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庐山面目的真面目第654篇原创内容,2021年第51篇。
本篇的主题是如何成为个性化时代的黑马。
原本没打算今晚更新。看到郑州特大暴雨的视频,为深处险境中的人们感到揪心,不知道会有多少人在暴雨中遭遇不测,今夜又会有多少人无法入眠。在自然面前,生命如此脆弱。每当看到这样的信息,都越发觉得,生命的代价非常昂贵,虚度就亏大了。此刻以写作的方式,陪伴和祈祷暴雨中的人们平安。希望本篇可以帮助哪怕多一个人找到自己最应该生活的方式。
这几天看了一本中信出版社的新书,名为成为黑马。非常值得读,尤其对于感到迷茫、找不到方向的朋友。
这本书的内容不是成功学,而是拓展、开阔人生成长路径的记录、总结和思考。所谓黑马,就是在不被人看好的情况下、以非常规的方式、从传统成长系统之外获得成功的人。两位作者托德·罗斯和奥吉·奥加斯,都来自哈佛大学教育研究生院。他们都是黑马——托德17岁辍学,并与十几岁的女友结婚,不到20岁就有两个孩子,曾经在农村靠卖栅栏养家糊口;奥吉5次从4所不同的大学辍学,靠卖旧书为生。他们发现自己的成功,不是在传统路径上循规蹈矩的结果,于是发起了“黑马计划”,看看离经叛道的人,到底是用什么方式达到了卓越。我们一出生就接受标准化的医疗看护,然后进入标准化的学校,使用标准化的课本,被标准化的考试评判,毕业后接受标准化的招聘进入标准化岗位工作,甚至什么时候结婚、什么时候生孩子,都有所谓的“最佳时机”。在机器昂贵且笨重,但人工却费用低廉的时代,在机器周围安排工人比在工人周围安排机器更有效率。人成了生产线的一部分。标准化的统一价值观随着工厂和学校的兴起而在整个工业化世界蔓延开来。我们之所以全心全意接受这种非人性的制度,是因为在标准化时代,社会对其公民做出了一个含蓄的承诺:如果你能走上通往目标的正轨,你将获得就业机会、社会地位和经济保障。这一承诺在美国社会根深蒂固,在欧洲固化为一种更为死板的形式,在亚洲甚至僵化为一种完全石化的状态。不得不说,这一问题和现象,在中国更为突出。几千年封闭地理环境下的农业文明,使得中国向来崇尚集体主义,而压抑个人主义。而现在最前沿的制造,所谓的智能化,其实就是个性化和非标准化生产。连信息传播的方式都已经实现了个性化,比如某跳动公司的推荐引擎算法,可以让信息推送千人千面,每个人看到不同的内容。而人呢?还处在标准化的惯性中。中国现阶段最标准化的包括:好好学习是为了考一所好大学,考上好大学就能找到一个稳定工作,然后就可以恋爱、结婚、生孩子。如果有人不走社会规定的阳关大道,反而想着去做稀奇古怪的事情来满足自己的欲望,会让大多数人觉得这是一种自我放纵和有勇无谋。这一点无论在哪个国家都是一样的。标准化机构所提供的机会从来就没有把个人满足感纳入考虑范围。作者在对黑马的研究中,发现一条共性线索,这个线索并不是个性鲜明、特立独行,黑马的性格具有多样性和不可预测性,有些大胆进取,也有人温顺腼腆,共性线索是具有满足感。黑马人物选择优先考虑自己的满足感,这与标准化方式形成了鲜明对比。标准化的方式会认为,精通自己的职业技能之后,就自然产生满足感。这种对成功的理解体现为,如果有人爬到了社会顶层,我们就认为他们绝对生活的很幸福。但有很多人虽然在工作上表现出色,但还是感觉不到满足和开心。如果最终奖赏不会带来个人的满足感,那攀登阶梯还有什么意义?不是对卓越的追求给他们带来了满足,相反,而是对满足的追求才让他们走向卓越。这让我想到了同为哈佛大学的沙哈尔说过的一句话:不是成功了就幸福,而是幸福就成功了。黑马人物通过发挥自己的个性,同时获得了高超的技能和快乐的心境。即使从事同一个职业,不同的黑马人物也会在工作的不同方面找到自己的目标和满足感。尽管每个黑马人物在人生旅途经历的坎坷颠簸都独一无二且无法复制,但他们开启该旅程而跨出的第一步始终是相同的,即优先考虑自己的满足感。黑马们的人生都是经历过大逆转的。她们在人生旅途中遇到岔路口,放弃笔直顺滑的阳关大道,而宁愿走一条蜿蜒曲折的羊肠小道。也就是过去说过的,少有人走的路。1.从高中辍学到成为享誉世界天文学家的珍妮·麦考密克。2005年珍妮发现一颗未知行星,几年后发现一颗新的小行星。她合著了20多篇论文并发表在学术期刊,其中包括科学。她生活在单亲家庭,15岁时母亲也离开了她。她辍学去清理马厩。21岁时,自己也成为了一名单身母亲。然后在快餐店打工养活自己和儿子。这个时候的她,无论从哪看,不仅前途暗淡,甚至只能生活在社会底层。然而二十五岁的一天晚上,她的命运开始改变。这一天她去看望亲戚,一位亲戚递给她一副望远镜,告诉她可以看看银河。她顿时感到了完全被迷住。珍妮对星空突然迸发的灵感,激励她拼命学习关于天文学的一切知识。天文学是严重依赖数学的专业领域,微积分、线性代数、微分方程都是必学的课程。而珍妮高中就辍学了,并且过去很讨厌数学。但她拥有另外的优势,对周围充满好奇,乐于请教别人。正是在这样的优势帮助下,她慢慢补回了所需求的数学知识。1999年,在经过11年的自学和实践后,珍妮在自家露台用废弃设备和生锈零件拼装出穹顶天文台。在天文台建成5年后,她采用了“引力透镜”复杂观测技术,成功观测到太阳系外一颗行星。自1781年威廉发现天王星以来,她成为第一个发现新行星的业余天文爱好者。珍妮的故事打破了人才成长的标准化模式,要想成为天文学家,通常需要获得博士学位,而不是辍学打工,在自家后院自学天文学。他被评为美国顶尖裁缝之一,为企业家、社会名流和运动员设计纯手工制作的服装。他还是泰姬陵、丽思-卡尔顿、四季、文华东方等著名酒店的特邀裁缝。美国大多数高级裁缝都是在几代人制作服装的家族中成长起来的。欧洲从孩童时代开始当学徒是常见的状态。艾伦家境贫寒,尽管考上了学费很低的地区性大学,但父母还是负担不起他的学费。即便这样拼命干活,也没能走出困境。后来由于疲惫不堪,无法跟上学习进度,决定休学。休学后在一家酒吧当招待员。这样的职业起点,看不出有任何前途。艾伦的特长之一是有高超的人际交往技巧和敏锐的商业直觉。当酒吧老板被迫卖掉酒吧的时候,艾伦设法说服一家银行为他提供贷款,买下酒吧,那时他才20多岁。由他经营的酒吧很快还清了贷款。然后他又再接再厉,买下了酒吧所在的大楼,开了一家房地产公司;买下一栋公寓楼,开了一家餐馆;买下一家壁球和网球俱乐部。28岁的时候,他在小镇打造出自己的商业帝国。虽然已经取得了令人羡慕的成功,但他总觉得生活中缺少重要的东西。后来他做了让周围人震惊不已的决定,卖掉所有的生意,搬到了波士顿,尝试做一件让人无法预览的事情:制作男装。到达波士顿之后,他先是作为一名评估商业地产的顾问,为小企业创业制订商业计划。一个年轻人雇佣艾伦为一家专门经营男士奢侈品配件的零售服装店制订计划。计划制订好后,客户没有付钱就跑了。碰巧艾伦发现一个零售空间出租,他就想到自己来实施这个计划。几个月后,一个客户要求定制一套西装。他本可以告诉客户不再定制西装,但这个需求触动了他内心深处根深蒂固但尚未得到确认的微观动机。他没有忽视自己内心的声音,决定自己做定制西装。人们问他,那时对裁缝一无所知,为什么还决定要做。他认为,以前对经营酒吧和餐馆也一无所知。随着时间推移,他领悟到,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会变得越来越擅长。这个180度的职业生涯转折,彻底填补了艾伦内心的空白,他完全沉浸在制作服装的艺术中。经过两年刻苦训练和实践,35岁的艾伦获得了第一个全美时装奖。艾伦的故事同样打破了人才成长的标准化模式,要成为定制服装大师,在年轻时就得对服装怀有热情,并且在长年累月的学徒生涯中磨练自己的裁缝技能,而不是在与时装不相干的职业混迹多年,过了而立之年才心血来潮转行进入。英格丽德是纽约最受欢迎的花卉艺术家之一,她为上流社会的婚礼、巴宝莉旗舰店和瑞典皇室提供奢侈华丽且独一无二的植物装饰。英格丽德出生在瑞典,喜欢艺术并曾经想攻读设计院校,但后来学的专业却是社会人类学。因为家人明确表示,艺术不是正当追求;其他人也告诉她,她缺乏成为一名艺术家所需的专业技能。她30多岁时搬到纽约,为了获得工作签证,在曼哈顿一家公关公司做底层职员,这是一系列不适合她的工作的最后一个。之前她还做过空姐、英语教师、赌场主持人和服务员。在最后一份工作中,一位客户给她提供了不同寻常的兼职,为瑞典美国商会在文华东方酒店举行的室内庆典设计花卉装饰。她以前从来没有做过与花卉相关的工作。之所以找她负责这项工作,一是因为她在瑞典长大,二是因为客户觉得她对颜色搭配有眼光。她知道自己喜欢创造一些可以“让人们的生活瞬间变得更美好”的事物,从而给他们带来快乐。英格丽德充满热情的投身于这个项目。她怀着淳朴的感觉完全靠双手做出具有田园风格的木箱,然后在木箱里装满了鲜花,还装满了瑞典流行的盆栽植物。她用敏锐的眼光挑选颜色,确保色彩协调一致。最终她创作出的成品,像农产品店铺画,效果极佳,让人震撼。一位客人被花卉布置感动得泪流满面,她告诉英格丽德,自己仿佛回到了童年。雇佣英格丽德布置的商会主席兴奋不已,后来经常请英格丽德为其他活动布置花卉装饰,并且自豪告诉别人,自己是英格丽德的伯乐,发现了她的天赋。后来英格丽德在布鲁克林成立了自己的花卉设计公司,全身心沉浸于花卉设计工作。初期只有她一个人工作,不需要库存,开销也非常低。她不是通过参加传统的花卉课程来学习,而是在实践中反复试验,通过向供货商求教等方式来了解关于花卉的知识。在创作花卉布景时,她没有遵循花卉艺术的标准模板,而是贯彻自己所理解的视觉设计基本原则。她把花朵当成一个由学生组成的班级,每一朵花都有自己的个性。只有对花卉和艺术热爱到极致的人,才会有如此想法吧。梅根在一家自动化公司担任信息技术经理,她在这工作已经五年了。职位很好、薪水很不错,老板和同事也都喜欢她。她出色的表现得到一个机会,承诺未来10年留在公司,可以签署一份收入颇丰的合同。家人和朋友都认为毫无疑问应该签。因为她的生活中缺少一些重要的东西,现在的工作无法满足,那就是她的宠物狗。梅根从小就想带宠物一起工作。她看过汤姆·汉克斯主演的电影《福星与福将》,电影里有一个兽医名为埃米莉,在家里开了一家兽医诊所。梅根高中就开始研究兽医工作,认识到自己不适合做兽医。因为兽医大部分时间都花在动物身上,做手术、治疗生病的宠物、让宠物睡觉以及面对心烦意乱的主人。她意识到自己并不想和狗建立这样的关系。她想开辟一条新路。她接受了一份全职养狗教练的工作,她希望这份工作能让她更多接触狗,并发现一些机会。梅根很快发现这家公司使用以惩罚为主的训练方法,她感到非常震惊和耻辱。她决心成为动物权益的代言人。2006年,26岁的她创办了自己的公司——培训法则与宠物服务公司,致力于对宠物提供积极护理和有效培训。她的训练课程和日拖服务很快爆满,2008年开了第二家机构。2016-2018年获得了犬类培训最佳选择的称号,并在2017年进入年度小企业决赛。目前她担任专业训狗师协会主席。她以自己的方式获得了成功。苏珊是伯克利音乐学院的全职教授,担任音乐感知与认知实验室主任。她是伯克利最受欢迎的成员之一,获得了2012年的杰出教师奖。14岁时,苏珊母亲死于癌症,她和三个兄弟由父亲抚养长大。为了摆脱繁重的家务劳动和紧张的家庭关系,她高中辍学嫁给了21岁的男朋友。那时的她以为找一个年龄大一点的男人依靠,可以过上自主的生活。年轻的时候总会有一些幼稚的想法,不年轻也不能保证就没有。婚后生活完全谈不上幸福,苏珊在音乐中找到了慰藉。她的丈夫开始妒忌她对音乐的兴趣,把唱片藏起来或者干脆砸碎。一天晚上她在洛杉矶广场观看了齐柏林飞艇(Led Zeppelin)的演出,意识到这是她一生见过最伟大的演出。她非常激动,发誓有一天要回到这个音乐广场,为现场演出制作混音。(我猜她一定听到了天堂的阶梯这首歌,我也非常喜欢)那时苏珊只是喜欢音乐,没有丝毫乐器演奏经验,也没碰过任何音乐设备。她在一家生物医学制造厂工作,将心脏瓣膜缝入支架。她审视了自己的动机,对唱歌不感兴趣,也不热衷于演奏乐器。她不想站在舞台上表演,而是喜欢为别人的活动提供支持。1978年,苏珊决定为自己寻找能够成为音响工程师的方法。按照标准化职业道路,苏珊需要先上学拿到学位,再找一名在职音响工程师做师傅。这些看起来都无法做到。她想到了打破常规的方法,在声音艺术大学做接待员。在标准化职业道路看来,这是愚蠢的决定,只能一辈子限于办公室,无法和音响有关。而苏珊希望可以间接接触到音乐教师和资料,掌握工程师所需的知识技能。一次,她听到老师和学生对话:在音乐行业获得工作保障的最好方法是当一名维修技师。在做了8个月接待员之后,应聘去一家音响工业公司做音响实习生。她得到了这份工作,因为自己表现出的极大热情。在很短时间之内,她就成为了这家公司的四名维修技师之一。人们认识到了她的热情和才华,鲁迪唱片公司邀请她担任全职维修技师,她加入了。很快就获得了在演出现场担任助理录音师的机会,那时她才24岁。那时苏珊的梦想是做普林斯(prince)的录音工程师。有一天,音乐圈一个朋友打电话说有人找维修技师,这个人就是普林斯。苏珊搬去3700公里之外为普林斯工作,并且最终成为了他的录音师,参与录制了伟大的专辑《紫雨》(purple rain)。这是音乐史上最有影响力的音乐专辑之一,销量超过2500万,赢得了两个格莱美和一个奥斯卡奖。后来普林斯巡演,苏珊得以以音响工程师的身份回到了当初许下誓言的洛杉矶广场。苏珊的两个梦想都成真了。这虽然是她一生中最辉煌的时刻之一,但并不意味她的人生已经登顶。合作三年多之后,她和普林斯友好告别,去寻找新的山峰。这时她已经成为了一名成功的音乐制作人。她对大脑产生了兴趣,她对意识特别好奇,她一直感兴趣一个问题,是什么导致某种特定的音乐风格成为人的“共振频率”。苏珊决定上大学学习认知科学,并希望能成为一名大学研究员。那时的她整个成年阶段都在音乐行业中度过,高中都没有毕业,而成为认知科学家需要获得博士学位,她完全不符合标准化要求。41岁的时候,她申请就学于明尼苏达大学,她显赫的音乐经历帮助了她成功通过了申请。上课的时候,她似乎永不疲倦。那四年成为了她人生中最充实的四年。毕业后,她被蒙特利尔麦吉尔大学音乐认知博士班录取。获得博士学位后,很快就被伯克利音乐学院聘为教授。分享完这本书的主要内容和精彩故事,我有一个非常深刻的感受:那就是我个人的生活选择,完全是按照这种方法来实践的。虽然那时我并没有能够看到这本书。很庆幸也很幸运。最后,想为在暴雨中离去的人们祈祷。生活充满意外,我们按照自己的想法去生活,是对生命最大的尊重。祝朋友们可以从本篇内容中得到启发,可以走出属于自己的、独一无二的成功之路:拥有充满获得感的每一天。