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栀子豉汤(虚烦失眠第一方)

栀子豉汤

【原文】

栀子十四个(擘) 香豉四合(绵裹)

右二味,以水四升,先煮栀子得二升半,内豉,煮取一升半,去滓,分为二服,温进一服(得吐者,止后服)。

【作者】张仲景

【来源】《伤寒论》

【经典回顾

1、发汗吐下后,虛烦不得眠,若剧者,必反覆颠倒,心中懊恼,栀子豉汤主之。若少气者,栀子甘草豉汤主之;若呕者,栀子生姜豉汤主之。(伤寒)

2、发汗,若下之而烦热,胸中窒者,栀子豉汤主之。(伤寒)

3、伤寒五六日,大下之后,身热不去,心中结痛者,未欲解也,栀子豉汤主之。(伤寒)

4、凡用栀子豉汤,病人旧微溏者,不可与服之。(伤寒)

5、阳明病,心中懊憹,舌上胎者,宜栀子豉汤主之。若渴欲饮水,口干舌燥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若脉浮发热,渴欲饮水,小便不利者,猪苓汤主之。(伤寒)

6、阳明病,下之,其外有热,手足温,不结胸,心中懊恼,饥不能食,但头汗出者,栀子豉汤主之。(伤寒)

7、下利后,更烦,按之心下濡者,为虚烦也,宜栀子豉汤。(伤寒)

8、下利后,更烦,按之心下濡者,为虚烦也,栀子豉汤主之。(金匮)

用法

1、不要将豆豉煮烂了,所以先煮栀子。

【剂量】

1、栀子一般五钱,豆豉也是五钱。

组成

栀子 豆豉

【时机】

1、烦躁的第一方,但一定是昼夜都烦躁,病人虚热。虚症的脉按下去就没有了,舌苔是淡黄;实热是干深黄。

2、一般是病后调理的药,病治好了,还有些后遗症时用。

3、栀子豉汤是在治疗虚热的时候使用的,在病要好了的时候。如果病正热利下重的时候,你开栀子豆豉,一点用都没有,那是螳臂档车,没有用,完全没有用。

【方解】

1、栀子质轻,去虚热。和实热相比,虚热的舌苔是淡黄不是干裂的黄;脉重按就没有了;

2、豆豉生胃的津液。心中懊恼,是指胃里怪怪的。

【应用】

1、临床上用这栀子豉汤一个礼拜,急性肝炎的指数就退掉了,还有更好的药在后面,这只是最初期的。虚烦不得眠、心中懊侬、小便黄黄的、吃东西吃不下去、手脚没有力、恶心、想吐,都是肝炎的症状;

2、食道方面的病栀子豉汤证很多很多,比如食道炎、食道憩室等。只要症状符合就可以大胆用药,效果都非常好;

3、虚烦不眠,大多起于热病之后,余热未清,正气未复之时,「栀子豉汤」实有特效。

【说明】

1、肠胃虚寒的人少用栀子豉汤,因为它是寒凉的药。

【应用集锦】

1、(1肝炎出现的现象都是湿热:小便黄、恶心、无胃口、胸胁苦满、往来寒热,小柴胡汤加减很快可以将肝炎治好,不管是B还是C肝。如果没有胃口(因为肝肿起来顶到胃了), 加白术、茯苓(多一些,因为利湿)、郁金(平肝气,郁结在那里,郁金可以将之打开);如果身发黄,加茵陈(去黄);如果虚烦不得眠,加栀子。药要吃到一切正常了;

2临床上用这栀子豉汤一个礼拜,(初期的)急性肝炎的指数就退掉了;

3虚烦不得眠、心中懊侬、小便黄黄的、吃东西吃不下去、手脚没有力、恶心、想吐,都是肝炎的症状;

4小柴胡汤是预防肝炎的处方。

2、栀子豉汤:邪在心胸结聚,以指探按骨间则痛,心下、从剑突下至脐上之间,按之濡弱空而无物,若按之腹底,则郁闷不可奈;胸中烦热不得眠,剧者,烦闷不安,反覆颠倒,心中懊憹。或身热手足温,或胸中窒而不能食,或结痛。

3、栀子豉汤:如果邪已结聚于心胸骨间,触按之则痛,虽不见心下濡弱,亦属栀子豉汤证

4、因为阳虚而阴不守,故无法入睡,用酸枣仁汤、栀子豉汤。

5、栀子三钱 豆鼓三钱 半夏三钱 --> 虚热、湿造成失眠。

6、身热、心中懊憹、饥饿而不能食、仅仅头部汗出,栀子豉汤。

7、(1)食道炎症

A、很少导致噎嗝,因为食道很有弹性。

B、食道炎症会导致食道的反流,一是食道下段的括约肌易受情绪影响,患者大多情绪不好、烦躁;二是反流刺激。可以选栀子干姜汤或者栀子豉汤。

C、食管上段的疾病常有食道烧灼,多见热证,可用《温病条辨·上焦篇》的宣痹汤和三香汤,两方都是治疗热证的。

2食道上段的疾病,用小青龙汤去麻黄加附子汤,常用于食道癌。

3食道下段的疾病,

A、脾阳虚,便有微溏者,用栀子干姜汤;

B、纯粹的热证,用栀子豉汤。

4其它:

A、治疗食道疾病,也可以用小青龙汤去麻黄加附子汤合栀子干姜汤。

B、如果在上焦,可以用宣痹汤或三香汤合栀子豉汤。

C、临床上不考虑寒与热,就用栀子干姜汤或栀子豉汤都会有效。

8、阳明病内有郁热的时候,如果还没有身发黄,栀子豉汤,已黄宜栀子柏皮汤。

9、(1一种是阳明经热,一做事就满头大汗,用白虎汤;

2失眠的但头汗出,如果有阳明燥失,用承气汤;

3虚症的但头汗出,用龙骨牡蛎;

4脉沉细而但头汗出,如有柴胡症,小柴胡汤。少阴症不会有头汗出;

5湿家会但头汗出,脉沉细,小便不利,用小便解。不能攻下;

6阳明证,但头汗出,小便不利,身必发黄,渴欲饮,茵陈蒿汤;

7但头汗出,饥不能食,胃中虚热,栀子豉汤;

8但头汗出、上半身有汗都是身体内有湿,防己黄芪汤之类。

【比较集锦】

1、(1栀子甘草豉汤:栀子豉汤症加呼吸困难,断断续续,和短气不同,短气为呼吸急促,有力而短;少气为吃力紧迫之征。故加甘草。

2栀子生姜豉汤:由气逆致呕,故加以生姜和胃止呕。

3枳实栀子豉汤:若胸中痞满者,于栀子豉汤中加枳实

2、阳明病的腹满而喘者,大多为大承气汤,因为胃中有热结、心下又有水气,故有腹满而喘、短气,且有潮热。但是如果有咽燥、口苦而无短气之征,当热在上,栀子豉汤,如果渴,白虎汤。

3、(1满而不烦:

A、热气入胃之实满,以承气下之;

B、寒气上逆之虚满,以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温之。

2烦而不满:

A、热邪入胸之烦,以竹叶石膏汤清之;

B、余邪在胸之烦,以栀子豉汤解之。

3既烦且满,热与气结,壅于胸腹之间,用栀子厚朴枳实汤。

4、(1)黄连阿胶汤主治翻来覆去激烈烦躁的失眠;烦躁程度高,属于心阴虚

(2)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主治神经创伤、神经敏感易惊所引起的失眠;

(3)睡不沉,或是梦中情境多与色情有关的,是桂枝龙骨牡蛎汤的主治;

(4)淡淡的烦躁加上胸口食道闷时(肾气上、心气下杠到了)用栀子豉汤(虚热)、栀子干姜豉汤;或者是百合汤、甘麦大枣汤等等方剂的主治

(5)酸枣仁汤主治的,则是心中淡淡的烦躁的失眠,烦躁程度最低。属于肝阴虚。以病因而论,是这个人一直忙,没机会睡好,等到有时间休息了,却发现睡不好了。酸枣仁汤是真的很虚的病,是因为虚而产生的烦躁,所以烦躁不厉害。

5、伤寒,麻黄汤发汗之后,有两种情形会心烦:

1表邪仍不解,表证仍在,脉浮数,可改用桂枝汤调和营卫之法,

2汗后邪去,表证已解但有余热留扰胸膈,则用栀子豉汤以清热除烦。

6、虚与实:

1心下痞软:心下、从剑突下至脐上之间,按之濡弱空而无物,若按之腹底,则郁闷不可奈。如果心胸烦躁,此为虚烦。方如栀子豉汤、大黄黄连泻心汤

2若按之必硬,或痛者,皆实邪致烦,其治法或柴胡辈,或调胃承气;其剧者,大陷胸汤,或泻心辈;大率实邪在胁下、心下者,以其实证表现为依据。

7、阳明病:

1栀子豉汤:脉浮而紧(非胃实热),咽燥口苦,腹满而喘,发热汗出,不恶寒,反恶热,身重。热在上,

2大承气汤:脉或沉迟(胃结实热),腹满而喘,胃中已成热结,而心下又有水气,故有腹满而喘、短气、身重,而无咽燥、口苦之象,热在肠胃,发热汗出不恶寒,有潮热,潮热为胃实之候。

3白虎汤:栀子豉汤症发渴时用白虎汤,以除其内热。

8、心中疼热:

1栀子豉汤:手足温,不结胸,心中懊侬,饥不能食,但头汗出。栀子豉汤仅为心中疼热,邪气郁结,而无水气,且无虚寒之候。

2大陷胸汤:结胸,心中懊侬。

3厥阴症:心中疼热,饥不欲食,四肢厥逆。

【名家论述】

1、栀子豉汤《伤寒笔记倪海厦

栀子,这药专门能去上焦的热,上焦就是讲肺、心,栀子去上焦的热和石膏不同,石膏去的是实热,栀子去的是虚热,实热和虚热病人都会感觉烦躁,但是虚热的人舌苔是淡黄,实热的舌苔黄而且干燥,还有看脉的力量如果是比较无力,重按就不见了,就是虚热。临床上看到病人有黄疸的时候,看到的是虚热,现代说的急性肝炎也可能用到栀子。

豆豉这药本身也会发汗,但是没有桂枝麻黄那么强,是介于补药和发表中间的药。发汗吐下,会给病人发汗一定是有表证,汗吐下就是水已经去掉了,水去掉的同时,病人身体是很虚弱的,因为津液伤到了,如果半夜津液慢慢回来,胃口开了,吃东西就好了,就不用管他了,有的人没有办法恢复,就变成虚烦不得眠,如果严重的时候,就会反复颠倒,就是在床上睡不着,翻来覆去,心中很懊侬,就是心中很烦闷,胃里面怪怪的,所以栀子豉汤,这个药是病后调理的药。少气就是四肢没有力量,手脚的力量不够、加甘草进去,甘草能健脾胃,能解百毒,除去胃中坏死的食物。若呕者,加生姜,生姜本来就是除烦止呕的,为什么不加半夏?因为这剂药是调理的,半夏是治病的,不需要用半夏那么强的药,因为胃中没有停水,发汗吐下后,津液才刚回来,还下是很足,用了半夏又会把津液去掉,所以只用生姜;金匮中治疗妊娠、呕吐不止的干姜人参半夏丸,孕妇吐水不止,就一定要用到生半夏。

临床上用这栀子豉汤一个礼拜,急性肝炎的指数就退掉了,还有更好的药在后面,这只是最初期的。虚烦不得眠、心中懊侬、小便黄黄的、吃东西吃不下去、手脚没有力、恶心、想吐,都是肝炎的症状,所以一般身体虚的时候,一发表。发完后才会有这种现象,就用这方,所以这方是病后调理的汤剂。

因为血虚,常常晚上睡不着的时候,灸灸「三毛」,睡不着、虚烦的时候,魂在眼睛上面,「三毛」刚好在肝经脾经交会的地方,因为脾是生血的,肝是藏血的,灸它的时候,血马上就进入肝,魂就归肝,自然就睡了。

栀子一般五钱,豆豉也是五钱,不要把豆豉煮烂掉了,所以先煮栀子。

栀子豆豉两者皆属苦寒之品,苦可清心除烦,寒可消炎退热,且「栀子」能降血压,使脑神经宁静,「豆豉」能生水液,以滋胃阴,两者合用,成为清心宁神之良方。虚烦不眠,大多起于热病之后,余热未清,正气未复之时,「栀子豉汤」实有特效。

「栀子豉汤」,为温病汗吐下后余热未尽之佳方。凡温病最容易耗散阴液。阴液既伤, 虽经汗或吐或下后,病邪虽解,残余之热毒往往不净,成为午后潮热或五心烦热、失眠、心烦等证;所以这个证是发汗吐下以后才会有的,没有发汗吐下的话,就看不到这个证。还有一种情形,就是服用发表药以后,如果吃肉类食物所产生的虚热,也会出现这种症状。

栀子用五钱,甘草用二钱,豆豉用五钱。用在食物中毒,吃坏肚子以后,造成肠胃不适,造成吐,没有下利,就用栀子甘草豉汤。如果有下利,用葛芩连汤。一般来说上吐下泻,一定是热症,也就是发炎了。

「千金方」本方条曰:「栀子甘草豉汤方」,治食宿饭、陈羹、臭肉、宿菜而发者。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