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跑线》:子女教育最好的起跑线,来源于父母的格局

感谢你能来

也希望你别离开

作者:Ray先森(富书/HOGO签约作者)

焦虑式的家庭教育,最终只会伤害孩子

“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是中国为数不少的家长愿意奉行的教育原则。

子女的教育问题永远触动着每一个家长最脆弱的神经,曾经看过一个关于子女教育的问卷调查,问的是为了孩子的教育你愿意付出什么?每个家长几乎给出了大致相同的答案,

省吃俭用、拼命挣钱、买学区房、上大城市户口、送孩子上早教课、上最多的辅导班、上私立国际学校、送孩子出国留学。

“赢在起跑线”像一个紧箍咒,是一根抽动所有父母为之疯狂旋转的藤条。

有趣的是,现在越来越多的印度人也认同这个观点。

最近在中国上映的一部印度教育神作《起跑线》,影片讲述了一对印度的中产夫妇,服装店老板拉吉和妻子米塔,为了将女儿皮娅送到一所私立学校接受更好的教育,不惜费尽一切办法,然而在这过程中却又遇到了许多意想不到的困难阻力的故事。

在拉吉夫妇为了孩子择校的事情上,四处奔波劳心劳力,不是求人托关系写推荐信,就是直接准备拿钱贿赂校长,要么就是花大价钱进入培训机构学习,甚至到最后为了进入名校,不惜假扮贫困户冒领本不该属于他们的入校资格。

在他们的言谈举止和思维模式里,你时时刻刻可以看到中产阶级为了子女教育问题而溢出屏幕的焦虑感。

女儿皮娅要去玩滑梯,却被妈妈套上头套穿上棉衣,根本不理会女儿喊着“我不能动了”;

看着女儿玩滑梯,先将滑梯擦一遍,嘴里念叨着“好了,这下干净了”;

事无巨细的叮嘱保姆注意事宜:什么时间吃零食、洗澡、看电视要注意时间,甚至连看什么动画片都要控制。

为了让女儿上名校,这对衣食无忧、身份尊贵的中产阶级夫妇甚至不惜冒着进监狱的风险假扮穷人申请入学资格,住在贫民窟,打地铺,满屋子打耗子。丈夫拉吉天天在饼干厂被小老板剥削,妻子米塔则和一帮凶悍的大妈在贫民窟争抢着打水。

而这一切的看似夸张闹剧的背后,只因为拉吉夫妇为了让自己女儿能上一个名校,将来能出国留学,更好的进入上流社会。

所以她才会把“要是孩子不上名校,那她长大了就进不了名牌大学;如果简历上不是名牌大学,那她就不可能去外企上班了;要是去公立学校,就会学坏,要是学坏了,就会吸毒。”这句话始终挂着嘴边。

焦虑本质来源于对未知的一切恐惧和不安。

焦虑本不该是我们的敌人,而是我们的朋友,它只是在提醒你,什么于你是最重要的。就择校而言,假设现在一切如我们所愿,孩子上了名校,毕业于一流大学,进了一流企业,事业有成,家庭幸福。

那么到那时做家长难道就不焦虑了吗?

不会的,家长还会担心他们孩子的孩子,继续在下下一代的起跑线上焦虑着,周而复始往返循复。而最让孩子难过的是那些打着“我都是为你好”的旗号的父母,从来都没有问过孩子喜欢喜欢,快不快乐。

想起一个以前大学同学,毕业了在北方某个城市里继承父业从事房地产建筑,早些年就已经买车买房年收入上百万,可是有一天我问她:

“这些年你做这个事情,你可曾快乐过?”

她答我,“我不快乐,因为我根本没有选择的余地。”

人生并不是100米的竞速短跑,而更多的像一场漫漫长征的马拉松,赢在起跑线上的孩子未必能最先到达终点,但是焦虑式教育下的孩子一定是不快乐。

中产阶级育儿焦虑症:赢不起又不甘心输

在之前的《爸爸回来了》节目中,王中磊的儿子威廉谦逊有礼,小小年纪已经能用英语跟人顺畅沟通、毫无阻碍。

李湘的女儿王诗龄幼儿园就能用英语解题做题、阐述思路;黄磊的女儿多多10岁能写英文剧本。

澳门赌王何鸿燊之子何猷君现身《最强大脑》,比赛第二轮层叠消融环节,何猷君以1分10秒的成绩,获得冠军。

四轮比赛拿了两轮第一,率先晋级。

条条大道通罗马,但有些人一出生,就在罗马。

而且就在普通人徒步跋涉的时候,他们乘坐高铁、飞机、火箭,迅速抵达比罗马更远的远方。所以当这群人出现在如同拉吉夫妇的面前,只会更多的刺激和引发他们对优质教育资源的渴求和向往。

《起跑线》片中的拉吉一开始并不理解太太米塔对于女儿教育的执念,米塔几近奔溃地说:

“你难道想让她接受跟我们一样的教育吗?”

这就是这个时代中产阶级育儿焦虑症结所在:既不能轻易赢得胜利,又不甘心就这样输掉。

显然米塔比拉吉更理解现实,更有忧患意识,电影也从她的视角向全世界的观众诠释了这份焦虑:英语是阶层的标志,要想向上走,优质的教育是唯一的路。

优质教育意味着孩子在一个更好的环境里成长,优教育早已被注解成了阶层的标志。

在一家少儿英语培训机构的海报中,三个孩子趴在一堵高墙边,第一个孩子站在平地上,纵使抬起头,墙沿仍高不可及;第二个孩子站在几本叠摞的书上,踮起脚尖只能看到一点点“外面的世界”;第三个孩子则站在一个该培训机构logo搭建的、比第一个孩子个头还高的台子上,不仅轻松俯视外面的世界,甚至只要他愿意,甚至可以拉下序幕改变世界。

在这个年收入5万和年收入百万都被看作是中产阶级的国家,因为家庭权力、财富、社会地位的不同,注定了很多孩子终其一生努力希望达到的“终点”,仅仅是另一些孩子的“起点”。

很多孩子之间的攀比,都源于家长之间面对巨大落差时,自己的不甘心,很多人追求的不过就是在各方面“碾压”别人的优越感。

越来越多的中产父母们期待孩子“一代比一代好”,养孩子追求“质量和体面”,不管是动辄旅游住五星级酒店,还是月薪三万撑不过孩子一个暑假,甚至是走走玩玩看看的欧洲游学,完全是掉入了“体面和高质量”养孩子的陷阱。

他们真正比的不是对教育的热爱和认知,而是对于普世价值观的迷恋和追逐。

孔子门下三千弟子,有来自身居陋室箪食瓢饮如颜回这样的贫寒子弟,也有如南宫敬叔这样出生豪门的贵族王孙,但是孔子一律有教无类诲人不倦,将知识的种子播散在每一个人的心中。

当任何一项事物和原本意愿背道而驰的时候,那么它也将失去原有的初衷。

教育本就是让所有人可以享受到生而平等的权利,它不应该被人演化成隔阂与阶层的代名词,它更不是让更多普通人望而却步的拦路虎。

乔治·奥威尔说:

“一个社会离真相越远,它就越仇恨那些说出真相的人”。

同样的如果你还没有清楚和正确地认识到教育之于子女的真正含义,那么即使给孩子上最贵的培训机构恐怕也不能改变你心中对教育的认知,如果做不到这一点,恐怕家长们输的不仅仅是孩子的教育。

子女教育最好的起跑线,来源于父母的格局

影片最后拉吉夫妇用了各种方法取得了德里文法学院的入校权,而贫民夫妇因为孩子上不了学泪流满面的情形却让拉吉承受了剧烈的道德煎熬。

“如果我不能做一个好人,又怎么能做一个好丈夫,好父亲。”

在一系列的偶然事件之后,他决定纠正自己犯下的错误。

影片的结尾,在开学典礼那一天,他说服了名校一位富有正义感的老师,偷偷将一批普通公立学校的学生、一帮穷人家的孩子送到名校的舞台上,让他们尽情展示了自己的风采。

舞蹈结束后,拉吉跳上台,在慷慨陈词中说出了学校暗箱操作的真相,拉吉揭露了校长的虚伪,为自己骗取穷人名额而道歉,呼吁家长们不要让孩子们变得虚伪。

拉吉的真诚内心独白,触动了台下不少的家长们,个别有共鸣的家长甚至想要为他鼓掌,马上被身边的爱人阻止了。

当拉吉走下舞台,只有妻子米塔一人起身鼓掌。

我以为,此时应该有掌声跟随响起,然后,大家起身向拉吉致敬。

但是,没有。

大家只是看了看拉吉和米图,然后继续坐着,听校长为这起意外事件真诚道歉。拉吉和米图走了出去。没有人追随他们一起离开,更没有人像他们那样把孩子送去公立学校。这些家长听不懂拉吉的演讲吗?他们难道不明白事情的真相吗?

在保护自己利益不被侵犯的前提下,他们宁愿相信自己愿意相信的事情。

为了让孩子将来能够过上他们理解的那种幸福生活,他们不惜让孩子从小生活在伪善之中。

这是一群被身体中的“贫穷基因”控制了心智的家长,不论他们是中产阶级还是上流人物,他们始终摆脱不了对“贫穷”的恐惧,他们甚至会以为这本就是应该的。

也正因这种错误价值观的导向,这群家长的表现仿佛如同现代版《皇帝的新衣》,哪怕知道校长明明在撒谎也要自我麻痹选择相信,他们丝毫不曾顾忌他们自己的孩子就在一旁看着自己的表现。

我们讨厌别人插队,却教唆孩子“往前挤”;

我们不喜欢比较,却告诉孩子如何超过别人;

我们渴望营造和谐的环境,却指导孩子如何还击对方、避免被欺负;

最失败的父母常常是一边教育孩子不要这么做,一边又当着孩子面这么做。

在以身作则教育子女的行为上,或许居里夫人会给很多父母做出一个更高标准的典范。

法国科学家居里夫人在丈夫去世以后,生活极其拮据,可即便这样,她也不没有卖掉自己的实验室中分离出的镭。她坚持认为,无论未来的生活多么艰难困苦,绝不会卖掉自己的科研成果。

她始终给自己的女儿传递的是养成艰苦朴素、不贪图享受的思想。

后来,她带着两个女儿赶赴美国,接受了美国总统赠送给她的一克镭时,她同样不忘告诫女儿:“镭必须属于科学,而不属于个人。”

当法国卷入惨烈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居里夫人将全部诺贝尔奖金捐献出来,用于国防事业建设。她甚至带着女儿伊伦娜和X光机,上了战争前线。她让女儿协助自己检查伤兵的情况,在前线体验到战争的残酷。

居里夫人始终坚持对女儿进行严苛的品德教育,发挥自身的榜样示范作用,给子女做出了良好的道德表率。伊伦娜后来不仅继承了居里夫人的科学事业的衣钵,同时也继承了她的高尚道德品质,成为对社会有突出贡献的杰出人才。

子女教育最好的起跑线,往往来源于父母的格局和认知。

父母对文化知识的态度,影响孩子的求知欲;父母的道德品质,决定孩子的品德高度;父母的坚强意志,决定孩子克服重重阻力的能力。

如果我们给不了孩子万贯家财,那请让他养成学会在书中找到快乐。

如果我们给不了孩子显赫地位,那请让他养成挺直腰板做人的品性。

如果我们给不了孩子聪明智慧,那请让他养成终生学习的好习惯。

如果我们真的没有足够的物质条件来堆出一条起跑线,那至少请你努力提高自己人生的层次、思想的境界、眼界的广度。

毕竟人生就是一场接力赛,父母就是孩子的起跑线。

父母跑的越远,孩子接棒的时候离终点就越近。

作者简介:Ray先森,富书签约作者,一个用文字思考问题,用语言表达思想的写作人,在文字里深度剖析人性的善恶,在沉思中用文字诠释人生的来往,让你我在文字里重遇人性的美好与真诚。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