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兰这条谚语,刻薄到了骨子里
至爱来自母亲,其次来自狗,更次来自情人。
——波兰谚语
当然,我不是刻意强化这条谚语。我读到之后,确实被刺激到了。
余光中先生这本书认真读完,多有感慨,也都随手记录了下来。今天的读书笔记是关于这本书的第2篇,之前1篇 ↓
关于“至爱”的说法,波兰这条谚语简直说得绝了——让人立刻就冷静了下来。这让我想起罗兰夫人临刑前说过的那句话:“认识的人越多,我就越喜欢狗。”这句话之所以成为名言,是因为这句话轻描淡写的就把人性的遮羞裤剥个精光,另外自然把狗与人的关系提升到崇高地位。
与波兰的谚语可算异曲同工。
说实在话,有些狗真的比有些人忠诚、有爱得多。关于忠犬、义犬的故事,古往今来古今中外都有记载和流传。
恶狗拦道恶狗行凶,归根结底不是狗的问题,还是人的问题,狗如其主,如是而已。这种恶狗的主人,往往也是狗眼看人狗仗人势之徒。
我们痛恨疯狗,同样痛恨疯狗一样的人。
关于波斯那句谚语,终于让我知道这句话的来源。还一直以为是国产鸡汤呢,原来竟然是来自波斯的古老语言。
开卷有益,诚哉斯言。
非常赞同余光中先生关于诗人的两个使命:保持民族的想象力,保持民族的表达力。
站在这个高度来看如今的“诗人”,绝大多数可以用“屎”字来替换这个“诗”字。不过还好,大众已经给这些“屎人”用各种“体”做了标签和归纳。
这些表达者太过自以为是了,对阅读者的轻慢,注定会被阅读者把它们以及它们那些屎一样的文字扔进粪坑。
想想就陷入悲观,现实已经成为民族想象力和民族表达力的粉碎机。不说也罢。
还是多走走路多读读书,让自己残存的想象力和表达力延续的稍微久一点吧。
一个民族想象力的衰竭,最直观一个表现就是全民娱乐至死。
模仿抄袭的内容越来越庸俗低级,遍布短视频平台上那些恶心扭曲的影像和声音,让人以为现实世界就是一个巨大的疯人院。
夜深人静的时候,聊以自慰的是还有为数不多的喜欢与书为伍的少数派,如同阴雨连绵之后突然迸射的阳光和蓝天,让心有所指望有所依靠。
很多年以来,无数次苦口婆心的劝说身边的朋友多读书,多陪孩子读书,多去图书馆和书店,多带孩子去图书馆和书店。遗憾的是,绝大多数人并不以为然,有的还认为我多事以至于讥讽嘲笑。
跟这样的人彼此走远,再正常不过了。
那些听劝,并一点一点喜欢上读书的朋友,多年以后,终于感受到阅读带来的巨大改变,有时候一句发自内心的感谢让我觉得心里温暖。
曾经无数次把看过的书赠送给喜欢读书的朋友,并不是为了讨喜,而只是“书送识家”而已,这是对一本书最起码的尊重。
余光中先生这些文字写在1999年6月6日,22年前,可谓洞见。
他说的是当时台湾,反过来再看如今的大陆,是不是有一种为之气结的无力感?
中文的进化,如果以丧失原有的汉语美感为代价,那是彻头彻尾的倒退。当中文变得越来越“政治正确”,汉语就沦为了瓦砾。
再多瓦砾,也堆不出伟大的文学作品。
没有伟大文学作品的时代,无疑是一个贫瘠荒凉的时代。
原来阅读国外翻译过来的诗歌,总有一种“意犹未尽”或“词不达意”的感觉,开始就是以为应该“诗人译诗”才可能更接近原作所要表达的意旨。
读了余光中先生这段话,才知道译诗一事非常人所能为。假如诗人兼精通外文文法,然后进行外文诗歌翻译,当然两全其美。
倘若一个诗人,并不精通外文也勉为其难的进行诗歌翻译,恐怕翻译出来的文字总免不了带着译者的一厢情愿和主观臆断,读起来自然“不地道”。
反倒不如精通外文文法的人努力用心的译作。
再读译诗,多少有门路可寻了。
Ps:推荐一下这本书 ↓
2021年4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