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功高盖主的3员猛将,可轻松取代皇帝,你认识哪几位?

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越王为人长颈鸟喙,可与共患难,不可与共乐。子何不去?——《史记》

人们吐槽夫妻关系时,经常说“共患难容易,同富贵难”。这样的关系,用来形容君臣关系再恰当不过了。需要你的时候,你是贤弟;不需要你的时候,你是逆贼。朱元璋称帝之后,一个个解决掉开国功臣。李渊看到李世民功劳太大,刻意偏心太子李建成。赵匡胤黄袍加身,第一件事就是“杯酒释兵权”。

皇帝压制权臣,权臣反过来也能反杀皇帝。一代枭雄曹操,权倾朝野,万人之上。可惜时机不成熟,曹操虽然掌握了皇帝般的权利,却始终没法称帝,只能“挟天子以令诸侯”。还有清朝权臣多尔衮,顺治帝年纪小,孝庄羽翼还不丰满,他的地位一度压在皇帝之上。当然,也不是所有的权臣都会如此。古代有三位功高盖主的大将,他们本来可以取代皇帝,但是没有这么做。

王翦

王翦退出历史舞台的方式有点不一样。白起坑杀40万赵军,王翦和白起并列,被称为“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他们两各有各的优点,对于皇帝来说,王翦最大的优点就是忠心。作为将领,最容易被君王猜忌。兵权给少了,不能重伤地方。兵权给多了,自己可能被拉下马。这也是赵匡胤“重文轻武”的原因。

秦始皇和王翦,一个控制欲极强的君王,一个是天才将领,他们遇到注定会有一场腥风血雨。王翦帮助秦王灭了赵国、韩国、魏国和燕国,公元前226年,秦始皇打算出兵楚国的,首选肯定是名将王翦。王翦估计了战斗力,认为派60万兵马才能对战楚国。秦始皇当然不肯,也不愿意相信。60万可是秦国一大半的兵力,王翦拿到了要是有异心怎么办?

秦始皇派了蒙恬和李信出战,两人共用了20万兵马,惨败。看来想要打败楚国,还真的只能相信王翦了。秦始皇为了统一六国真是够低声下气了,他竟然主动给王翦赔礼道歉。王翦真没异心,他纯粹是想帮助秦国打赢罢了。为了让秦始皇放心,他“请美田宅园池甚众”,又“以请田宅为子孙业耳”,把自己的名声都搞臭了。最后王翦灭了楚国后,就隐退了。

韩信

韩信应该算最惨的权臣,他根本就没有造反谋逆之心,却被吕后残忍杀害,连着他三族都受到连累。韩信的有带兵打仗的才能,的确是刘邦成就了他,不然韩信有再多的才华没无处发挥。韩信最后也是被才华所害,他定三秦,灭魏国,破代国,诛赵国齐国,手握军中大权,皇帝表面上赞赏有加,背地里已经恐惧了。

同样是将领,韩信和王翦有截然不同的命运,主要是因为韩信太骄傲了。《史记》记载,皇帝问韩信“我能带领多少将领呢?”韩信说“最多十万”。皇帝又问韩信,“你能带多少人呢?”韩信自信满满地说“当然是越多越好了”。从这里就看得出,韩信不怵皇帝,相信自己的能力。要他为了活命,像王翦一样搞臭自己的名声,他估计是做不到的。

郭子仪

如果没有郭子仪,唐朝的命运不知道会如何,但是有一定可以肯定,就是唐朝存在的时间一定变短。郭子仪进入军营时,正是经历安史之乱疲弱的唐朝。乱世出英雄,郭子仪就是唐朝的救世主。他带领部队先后收复了河北、河东,稳住了探查后的统治。郭子仪稳住奖赏,却无法稳住皇帝的心。

公元757年,郭子仪因为收复领土有功,被封为天下兵马大元帅。从字面上来看,郭子仪是全天下军队的指挥官。从这里看得出来,郭子仪已经升无可升,再升上去只能取代皇帝了。德宗即位之后,开始提防郭子仪,对他明升暗降,夺了郭子仪的兵权。后来外族来犯,皇帝想来想去能派出的人也只有郭子仪了,又重新给了他兵权。郭子仪倒是心大,没有什么不满的。公元781年,郭子仪去世了,皇帝终于安心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