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孝孺:忠心耿耿,备受建文帝朱允炆倚重
方孝孺,字希直,他的父亲方克勤是洪武中期一名循规蹈矩的官吏,后来因空印案受牵连。方孝孺自幼机智敏捷,双目炯炯有神,每天都用心读书,被称为“小韩子”。长大后跟随名儒宋濂学习,深受同辈人推崇。可是方孝孺并不注重文辞写作,却常以明王道、致太平为己任。
洪武十五年,在吴沉、揭枢的推荐之下,朱元璋召见方孝孺,见他举止端庄,对太子朱标说:这是一个品行端庄的人,可以一直任用到老,随后按礼节送他回乡。方孝孺比燕王朱棣大三岁,此时方孝孺二十五岁。
后来,方孝孺被仇家连累,被捉拿到京师,朱元璋见到他的名字后,将他释放。
洪武二十五年,又有人向朱元璋力荐方孝孺,朱元璋说:现在不是重用方孝孺之时,于是封方孝孺为汉中教授,此时方孝孺三十五岁,而朱棣已在两年前成功招降北元太尉乃尔不花,被朱元璋称赞:清沙漠者,燕王也。
蜀王朱椿有“蜀秀才”之称,听说汉中来了一位饱读经书的儒士,便聘请他教世子读书。朱椿十分敬重方孝孺,亲自为他的书庐题名为“正学”,因此方孝孺当时往往被称为“正学先生”。
朱允炆即位后不久,封四十一岁的方孝孺为翰林侍讲,第二年,提升他为侍讲学士,遇重大的政事全都向他咨询。朱允炆十分喜好读书,每次有疑问,便召见方孝孺进行讲解。
朱允炆虽然早已决定削藩,并且把主要的削藩目标定为燕王朱棣,可他又花很多精力与方孝孺商议复古改制,对朱棣迟迟没有采取具体的控制措施,使朱棣获得时间积极准备。
朱允炆十分倚重方孝孺,令他担任《太祖实录》、《类要》等典籍的总裁官。更改重定职官制度时,朱允炆改封方孝孺为文学博士。燕王朱棣起兵南下,朝廷决议征讨,诏书、檄文皆是方孝孺所写。
建文三年(公元1401年),朱棣带兵攻打到大名,听说齐泰、黄子澄已被免去官职,上书请求朝廷下令盛庸、吴杰、平安等人停止军事行动。方孝孺认为燕军驻扎在大名,天气暑热难当,又经常下雨,时间一长,应不战自疲;建议急令辽东诸将进入山海关攻打永平,真定诸将渡过卢沟直捣北平,燕王必回师救援,朝廷派军紧随其后,首尾夹攻,必能将其擒获。
同时,方孝孺建议暂且回复朱棣,拖延时间,懈怠其军心。
朱允炆采纳了方孝孺的建议,令他草拟诏书,派大理寺少卿薛岩快马加鞭报送燕王,赦免燕王的所有罪过,令其撤兵返回封地,而且让薛岩在燕军中秘密散布相关消息。薛岩到达燕军大营后,没敢散布消息,朱棣也没奉诏撤兵。
这年五月,吴杰、平安、盛庸等人派兵袭扰燕军的粮道。朱棣又派指挥武胜去京师重新提出先前的请求,朱允炆听从方孝孺的建议,将武胜下狱。
六月,朱棣率兵到达沛县,烧毁粮船,京师大震。
出征河北的朝廷军队日渐疲乏,而德州的粮道又被切断,方孝孺深感忧虑,苦思对策,决定使用离间计。
燕王世子朱高炽性格仁厚,他的弟弟朱高煦却十分狡猾,备受燕王宠爱,曾想夺取世子之位。于是方孝孺建议朱允炆派锦衣卫千户张安带诏书前往北平交给世子。
孰料朱高炽收到诏书后,根本没有启封,而直接派人送给燕王,方孝孺的计策落空。
建文四年(公元1402年)五月,朱棣带兵达到江北,朱允炆下诏征集各地兵马支援京师。方孝孺建议:事态紧急,派人前去割地求和,拖延数日,燕军不擅水战,等集合东南的兵力后与之在江上展开决战,我们不一定会输。
朱允炆于是派庆成郡主前往燕军大营,劝说朱棣接受求和,朱棣没有答应,令诸将调集舟师于江上,而陈瑄临阵以战舰投降。
这年六月,朱棣率军渡江,直逼京师。
不久,朱棣带兵攻入京师,方孝孺被捕入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