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感怀】炊烟袅袅:唯美的诗意与故园情愫 ——读田春雨诗集《故园吟》有感/翟相波
第一眼看到田春雨第二部诗集《故园吟》时,脑海中突然闪现晏殊《浣溪沙》中的那句名词“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而这首词是写春残花落,相思离别的愁怀之情,似乎和春雨诗集的主题韵意毫无牵阂,其实在我认为,它们蕴藉深婉,两脉相融,风韵天然之和,只不过所挂牵的物象、情感的表达不同而已。
作为春雨的老朋友,好兄弟,我真的为他高兴。继《油灯点亮的乡村》之后,《故园吟》是他的又一力作,的确可喜可贺。放眼当今文坛,飞扬跋扈者甚多,而春雨兄弟则选择了“破帽遮颜过闹市,漏船载酒泛中流”,低调、沉默。引用诗人邵永刚的话说“沉默,并不等于你什么都没有说”,春雨兄弟默默地在故园中“用弯月挖出一眼水井/挖出泥土里的方言、隐疾、花生、土豆---”,“想要表达什么,就表达什么,一声声最轻的——”。这些都是我所不能达到的境界。
春雨的诗歌诗如其名,唯美深婉,如春雨一般清淡婉约、高远空灵而又精致纯净。在当代这个丛林葳蕤、百花齐放的“诗苑”,春雨的诗歌脱颖而出,这与他勤奋努力、饱读大量中西方的经典文学分不开的。他继承了传统诗教的委婉敦厚,又糅合了西方诗歌的明确、生动、浪漫,结合自然与个人的生活元素,直抵人性之内心潜质深处。波德莱尔给现代诗歌的定义“就是过渡,短暂与偶然,是艺术的一半,另一半是永恒和不变”。这也正是我想说的当今新诗离不开中西结合的互动性,它们本质的升华只不过是我们审美的角度、认知,并不是所谓的众多流派的条条框框的羁绊。
如他在《雪》写道“——白翅膀向内翻卷,窝藏在内心/藏得那么尖锐,除了这张白纸/找不到合适生存的尘世”,《故园吟》中“红薯沟悄悄裂了缝/命运的秘密被蚂蚱藏在秋后”。这些唯美又富有想象力的诗句不胜枚举,从语言构思的角度来讲,摈弃司空见惯的啰嗦语,形成我思故我在的独特风格。又如,他在《陶罐》中写道“旷野里埋伏着一座座灵魂扩张的旁证/泥土正在复制我的背影,这盛开着的马蹄声的背影/……最终,我仍要落笔于那里的曲折和宁静”,他在《旧床》上的反思,“关于黑夜的一些隐私已经藏起来/梦呓的老鼠,似一个防不胜防的破绽/该醒的都醒了——”寥寥数笔,把客观的静特写意刻画为动特传神,即深婉含蓄,又直率激越,显得空灵悠远、干净纯粹。用诗人耿林莽的话说“语言被思想照亮,思想以语言的翅膀飞翔,并熠熠生辉”。
他观察敏捷,思维深入,善于取材于乡土,在第一部诗集《油灯点亮的乡村》后又掀起了故园潮,走出了乡村又见“炊烟袅袅”。因为理解,所以懂得。我想他真正乡村故园,是属于乡村正在消逝的那些朴实意象,属于放飞心灵之后的情感归宿。或许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这样的故园,它坚守着原始、善良、惆怅和梦想,是我们内心深处最永不可摧的堡垒,精神的避风港。诗人在《炊烟袅袅》中写道“最空虚的部分。除了火焰和灰烬/另外一些多余的非分之想/扬一扬首,努力呼出。这些灶膛的阴霾/然后安居,乐业”,而“这一缕缕最无用、最缥缈、最伤感.....,因有一双沉默的黑翅膀长在榆木疙瘩上”。这些都是他离别了故土,所面对的是另外的《一个人的村庄》,彷徨、流连,“他的豆子叶捂不住虫鸣、露水、心里话/他翻动红薯沟里的命运的秘密”,“爱做梦的村庄啊/他所想的,朝秦暮楚......”。从以上诗句,我们不难读出,诗人笔触相当精细别致,在叙述角度上,远近交织,以平淡之笔,构出内心蕴理,写作技巧上摆脱语言的臃肿,不仅仅是简单的往事,瞬间的回眸,更主要的是独自一人在旅途跋涉中百感交集的情感回归。
俄罗斯作家普里什文说,生活有两种尺度,一种是人与人之间的宽度,另一种是生活的深度,谁也不能保持平衡水平的静止。我尤其喜欢春雨的性格和姿态,喜欢他的坦然处世,正如他的诗歌一样,没有故弄玄虚、宣泄愤懑。即使有《弯曲》、《阴影》和《面具》,而他选择的却是《删除》,“删除一场大雾/删除月光里忧郁的细节/删除造谣和阴谋/删除面具邪念/删除标语和废铁....../剩余一颗丹心/继续赶着动物/继续啃着植物/继续删除”。物欲横流的当今,如果桀骜不驯、迎刃而上,就会处处碰壁,并且碰得头破血流。
而春雨却选择另一种释放方式,再请看,他的短诗《解药》,“我的前半生/中毒太深:见血封喉,见风而殁..../但并非无药可救/因此,我关注一切动物、植物和事物/——这些真实的名字/这些可能的药引子/我的寻找不会停止/我的流浪已从灵魂开始/我的后半生,要一点一点地把毒素从内心挤出——”这首诗前半部分由远及近、低怀往事的心绪,倾诉人有时不及物的伤感,末句挤出毒素点出原委。人非圣人孰能无过?当然这个'过’是指生活中某些痼疾,而诗人则说,并非无药可救,他一直在寻找药引子,在寻找中似乎迟疑了下,接下来诗句中“我的寻找不会停止,”的“不会”一语道破,如黑暗中仿佛找到光明,其实这句话是否定句,是面对现实生活的拷问,因为“流浪已从灵魂开始”,以后的漫漫人生路,他把“毒素”一点一点地挤出,纠正着方向。
人们常说,诗人的创作是对现实、人生的感悟,是通过艺术手段把现实人格升华为诗的本质精神。客观来说,现实与生存关系一脉相承,截然密不可分,在诗歌过渡、短暂中提纯的把握能力要靠一个人的主观意识。我们面对世界所见的是事物之间相互撕裂、畸变,浮躁与茫然、痛苦和忧伤接踵而至,许多人便会怨天尤人、悲观绝望,人性很容易被扭曲、被异化而丧失原初的澄明纯净。而春雨则在尘世中洗涤着灵魂,高情远致,近年来诗歌有了质的飞跃,他的思想越来越成熟,我为他感到十分高兴。
单占生老师曾这样评价春雨“他的诗显示出一种与年轻的心灵不相匹配的感伤与凝重”。了解春雨的人都知道,因父亲的离去,家庭沉重的担子压在他一个人的肩头,上有老下有小,夫妻两地分居等因素,但他把这些繁琐、苦难,藏匿内心深处,作为他的好朋友也从不提起,我是在他的诗中第一时间捕捉到的。大家请看他在父亲病重中是怎样顶住压力写下这首《我是如何使春天越来越年轻的》的诗歌的,“春天越来越简单。仅剩余一朵化险为夷的广玉兰/一阵吹散父亲满头繁霜的春风/一场春雨,淅淅沥沥地叩响厚重的土地之门/我的一味药草,一种良方/我的越来越瘦的父亲/一块把水平线压得越来越低的铁/春天啊,我内心的绣慢慢脱落/学校的草坪慢慢地绿/躺在紫风筝的背上,你正在一点一点地离去”,再请看短诗《旧宅院》“被一缕炊烟拽出心窝/春风微微地吹来,吹散了——/那盘耙,压着山墙的脸/那尊磨,牙齿脱落,接近死亡....../准备入土为安的一具棺椁/通往彼岸的一截独木桥”,他安静地等待,安静地仰望,安静的战栗着——
现实中的春雨虽然不善诙谐幽默,但他绝对是一个胸怀宽宏,大爱无疆的人。曾记得王怀让老师说过,“虚伪的人,永远成不了诗人”。我很欣赏这句话。诗人春雨极有关爱社会弱体的同情心,譬如他在《卖咸鸭蛋的夫妇已经离开》中写道“黑夜的草木灰,抱紧柴蛋的留白和黎明/抱不紧火苗吹散的叫喊/当一张十元的假币,再次煽动火苗/让他们相信明天应该抵达的高度/现在,请打翻内心的墨水瓶/给围观者标注黑色的瞳孔”。又在《卑微》中写道“他们的背影被秋风搓成一截草绳/他们的地平线正在卑微地战栗......”这两首语言不雕凿,不造作,却神情俱得、感人肺腑,如果没有大爱之心、深切体悟,不可能写出这些至真诗句。当然诗人只是一个穷文人,力所能及的只能是呈现一种思考,“曾经躲在草垛后,偷偷看望着一个树桩/——还栓着一根秋风解不开的缰绳”。
春雨的诗不仅有性情,更有姿态,从不矫情造作,无病呻吟,从体察到呈现,从关照到返回,迸发出内心的记忆、想象和美好,写出了唯美的诗意和精神辽阔。“这一道山梁也许不会涌现波浪的形象/这人群也许不会和孤独的我组成重峦叠嶂”(《在船上》),“他们带着面具,从镜子的裂缝走失了/从排气筒里钻出去了...../从被折叠的背影里找到他们的转向灯”(《围观者》),“如果我能和去年的你相遇,那仅仅是/因为你已经看透了这座小城的冷暖”(《怀旧》),“在炊烟的轻轨尽头/在被麻醉的轻音乐之中/在黄昏的村庄沉陷时:/补白,补白,补白……”(《补白:油菜花》)。这样的诗不但诗意浓郁,精巧别致,而且语言极具穿透力,入木三分,使我们很容易被感染和碰撞。
可以说,春雨始终保持平和的心态,给人一种至纯的思想载体,用纯美的语言描绘一个外在的、开放的心灵世界,这种思想情愫、故园情节,是别的诗人所无法描绘、取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