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读1
第一节、文言文学习方法与技巧
一、牢记规律
注意古代文言文与现代文的不同是学习文言文的关键
1、一字一词——单音节词为主
2、词义不同——古今异义
3、用法不同——感情色彩、虚实不分、活用、通假等。
4、句式不同——特殊句式、固定句式
5、没有标点——需要自己断句
6、较强的文化特色——文化常识
二、积累知识
1、词的本义 2、古今异义 3、词的特殊用法
4、特殊和固定句式 5、断句的知识 6、文化常识
三、掌握方法
根据古今的不同来积累和掌握古代文言知识与方法
第二节、牢记一字一词规律,注意辨析双音节词
一、牢记一字一词规律
在翻译、断句和理解文章时中不要把两个词误解为一个词,每个字都要落实到位。
例如(2021湖南卷)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上患吏多受赇,密使左右试赂之。
(2)君恶闻其过则忠化为佞,君乐闻直言则化为忠。
参考答案:(1)唐太宗担心官吏中多有接受贿赂的,便秘密安排身边的人去试探他们。
(2) 国君厌恶听到自己的过错,那么忠诚之臣就会变为奸伪之臣;国君喜爱听到正直的言论,那么奸伪的人就会变为忠臣。
二、注意辨析双音节词
古代汉语以单音词为主,现代汉语以双音词为主,这是古今汉语词汇的显著差异之一。在阅读文言文时,不能把古代汉语中的两个单音词误作现代汉语的双音词,还要注意古代的双音词与现代汉语意义的差别。
1、有些双音节词,现代是一个词,古代是两个词,不要产生误解。
例如:
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其,它的;实,果实。连起来译为:它的果实。)
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交,交叉;通,通连,连接。连起来译为:互相通连。)
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襟。(城,城市;市,做生意、做买卖。连起来译为:进城去做买卖。)
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地,土地;方,方圆。连起来译为:土地方圆„„)
2、有些双音节词在古代也是一个词,但它的词义、色彩和现代汉语已经有很大的不同,不能把这些词当作现代汉语语汇来理解。
例如: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行李,此句中指外交使节,指人;在现代汉语里则指出门时带的铺盖箱件等物)
先主复领益州牧,诸葛亮为股肱,法正为谋主,关羽、张飞、马超为爪牙。(爪牙,在这里指武臣,没有贬义;现代汉语中则是专指坏人的帮凶,是贬义词。)
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婚姻,这句中意为“儿女亲家”;现代汉语里指“因结婚而产生的夫妻关系”。)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烈士,在此句中指有节操志于功业的人;现代汉语里指为正义事业而牺牲的人。)
如《桃花源记》中“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的“妻子”,古义指“妻和子女”,今义则指“男女两人结婚后,女子是男子的妻子”。
3、古代有些双音节词,其顺序不是固定的,有时是颠倒的,在理解和翻译时是要注意把它颠倒过来。
例如:莫若遣腹心自结于东,以共济世业。腹心即心腹。
若备与彼协心,上下齐同,则宜抚安。抚安即安抚。
故豫州遁逃至此。遁逃即逃遁。
众士慕仰,若水之归海。慕仰即仰慕。
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名姓即姓名。
伶俜萦苦辛。苦辛即辛苦。
4、要注意同义复词现象。
同义复词指的是意思相同的两个(或两个以上)词连用,表示同一个意思的复合词,其本质上仍然是两个词,只不过意思相同罢了,是古人词语运用的一种习惯。
例如:①"于是行旅不至,人物无资":其中的"行"、"旅",都是"来往的旅客"的意思。如果不了解这一现象,会在理解和翻译上造成一定的困难。
②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邹忌讽齐王纳谏》)"谤"和"讥"连用,都是指责别人的过错或短处的意思。
③老臣病足……故愿望见太后(《触龙说赵太后》:"愿"和"望"都是"希望"的意思。
④丈夫亦爱怜其少子乎(《触龙说赵太后》)这里,"爱"和"怜"都是"爱、疼爱"的意思。
⑤斧斤以时入山林(高一册《寡人之于国也》)这里的"斧"和"斤"指的都是"斧子,伐木的工具"。
⑥反归取之(《郑人买履》):这里的"反"和"归"指的是"返回"
注意:古代文言文还有一种现象叫同义复指现象,指的是两个词汇的意义相同或相近,故注释时,两词只要“合而为一”就是了。其目的是为了强调,注意二者的不同。
例如:① “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桃花源记》)这句话中的“仿佛”与“若”,都是“好像”的意思。因此,在翻译时,只要“二合一”即可了。
②《祭妹文》中的“觭梦幻想”,“觭梦”与“幻想”,都是“奇幻的梦想”(“觭”通“奇”)之义。
三、注意古代汉语里一种特殊的双音节词—— “偏义复词”。
它是由两个意义相近或相对(相反)的语素构成,其中一个语素表示意义,另一个语素不表示意义,只作陪衬。可这样的偏义复词往往在现代汉语中有个“外形”相同的词语存在,而实际上古今的意义是不同的。
偏义复词曾经在1996年全国高考题中出现:
《孔雀东南飞》中“昼夜勤作息”的“作息”是一个偏义复词,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词语属于偏义复词的是(2分)
A.为奸利无所忌 B.每宴飨费千金
C.刺诸县短长 D.必条利病反复
2003年上海高考题中,要求将“盖目眶尽肿,不可开合也”一句译成现代汉语。难度并不高,但有相当多的考生对偏义复词不甚了解,结果把“开合”这个偏义复词当作两个词处理,闹出了“张不开,闭不上”的笑话。如果对课文中偏义复词的句子作过一番梳理的话,那结果就完全不一样了。
例如:
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出入,这里只有“入”表示意义,“出”只作陪衬,偏指“入”。)
今公常从数骑,一旦有缓急,宁足恃乎?(缓急,这里指的是“急”,即紧急情况;“缓”字只作陪衬,没有意义。)
我有亲父母,逼迫有弟兄。(这两个词偏指母、兄,“父”和“弟”只作陪衬。)
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国家,这里偏指“国”。)
四、文言文中的联绵词不能分开来理解。
联绵词指的是由两个音节联缀成义而不能分割的词,前后两个字多数是双声(前后两个字声母相同)或叠韵(前后两个字韵母相同)的关系。联绵词的词义一般都保留到了现代汉语里,古今词义相同。
例如:
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望洋,仰视的样子。)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须臾,极短的时间。)
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憔悴,黄瘦。)
辨析古今异义双音节词的方法:
1、积累词语法:平常多积累古今不同、容易误解的“双音节词”,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和掌握双音节词。
2、语义分析法:即根据句义来进行合理和精准的推断。
老大嫁作商人妇:根据上下文语境,老大,应该是年纪大了。
3、代入分析法
在判断古今异义的双音节词时,考生可以按照古汉语中以单音词为主的特点,对双音节词中的单个词语进行解释,然后把两个词语的意义合并起来,放在语句之中看是否符合语境语意要求。符合要求的情况,说明两个词语的意义都存在,一般来说应当是两个单音节词。
例如《廉颇蔺相如列传》中“璧有瑕,请指示王”中的“指示”,先把“指示”分开翻译:“指”为“用手指”,“示”为“给……看”,合起来的意思是“用手指给……看”,把这个解释代入语句验证,是符合语意表达要求的,说明这是两个词,而现代汉语中的“指示”是一个固定词语,多指“上级对下级或长辈对晚辈说明处理某个问题的原则和方法”。
4、课文迁移法
考生在中学阶段要学近百篇传世佳作,从中也积累了一定的词汇量,这是阅读浅易文言文的一笔重要财富。如果能将从课本中学到的词语含义进行灵活迁移,就能够快速地推断出阅读材料中词语的含义。
有一年全国高考语文试题第18题:
下列句子中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故事,天子当挂服举哀。故事:指先例。
B.得全首领以没。全首领:保持高位。
C.而有司循常习故。有司:指主管官员。
D.公父母春秋高。春秋:指年龄。
该题四个选项中加横线词语常在中学语文课本中出现。
如A.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苏洵《六国论》) B.不然,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张溥《五人墓碑
记》)
C.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行赏。(诸葛亮《出师表》)
D.以八月十三日斩于市,春秋三十有三。(梁启超《谭嗣同》)
通过从课本到阅读材料的迁移,可以推断出A、C、D的解释都
是正确的,只有B项解释错误,按照课本在文中的意思应为:保住性命。
5、对位推断法
利用相似的语言结构中处于对应位置上的词语往往在意义上相同、相近或相反、相对的特点,考生可以根据熟悉的常用词语的意思去推断对位的疑难词语的意思。
如有一年全国高考语文试题第18题:
与下面加横线的词语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贤俊者自可赏爱,顽鲁者亦当矜怜。”
A.愚笨而鲁莽 B.固执而粗鲁
C.顽皮而蠢笨 D.愚昧而蠢笨。
依据对位推断法,语句中“顽鲁”与“贤俊”对位反义,要推断“顽鲁”的意思,必须从“贤俊”入手,“贤俊”指“有德有才且才智出众的人”,只涉及人的天资和修养,而不应涉及人的品质和性格(鲁莽、粗鲁、顽皮),至此,可以推断出正确答案应为D。
文言文古今双音节同形异义词语大全
牺牲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曹刿论战》) 祭祀的牛羊等
可以 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曹刿论战》) 可,可以;以,凭,
烈士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龟虽寿》) 有志节操守的男子
无论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桃花源记》)更不用说
绝境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桃花源记》) 与世隔绝的地方
扶老 策扶老以流憩(《归去来辞》) 指拐杖
卑鄙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出师表》) 地位卑微,见识浅
开张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出师表》) 扩大
感激 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出师表》) 感动奋激
深入 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出师表》) 长距离进入
有意 将军岂有意乎(《隆中对》) 有某种打算
鞠躬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后出师表》) 恭敬,谨慎
中间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口技》) 中间夹杂着
稍稍 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口技》) 渐渐
无赖 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清平乐·村居》)活泼玩皮
于是 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捕蛇者说》)在此,在这上
大风 可以已大风(《捕蛇者说》) 麻疯病
小生 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小石潭记》) 年轻人
少年 村中少年好事者(《促织》)年轻人
作文 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 写文章
人情 人情一日不再食则饥,终岁不制衣则寒(《论贵粟疏》) 人的通常情况
县官 县官急索租,(《兵车行》) 朝廷
指示 璧有瑕,请指示王(《廉颇蔺相如列传》)指出来给……看
约束 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廉颇蔺相如列传》)信约 盟约
前进 于是相如前进缶(《廉颇蔺相如列传》)前,上前;进,进献
因而 不如因而厚遇之(《廉颇蔺相如列传》)趁机
以往 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廉颇蔺相如列传》) 从这里到那里
宣言 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廉颇蔺相如列传》)扬言
亲戚 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廉颇蔺相如列传》)父母兄弟,亲人
地方 今齐地方千里 (《邹忌讽齐王纳谏》)土地方圆
其实 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晏子使楚》) 它的果实
其实百倍(《六国论》) 那实际上
横行 当横行天下,为汉家除残去秽(《赤壁之战》)纵横驰骋,所向无敌
北面 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赤壁之战》)面朝北,指臣服
殷勤 肃宣权旨,论天下事势,致殷勤之意(《赤壁之战》)关切、问候
中国 莅中国而抚四夷(《齐桓晋文之事》) 指现在中原地区
不过 所将中国人,不过十五六万,且久已疲矣(《赤壁之战》)不超过
形成 如此则荆吴之势强,鼎足之形成矣(《赤壁之战》)形势形成
行李 行李之往来(《烛之武退秦师》)行人
行为 士之行为先者(《五人墓碑记》)品行成为
从事 犹不失下曹从事(《赤壁之战》)官名
妻子 子布元表诸人各顾妻子(《赤壁之战》)妻子儿女
初一 初一交战,操军不利,引次江北(《赤壁之战》)刚刚开始
所以 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廉颇蔺相如列传》) …… 的原因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师说》) 用来,靠它来……
风流 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念奴娇·赤壁怀古》) 杰出、英俊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繁华景象,流风余韵
故事 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旧例
口舌 意北亦尚可以口舌动也(《〈指南录〉后序》)代指言辞
无聊 穷饿无聊,追购又急(《〈指南录〉后序》)处境困窘,没有依靠
慷慨 初至北营,抗辞慷慨,上下颇惊动(《〈指南录〉后序》) 理直气壮,意气激昂
山东 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过秦论》)崤山以东
祖父 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六国论》)祖辈与父辈
智力 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六国论》)智慧和力量
至于 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六国论》) 终于达到某种程度
自由 吾意久怀忿,汝岂得自由(《孔雀东南飞》)自作主张
处分 处分适兄意,哪得自专由(《孔雀东南飞》)安排,处置
逢迎 新妇识马声,蹑履相逢迎(《孔雀东南飞》)迎接
交通 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孔雀东南飞》)交接相连
生人 生人作死别,恨恨哪可论(《孔雀东南飞》)活着的人
可怜 东家有贤女,可怜体无比(《孔雀东南飞》)可爱
多谢 多谢后世人(《孔雀东南飞》) 多多告诫
秋天 秋天漠漠向昏黑(《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秋日的天空
因为 因为长句,歌以赠之(《琵琶行》) 因此写作
突出 铁骑突出刀枪鸣(《琵琶行》) 骤然冲出
古代常见的偏义复词
偏义复词由两个字组成,只有一个字表示意义,另一个字只作陪衬。例如:”契阔谈宴,心念旧恩。”“契阔”中的“契”是投合,“阔”是疏远,在这里是偏义复词,偏用“契”的意义。“契阔谈宴”就是说两情契合,在一处谈心宴饮。
1.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崩殂:“崩”指皇帝死,“殂”指平民死,偏义在“崩”,“殂”是衬字。
2.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 偏义在“骑”,“车”是衬字。
3. 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偏义在“入”,“出”是衬字。句意为:防备别的强盗进来和意外的变故。
4.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偏义在“亡”,“存”是衬字。
5. 其间衰老者或有代谢 偏义在“谢”,“代”是衬字。
6. 我有亲父母,逼迫兼弟兄 偏义在“母”,“父”是衬字;
偏义在“兄”,“弟”是衬字。指刘兰芝的兄长。
⒎ 时一刻不适耳目之观 偏义在“目”,“耳”是衬字。只要注意到“耳目之观”的“观”字就可知道。另外,“芙蕖”即荷花。
⒏ 我有亲父兄,性行暴如雷 偏义在“兄”,“父”是衬字。
⒐ 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 偏义在“姥”,“公”是衬字。
⒑ 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偏义在“国”,“家”是衬字。
⒒ 冀缓急或可救助 偏义在“急”,“缓”是衬字。
⒓ 世之有饥穰,天之行也 偏义在“饥”,“穰”是衬字。“饥”,灾年;“穰”,丰年。联系下文禹汤遭受连年水灾旱灾,故“饥穰”当偏指“饥”,
⒔ 但欲求证煞费苦心,不复顾利害 偏义在“害”,“利”是衬字。
⒕ 女子先有誓,老姥岂敢言 偏义在“女”,“子”是衬字。
⒖ 去来江口守空船 偏义在“去”,“来”是衬字。
⒗ 孰与君少长? 偏义在“长”,“少”是衬字。意谓“谁的年龄大”;
⒘ 山下皆石穴罅,不知其浅深 偏义在”深(深度)”,”浅”是衬字。
⒙ 死生,昼夜事也 偏义在“死”,“生”是衬字。
⒚ 奉使往来,无留北者。偏义在“往”,“来”是衬字。指宋朝的使者北往,不指元军的使者南来。
⒛ 即具以北虚实告东西二阃 偏义在“实”,“虚”是衬字。
21. 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偏义在“异”,“同”是衬字。
22. 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偏义在“巷”,“陌”是衬字。
23.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偏义在“远”,“近”是衬字。
24. 噌吰如钟鼓不绝 偏义在“钟”,“鼓”是衬字。
25. 今以钟罄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 偏义在“钟”,“罄”是衬字。
26. 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 偏义在“作”,“息”是衬字。状语“勤”只能修饰“作”不能修饰“息”因而“作息”偏指“作”,“息”无义起陪衬作用。
27. 今有一人,入其园圃,窃其桃李 “园圃”在古代有区别,种树曰“园,种菜曰“圃。现代则泛指种植果树蔬菜的地方。在本句中,看句后有“窃其桃李”,可知“园圃”在此仅指种树的地方。
28 曾不吝情去留 “去”和 “留”意思相反,在这里只取“去”的意思。
练习题:
1、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每纵游骑剽掠,小不利辄引去,徜徉无斗志。
(2)若欲货财,汉以玉帛赐单于,有故事,宜许之。
2、把文字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 赵氏诸舅以其类己,每加赏鉴。
(2) 颖常微服行诸营,察众志向,归必三鼓。
(3) 檄潮州令僧舁蛇至,载以阑槛。
参考答案:
1、常常纵使游动骑兵抢劫掠夺,稍稍失利就撒退,来回游荡没有斗志。
评分参考:译出大意给3分;“每”“引去”两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评分细则:
译出大意给2分,“每”“辄”“引去”三处,每译对处给1分。
把“每”译为“常”“经常”“常常”等,给1分。把“辄”译为“就”“总是”等,给1分。把“引去”译为“微退”“撒离”“撒去”“微回”“退去”“退兵”“逃走”“逃离”“离去”“离开”等,给1分。
(2)(5分)如果想要货物钱财,汉朝曾赐给匈奴单于玉帛,有先例,应当答应他们。
评分参考:译出大意给3分:“故事”“宜”两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执行细则:
译出大意给2分:“若”“故事”“宜”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2、(1)【参考答案】赵家的几位舅舅认为他很像自己,常常对他加以称赏和品评。(3分,句意通顺1分,类每各1分)
(2)【参考答案】胡颖经常穿着一般人的衣服在各军营间行走,观察了解士兵的想法和动向,三鼓时分才回来。(4分,句意通顺1分微服志向三鼓各1分)
(3) 【参考答案】下公文至潮州命令寺僧把大蛇抬起来,用栅槛把它关在里面。(3分,句意通顺1分,檄 载以阑槛语序调整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