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启蒙教育读本《幼学琼林》全文及译文(卷一·天文·地舆篇)

《幼学琼林》是中国古代儿童的启蒙读物,作者程允升。《幼学琼林》初为明代西昌人程登吉(字允升)编著,本名《幼学须知》,又称《成语考》、《故事寻源》,清人邹圣脉作了增补,改名为《幼学琼林》,也叫《幼学故事琼林》。卷一·天文混沌初开,乾坤始奠。 气之轻清上浮者为天,气之重浊下凝者为地。 日月五星,谓之七政;天地与人,谓之三才。 日为众阳之宗,月乃太阴之象。 虹名螮蝀,乃天地之淫气;月里蟾蜍是月魄之精光。风欲起而石燕飞,天将雨而商羊舞。 旋风名为羊角,闪电号曰雷鞭。 青女乃霜之神,素娥即月之号。 雷部至捷之鬼曰律令,雷部推车之女曰阿香。 云师系是丰隆,雪神乃是滕六。 歘火、谢仙,俱掌雷火;飞廉、箕伯,悉是风神。列缺乃电之神,望舒是月之御。 甘霖、甘澍,仅指时雨;玄穹、彼苍,悉称上天。 雪花飞六出,先兆丰年;日上已三竿,乃云时晏。 蜀犬吠日,比人所见甚稀;吴牛喘月,笑人畏惧过甚。望切者,若云霓之望;恩深者,如雨露之恩。 参商二星,其出没不相见;牛女两宿,惟七夕一相逢。 后羿妻,奔月宫而为嫦娥;傅说死,其精神托于箕尾。 披星戴月,谓早夜之奔驰;沐雨栉风,谓风尘之劳苦。 事非有意,譬如云出无心;恩可遍施,乃曰阳春有脚。馈物致敬,曰敢效献曝之忱;托人转移,曰全赖回天之力。 感救死之恩,曰再造;诵再生之德,曰二天。 势易尽者若冰山,事相悬者如天壤。 晨星谓贤人廖落,雷同谓言语相符。 心多过虑,何异杞人忧天;事不量力,不殊夸父追日。如夏日之可畏,是谓赵盾;如冬日之可爱,是谓赵衰。 齐妇含冤,三年不雨;邹衍下狱,六月飞霜。 父仇不共戴天,子道须当爱日。盛世黎民,嬉游于光天化日之下;太平天子,上召夫景星庆云之祥。 夏时大禹在位,上天雨金;春秋孝经既成,赤虹化玉。 箕好风,毕好雨,比庶人愿欲不同;风从虎,云从龙,比君臣会合不偶。 雨旸时若,系是休徵;天地交泰,称斯盛世。译文混沌的宇宙,元气一经开辟,天地阴阳便有了定位。轻清的元气向上浮升而形成了天,厚重混浊的部分凝结在下面便形成了地。太阳、月亮及金、木、水、火、土五星并称为七政。天、地和人合称为三才。太阳是众多阳气的宗主,月亮是太阴的精华象征。长虹又称为虫带虫东,是天地之气交汇浸淫而形成的;月宫里的蟾蜍,是月亮的精华所凝聚而成的。风将要扬起的时候,石燕就成群的飞起;天将要下雨的时候,商羊(一足鸟)就会出来飞舞。盘旋屈曲的狂风,仿佛弯曲的羊角,闪烁的电光划破长空,如同雷神挥动着鞭子;青女是主管降霜的神灵,素娥就是嫦娥,也是月亮的别名。雷部里行动敏捷且能迅走如飞的鬼叫做律令,专管雷雨推车的女孩叫做阿香。世人称云神为丰隆,雪神为滕六,欻火和谢仙都是掌管雷火的神祇,飞廉、箕伯则是风神。列缺是照耀电光的神灵,望舒为月宫里的御车之神;甘霖和甘澍都是指及时雨;玄穹和彼苍都是上天的通称。飘飞下来的雪花都是六角形的,可以用来预卜年岁的丰收;太阳升起已有三竿的高度,表示时候已经不早了。蜀地(四川)因山高少日,所以当地的狗看见太阳,就对着太阳狂吠,是比喻人见识太少,少见多怪。吴(江苏)地的水牛看见月亮便气喘吁吁,用来嘲笑世人恐惧得太过分了。期盼之心殷切,好比大旱之年企盼天空的云霓;恩泽深厚,如同万物得到雨露的滋润;参星与商星此出彼没,永远没有机会相见;牛郎和织女隔着银河相望,每年七月初七的夜晚才能相会一次。后羿的妻子嫦娥成仙后升天,飞奔到月宫里;殷高宗的贤相傅说,他死了以后其精神寄托在箕、尾二星之间。披星戴月是说早晚不停地奔波,整日操劳非常艰苦;栉风沐雨是说奔波在外,不避风雨地辛苦经营。事情在无意中完成好像浮云的无心出岫;恩泽广泛的施行,好像阳春滋长着万物一样。送礼物给人家,要自谦说聊表献曝的诚意;托人挽转情势,要说全靠您的回天之力。感谢他人援救的恩情叫做再造;称颂再生的德泽叫做二天。看似坚固,实则容易消亡的情势或权力,好像冰山见到太阳一样;事物悬殊极大,相去甚远如同天和地一样,可称为天壤之别。贤德之人因稀少罕见,比喻为早晨的星星;人云亦云,所说的言语都相似,则用雷同来形容。心里太过忧虑,好像杞人担心天要塌下来一样;做事不自量力,和夸父追逐太阳一样毫无差别。赵盾之为人,如夏日的太阳一样,威猛似火使人害怕。赵衰待人和蔼,如冬日的阳光一样和蔼可亲。汉朝山东地方有一孝妇窦氏含冤而死,上天因而震怒,三年都不下雨;战国时候邹衍被屈捕下狱,六月的盛暑天气,忽然飞起霜来;杀父之仇必报,不愿和仇人共同站立在天地之间;为人子女者应尽孝道,要珍惜父母健在时,能诚心奉养父母的日子。太平盛世之时,百姓安居乐业,所以能在光天化日之下快乐地嬉游;太平时期有才德的皇帝能感召上天,而出现景星、庆云等各种祥瑞的景象。夏朝时大禹平治水患,功劳齐于天地,使上天接连着下了三天黄金雨;孔子编纂了《春秋》和《孝经》这两部书,赤虹从天而降化为黄玉。箕星主风,毕星主雨,比喻百姓的愿望各有不同;虎啸生风,龙腾生云,说明了君臣的会合相辅并不是偶然的。晴雨适宜应时而至,这是吉庆福禄的好征兆。天地融和通畅,万事亨通便称得上是太平盛世。卷一·地舆黄帝画野,始分都邑;夏禹治水,初奠山川。宇宙之江山不改,古今之称谓各殊。北京原属幽燕,金台是其异号;南京原为建业,金陵又是别名。浙江是武林之区,原为越国;江西是豫章之地,又曰吴皋。福建省属闽中,湖广地名三楚。东鲁西鲁,即山东山西之分;东粤西粤,乃广东广西之域。河南在华夏之中,故曰中州;陕西即长安之地,原为秦境。四川为西蜀,云南为古滇。贵州省近蛮方,自古名为黔地。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此为天下之五岳;饶州之鄱阳,岳州之青草,润州之丹阳,鄂州之洞庭,苏州之太湖,此为天下之五湖。金城汤池,谓城池之巩固;砺山带河,乃封建之誓盟。帝都曰京师,故乡曰梓里。蓬莱弱水,惟飞仙可渡;方壶员峤,乃仙子所居。沧海桑田,谓世事之多变;河清海晏,兆天下之升平。水神曰冯夷,又曰阳侯,火神曰祝融,又曰回禄。海神曰海若,海眼曰尾闾。望人包容曰海涵,谢人恩泽曰河润。无系累者曰江湖散人,负豪气者曰湖海之士。问舍求田,原无大志;掀天揭地,方是奇才。凭空起事,谓之平地风波;独立不移,谓之中流砥柱。黑子、弹丸,漫言至小之邑;咽喉、右臂,皆言要害之区。独立难持,曰一木焉能支大厦;英雄自恃,曰丸泥亦可封函关。事先败而后成,曰失之东隅,收之桑榆;事将成而终止,曰为山九仞,功亏一篑。以蠡测海,喻人之见小;精卫衔石,比人之徒劳。跋涉谓行路艰难,康庄谓道路平坦。硗地曰不毛之地,美田曰膏腴之田。得物无所用,曰如获石田;为学己大成,日诞登道岸。淄渑之滋味可辨,泾渭之清浊当分。泌水乐饥,隐居不仕;东山高卧,谢职求安。圣人出则黄河清,太守廉则越石见。美俗曰仁里,恶俗曰互乡。里名胜母,曾子不入;邑号朝歌,墨翟回车。击壤而歌,尧帝黎民之自得;让畔而耕,文王百姓之相推。费长房有缩地之方,秦始皇有鞭石之法。尧有九年之水患,汤有七年之旱灾。商鞅不仁而阡陌开,夏桀无道而伊洛竭。道不拾遗,由在上有善政;海不扬波,知中国有圣人。译文黄帝划分了中国的疆域,才有了都邑的界限,夏禹平治了洪水,才奠定了山川的位置。天地间的山川河脉虽然不曾更改,自古以来它们的称呼却各有不同。北京古时称幽州或称燕国,别名又叫金台;南京就是建业,别名又叫金陵。浙江从前称为武林,本是越王的故国;豫章、吴皋都是旧时江西的称呼。福建一省古时统称七闽,湖广地方旧名叫做三楚;东鲁、西鲁就是山东、山西的旧名,东粤、西粤即为广东、广西。河南位于中原的中心位置,所以又称为中州;长安为陕西首府,古代是秦国的辖地。四川就是西蜀,云南汉朝时建置滇池;贵州地处南蛮所以叫做荒服,是古时黔中之地。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这是中国著名的五大高山。饶州的鄱阳湖、湘阴的青草湖、润州的丹阳湖、巴陵的洞庭湖、苏州的太湖,这是中国著名的五大淡水湖。金城汤池形容城墙和护城河坚固、牢不可破,如金铸成的城,如汤沸热的池。黄河像衣带万古流长,泰山像砺石与天共存,是帝王分封功臣时的誓盟之辞,祝他永久存在,并誓立永久和好的盟书。皇帝居住的都城称为京师,旅居在外的人,称自己的故乡为梓里。蓬莱和弱水路途遥远艰险,只有神仙才能飞渡到那里,十洲和三岛山高路远,只有虔诚修养的仙人才能居住在那里。沧海桑田比喻世事变迁很大;河清海晏是天下太平的征兆。掌管河水的神称为冯夷又叫做阳侯;管理火的神称为祝融又叫回禄。海神的名字叫海若,海眼是海下泄水的洞孔,又称为尾闾。希望得到别人的包容,说如同大海能涵容得下;感谢他的恩泽,就说像受到河水一样的滋润。没有责任牵绊的人叫做江湖散人;自负豪气的人叫做湖海之士。一个人只会寻问屋舍讲求田亩,那就表示胸无大志;能够掀天揭地做大事业的人,才能称为有才能的奇人。争端凭空而起,而产生了意外纠纷,好像平地生了风波。有自己的主张能担当大任,遇事毫不动摇者,可称为中流砥柱。黑子和弹丸都是形容很小的地域;咽喉和右臂都是身体上重要的部位。势单力孤难以完成大事业,就好像只用一根大木,怎么撑得住即将倒塌的大屋子呢?英雄好汉夸耀自己的胆识本领,说一丸泥团可以封得住函谷关。做事先失败,后来才得以成功,叫做“失之东隅,收之桑榆”。事情将要成功,只差最后一点点,半途忽然停止了,就称为“为山九仞,功亏一篑”。拿瓠瓢来测量海水,比喻人的见识太浅;精卫的衔石填海,是指做事徒劳无功。跋涉是说行路非常艰难,康庄大道是说道路极为平坦宽广。土壤贫瘠,地面长不出五谷草木的,称为不毛之地。肥沃丰饶的田地,叫做膏腴之田。得到某物却一无所用,就如同获得长不出农作物的石头地,做学问而有了成就,则可用诞登道岸来形容。淄水和渑水都位于山东境内,淄水甘甜,渑水苦味,淄水和渑水的味道不同,放在一起也能分辨得出来,泾水和渭水有清有浊,当二水合流后,依然清浊分明。拿涌出的泉水来充饥,也觉得很快乐,是赞美人安贫乐道,隐居在家不肯出来做官;情愿在清静的东山高枕无忧,是说辞去官职以求轻松悠闲,由此可见他清高的节操可以风世。圣人降临世间,黄河的水也会呈现清澈,太守清廉爱民,越王石才会显现于世。风俗淳朴的乡里称为仁里,风俗恶劣的地方叫做互乡;孝顺父母的曾子,不愿进入里名叫胜母的地方是恨它不孝;主张非乐的墨子,车子走到名叫朝歌的城邑时,就掉头而返,是嫌它失时。尧帝时黎民百姓都能怡然自得,拍着土壤引吭高歌;西周时的百姓朴实讲仁义,都能互相谦让耕地。费长房通晓收缩土地,化远为近的方法;秦始皇时有挥鞭驱赶石头造桥的奇术。尧帝时洪水为患九年,商汤时有七年的大旱天灾。商鞅没有仁德,废除自古以来的井田制度,开阡陌奖军功。夏桀暴虐无道,上天便使伊、洛二水同时枯竭,以示惩戒。路上不捡拾他人的失物,是因为在上的人治理有方的缘故。海里扬不起大波浪来,由此可知中国境内有了圣明的人。

(0)

相关推荐

  • 【赌气】:张恩泽

    [赌气]:泽 三天绝饭食, 淡定牛肉面. 四日吃冷包, 精神还算好. 十天不吃饭, 皮囊廋成骨. 生活乐呵呵, 自然风轻轻.

  • 「13月亮历」【星之奇旅写作社】黄太阳波符能量播报:金灿灿的暖阳下,焕发出生命本真的色彩

    黄太阳波符能量播报: 金灿灿的暖阳下,焕发出生命本真的色彩 作者:恩泽  责任编辑:碗 排版:PandaYung 图:来自星之奇旅设计部.禅卡 黄太阳波符的能量主题是什么? 有哪些资源与助力我们可以更 ...

  • 【颦感】:张恩泽

    [颦感]:恩泽 男儿有泪不轻弹, 生子当如大丈夫. 世间因果诸多事, 迷惘不知措上霜.

  • 【醉生梦死】:张恩泽

    [醉梦]:泽 闻李白醉酒捞月, 听恩泽酒醉抚雪! 血骨無存身到死, 枉费风华风月花!

  • 【苦吟】:张恩泽

    <苦吟>:泽 自古英雄無少年, 深耕雨读伴歌行. 赏梅踏雪不留痕, 山色空胧笑苍穹!

  • 【池中照】:张恩泽

    草堂阁主(史臧書,洗锅侠,翻开历史卷轴,诗的重要性取决于价值,史诗之書,音乐之都!

  • 【莫论】:张恩泽

    草堂阁主(史臧書,洗锅侠,翻开历史卷轴,诗的重要性取决于价值,史诗之書,音乐之都!

  • 【凡庸】:张恩泽

    草堂阁主(史臧書,洗锅侠,翻开历史卷轴,诗的重要性取决于价值,史诗之書,音乐之都!

  • 国学启蒙读物《幼学琼林》(卷二·朋友宾主)原文·注释及译文

    <幼学琼林>是骈体文写成的,全书全部用对偶句写成,容易诵读,便于记忆.全书内容广博.包罗万象,被称为中国古代的百科全书. 卷二·朋友宾主取善辅仁,皆资朋友:往来交际,迭为主宾.尔我同心,曰 ...

  • 国学经典:《幼学琼林》全文及解释

    <幼学琼林>全文及解释(卷四) 幼学琼林>全文及解释(卷三) <幼学琼林>全文及解释(卷二) <幼学琼林>全文(卷一)注解

  • 国学启蒙教育《弟子规》全文及解释!国学经典,受益匪浅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为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其内容采用<论语>"学而篇"第六条"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 ...

  • 幼学琼林全文

    卷一 天文 混沌初开,乾坤始奠.气之轻清上浮者为天,气之重浊下凝者为地. 日月五星,谓之七政:天地与人,谓之三才.日为众阳之宗,月乃太阴之象.虹名螮蝀,乃天地之淫气:月里蟾蜍,是月魄之精光.风欲起而石 ...

  • 幼学琼林(全文版)目录

    程登吉 ·著 ·第一卷 ·第二卷 ·第三卷 ·第四卷 第一卷 第二卷 第三卷 第四卷 <第一卷> 第一章天文 第二章地舆 第三章岁时 第四章朝廷 第五章文臣 第六章武职 <第二卷&g ...

  • 幼学琼林全文及解释

    幼学琼林全文及解释 卷一·天文 [原文] 混沌初开,乾坤始奠.气之轻清上浮者为天,气之重浊下凝者为地. [译文] 混沌的宇宙,元气一经开辟,天地陰陽便有了定位.轻清的元气向上浮升而形成了天,厚重混浊的 ...

  • 幼学琼林原文 注释 译文,易读易忆,古代的百科全书(1)

    <幼学琼林>是骈体文写成的,全书全部用对偶句写成,容易诵读,便于记忆.全书内容广博.包罗万象,被称为中国古代的百科全书.书中对许多的成语出处作了许多介绍,读者可掌握不少成语典故,此外还可以 ...

  • 《幼学琼林》原文 译文(十三)

    <幼学琼林>是骈体文写成的,全书全部用对偶句写成,容易诵读,便于记忆.全书内容广博.包罗万象,被称为中国古代的百科全书. 书中对许多的成语出处作了许多介绍,读者可掌握不少成语典故,此外还可 ...

  • 《幼学琼林》原文 译文(十二)

    <幼学琼林>是骈体文写成的,全书全部用对偶句写成,容易诵读,便于记忆.全书内容广博.包罗万象,被称为中国古代的百科全书. 书中对许多的成语出处作了许多介绍,读者可掌握不少成语典故,此外还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