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宾虹教你画湖石~
黄宾虹像
黄宾虹(1865年1月27日——1955年3月25日),原籍安徽省徽州(今黄山市)歙县,生于浙江金华,成长于老家歙县潭渡村,初名懋质,后改名质,字朴存,号宾虹,别署予向、虹叟、黄山山中人。近现代著名画家、学者。擅画山水,为山水画一代宗师。
黄宾虹语:
笔法成功,皆由平日研求金石碑帖文词法书而出。画有大家、有名家。大家落笔,寥寥无几。名家数十百笔,不能得其一笔......练习诸法,成一笔画,一笔如此,千万笔无不如此。
黄宾虹语:
用笔时,腕中之力,应藏于笔中,切不可露出笔之外。锋要藏,不能露,更不能在画中露出气力。
黄宾虹语:
笔者,点也,线也,骨骼也;墨者,肌体也,神采也。笔求其刚,求其柔,求其拙,求其纵,在因时制宜。墨求其苍,求其老,求其润,求其腴,随境参酌,要与笔相水乳。
对于用笔,黄宾虹讲求中锋,重视收笔回转。偶尔用侧锋。线条起讫明确,意到笔到。他以为中锋圆稳,使所画山、石沉着不轻浮。要求用笔如“屋漏痕”,意即落笔时留得住,使线条着力不轻浮。用笔如“折钗股”,不妄生圭角;还要求画得重,如“高山墜石”。
黄宾虹不同于古人的是他更追求形体的厚重感和线条本身的质实感。在淡墨淡色渲染的基础上,以并不少量的乌亮的焦墨,落笔劲健,如刻如凿。
黄宾虹作画,先勾勒,然后以干笔去擦,他的这种擦,兼有皴的作用。皴擦之后,或用泼墨,或用宿墨点,方法不一。
黄宾虹画石,通常是一勾一勒。用笔勾线,建立骨架。
黄宾虹以行笔涩逆但快速肯定的过程中出现的“飞白”痕来表现焦墨渴笔的苍润,并有意用不多渲染、留出较多空白的办法,拉开较大的黑白反差关系,也正是为表现刚与柔、枯与润的反差关系,画面气氛郁勃而响亮,表现出一种生辣的感觉。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