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养肝是真的吗?
春季
“90后用一半工资来养生”常常成为社会热门话题,现代年轻人的养生方法有哪些?“保温杯里泡枸杞”、“可乐泡党参”、“熬最长的夜,敷最贵的面膜”、“吃麻辣火锅要喝水稀释”,不仅如此,很多人还用起了防脱洗发水和生发水。这些现象俨然成为了广大年轻人的常态。
眼下正是推陈出新、生命萌发的春季,是时候该迈出正确养生的第一步了。今天我们就来说说春季养生中的关键——养肝。
我们先来品一品伟大的中医经典古籍是如何说这件事情的。
《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
条文: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
【译】春季的三个月,是万物复苏的季节,自然界呈现出一片生机蓬勃的景象。根据天人合一的理论,人们应该晚睡早起,适当散步,衣着宽松,不要使身体受到拘束,以便使精神随着春天万物的生发而充满生机。对待事物,也要符合春天的特点,应当发生的就让它发生,而不要去伤害它;应当给予的就给予,而不要剥夺它;应当培养的就去培养,而不要惩罚它。这就是适应自然环境“春生”的特点,是调养人体中生气的方法与原则。否则容易损伤肝脏之气,到了夏天还会发生寒冷性质的疾病。
这段话阐释了春季养肝的重要性。春季,是指从立春之日起,到立夏之日,期间包括了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等六个节气。在中医藏象学说中,我们把五季归属为人体五脏,春季归为“肝”。因为肝的五行属性是“木”,木的特点是生长、条达、舒畅,与万物生发的春季相似。而中医基础理论认为,肝主疏泄,调畅全身气机,且肝藏血,是调养气血的重要脏器。《黄帝内经》把它称为将军之官,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情绪
据相关数据显示,春季的自杀率非常高。曾经发表于《社会科学与医学》上的一篇研究称,28个国家的调查中,其中25个北半球国家自杀率5月份最高,2月份最低;而后的研究显示在南半球,同样是属于春天的9月和10月份,自杀率最高。
春天,成为自杀率最高的季节。在春季,人们更容易情绪不畅、既往有抑郁症的病患常常复发。或者大家有没有觉得最近易发脾气,常常因为一些小事情闹别扭。这就对了!上述就是春季人们容易产生的两种消极情绪。
一是发脾气,和春季阳气升发导致肝气上亢有关;二是抑郁沮丧的悲观情绪。肝脏异常会影响人的情绪,不良情绪也会影响肝脏健康。“肝主情志”、“怒伤肝”,养肝的关键是保持心情舒畅,忌暴怒或抑郁。
①生活中、工作上不要钻牛角尖,如有不良情绪发生需及时和对方沟通,找到宣泄的通道,而不要闷在心里,以免抑郁成疾;
②在某个春光明媚的时节,走到大自然中,享受大自然赐予的美好:阳光、草坪、鸟鸣、翠绿、花香、春风.....,一切都是那么美好;
③适当的运动可以转移和释放不良情绪,也促进血液循环、排汗,助于肝脏解毒。春天里,人们容易出现春困,表现为精神不振,也可通过运动来缓解。
养生少年们应该制定运动计划表,规律运动,比如规定每周跑步3-4次,每次保证45分钟以上,或根据个人喜好选择游泳、跳舞、骑单车等运动。
当然,内心无怒火、嗔痴尽无余是一场漫长修行,所有烦恼,都是放不下的执著。自我内心修练远远比小编千叮万嘱的效果来得更持久深远。
饮食
春天的消化道疾病发生率非常高,如消化道溃疡甚至出血、肠胀气等。根据五行相乘相侮学说,这与肝气乘脾有关。春季易于情志不畅,肝失条达,横逆乘脾,脾运无权,则发上述疾病。民以食为天,春季养肝,我们应该如何选择吃来避免上述疾病的发生呢?
①增甘少酸,健脾为主:宜摄入山药、薏苡仁、莲子、小米粥、枣膏、蜂蜜等味甘健脾食物,可纠正肝气偏旺带来的脾胃功能影响,防止肝郁乘脾。少摄入酸性食物,因为酸性收敛,不易于肝气疏泄。
另外,冬春交际是消化道溃疡的复发季节,又是万物复苏的时节,市场上春笋上市多,味道鲜美可口,但既往有胃病的患者应浅尝则止,因为春笋粗纤维含量高,会摩擦和刺激胃创面导致出血。
②忌酒:酒精及其中间代谢产物乙醛是肝毒性物质,过量饮酒可引起脂肪肝、肝硬化。WHO把酒精列为一级致癌物质。特别是对于既往有急慢性肝病的患者,需严格忌酒。
③食物药膳:可用疏肝柔肝的药材和食品制作药膳,方法简单,味道可口,可每日食用。下面推荐两个药膳方子。
方子一:红枣花生汤。具有补脾和胃、养血止血的功效。
红枣50克,花生80克,冰糖50克。
将红枣、花生洗净,同放砂煲内,加清水适量,大火煮沸后,改用小火煲至花生熟烂,加入冰糖再煲片刻,即可食用。
方子二:枸杞粳米粥。具有健脾和胃,柔肝养血的功效。
粳米100克,酸枣仁15克,冰糖10克。
粳米淘洗干净,浸泡半小时后放入锅中,注入约1000毫升冷水,用大火煮沸后改用小火熬煮。粥将稠时加入枸杞末,续煮至粥成,加冰糖调味即可,宜空腹食用。
总体来说,春季养肝需保证规律饮食。对健康人而言,以清淡为主即可,不必进补,避免食用辛辣食物。
穴位保健
通过肝经穴位按摩可起到滋阴补血,养肝柔肝的作用。
①太冲穴:足背的第一、二跖骨之间凹陷处。有人把“太冲穴”比作人体的出气筒,因为它是肝经的原穴和腧穴,是肝经的火穴,能够把肝气肝火消散掉。所以通过按揉“太冲穴”,可以把人体郁结的气最大限度地冲出去。怒发冲关时可泻火入眠,头晕脑胀时(血压升高引起)可降压,有气无力时可调补气血。
②大敦穴:大脚趾内侧的趾甲缝旁边。大敦穴又是一个井穴,“井”是源头的意思。按摩“大敦穴”能达到清肝明目之功效。
③章门穴:在第十一肋端。本穴既可健脾、胃,又能疏肝理气、活血化瘀。
④阳陵泉穴:位于小腿外侧,腓骨头前下方凹陷处。此穴治疗胆腑病症,在临床上常被用来作为脂肪肝治疗的要穴。
⑤肝腧穴:位于第九胸椎棘突下,(督脉)旁开1.5寸处。是肝脏在背部的反应点,刺激此穴有利于肝脏疾病的防治。
可每日揉按2-3个上述穴位,每个穴位3分钟,如有条件可加灸法,每个穴位灸15分钟左右。
或者可以在睡前揉按肝经。大腿内侧有3条经络,中间是肝经,靠近正面的是脾经,靠近背面的是肾经。
方法:坐位,右腿向前伸直,左腿弯曲平方,双手交叉,压在大腿根部,沿着大腿内侧肝经的位置,稍用力向前推到膝关节。反复推动,可推动50次作用。然后换另一天腿,方法同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