参禅者亦有之。
写文章时,有的讲究“穿靴戴帽”,有的长于“依葫芦画瓢”。“穿靴”者,还必须是“老毛子骑兵的长刺马靴”;“戴帽”者,也要是“三闾大夫的切云危冠”;“画瓢”者,则既要保持“葫芦”的原状,又要添饰“芙蕖的翠叶”、“南瓜的长蔓”。这样以来,文章结构不算不宏阔,篇幅不算不长大,却害得读者有的哑然失笑,有的喟然掩卷,有的昏然欲睡,有的忿然辍读。
谈心时,施教者有的婆婆妈妈,啰啰嗦嗦,老掉牙的道理使人腻闻,弯弯绕的废话让人发烦;有的慷慨激昂,高谈阔论,古今中外合璧,天南地北海讲。老兄们的用心可谓良苦矣,下的功夫不谓不深矣,但“铁杵”却难成“针”也。只见那些受教者,有的噤若寒蝉,有的呆如木鸡,有的萎靡沮丧,有的身静神驰。
凡此种种,屡见不鲜。细细推究起来,产生这种主观动机和客观效果阴差阳错的令人头痛的怪现象的原因,当然很多,因之,可资改进的方法嘛,也自然颇为不少。但有道是“条条大道通罗马”,我认为,我们于彼时彼事上若能从毛喜庆的成功中得到启示,在短而精上下些苦功夫,怕不会不收到一点“掌声雷动”(当然,也可能稍逊于是)的效果吧!
基于此,我呼吁:
请讲“短”课!
请开“短”会!
请写“短”文!
请说“短”话!
请大讲“短”字作文章,“短”出一个生动活泼的新局面!
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激发民族奋进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